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建设

浅谈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建设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建设示范园区;南海国家生态工业建设示范园区暨华南环保科技产业园;包头国家生态工业(铝业)建设示范园区;长沙黄兴国家生态工业建设示范园区;鲁北国家生态工业建设示范园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建设示范园区;抚顺矿业集团国家生态工业建设示范园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建设示范园区;苏州高新区国家生态工业建设示范园区;苏州工业园区国家生态工业建设示范园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贵阳市开阳磷煤化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基地;潍坊海洋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发展生态工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

我国自1999年开始启动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试点工作,建立了第一个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区。

1.构建云南省新型生态工业园区的思考倪玉霞侯明明阮雪梅云南环境科学,2004,23(增刊1):33-35文章论述了构建云南新型生态工业园区的必要性,对构建云南生态工业园提出了设想和初步设计,并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了保证措施。

第一,云南省新型生态工业园模式设计初步:(1)资源开发利用。

要求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即使对于不可再生资源,也要综合开发利用,不能仅仅从一种产品或一个企业的角度来开采,而把大量的有用资源人为地变成废物;(2)建立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示范区。

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农业资源,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把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综合起来开发;(3)建立跨国的广域循环。

云南与泰国、缅甸等国接壤,利于进行跨国广域循环,可将蔬菜、水果出口,进口大米;水电出口,进口石油;将获得的资金用于道路桥梁,发展运输业和旅游业;(4)努力发展高科技,建立区域内循环经济。

利用云南本地的可再生资源获得的资金进行基础教育,培养人才,振兴软件业,进而又促进其它产业的高速发展。

第二,建设生态工业园存在的问题:(1)技术方面。

生态工业园的开发对环境保护技术有较高的要求,云南建设开发生态工业园面临严峻的技术挑战;(2)经济方面。

生态工业园是一种依托于市场经济的开发模式,而云南刚刚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方面,市场规则也不明确;(3)制度方面。

开发生态工业园需要充分发挥各种基层组织的作用,协调不同的利益集团和风险人的关系。

第三,建设生态工业园的保证措施:(1)建立法律、规章体系在取得资源循环型经济和生态工业实践的基础上,加快制定有关法规,对资源循环型经济加以规范,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确立循环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明确政府、企业、公众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权利和义务;(2)提高环保意识,倡导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宣传环境保护意识,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提高广大消费者的节约意识;(3)研究开发先进实用技术,建立完善循环经济科技支撑体系开发引进城市中水回用技术、生活垃圾资源化技术、危险废物和有毒化学品安全利用与处置技术等再生资源利用技术;鼓励和引导开展循环经济相关研究,建立生态工业技术基地,逐步实现生态工业技术产业化;(4)加强国内外合作。

围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加强与国内外有成功经验的政府、金融、科研机构等在循环经济领域的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

2. 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发展评述3.国外生态工业园研究概况耿勇武春友UNEP产业与环境,2003,(增刊)我国的工业园区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即第一代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第二代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第一代园区内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三来一补”型企业为主,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第二代园区内的企业以高新技术应用为特征。

这种变化充分反映出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

随着全球绿色经济浪潮的到来,第三代工业园区即生态工业园区应运而生。

这种新兴的工业园区克服了前两代园区的一个共同缺点,即园区内的企业彼此独立经营,缺乏资源和能源在企业之间的有效流动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机制,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而且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自1999年开始启动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试点工作,建立了第一个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区。

其他生态工业项目如广东省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山西潞城煤炭生态工业园项目、四川沱酒集团生态工业园、山东鲁北化工生态工业园项目、大连环保工业园项目、温州化工生态工业园项目、海南环保工业园项目、江苏宜兴环境科技生态工业园项目等类似的项目正在进行,大连、烟台、天津的开发区也已经开展了生态化改造的实践,可以说,生态工业园在我国正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

国外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

目前世界有超过60个生态工业园的项目在规划或建设之中,其中多数是在西方。

1994年,生态工业园概念最先由LOW。

在美国提出来。

为此,美国国家环保局为生态工业园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财政支持,康奈尔大学和靛青顾问公司(Indigo)为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提供了信息与规划服务,美国总统可持续发展理事会(PCSD)还专门成立了研究生态工业园的特别工作组,并首批进行了4个。

丹麦的卡伦堡(Kalundborg)案例是被许多人提及的工业共生案例,被称为工业生态学中的经典范例。

加拿大哈利法克斯的伯恩赛德(Burnside)生态工业园项目是由达尔胡西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瑞蒙·考特教授领导的较为成功的生态工业园项目。

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等国家正在开展生态工业园区的项目。

日本是最早关注产业与生态关系的国家之一,较为著名的是生态城镇项目。

这个项目是日本推动生态产业发展最成功的政策项目之一。

同时,日本也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园,较为著名的项目包括山梨生态工业园和藤则生态工业园。

