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安康分公司通信铁塔工程监理实施细则文件编号:编制:陕西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目录一通讯铁塔基础工程质量控制1 一般基坑、基槽开挖工程2、基础混凝土工程3、钢筋工程4、模板工程5、回填土工程二、通信铁塔质量控制1、进场材料质量控制2、铁塔基础交验质量控制3、铁塔安装质量控制一通讯铁塔基础工程质量控制一般基坑、基槽开挖工程一、工艺流程二、质量标准(一)依据标准应符合国家标准GBJ202—83《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二)基本要求1、场地平整,排水坡度在设计无要求情况下应向排水方向作不小于2%的坡度,按每20m的检查点逐点检查。
2、施工区域及施工周围的上下障碍物已作好折迁处理,防护措施。
3、施工机械试运转正常,道路、排水沟畅通,路面应高于施工场地地面。
4、工程轴线控制桩离建筑物距离应大于两倍挖土深度。
5、挖土接近设计坑底标高或边坡边界时,应预留20~30cm厚土层,用人工开挖或修坡。
6、超挖时不得用原土回填,应用砂,碎石或低强度砼填实至设计标高7、挖土边坡坡度严禁陡于设计要求8、使用人工降水时,地下水位必须降至设计要求(一般使地下水位低于本次开挖坑底0、5m)时方可开挖。
9、坡顶弃土时,弃土堆坡脚到挖方上边缘距离应根据挖方深度,边坡坡度与土的性质确定,土质干燥密实时距离不得小于3m,土质松软时距离不得小于5m10、保证基坑(槽)基底土质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拢动。
(三)允许偏差项目1、基坑标高允许误差:柱基基坑、管沟 +0, -50mm挖方场地平整人工±50mm机械±100mm排水沟 +0 -50mm地(路)面基层 +0 -50mm2、基坑长宽方向不得小于设计要求3、基坑(槽)长、宽误差 -0,100mm三、质量控制点1、防止挖方边坡⑴控制开挖过程各土层中边坡度,严格符合设计要求塌方⑵地下水位变化活跃时,加强排水措施,严密监视地下水位⑶控制边坡顶部附加荷载⑷经常检查开挖土层地质情况,防止因土层疏松造成塌方2、防止滑坡⑴严禁地表水渗入滑坡体内或冲刷掏空坡脚,增加斜坡陡度,引起滑动⑵地下水位上升时,加强同设计方联系与监测防止因土体自重增大引起滑坡⑶控制挖方边坡陡度,在坡体上堆土与填方高度,防止破坏土体平衡引起滑坡3、防止基坑泡水⑴开挖基坑(槽)周围应设排水沟档水堤,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⑵挖土放坡时,坡顶、坡脚至排水沟保持一定距离一般为1/2~1m⑶逐层开,逐层放坡,并随之加深排水沟集水井,保证开挖面,排水沟、集水井之间有一定高差,地下水位在开挖面以下不少于1/2m4、防止边坡超挖⑴机械开挖应预留30cm厚土,采用人工修坡⑵加强测量、复测,严格定位,在坡顶、坡脚处设明显标志与边线,并设专人检查。
四、预检项目1、施工方案 (1)人员、设备配备情况(2)挖土顺序(3)降、排水方案(4)监测方案(5)事故应急措施2、复核红线图纸要求3、复核灰线,轴线图纸要求4、开挖前文件及准备工作符合要求五、试验项目1、定位桩位置2、轴线控制桩位置3、水准点标高4、开挖面标高,平整度六、旁站检查项目1、开挖面距设计标高30cm左右人工开挖2、接近红、灰线减少施工误差3、意外事件处理方法正确性、可靠性七、实测抽查项目1、边坡坡度,开挖面标高符合设计要求2、挖方堆土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八、隐蔽工程验收项目1、基底土层会同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共同验收就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九、质量目标风险分析由于地下情况复杂多变,勘察数据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基坑施工必须小心谨慎,现有机械设备能力完全可以加快常规施工进度,但管理不当将带来众多不安全因素。
