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腱鞘炎

腱鞘炎

腱鞘炎本词条由卫生计生委临床医生科普项目/百科名医网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百科名片腱鞘炎是临床上最常见到的手外科疾病之一,主要是指肌腱在短期内活动频繁或用力过度或慢性寒冷刺激,导致腱鞘组织发生炎性反应、纤维变性,使腱鞘变厚,引起鞘管狭窄,肌腱在鞘管内活动受到限制,而炎性反应同时引起局部疼痛的一类疾病。

西医学名:腱鞘炎所属科室:外科 - 目录疾病简介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疾病治疗疾病预防疾病护理展开疾病简介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疾病治疗疾病预防疾病护理展开疾病简介腱鞘炎好发于30-50岁之间,女性多于男性,其比例为10:1。

常见于一些需要长期重复活动,导致肌腱劳损的职业如打字员、器乐演奏家、银行工作人员、货物搬运或需要长时间电脑操作的行业等,也可能由外伤诱发,另外,骨关节炎、一些免疫疾病,糖尿病、甚至是感染也有可能引起腱鞘炎。

孕期、哺乳期及更年期的的女性,由于激素水平等内分泌变化,发病几率高于平常。

如今,由于人们对电脑键盘、鼠标、手机等过度使用,也会让手指长时间、重复、用力地屈伸,出现肌腱的过度摩擦,导致腱鞘炎,又称“键盘手”[1]。

发病原因屈伸肌腱在走行过程中,经关节成角部位处,会经过一些骨纤维通道,即腱鞘结构,其作用是使肌腱紧贴附于骨面,不会因关节成角运动时而绷起或左右滑动,从而增加肌腱滑动的有效性及准确性。

当肌腱长时间重复、过度的滑动,与腱鞘组织过度摩擦,诱发炎症反应,导致腱鞘组织肿胀、增生并狭窄,因而出现疼痛、肌腱滑动受阻,甚至肌腱嵌顿,导致腱鞘炎。

另外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感染性疾患、急性创伤等也可能导致诱发腱鞘炎。

腱鞘分布在人体腕部,掌指部,足部和肩部二头肌腱沟等处,因此,腱鞘炎在指、趾、腕、踝及肩部均可发生,尤以腕部和手指最为常见,如桡骨茎突性鞘炎和手指腱鞘炎[2]。

临床表现起病多比较缓慢,有时也会突然出现症状。

通常表现为发病部位疼痛,可以向近端或远端放射,可能出现晨僵,通常关节晨僵的感觉在起床后最为明显,随手指活动,晨僵症状可慢慢缓解,但疼痛症状并不会随着活动频繁而明显缓解。

受累的关节出现肿胀,局部有时可触及硬结,手指活动时出现弹响,甚至出现暂时性嵌顿,需要被动活动关节才能够缓解。

关节活动受限,当肌腱完全嵌顿后,手指屈伸活动丧失[3]。

诊断根据腱鞘炎的典型症状及体征,辅助以特有的诱发实验,诊断较为明确。

临床上应注意其合并疾患,并应进行相应的影像学检查,以排除局部韧带、骨等组织损伤及各种退行性改变。

疾病治疗保守治疗包括使用支具适当制动,改变诱发疾病的活动方式及习惯,减少寒冷刺激,局部热敷、理疗,外用药物涂抹等。

类固醇药物鞘管内封闭注射常有效,一般起效快,维持时间长,但应注意勿进行反复的类固醇药物封闭治疗,以免出现肌腱病变,甚至断裂的后果。

手术治疗适用于腱鞘炎反复发作,封闭治疗及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症状严重的患者。

手术方法见以下各论[4]。

疾病预防腱鞘炎的预防主要应改变诱发疾病的各种不良习惯及活动方式,避免反复摩擦活动,减少局部刺激等。

腱鞘炎的急性发作期应注意适当制动,减轻局部炎症,而炎症期缓解后或手术后,应进行功能锻炼等康复治疗,防止出现肌腱粘连及关节僵硬的问题[5]。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de Quervain病)腕背第一个筋膜室位于桡骨茎突,为一纤维骨通道,其中容纳外展拇长肌腱及伸拇短肌腱,此部位的腱鞘炎即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这一疾病由Fritz de Quervain于1895年首先报道,因此又名de Quervain病。

