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1概要 (1)第一部分城市及交通发展现状 (1)2城市及交通发展现状 (1)第二部分交通发展战略 (4)3城市及交通发展趋势 (4)4区域及对外交通发展战略方案 (6)5都市区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方案 (8)6推荐都市区交通发展战略 (11)第三部分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15)7中心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15)8中心城市公交系统发展规划 (18)9中心城市客运枢纽布局规划 (21)10货运发展规划 (22)11内外交通衔接系统规划 (23)12中心城市停车发展规划 (23)第四部分交通发展实施规划 (25)13整体交通系统实施规划 (25)14旧城重点地区近期交通改善规划 (25)15中心城市近期交通建设规划 (26)温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1概要1.1规划范围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面确定规划及研究范围:✧交通发展战略层面核心规划范围——温州都市区;✧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层面核心规划范围——中心城市;✧近期交通改善核心规划范围——旧城重点地区;✧扩展研究范围——温州市域及交通体系影响范围。
1.2规划年限综合交通规划年限保持与城市总体规划远期2020年目标年限的一致;重要交通系统规划和交通设施布局超越总体规划的年限,以适应城市远景的进一步发展需求。
为便于城市发展进程分析和交通发展推进策略制定,进行近期(2005-2010年)、中期(2010-2015年)、远期(2015-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四个阶段年限划分。
1.3规划目标从保障温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城市规划目标实现、适应城市交通发展需求等方面,综合交通规划主要从三个目标层次展开:✧目标一:构筑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和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宏伟目标;✧目标二:实现温州都市区一体化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长远目标;✧目标三:协调2005-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阶段目标。
第一部分 城市及交通发展现状2城市及交通发展现状2.1城市布局及土地利用现状1)都市区范围内产业带动下的乡、镇城市化特征明显,三个主要城区尚未建立起必要的功能联系与系统组织。
2)中心城市以瓯江为轴线,以瓯江南岸为主体,以旧城为城市核心。
3)中心城市建成区实际居住人口207万(户籍人口102万,外来暂住人口105万),旧城成为人口极端高密度区。
4)制造业就业特征突出,建成区三产就业集中于主城中心区。
2.2对外交通发展现状温州现已形成公路、航空、铁路、水运(内河、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并存的对外交通体系,但对外交通体系发展不平衡,城市宏观区位条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
✧公路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绝对主导地位,但内外交通衔接不畅。
✧航空设施条件限制航空竞争力的提高和运量增长。
✧铁路国家干线网中的繁忙支线,运输能力处于饱和状态。
✧港口以内贸散杂货运输为主的地区性港口,枢纽作用较弱。
✧物流市场发育迅速,但布局分散、管理有待改善。
✧出入境交通都市区内外交通混杂,温州大桥是乐柳与温州市区、瑞安间联系的主要通道。
2.3城市交通发展现状1)都市区交通联系都市区内交通联系路径和联系方式单一,缺乏在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组织上更好协调。
2)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滞后城市发展,特别是“温州模式”促成的经济特征及“自下而上”的城市化特征下,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间的矛盾普遍存在。
3)道路网络道路交通网络建设存在结构性缺陷,应对机动车增长态势不容乐观。
4)公共交通公共交通未成为居民出行的主导交通方式,需要有效改进公交线路网布局模式,不断增强公交发展后劲。
5)机动车发展私家车限额牌照拍卖制度效果有限,缺乏应对机动车快速增长的有效策略。
本地车外地挂牌照现象逐年增多,目前在市区运行的非市区牌照客车已占36.5%;2005年市区私家车登记数为4.09万辆,实际7.45万辆(建成区6.63万辆),市区小客车登记数为5.60万辆,实际8.96万辆;目前每百户城市居民小汽车拥有量已达22.9辆,拥有水平在国内城市中居领先地位。
6)交通出行及运行特征城市布局及经济模式促成交通出行、分布的个性特征,城市交通总体运行状态趋于恶化。
表1.现状居民及外来人员典型出行特征居民工厂外来人员建筑工地外来人员外来服务人员旅馆流动人口人均日出行次数 2.21 2.71 2.15 2.22 2.81 平均时耗(分钟)19.87 13.95 13.66 17.98 28.26 平均距离(公里) 4.2 1.89 1.72 2.49 7.86表2.现状居民及外来人员出行目的构成上班上学公务生活购物文体娱乐探亲访友旅游回家离温回温其它合计居民21.7% 7.5% 1.9%10.8% 3.8% 2.8%0.2%45.7%0.1% 5.4% 100.0%工厂外来人员41.3% 0.1% 3.5%7.9% 1.9% 1.2%0.1%42.9%0.3% 0.8% 100.0%工地外来人员35.6% 0.0% 0.9%14.1% 1.9% 1.4%0.0%44.0%0.1% 2.0% 100.0%外来服务人员41.2% 0.2% 4.0% 4.2% 1.9%0.8%0.0%46.2%0.0% 1.6% 100.0%旅馆流动人员 1.7% 0.2% 26.5%21.4% 2.0% 3.5% 3.6%35.4% 1.2% 4.5% 100.0%表3.现状居民及外来人员出行方式构成公交车出租车单位班车单位小汽车私家车自行车轻骑、摩托人力三轮车步行轮渡其它合计居民18.1% 2.1% 1.1% 1.6%12.5%12.6%14.4% 2.7%33.9%0.4% 0.5% 100%工厂外来人员5.6% 0.5% 0.4% 1.4% 1.2%18.8% 1.0%0.9%70.1%0.0% 0.1% 100%建筑工地外来人员6.4% 0.5% 0.1% 0.4%0.2%12.2%0.9% 1.2%77.9%0.2% 0.0% 100%外来服务人员15.7% 1.6% 3.7% 0.3%0.0%13.5% 1.0%0.3%63.5%0.0% 0.5% 100%旅馆流动人口20.4% 33.9% 0.8% 7.1%13.1%0.0%0.0%0.5%19.5%0.6% 4.0% 100%7)停车停车供需矛盾突出,停车管理急需加强。