大面积塌方,滑波不仅对本工程就是灾难性事故,而且给周围环境与建筑带来巨大影响,过快施工进度不可避免超挖,如果回填工程没有完全到位,结构将发生设计外附加沉降,大多这种沉降就是差异沉降, 也就意味着给结构构件施加了附加荷载,降低了整个建筑安全系数。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与水的关系十分密切,施工过程必须严密注视降雨与地下水位,土中含水偏高时,要加强监测,必要时辅以保护措施,保证施工顺利完成。
挖方边坡塌方原因分析:⒈基坑(槽)开挖时放坡不够。
没有根据不同土层分别对待⒉降、排水措施没有发挥效力,挖方土层浸水降低内聚力。
⒊开挖次序,方法不当。
滑坡原因分析⒈边坡坡度不够,倾角太大⒉坡脚浸水⒊边坡周围地面附加荷载太大(堆土、施工机械)⒋边坡本身地质情况差。
基础混凝土工程一、工艺流程⒈素混凝土基础工艺流程⒉钢筋混凝土基础工艺流程二、质量标准(一)依据标准应符合国家标准,GB50204-9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应按照设计图纸提供的有关标准,要求施工。
(二)允许偏差项目1、钢筋的允许偏差(MM)⑴受力钢筋顺长方向全长的尺寸±10⑵弯起钢筋的弯折点位置±20⑶受力钢筋的排距± 5⑷箍筋、横向钢筋间距±20⑸受力钢筋保护层±102、混凝土的允许偏差(MM)⑴基础轴线位置 15⑵独立基础轴线位置 10⑶截面尺寸 + 8, -5⑷表面平整度(2M长度上) 8⑸标高±103、预埋设施偏差(MM)⑴预埋件中心线 10⑵预埋螺栓中心线 5⑶预埋管中心线 5⑷预留洞中心线 15三、质量控制点1、保证垫层厚度⑴铺垫层前设置标高控制标杆,标杆间距适当加密, 并与平整度垫层加强复测与修整面标高2、保证垫层与基⑴基坑排水干净础混凝土强度、⑵混凝土下基坑要防止离折密实度⑶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密实⑷根据气象情况,采取必要的养护措施3、保证钢筋保护⑴垫块厚度与基础主钢筋保护层厚度,要求相符层厚度⑵垫块强度不低于基础砼强度⑶垫块间距应使钢筋骨架不出现弯曲变形⑷灌筑混凝土过程中注意检查⑸折模后发现露筋要用高标号防水砂浆修补4、保证基础平面⑴铺钢筋与制模前应弹线轴线位置与截⑵模板制作完后,及时复测校正面尺寸⑶模板支撑牢固⑷运送混凝土的脚手架与模板及支撑体系分开,防止模板走动四、承建单位应提供的资料1、钢筋质保书2、钢筋复验单3、型钢质保收4、焊条合格证5、钢筋焊接试验单6、水泥质保书7、水泥复验单8、砂质保书9、石质保书10、混凝土级配单11、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2、测量放样验收单13、技术核定单14、混凝土捣制记录15、混凝土试块报告16、工程变更签证17、质量检验评定表18、隐蔽工程验收单五、预检项目1、施工方案⑴基坑排水措施⑵模板支撑方案⑶基础、垫层轴线、标高控制方案⑷基础混凝土浇捣施工流程,混凝土施工缝留设与处理措施方案⑸混凝土养护方案⑹质量保证体系与质量验收程序⑺其它应急措施2、原材料质量⑴水泥品种、标号、出厂质保书、复验报告⑵砂、石质保书⑶钢筋质保书,复验报告⑷砼配合比试验报告3、基坑验槽合格⑴基坑土质符合设计要求⑵基坑标高准确六、旁站检查项目1、混凝土搅拌计量方法、衡器可靠性、搅拌时间,出料质量2、混凝土浇捣基坑内积水排除干净,浇捣高度超过2米应用传筒、滑槽留设施工缝位置符合设计与规范规定,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设计与规范规定3、试块制作、养随机取样制作方法正确,同等条件试块养护与实际情况护一致4、意外事故处理处理方法应保证质量七、实测抽查项目1、原材料核对水泥进场品牌、标号,检查石子、砂含泥量与级配2、钢筋对接接头抽查钢筋对接接头的外观质量必