病因及好发人群:反复外展拇指的同时尺偏腕关节是造成此疾病的病因。

外展拇长肌腱及伸拇短肌腱出鞘管后,呈折角分别止于第一掌骨基底及拇指近节指骨基底,腕关节尺偏、伸直时,此折角明显增大,增加了肌腱与鞘管之间的摩擦,长期反复的慢性刺激,导致鞘管水肿狭窄,诱发炎症。

该病发病率较高,50-70岁为好发年龄,孕期、产后哺乳期妇女也为好发人群。

女性患者约为男性患者的6倍。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腕关节桡侧疼痛,症状可缓慢出现,亦可突然发病,可向前臂或拇指放射,拇指活动时疼痛加重。

桡骨茎突部位明显压痛,有时可触及似骨性隆起的结节,拇指活动受限。

鉴别诊断一般根据病人的主诉症状与体征,诊断并不困难。

辅助诊断的诱发试验为Finkelstein 试验,即将拇指屈曲握于手掌中,腕关节尺偏,桡骨茎突部位疼痛加重为阳性,此诱发试验阳性即可确诊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诊断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须与交叉综合症、第一腕掌关节关节炎及舟大小多角关节炎相鉴别。

交叉综合症比较罕见,疼痛肿胀部位位于腕关节近侧4cm左右的肌腹交叉处。

而相邻关节的骨性关节炎多有影像学方面的改变,如骨赘形成、关节软骨退变硬化,关节间隙改变等。

治疗保守治疗对于病程短、症状轻的病例,可实行保守治疗,包括,使用支具适当制动拇指,改变诱发疾病的活动方式及习惯,减少寒冷刺激,局部热敷、理疗,外用药物涂抹等。

封闭治疗:使用类固醇药物进行鞘管内注射,起效快,维持时间长,有效率可达50-80%。

但由于第一伸肌间隔内部可能有多个间隔存在,有时封闭注射效果不完全。

对于糖尿病患者,封闭疗法效果较差。

封闭注射的方法为让患者外展拇指,辨别第一伸肌间隔,消毒后,针头刺入到达第一伸肌间隔基底骨面,后退少许后,注入药物,务使药物注入第一伸肌间隔的各个鞘管内。

封闭疗法的并发症包括皮下组织萎缩、脂肪坏死、色素丢失等,应避免反复的类固醇药物封闭注射。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反复发作,封闭治疗及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症状严重的患者。

手术可在局麻下进行,在桡骨茎突近端1cm处,沿皮纹行横行切口,注意保护桡神经浅支,暴露第一伸肌间隔,切开第一伸肌间隔,术中注意探查间隔室内有无分隔,如有分隔,应彻底切除,彻底松解外展拇长肌腱及伸拇短肌腱。

术后1-2天鼓励患者早期活动拇指,进行功能锻炼。

手术的并发症包括桡神经浅支损伤及痛性神经瘤,切口周围不适感。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又称“扳机指”,主要是指由于屈指肌腱在掌指关节水平的纤维鞘起始部反复摩擦导致的炎症。

病因及好发人群成人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在体质因素及局部退行性变的基础上,手指的过度屈伸活动造成反复的机械刺激所致。

病变位于掌骨头水平屈指肌腱纤维鞘管的起始部,拇指则发生于掌指关节籽骨与韧带所形成的环状鞘管处。

屈指肌腱通过骨纤维通道时,受到机械性刺激,摩擦力加大,使得肌腱与鞘管结构发生炎性变化,产生狭窄性腱鞘炎。

屈指肌腱可呈梭形膨大,发病早期,膨大的肌腱可以勉强通过骨纤维通道,出现扳机样动作或弹响,严重时,肌腱出现嵌顿,导致手指不能屈曲或交锁于屈曲位而不能伸直。

发病人群中,女性是男性2-6倍,尤以中老年多见,也可见于婴儿或幼儿,其中拇指最多见,其次为环指、中指、小指及示指。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患指酸痛,可向腕部或手指远端放射,晨起或劳累后加重,患指掌指关节掌侧压痛,有时可触及硬性结节,屈伸手指时,可有扳机感,伴有疼痛及弹响,手指可有绞锁,绞锁于屈曲位不能伸直或绞锁于伸直位不能屈曲。

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根据病人的主诉症状与体征,患者手指疼痛,弹响,绞锁,掌指关节掌侧压痛,硬性结节等,即可确诊。

