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纺织厂空气调节

纺织厂空气调节

1纺织厂空气调节的任务,就是要使车间内的空气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流动速度,均匀度,新鲜度和清洁度等,使它不受室内外各种因素的变化的影响,以满足职工身体健康和纺织工艺生产过程的需要。

2.湿空气=干空气+水蒸气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六类:温度,湿度,压力,密度,比容,焓通常将湿空气以及组成湿空气的干空气和水蒸气视为理想气体,三者间的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PV=mRT 其中P是气体的压力V是气体的容积m 是气体的质量R是气体常数T是气体的热力学温度3道尔顿分压力定律:大气压力为干空气分压力与水蒸气分压力之和B=P g+P q水蒸气↑P q↑对一定温度的空气,其水蒸气分压力有一个最大限值,达到最大限量的空气称为饱和空气,未达到最大限量的空气称为未饱和空气。

水蒸气的饱和压力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饱和压力越大,温度越低,饱和压力越小。

4温度的高低用温标来表示。

目前国际上通常用的温标有两种:热力学温标T和摄氏温标tt=T-273.155.绝对湿度γq 1m3湿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质量(以克计)称为绝对湿度。

γq=m q/v q×1000 m q指湿空气中含有是水蒸气质量。

v q指水蒸气体积。

饱和空气的绝对湿度γqb=2.17P qb/T6.含湿量d 内含1kg干空气的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g),称为湿空气的含湿量.d=m q/m g×1000d=622×φP qb/(B-φP qb)7.相对湿度φ空气的绝对湿度γq和同温度饱和状态下的绝对湿度γqb之比称为相对湿度Φ=γq/γqb×100% Φ=P q/P qb×100% 近似地Φ=d/d b×100%8.比热容v与密度ρ单位质量的空气所占的容积称为空气的.比热容v,而单位容积的空气所具有的质量称为空气的密度ρ湿空气的比容v=v g=V g/m g=R g T/P g=287T/B-P q湿空气的密度ρ=m/v=P/RTρ=0.00349B/T-0.00132φP qb/T9焓i 内含1kg干空气为单位的湿空气所含的热量称为湿空气的焓.含热量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项热量与温度有关称为显热,第二项热量与温度无关称为潜热。

i=(1.01+1.84d×10-3)t+2500d×10-310.焓湿图的应用㈠确定空气状态及其参数㈡表示空气的状态变化过程。

⑴加热过程:空气通过加热温度升高而含湿量不变。

热湿比=+∞实现途径:空气通过表面水蒸气或热水加热器,电加热器时均属于这种情况⑵冷却过程:热湿比=-∞d不变,i↓t↓Φ↑实现途径:表面式冷却器⑶绝热加湿(等焓加湿)过程。

热湿比=0. i不变,i=显↓+潜↑ t↓d↑ξ=(i3-i0)/(d3-d0)/1000=0/(d3-d0)=0 实现途径:喷循环水,喷雾⑷绝热去湿(等焓干燥)过程。

热湿比=0。

实现途径:固体吸湿剂11确定空气的露点温度t1当空气在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冷却达到饱和状态(φ=100%)时,这一点的温度就是空气的露点温度。

12.纺织厂冬季围护结构热损失Q s是各围护结构的基本热损失∑Q j与相应的附加热损失∑Q f的总和。

Q s=∑Q j+∑Q f13.纺织厂车间热源散热主要指工艺设备散热,照明散热和人体散热三部分14.热湿平衡需要是送风量⑴排除余热量Q所需的风量G(kg/s)G=Q/(i b-i k)⑵排除车间余热量W所需风量GG=W/(d B-d K) ×10-3空调送风量的计算用上两式都可以,但必须符合下列恒等式G= Q/(i b-i k)=W/(d B-d K) ×10-3即ξ=Q/W=( i b-i k) /(d B-d K) ×10-315.喷雾轴流风机系统的特点⑴以喷雾轴流风机为核心,简化了喷水室空调系统的管理,春秋冬三季停开喷淋水泵,只用喷雾轴流风机,既送风又喷雾,可以实现绝热加湿过程,喷雾水泵扬程低,流量小,水汽比μ≤0.1,加湿效率高,可达到机器露点相对温度95%以上,比传统喷水室空调送风系统节电30%左右。