8)道路交通管理交通运行效率有待继续提高,引导小汽车有节制使用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匮乏。
9)交通政策应对城市化和机动化快速发展的交通政策导向不明朗。
2.4现状分析评价结论1)综合运输体系在现阶段在较低层次上初步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在与沿海主要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城市的激烈竞争中,整体宏观交通区位处于劣势。
✧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总量不足,质量等级不高(尤其是铁路、港口);对外通道能力不足,运输能力偏紧(尤其是西向通道、机场);✧对外交通体系发展不平衡,港口、铁路、航空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运输方式结构不合理,公路运输占绝对主导地位;✧各种运输方式基本处于自我发展状态,缺乏有机的联系和配合,尤其是港口集疏运、机场、公路系统与城市交通的衔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落后,港口、机场的区域服务功能尚未有效发挥。
2)城市交通系统建设滞后城市发展,缺乏应对城市化和机动化快速发展有效的交通发展策略。
✧以公路运输为主的单一交通体系难以适应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态势;✧与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相比,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整体呈现滞后状态;✧面对私人小汽车迅猛发展,公交优先措施落实不够,整体竞争力下降,居民出行方式结构呈恶化趋势,难以引导小汽车有节制的使用。
第二部分 交通发展战略3城市及交通发展趋势3.1城市规划目标概要1)经济社会发展✧2010年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2)城市规划目标✧城市性质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工业、港口、旅游城市,浙南闽东北的区域中心城市,具有滨海山水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布局结构都市区沿江、沿海呈“T”型空间分布,形成“一主二辅五组团”的空间结构;中心城市由主城区、永强副城区、瓯北片、七里片、洞头片等形成“双中心、多组团”布局结构。
3)城市土地利用✧都市区呈现整体发展态势,城市功能系统组织、产业布局合理优化,瓯江凸现主城中心功能走廊;✧依据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远期都市区规划人口规模440万人,中心城市为260万人;根据2020年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目标状态测算,都市区用地总人口为516万,其中中心城市范围353万人;主城中心区是未来人口及就业分布的重心。
3.2区域及对外交通发展趋势1)对外公路加大高速公路主骨架及干线公路网建设,强化公路主枢纽地位。
2)港口运输发挥深水港口资源优势,港区布局面临战略转移,凸现长江三角洲南翼核心港口作用。
3)铁路运输加快线网建设,客货运系统重新调整布局,构筑沿海铁路枢纽。
4)航空运输航空发展处于关键时期,规划以全面满足业务发展需求为主导,巩固干线机场地位。
5)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外交通体系显著提升都市区宏观区位条件,需要有效发挥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服务职能,凸现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和作用。
✧运输总量快速增长,运输需求分层次、多样化,需要构筑高层次、区域协调的综合运输体系。
✧综合运输系统效能的充分发挥,需要依托多方式联运体系的构建。
✧需要有机协调对外交通枢纽布局和城市空间发展间的关系,强化交通在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中的积极引导作用。
3.3城市交通发展趋势1)机动化增长态势✧规划期温州处于机动车持续快速增长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温州机动化需求增长水平将高于国内其它地区;✧基于不同的政策导向,规划期温州都市区机动化增长呈现高、中、低三种发展态势。
高态势——大力加强交通设施供应,使私人小轿车的拥有和出行需求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私人小轿车拥有量125万辆,千人拥有率238辆;低态势——在强大和高效率的公共交通运输服务支持下,较严控制机动车发展;规划期末私人小轿车拥有量75万辆,千人拥有率143辆;中态势——兼顾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交通投资效益和财政承受能力,保持机动车适度发展,规划期末私人小轿车拥有量105万辆,千人拥有率200辆。
2)交通需求及分布特征✧规划期都市区人员出行总量将显著增加至1675万人次/日;✧伴随都市区一体化进程和机动化发展,交通出行在都市区内扩散,片区间交通联系的瓶颈不断得以突破,主要片区间交通联系强度逐步增高;✧都市区呈现以主城中心区为中心的放射式空间分布形态,并以永强方向为分布主走廊,乐柳方向分布与瑞云方向相当。
3)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交通需求多样化,需要建立分层次的交通服务体系;✧支撑都市区一体化发展,需要有效发挥交通的引导作用;✧机动化对交通供应系统带来重大压力,交通供给策略和政策导向决定未来交通发展模式和运输效率水平;✧提升公交系统的综合竞争力成为交通体系建设的重点,公共交通发展模式面临重大转变;✧随着城市不断拓展和供需规模扩大,综合协调各交通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