生态工业园区在欧洲的奥地利、瑞典、爱尔兰、荷兰、法国、芬兰、英国、意大利等国家也正在迅谏发展。

邓南圣吴峰安全与环境学报,2001,1(4)生态工业园发展的雏形是丹麦的卡隆堡(Kalundborg)工业共生体。

卡隆堡是一个仅有2万居民的工业小城市,位于哥本哈根以东100多km,工业共生体从20世纪70年代初在此逐步形成。

当初,该市的几个重要企业试图在减少费用、废料管理和更有效地使用淡水等方面寻求革新,它们之间建立了紧密、相互协作的关系。

80年代以来,当地主管发展的部门意识到这些企业自发地创造了一种新的体系,并给予了积极支持,将其称为“工业共生体”(industrialsymbiosis)。

20世纪90年代初,卡隆堡工业共生体的经验日益受到关注,在工业生态学的许多出版物中被引作案例。

一些研究者由此提出了“生态工业园”的概念框架:通过对一定地域内不同工业企业间以及工业企业、居民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物质、能源的输入与输出进行优化,形成内部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外部废物最小化排放,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可持续发展的地域综合体,即生态工业园。

对生态工业园有两种不同的认识:(1)生态工业园是一个市场共同体,其中各部分相互合作,并有效地分享资源(信息、原料、水、能源、基础设施和自然环境),从而导致经济的增长和环境质量的改善,使市场和区域共同体发展所需资源合理配置;(2)生态工业园是一个计划好的原材料和能源交换的工业体系,它寻求能源、原材料使用以及废物的最小化,并建立可持续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关系。

生态工业的发展有三种不同的模式:①零排放的生态工业园(Zero-emissionsEIP),所有的企业都在同一地方,它们组成的共同体向自然生态系统的排放为零;②虚拟生态工业园(VirtualEIP),由不同地域的企业构成松散的联系,或由有关地域的公司构成网络;③生态发展(Eco-development),非产业公司应用工业生态学的原理,这种模式可通过团体、地方政府和非赢利组织或公司推动。

文章最后对国外一些生态工业园的特征及研究情况等作了简要的介绍,如美国和加拿大等。

4.海南省生态工业发展的几个问题5.设计生态工业园:美国经验裴真海南金融,2000,(9)生态工业是近十年来才提出的一个科学概念。

根据联合国工业与发展组织的定义,生态工业是指“在不破坏基本生态进程的前提下,促进工业在长期内给社会和经济利益作出贡献的工业化模式”。

生态工业的核心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它们的共同要求都是强调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重视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在未来的年月里,产品在符合生态工业的要求方面将大大加强,尤其加入世贸组织后,更是如此。

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不重视发展生态工业,那么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工业产品在发达国家的市场将难以立足。

海南的主要环境问题是:①工业废水。

②工业废气。

③工业固体废物。

海南发展生态工业的理论依据是:按照物质循环利用的原理,极大地发挥海南工业资源优势,使工业企业在推行清洁生产中把原料和其他辅助材料的利用率提高到最大限度,将废弃物的排放量降低到最小限度,以解决工业污染和二次资源的浪费问题。

海南发展生态工业的基本思路是:遵循“三不”原则,即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推进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培育新的支柱产业。

同时,在工业布局上,调整环境容量大的项目开发地,以洋浦为中心重点建设好西部工业带。

海南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为海南特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

发展海南新兴工业,首先考虑到的影响因素就是必须保持海南具有的自然环境优势,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海南经济发展的优势。

因此,必须走既要发展工业,又要使工业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道路。

①按照生态工业的原则调整海南省的工业结构与工业布局。

②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原料闭路循环。

③依靠科技进步,改革工艺和设备,推行清洁生产。

④改进产品设计,生产绿色工业产品。

⑤创建无废工业区。

⑥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强化生态资源的管理。

6.试论江苏省生态工业的发展模式Edward Cohen-RosenthalUNEP产业与环境,1997,19(4)生态工业园(EIP)提供一种独特的机会来创造适合于特定地点需要的新技术。

在北美,生态工业园方面所反映的可能性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

在美国,总统可持续发展理事会(PCSD)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组,专门研究作为建立可持续经济的一个要素的生态工业园。

Ernest I_owe, John Warren等人认为:一个生态工业园是一个由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组成的群落。

它们力求通过在管理包括能源、水和材料在内的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方面的合作来提高环境表现和经济表现。

通过一道工作,该企业群落寻求一种比每家公司若只优化其个体表现就会实现的个体效益的总和还要大的集体效益·……生态工业园的目标是改善各参与公司的经济表现,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其环境影响(Lowe和Warren,1996: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