⑵热湿交换效率高于喷水室空调系统。

夏季用低温水时加1-2排喷淋排管,可满足冷却去湿要求,水气比μ=0.1-0.4,相对喷水室空调系统节能10%-15%(喷水室空调系统水气比μ=0.8-1.2)⑶对相对湿度要求较大的车间用带水送风,可减少排风量,增加车间相对湿度。

带水实质上同车间喷雾的原理是一样的,带水量一般为0.5-1.5g/kg干空气。

⑷利用控制喷水量可方便地调节机器露点相对温度,故又可适用于相对湿度要求为55%-60%的一般车间。

16空气被不同温度的水处理时的状态变化⑴t sh>t,g,即水温t sh高于空气的干球温度t,g,过程线为0-----1,显然空气状态变化的过程线偏向等温线的上方。

在此变化过程线上,任意取一点以表示处理后空气状态点,可以发现处理后的空气的温度,含湿量,含热量均将增加。

⑵t sh= t,g,,水温等于空气的干球温度,过程线为0----2,在此过程中空气的含湿量,含热量均将增加,而温度保持不变。

⑶t,g > t sh >t s,水温介于空气的干球温度t,g和湿球温度t s,之间,过程线为0-----3,空气状态的变化过程线介于等温线与含热量线之间,空气的含热量和含湿量均将增加,而温度下降。

⑷t sh=t s,,水温等于空气的湿球温度t s,过程线为0-----4.空气的状态变化沿等焓线进行,空气温度下降,含热量不变,含湿量增加。

⑸t s, > t sh > t l,水的温度介于空气的湿球温度t s,和露点温度t l之间,过程线为0------5,在此变化的过程中,空气的温度和含热量均将降低,而含湿量增加。

⑹t sh=t l,水温等于空气的露点温度,过程线为0-------6,由于空气温度高于水温,空气失去显热而冷却,同时空气中的水汽压力与水滴表面饱和水汽压力相等,所以空气与水之间没有湿交换,空气状态的变化沿等湿线下降,空气的温度和含热量均下降而含湿量不变。

⑺t sh<t l,,水温等于空气的露点温度t l,过程线为0-----7,空气的温度,含热量,含湿量均下降。

17.热平衡方程G(i1-i2)=WC sh(t sh,z-t sh,c)式中G-----被水处理的空气量kg/h, i1 ------被水处理前的空气含热量kj/kg,,i2--------被水处理后的空气含热量,W--------喷水室的喷水量kg/h,,C sh--------水的比热kj/kg.C-,t sh,z--------水的终温,t sh,c------水的初温18.挡水板的过水量除与空气的流速有关外,还与挡水板的折数,每折宽度,折角大小,凸缘长度以及板间距离有关。