此疾病须与手指外伤后掌指关节韧带损伤、半脱位、绞锁或骨性关节炎相鉴别。

韧带损伤及半脱位多有明显外伤病史,韧带损伤可有关节侧方应力试验阳性表现,而半脱位及关节绞锁多表现为关节弹性固定;骨性关节炎在影像学检查上可见到骨赘、软骨破坏、退变硬化及关节间隙改变等征象。

分类Ⅰ度(扳机指前期):疼痛,手指有嵌顿史,但检查时未见嵌顿,A1滑车部位压痛;Ⅱ度(主动):手指有嵌顿,但能主动伸直手指;Ⅲ度(被动):手指有嵌顿,需要外力帮助才能伸直手指(ⅢA度)或者不能主动屈曲手指(ⅢB度);Ⅳ度(挛缩):手指有嵌顿,近侧指间关节有挛缩。

治疗保守治疗:对于病程短、症状轻的病例,可实行保守治疗,包括,使用支具适当制动患指于掌指关节屈曲15°,指间关节伸直位,改变诱发疾病的活动方式及习惯,减少寒冷刺激,局部热敷、理疗,外用药物涂抹等。

封闭治疗:使用类固醇药物进行屈肌腱鞘管内注射,起效快,维持时间长,有效率可达50-80%。

对于糖尿病患者,封闭疗法效果较差。

封闭注射的方法为消毒后,针头自掌指关节掌侧正中刺入至骨面,稍后退后,将药物注入屈肌腱腱鞘,应注意勿将药物注射入肌腱内,以免对胶原纤维造成磨损效果。

封闭疗法的并发症包括皮下组织萎缩、脂肪坏死、色素丢失等,应避免反复的类固醇药物封闭注射。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反复发作,封闭治疗及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症状严重的患者,如屈肌腱发生嵌顿绞锁,亦应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可在局麻下进行,选用掌指关节掌侧横行切口,保护两侧血管神经束,完整切除腱鞘,彻底松解屈肌腱,术中即可检查效果。

术中应注意勿切除远端的A2及A4屈指肌腱滑车,以防止出现肌腱的弓弦样绷起。

术后应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经皮松解术是一种损伤小的手术方法,据文献报道有效率为74-94%,适用于示指至小指,拇指的经皮松解易损伤指神经,应慎用。

方法为:消毒后,过伸手指,使得神经血管束向背侧移位,触及A1滑车,局麻后,刺入针头至屈肌腱内,术中让患者活动手指以证实针头位置,缓慢退针,并旋转针头使其斜面与肌腱长轴一致,撬拨切断A1滑车,当阻挡感消失即证明彻底切开,术中让患者屈伸手指,以证实松解效果。

术后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手术治疗的主要并发症包括血管神经束损伤及手术部位疼痛不适等。

儿童的扳机指儿童的扳机指主要见于拇指,发病率为0.05%,是指拇长屈肌腱在腱鞘内滑动受阻,被动活动时出现阻挡感,其病因为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尚有明显争议。

其余手指的扳机指罕见,多合并其他代谢性疾病或不同的原因。

病因及病理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其解剖结构(籽骨、腱鞘、肌腱)异常有关。

病理表现以肌腱增厚为主,滑膜增生轻微,肌腱增粗,出现Notta结节。

临床表现症状多出现于儿童6个月至1岁时,临床表现为拇指固定于屈曲畸形位,被动活动亦不能使其伸直,掌指关节掌侧可触及明显的硬结。

诊断与鉴别诊断儿童出现以上症状,诊断不难,但临床上应与多发关节挛缩相鉴别,多发关节挛缩多表现为拇指内收,多个手指关节屈曲挛缩畸形,与扳机指不同。

治疗保守治疗:儿童拇指的扳机指有自愈的可能,保守治疗可通过家长按摩及支具固定进行。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6个月无效的患儿,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防止出现指间关节挛缩的情况,贻误治疗时机。

手术方法与成人的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相同,术中无需处理屈拇长肌腱上的结节,术后应鼓励患儿尽早活动手指,防止出现肌腱粘连。

儿童其他手指的扳机指单纯松解A1滑车效果不佳,手术需要广泛暴露,同时处理其他情况,如屈指浅肌腱交叉发育异常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