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教学常规要求

学校教学常规要求

学校教学常规基本要求(修定稿)为了加强教学管理,保证常规教学正常进行,根据市、县普通中小学常规要求。

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订下列要求,以此作为准则。

一、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学期(年)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

每学期开学前内,科任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订出学期教学计划。

制订学期教学计划要做到:熟悉教学课标,熟悉教材,熟悉学生情况。

(教龄短的教师尤应重视此条)教学计划必须具备以下内容:1、教材、学生情况简析;2、总体目标要求;3、对教材内容、实验的补充、删减或改进意见;4、完成任务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包括提出教改方向);5、配合教学安排的主要校外或课外活动。

6、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思想教育的安排。

7、对一些重要的实验仪器教具等的准备改进或制作目录。

8、教学进度计划。

二、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保证。

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做到功夫在课外。

不备课不得上课,不备课上课者以渎职行为处理,不认真备课者应予批评和处罚。

备课的基本要求是:1、备课首先要备教材,包括深入领会新课标要求,研究教材的结构体系,知识要点和具体要求。

明确重点、难点,把握教材关键内容。

2、备课要备教法。

教师认真学习《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在备好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课的类型设计教学过程,研究确定具体教学方法。

3、备课要备学生、备学法。

了解学生的知识状况,掌握共性,尽可能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兴趣,以便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寻求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方法。

4、教师备课必须写好教案。

教案要反映出一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 A 、教学目标、要求, B 、重点难点, C 、教学过程步骤, D 、教师精讲和学生精练的内容及步骤, E 、主要教法、学法, F 、教具实验准备, G 、必要的教学小结, H 、作业内容及必要的补充材料, I 、板书设计, J 、教后反思、心得体会( 30% )。

K 、说课稿(每学期两篇)。

5、精心选择练习,布置好作业。

练题要将典型性、针对性、特殊性、普遍性、趣味性结合考虑,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应该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作为重点,同时还要处理好作业,备课时作业要一一试做,掌握其难易程度和所起的作用,有的放矢地布置给学生完成,必要时可选题讲解或分层次性的布置作业。

6、各科要求教师一律备详案,按一课时一教案,至少超前一课时备案。

坚决杜绝无教案上课或课后补备教案、并备教案的现象。

反对“教材搬家”、反对沿用旧教案。

教案要有章节(单元)分析和章节(单元)小结(复习章),要有总课时和分课时,要标明课时。

(发现不带教案、无备案上课者或补备教案者每次扣除量化5分、扣除津贴100元。

)7、作文要备专案,要有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具体方法和措施,有批改记录和讲评内容。

(作文要及时布置、及时收交并及时批阅,发现拖延不改的每次扣除津贴200元)8、各科教案数以新课程标准参数为主。

三、上课教师必须保证课堂教学时间,至少提前一分钟到教室,不得提前下课、不拖堂、更不得随意缺课。

无故迟到早退累计三次视为旷课一节,扣除津贴 80元。

(一)教师上课前必须做好准备,上课要求管教管导,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不准辱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把学生赶出教室。

(二)教师课堂教学要做到:“准、活、精、能”。

1、准:指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传授知识准确,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杜绝知识性错误。

2、活:指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方法灵活,能用启发式教学。

双边活动好,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杜绝“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3、精: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联系紧密,时间分配合理,教师课堂语言精炼,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不说与教育教学内容无关的话。

4、能:指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始终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练习题要配备精当,有梯度,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板书要工整,设计要合理。

(四)教师要讲普通话、写规范字。

(五)注意仪表。

做到衣饰整洁雅观,举止文明;严禁老师在教室内穿背心、短裤、挽裤腿,穿短裙;不穿奇装异服、艳服,不戴首饰、不穿拖鞋进入课堂、不带小孩进入课堂。

无特殊情况不准坐下讲课。

(六)上课一定要做到:不接打电话、不擅离职守,不随意换课,否则以上课违纪论处,扣除津贴50 元。

不拖堂,不旷课,不看其它与当堂教学无关的书报。

(七)教师不得酒后上课或酒后进入课堂。

四、作业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加强的一种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深入,是教师了解学习情况、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必须认真批改作业,要求做到:1、各科任教师要根据课标和教材要求,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向学生布置适量的作业。

作业包括书面、口头、实际操作等不同形式,以书面作业为主。

同时还要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

2、作业内容要围绕教材重点、难点进行精选。

既有基础知识,又有基本技能训练,不搞机械重复,讲究作业命题的目的性并力求精练。

3、作业数量和难度要适中。

必要时可以针对学生差异布置必做和选做作业,必做作业面向全体学生,选做作业加深难度面向优生。

但要保证基本数量和难度,不能太少太易。

对学生作业,教师要严格要求。

首先要教育学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反对抄袭作业,保证人人按时交作业。

(学生单科作业缺短量不能超过 5% ),其次要按统一的要求和格式完成作业。

第三要求书写工整,对作业马虎、潦草或不按时完成者,教师要督促教育、指导,对典型问题,要做示范,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4、批改要及时。

