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南音简介

福建南音简介

福建南音简介
福建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被称为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唐代琵琶普遍用拨子,且是横抱姿势,福建南音至今保持这一遗制。

南音中所用的“拍板”及其演奏方式与敦煌壁画中的伎乐图一样。

南曲主要流行于泉州市、闽南晋江、龙溪和厦门市,在台湾及南洋群岛华侨居住的地方也很盛行。

南曲音乐包括“指、谱、曲”三类:“指”是有词有谱和注明琵琶指法的大曲。

“谱”是无词而有琵琶指法的器乐演奏谱。

“曲”即散曲(亦称草曲),在南曲音乐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下于千首。

南曲的乐队组合有固定的形式,分“上四管”和“下四管”两种。

①上四管又分“洞管”和“品管”两种不同组合:洞管——洞箫、二弦、琵琶、三弦、拍板五种。

品管——品箫(即笛)、二弦、琵琶、三弦、拍板五种。

②下四管乐器有南嗳(中音唢呐)、琵琶、三弦、二弦、响盏、狗叫、铎(木鱼)、四宝、声声(铜铃)、扁鼓,共十种,故又称“十音”。

在惠安一带有用云锣、铜钟、小钗和笙等。

上四管属丝竹乐队、下四管属吹打乐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