挡水板的折数愈多,折角愈小,板间距愈小,则过水量愈少。

挡水板的凸缘可以增加挡水效果,因为它能防止水膜被空气带出。

19水池及其附属设备水池,为了使水池里水能连续使用,喷水室水池要能容纳2-3min的喷水量。

水池的深度一般为500-700mm,长和宽可根据喷水室尺寸决定。

溢水管和泄水管,夏季,喷水室不断喷射从冷源来的冷水,水池水位将不断上升。

为了保持水池有一定水位,需设有溢水管。

溢水管的入口常做成喇叭形,出口做成U形水封。

溢水管一般采用直径为125-200mm铸铁管或钢管。

补水管,在喷淋循环水时,由于空气被加湿,挡水板的过水以及水的外溅和漏失,水池水位将不断下降。

为了保持池中的水量,就必须有补水管。

补水管的补水量,一般为设计喷水量的2%-4%,补水管装有浮球阀,以控制水面的高度。

过滤器,纺织厂使用的喷嘴孔径较小,当使用循环水时,需对水进行过滤,以防杂质堵塞喷嘴孔口。

水的过滤可使用插板式过滤网或回转式水过滤器。

20.室外气象区域的划分第I区域:室外空气的焓值位于等焓线i N(开始停止预热时的室外空气的焓)以下的区域,称为冬季最寒冷时期。

第II区域:室外空气的焓值高于等焓线i N,但低于冬季最低机器露点的焓值线i K0,即在等焓线i N和i K0之间的区域,称为冬季。

第III区域;室外空气的焓值位于等焓线i K0与i K(夏季最高机器露点的焓)之间的区域,称为春秋季。

第IV区域:室外空气的焓值位于等焓线i K与i B(夏季所允许的最高室内空气的焓)之间的区域,称为夏季。

第V区域:室外空气的焓值位于等焓线i B以上的区域,称为夏季最炎热时期。

21.流体的性质。

空调工程中所涉及的空气水及蒸汽均属于流体,流体各质点之间的内聚力很小,它不能保持自己固定的形状,而是随它注入的容器形状而定。

㈠密度,流体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称为流体的密度。

ρ=m/v㈡黏滞性,流体抵抗切应力或剪力的性质称为流体的粘滞性。

它是流体流动时产生的内摩擦力和阻力的基本原因。

流体的粘滞性常用动力黏性系数μ或运动黏性系数v来表示T=μFdv/dy. 式中T-----内摩擦力,F-----与流层的接触面积,dv/dy.-----速度梯度,22.能量方程。

流体的能量方程即伯努利方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到了压能,位能,动能三者间的能量关系P1/ρg+Z1+v12/2g=P2/ρg+Z2+v22/2g=常数23.为了达到均匀吸风的目的,必须采用下面的措施⑴改变吸风口的面积f,改变吸风口面积是对吸风速度小的吸口加大吸风口面积,或对吸风速度大的吸口减小吸风口面积,来达到均匀吸风的目的。

⑵改变吸风口的局部阻力系数ξ,改变吸口的局阻系数ξ是在吸风速度过大的吸口,用阻力调节装置来降低风速,以达到均匀吸风的目的⑶提高吸口的真空度,提高吸口真空度即用增加吸口处的吸力(真空度)P1值,来达到均匀吸风的目的。

⑷加大管道截面,降低管内风速,由于吸风总管截面F的增加,管内的风速V必然下降,其管内流动的阻力也相应减小,所以(v12- v n2)ρ/2-∑(h m+h j)项的数值就会变小,这将有利于减小P n,P1静压值的差异,达到相对均匀送风的目的。

24.均匀送风的措施⑴首先应选择恰当的初速比,在条件许可时,宜使管道内静压大,动压小,这样容易均匀送风。

⑵对于小阻力管道,常会造成前面出风量小,后面出风量大,可在出风口上设置调节装置(调节出风口面积或改变出风口的局部阻力),通过对远端的风口调小出口面积或增加阻力的方法,来均衡前后风口的出风量。

⑶对于大阻力管道,入口端出风口的送风量往往偏大,设计时可考虑加大管径,同样也可采用调节风口的方法对近入口端风口进行调节,以改善送风均匀性。

P158 例7-5.若风道入口端风速v N=8m/s,末端出风口风速v0=4m/s,管道的摩擦阻力系数λ=0.02,管道长度l=25m,管道当量直径D=1m,问风道入口端是否会有吸风现象?若有吸风现象该怎么消除?解:⑴风道末端出风口所需静压P0=ξ0 v02ρ/2,风道末端出风口的局部阻力系数ξ0=2,则:P0=2×42×1.2∕2=19.2(Pa)入口端处管内静压P N,修正系数ε值取0.75,代入公式计算:P N=P0+(λl∕3D-0.75)V N2ρ∕2=19.2+[ (0.02×25)∕(3×1)-0.75] ×﹙82∕2﹚×1.2=-3.2(Pa)因为入口端管内静压P N为负值,小于大气压力,故入口端出风口会发生吸风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