一般在下一堂课前批改完毕。

作业要详批细改,错误要纠正。

作文先要通览,后细改、纠正错别字病句、批改要有眉批、旁批、总批。

共性问题和典型问题要进行论证及时进行讲评,且重在讲评。

5、作文布置、讲评都要有教案,个别问题最好个别辅导。

批改中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

批改作业一律用红笔,统一符号,每次批改(包括查阅)都要说明时间。

杜绝一次批改两次或两次以上作业。

6、批阅作业倡导面批,对一些问题作业可及时处理补救。

在作业中教师要有一定量的评价性语言,以此来和学生沟通、鼓励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掌握更多的知识。

7、每次作业批阅后教师要标明次数,便于检查学生的作业短缺。

(一)各科作业布置与批改量次:(所有作业中期前必须完成总量次的1/2,否则视为作业短缺,根据次数情况量化扣分)1、作文:语文作文每学期不少于 8 篇,教师全批全改 6 篇,中期前写不少于 4 篇教师全批全改 3 篇。

小作文每周一篇(查阅),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写日记,六、七、八、九年级英语作文每学期不少 6 篇,教师全批全改 4 篇。

中期前写不少于 3 篇,教师全批全改不少于 2 篇。

任务外的可采取集体批改、学生自改等形式。

2、语文作业:一、二年级不少于 80 次;三、四、五、六年级不少于 60次;初中每学期不少于 40 次(教师全批全改、九年级最后一学期不少于15次)。

3、英语作业:小学不少于 40 次,七、八、九年级每学期不少于 60 次(教师全批全改、九年级最后一学期不少于15次)。

4、数学作业:小学不少于 80 次,初中每学期不少于 60 次(教师全批全改、九年级最后一学期不少于15次)。

5、理化作业 : 八年级物理作业不少于 30 次(教师全批全改) , 九年级物理作业不少于 40 次(教师全批全改、九年级最后一学期不少于15次) , 九年级化学作业不少于 40 次(教师全批全改、九年级最后一学期不少于15次)。

6、政、史:每班不少于 20次(教师全批全改、九年级最后一学期不少于10次)。

7、地、生、美、思品、科学: 每班不少于 12次(教师全批全改)。

8、信息技术:不少于8次。

提倡教师做作业批改摘记,记录作业中有独特见解的内容和有代表性错误,以作讲评和辅导的依据。

(注重填写教导处下发的学生作业登记表)五、辅导各科任教师必须经常在自习时间到教室辅导。

辅导包括固定辅导和个别辅导。

1 、固定辅导:每周星一、三、五早上晨读课为英语辅导课,每周星二、四、六早晨读课为语文辅导课。

(具体详见辅导课表)2 、个别辅导(1)语、数、英、物、化科任教师每周每班个别辅导不少 2 次,政治、历史科每周每班个别辅导不少于 1 次。

(2)九年级毕业班模拟时各科任教师每天必须到教室进行个别辅导。

(模拟、考试冲刺试题各科要全批全改并认真讲评)(3)个别辅导由教导处负责统计,定期汇总、公布。

六、课练认真检查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并书写工整,对有难度的题教师要进行辅导。

语、数、英、物、化、政、史科练习册检查批阅每月不少于两次,每学期批阅不少于8次,只查阅不批的不计入次数。

(中前期完成4次)适量布置课外作业,并要检查督促。

有教师批阅为好。

七、测试1 、中期测试。

由教务处安排时间、监考、改卷。

结束后各科任教师应写出详细的试卷分析交给教导处将进行各年级试卷汇总分析。

2、期末测试。

由教务处安排时间、监考、改卷。

结束后各科任教师应写出详细的试卷分析交给教导处将进行各年级试卷汇总分析。

3、教师平时检测要认真组织、批阅、讲评、分析,写出试题分析报告,随后到教导处登记,便于学期末的教师考核。

八、听课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副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 30 次,其他领导(总务除外)和教研组长,新任科任教师(参加工作两年内的)听课不少于 25 次。

其余上课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 20次。

并做好记录,应有详细的点评,记录简单、没有评语或评语简单的视为无效。

以教导处检查,统计为依据。

九、业务学习领导、各科任教师平时多加强业务理论、文化科学知识学习,应有笔记。

领导每学期学习不少于 12000 字,教师不少于 10000 字。

(笔记本1本单面记录全部、字面覆盖率要高,且中前期完成1/2)十、政治法规学习领导各科任教师应加强党的政策方针精神的学习,及法律法规的学习,应有笔记,党员不少于 10000 字,其余教师不少于 8000 字。

(笔记本1本单面记录全部、字面覆盖率要高,且中前期完成1/2)十一、教学研究1、科任教师必须经常参与教学研究活动,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每位科任教师都要积极主动参加教研组的各项教研活动,旷活动者每次扣除津贴 50 元。

2、教师通过学习和教学实践,总结得失,撰写教学论文,教师每学期按时完成“六个一”(课件、说课稿、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教学故事、工作总结)。

不交者每缺一项扣除津贴 100 元。

3、每学期每位老师必须完成校本小课题1项,研究时间每学期的第2周至第18周,具体研究办法详见校本小课题研究方案。

无故没有完成研究者,学期末考评不得评为A、B级,同时扣除相应的量化分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