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态分析】(教学课件)
一足的纵线至另一足的纵线之间的距离。正常人:5~11cm ❖ 足偏角(toe out angle) 足角(foot angle)指足中心线与同侧步行直线之
间的夹角。左右足分别计算。 足的长轴和纵线形成的夹角。正常人:6.75°左右。
步态分析所用术语
❖ 步频 (cadence)指平均步数(步/min)。由于步长 时间两足不同,所以一般取其均值。有人按左右步 长单独计算步频,以表示两侧步长的差异。
❖ 一个步行周期可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 ❖ 支撑期(stance phase) :指下肢接触地面和承受重力的时间,占步行周
期的60%。 ❖ 摆动期(swing phase):指足离开地面向前迈步到再次落地之间的时间,
占步行周期的40%。
RLA分期
步态分析内容
传统分期
初始接触 指足跟接触地面的瞬间。
❖ 参与的肌肉有臀大肌、股四头肌、腘绳肌、 胫前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重反应
❖ 指首次触地之后重心由足跟向全足转移的过 程。从足跟着地起到对侧足尖离地止。骨盆 运动在此期间趋向稳定,参与的肌肉包括股 四头肌、臀大肌、臀中肌、胫前肌。
支撑相中期
❖ 支撑足全部着地,对侧足处于摆动相,是唯一 单足支撑全部重力的时相,从对侧足尖离地开 始到同侧足跟离地止。主要功能是保持膝关节 稳定,控制胫骨前向惯性运动,为下肢向前推 进做准备。参与的肌肉主要为腓肠肌和比目鱼 肌、臀中肌。
步行周期 足跟着地 足放平 站立中期 站立末期 迈步前期 迈步初期 迈步中期 迈步末期
步行时人体关节角度的变化
骨盆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旋前5°
屈 30°
0°
0°
旋前5°~0° 0°~旋后5°
屈30°~0° 0°~伸10°
0°~屈15°~屈5° 0°~跖屈15°~0°
屈5°
0°~跖屈15°
旋后5°~0° 中立位
足跟着地
承重反应 从足跟着地起到对侧足尖离地止。
足平放
站立中期 从对侧足尖离地开始到同侧足跟离地止。
站立中期
站立末期 从足跟抬起到同侧髋屈曲中立位止。
踵离地
迈步前期 从髋开始屈曲起,到同侧足尖离地止。(足尖离地瞬间) 趾离地
迈步初期 从足尖离地起到同侧足到达身体中线止。
加速期
迈步中期 从足到达身体中线起到胫骨垂直地面止。
0°
0°
旋前5°~0° 0°~旋后5°
屈30°~0° 0°~伸10°
0°~屈15°~屈5° 0°~跖屈15°~0°
屈5°
0°~跖屈15°
旋后5°~0° 伸10°~0° 屈5°~35°
背屈10°~跖屈20°
中立位
中立位
屈35°
跖屈20°
0°~旋前5° 旋前5°
0°~屈20 ° 屈35°~60° 20°~屈30° 屈60°~30°
伸10°~0° 中立位
屈5°~35° 屈35°
背屈10°~跖屈20° 跖屈20°
0°~旋前5° 旋前5°
0°~屈20 ° 屈35°~60° 20°~屈30° 屈60°~30°
跖屈20°~跖屈10° 跖屈10°~0°
旋前5°
屈30°
屈30°~0°
0°
摆动相:
❖ 摆动相早期 ❖ 摆动相中期 ❖ 摆动相末期
步行概述
❖ 步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人类与其它动物区别 的关键特征之一。
❖ 步态: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因此,它具有个体特 性。步态是人类步行的行为特征。
❖ 正常步态:是通过骨盆、髋、膝、踝和足趾的一系 列活动完成的,而躯干则基本保持在两足之间的支 撑面上。正常步态应是平稳、协调、有节律的,两 腿交替进行。
跖屈20°~跖屈10° 跖屈10°~0°
旋前5°
屈30°
屈30°~0°
0°
RLA分期
步态分析内容
步态分析所用术语
❖ 步长(Step length)指一足着地至对侧足着地的平均 距离。国内也有称之为步幅。正常人:50~80cm
❖ 跨步长(Stride length)指一足着地至同一足再次着 地的距离。正常人:100~160cm
步态分析所用术语
❖ 步宽(walking base) (stride width) :也称之为支撑基 (supporting base),指两脚跟中心点或重力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也有采 用两足内侧缘或外侧缘之间的最短水平距离。
摆动相末期
❖ 指迈步即将结束,足在落地之前的活动。主 要作用是下肢向前运动减速,准备足着地的 姿势。参与的肌肉有臀大肌、股四头肌、腘 绳肌、胫前肌。
步行周期 足跟着地 足放平 站立中期 站立末期 迈步前期 迈步初期 迈步中期 迈步末期
步行时人体关节角度的变化
骨盆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旋前5°
屈30°
单位时间内行走的步数称之为步频。正常人:95~125步/min左右
❖ 步速(walking velocity)指步行的平均速度(m/s),步 速=步幅÷步行周期。
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距离称之为步行速度。正常人:65~100m/min左右
步行周期分期
❖ 步行周期(gait cycle)(cycle time) :人在行走时,从一侧足跟着地起, 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为止所用的时间,被称为一个步行周期。
迈步中期
迈步末期 从胫骨垂直地面到足跟接触地面前。
减速期
步行周期分期内容
支撑期:
❖ 首次触地 ❖ 承重反应 ❖ 支撑相中期 ❖ 支撑相末期 ❖ 摆动相前期
首次触地
❖ 指足跟接触地面的瞬间,使下肢前向运动减 速,落实足在支撑相的位置的动作。参与的 肌肉包括胫前肌、臀大肌、腘绳肌。首次触 地异常是造成支撑相异常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分期
摆动早期
❖ 指足离开地面早期的活动,主要作用是足廓 清地面和加速肢体向前摆动,从足尖离地起 到同侧足到达身体中线止(即膝关节屈曲达 最大角度)。参与的肌肉主要为髂腰肌、股 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腘绳肌、胫前 肌。
摆动相中期
❖ 指足在迈步中期的活动,足廓清仍然是主要 任务。从足到达身体中线起到胫骨垂直地面 止。参与的肌肉有髂腰肌、股四头肌、腘绳 肌、胫前肌。
支撑相末期
❖ 指下肢主动加速蹬离的阶段,从足跟抬起起 到同侧髋屈曲止。此阶段身体重心向对侧下 肢转移,参与的肌肉主要为腓肠肌和比目鱼 肌。
摆动相前期
❖ 指足尖离开地面前的准备活动,从髋和骨盆 开始屈曲起,到同侧足尖离地止。主要作用 为廓清作准备。参与的肌肉有髂腰肌、股四 头肌(离心收缩)、小腿三头肌、踇长屈肌、 腓骨短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