要时抽样试验3、垫层标高复测基槽标高、垫层标杆标高、垫层完成面标高4、基础弹线尺寸主控制轴线与体形复杂部分的弹线尺寸5、钢筋绑扎质量搭接接头长度,基础垫层厚度、钢筋位置偏差6、预留洞、预留预留洞、预埋件的规格,安放位置偏差管、预埋件7、模板模板整体位置,模板截面尺寸、模板缝隙、模板平整度8、折模后检查基础面标高,预埋件、预埋管出口、预留洞位置、预留插筋偏差、混凝土面缺陷八、隐蔽工程验收项目1、钢筋工程⑴与施工图一致,如有代换应按技术核定单⑵钢筋位置偏差小于允许偏差限值⑶有抗震要求的箍筋未端做135°弯钩或用电焊封闭⑷预留插筋位置、数量、直径规格正确2、预埋件、预埋管数量、规格、位置偏差符合设计要求九、质量目标风险分析基础结构承担上部建筑物荷重,基础施工质量事故的发生,直接关系整个建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
⒈基础施工阶段,因施工现场无固定的建筑物与基槽的不稳定位移,使建筑轴线定位困难,测量不准确,模板支撑不牢固等等。
造成基础偏位、截面尺寸偏差,以及埋件与柱了、墙板插筋的偏位过大。
⒉由于基坑内排水不干净,灌筑混凝土过程中混入积水,降低混凝土强度。
⒊基础结构的梁、板,由于其受力特点,在钢筋配置方面与上部结构有所区别。
如施工人员仍按上部结构的钢筋布置规律安放在钢筋,将造成受力钢筋上下位置、搭接接头位置搞错,造成严重的后果。
⒋基础结构长度处在地下潮湿的环境下。
因此,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得到保证; 基础混凝土的蜂窝、麻面与露筋等缺陷应及时修补,防止钢筋受到腐蚀。
钢筋工程一.工艺流程:(一)依据标准应符合国家标准: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1499—84 «混凝土用钢筋»等(二)基本要求1.一般规定钢筋砼用的钢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与试验报告。
2.钢筋冷拉与冷拔冷拉I级钢筋适用于结构中受拉部位,钢筋冷拉可采用控制应力或控制冷拉率的方法;冷拔低碳钢丝分为甲、乙二级,甲级使用于应力筋,乙级钢丝适用于焊接网、焊接骨架箍筋与构造钢筋。
3.钢筋加工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曲,采用冷拉调直钢筋,I级冷拉率不大于4%,I级钢筋末端需作180°弯钩,щ级钢筋末端作90°或135°弯钩,箍筋末端应作弯钩,依具体要求作90°/180°,90°/90°,135°/135°。
4.钢筋焊接热轧钢筋对焊接可采用闪光对焊、电弧焊、或气压焊。
骨架与网片交叉焊接宜采用电阻点焊。
焊接接头形式、工艺及质量验收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焊工必须持证操作。
轴心受压与小偏心受拉杆中的钢筋接头应采用焊接。
轴压及偏压柱中的压筋接头宜采用焊接及机械连接。
在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d的35倍且不小于500mm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中不得有两个接头,在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规范要求。
非预应力筋,受拉区不超过50%。
5.钢筋绑扎与安装绑扎交叉点应绑扎牢,双向受力钢筋必须全部绑扎,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方向错开设置;受拉区域,I及钢筋绑扎末端应作弯钩;直径12mm的受压I级筋的末端以及轴压中任意直径的受力钢筋末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不小于规范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