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防治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相关防治措施以及临床效果。
方法总结分析60例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患者的具体流行情况以及控制情况。
结果60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30例(50.0%),有效25例(41.7%),无效5例(8.3%),总有效率为91.7%。
结论应尽可能防止同β-内酰胺酶感染或者定植相关的危险因素,如果出现β-内酰胺酶感染,应该及时有效的采取头霉素类以及碳青霉烯类药物对感染进行控制。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防治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relevant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s and clinical effects for 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 bacterial infection. Methods Summary and analysis were made on specific prevalence condition and control status in 60 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 bacterial infection patient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in the 60 cases,there were 30 excellent effective cases (50.0%),25 effective cases (41.7%),and 5 ineffective cases (8.3%),with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1.7%.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avoid risk factors of β-lactamases infection and planting. Timely and effective implement of cephamycin and carbapenem drugs is essential to suppress β-lactamases infection.
【Key words】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Bacterial infection;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本研究总结分析本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具体流行情况以及控制情况,以探讨分析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相关防治措施以及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ICU中收治的60例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患者,其中男40例,女20例,病程1~30 d。
1. 2 方法
1. 2. 1 细菌学检查培养标本分别源自于静脉导管、粪便、疱疹液、脐部分泌物、气管插管、尿液、脑脊液以及血液等;其采集方法均在无菌操作下进行,把标本放置于无菌瓶或者是培养基中,立刻送到细菌室进行培养鉴定。
其中,药物敏感试验选择纸片扩散法进行。
通过双纸片协同试验判断β-内酰胺酶,其判断标准为:若含克拉维酸复合剂与三代头孢的抑菌圈比单药三代头孢抑菌圈扩大超过5 mm,则认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为阳性[1]。
1. 2. 2 β-内酰胺酶防治对策①充分对抗菌药物的适应证进行掌握。
滥用抗生
素是导致耐药菌株增多的关键因素,因此,除了采取应急的方法对细菌感染性疾病进行治疗外,还应该进行病原学检查,且依照药敏试验合理的选择抗菌药物。
②正确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与剂量进行掌握[2]。
长期过低剂量服用,且血药浓度比治疗浓度范围低,既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还会刺激细菌出现耐药。
反之,长期大量应用抗菌药物也会导致发生耐药菌株。
③限制抗生素的应用。
应限制预防用药,且有针对性的选择碳青霉烯类与广谱头孢类药物。
相关研究显示,在一段时期内停止应用三代头孢菌素,则会在一定程度内降低发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几率,其与国外的报道一致[3]。
1. 3 疗效评定标准疗效评定标准参考文献[1],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60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显效30例(50.0%),有效25例
(41.7%),无效5例(8.3%),总有效率为91.7%。
见表1。
3 讨论
β-内酰胺酶是一种由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种,其既对超广谱头孢菌素具备抗药性,并且大量携带β-内酰胺酶基因,质粒上还包含四环素、氯霉素、氨基糖苷类以及磺胺等基因[4]。
所以,对于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监测与筛选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日趋发展进步,抗生素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应用,细菌耐药性问题也逐渐变得复杂与严重,而耐药菌种也变得更为广泛,特别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感染也不断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重视[5]。
本次60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显效30例(50.0%),有效25例(41.7%),无效5例(8.3%),总有效率为91.7%。
综上所述,应尽可能防止同β-内酰胺酶感染或者定植相关的危险因素,如不恰当的使用三代头孢菌素、置入各种导管以及长期应用抗生素等,如果出现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则应该及时有效的采取头霉素类以及碳青霉烯类药物对感染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 陈捷,李南洋,李健平,等. 906株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状况及耐药性分析.海南医学,2012,23(16):117-119.
[2] Silva J,Aguilar C,Estrada MA,et al. Susceptibility to new beta-lactams of enterobacterial 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 (ESBL)producers and
penicillin-resistant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in Mexico. J Chemother,1998,10(2):102-107.
[3] Lucet JC,Chevret S,Decre D,et al. Outbreak of multiply 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in an intensive care unit: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for acquisition. Clin Infect Dis,1996,22(3):430-436.
[4] 魏全珍,张惠珍,钟馥霞,等.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监测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第十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3:334-336.
[5] 耿燕,刘原,王香玲,等. 2003~2005年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携带率及其耐药性变迁.陕西医学杂志,2006,35(9):1226-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