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加工贸易业务文件系列解读之三------海关总署第111号令(2014年修订)目录:●文件名称●背景简介●修订内容详解●常见问题提示●附件:111号令(2014年修订)◆文件名称《加工贸易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管理办法》(海关总署第111号令,经海关总署218号令予以修订)◆背景简介为了有效推动简政放权、转变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海关总署署务会议于2014年2月13日,审议通过并发布《海关总署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海关总署令第218号),其中对海关总署第111号令共4个条款进行修改,本文对此予以详细解读。
修订内容详解一、修订第五条第二款,进一步细化余料结转风险担保征、免的相关要求。
1、主要内容:明确余料结转需缴纳风险担保的三种情形,担保金额以不超过结转保税料件应缴税款为限,同时明确了免缴担保金的三种情形。
2、修改前条文:同一经营单位申请将剩余料件结转到另一加工厂的,应当经主管海关同意并缴纳相当于结转保税料件应缴税款金额的风险担保金;3、修改后条文:加工贸易企业申报剩余料件结转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缴纳不超过结转保税料件应缴纳税款金额的风险担保金后,海关予以办理:(一)同一经营企业申报将剩余料件结转到另一加工企业的;(二)剩余料件转出金额达到该加工贸易合同项下实际进口料件总额50%及以上的;(新增)(三)剩余料件所属加工贸易合同办理两次及两次以上延期手续的;(新增)剩余料件结转涉及不同主管海关的,在双方海关办理相关手续,并由转入地海关收取风险担保金。
(新增)前款所列须缴纳风险担保金的加工贸易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免于缴纳风险担保金:(一)适用加工贸易A类管理的;(新增)(二)已实行台账实转的合同,台账实转金额不低于结转保税料件应缴税款金额的;(三)原企业发生搬迁、合并、分立、重组、改制、股权变更等法律规定的情形,且现企业继承原企业主要权利义务或者债权债务关系的,剩余料件结转不受同一经营企业、同一加工企业、同一贸易方式限制。
(新增)4、企业注意事项:①风险担保金的缴纳金额可以小于等于结转保税料件应缴税款金额,征缴比例由主管海关审核确定。
②企业在办理剩余料件结转申报手续时,需明确以下事项:一是结转剩余料件占总进口料件的金额比;二是加贸合同是否存在两次及两次以上延期的情形;三是企业管理类别为A类及以上企业的,免缴结转担保;四是企业发生搬迁、合并、分立、重组、改制、股权变更等情形的,现企业是否继承了原企业主要权利义务或者债权债务关系。
二、修订第八条第一款,根据海关简政放权要求明确副产品申报环节。
1、主要内容:根据国务院取消“加工贸易备案(变更)、外发加工、深加工结转、余料结转、核销、放弃核准”等行政审批业务的决定,将原条文中的“备案、核销”变更为“办理手册设立、核销申报”手续。
2、修改前条文:加工贸易企业在加工生产过程中产生或者经回收能够提取的副产品,未复出口的,加工贸易企业在向海关备案或者核销时应当如实申报。
3、修改后条文:加工贸易企业在加工生产过程中产生或者经回收能够提取的副产品,未复出口的,加工贸易企业在向海关办理手册设立或者核销手续时应当如实申报。
4、企业注意事项:①企业申请副产品内销,由商务主管部门按照副产品实物状态列明商品名称,并按内销规定审批。
企业再持商务部门内销批准证至海关办理副产品内销手续;②企业申请副产品内销按报验状态申报,需缴纳税款及缓税利息,涉及证件的提交许可证件。
三、修订第九条,涉及受灾保税货物的相关规定。
1、主要内容:将原“报请核销”修改为“报核”二字,简化描述,强调申报的概念。
2、企业注意事项:①因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受灾保税货物,应区分:1、完全失去使用价值无法再利用的,可免税核销;2、失去原使用价值但可再利用的,海关按其内销价格为基础审查确定完税价格,以其对应进口料件适用税率,来计征税款及缓税利息并办理核销。
上述两种情况下,均免交许可证件。
②除不可抗力因素外,经海关审核认可的正当理由导致的受灾保税货物,企业需缴纳税款及缓税利息后办理核销手续,属于进口许可证件管理范围的需提交许可证件。
需折算成料件征税的,海关以各项保税料件占构成制成品(包括残次品)全部料件的价值比重计算结果为基础审查确定完税价格。
③企业在核销期内报核需提交:1、商务主管部门的签注意见;2、保险公司出具的保险赔款通知书或者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有关检验检疫证明文件;3. 海关认可的其他有效证明文件。
四、修订第十一条,取消了放弃条款,明确了销毁处置。
1、主要内容:对于因故无法内销或者退运的加工贸易保税货物,根据国务院取消加工贸易货物“放弃核准”的要求,删除了原放弃条款,增加了销毁处置的条款,并对销毁处置的委托对象、证明资料、处置收入征税等事项予以原则性规定。
(这对加工贸易企业是一利好政策,解决了残次品征税问题)目前海关总署正着手制定加工贸易货物销毁处置的具体操作规程。
2、修改前条文:加工贸易企业因故无法内销或者退运而申请放弃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或者受灾保税货物的,凭企业放弃该批货物的申请和海关受理企业放弃货物的有关单证经海关核实无误后办理核销手续。
放弃的货物按照下列情况办理:(一)经海关核定有使用价值的,由主管海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三十条第四款的规定变卖处理;(二)经主管海关核定无使用价值的,由企业自行处理;(三)对按照规定需进行销毁处理的,由企业负责销毁,海关凭有关销毁的证明材料办理核销手续。
3、修改后条文:加工贸易企业因故无法内销或者退运的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或者受灾保税货物,由加工贸易企业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单位进行销毁处置,海关凭相关单证、处置单位出具的接收单据和处置证明等资料办理核销手续。
海关可以派员监督处置,加工贸易企业及有关处置单位应当给予配合。
加工贸易企业因处置获得的收入,应当向海关如实申报,海关比照边角料内销征税的管理规定办理征税手续。
(新增)4、企业注意事项:关于销毁的处置办法海关总署和南京海关将出台细化的操作办法,故目前园区海关还暂缓执行,具体执行时间海关将另行通知企业。
可能的监管流程是:①企业因故无法内销或者退运的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或者受灾保税货物,可申请销毁处置。
②企业需委托具备法定资质的第三方进行销毁处置,并注意保存相关单证以办理核销手续。
③如有需要,企业及处置单位应配合海关监销。
④企业销毁处置可获得收入的,应向海关如实申报并办理缴税手续。
货物销毁处置获得的收入,是指加工贸易企业因销售、处置或者使用销毁后的货物所获得的客观、可量化的收益。
常见问题提示一、企业需对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受灾保税货物等概念加以理解和区分,在实际操作中避免混淆。
边角料,是指加工贸易企业从事加工复出口业务,在海关核定的单位耗料量内、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无法再用于加工该合同项下出口制成品的数量合理的废、碎料及下脚料。
例如:钢板裁切产生的边框、边丝;注塑件注塑过程中产生的料头、料尾。
剩余料件,是指加工贸易企业在从事加工复出口业务过程中剩余的、可以继续用于加工制成品的加工贸易进口料件。
例如:合同项下或本周期未使用完、盘点在库的原材料。
残次品,是指加工贸易企业从事加工复出口业务,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严重缺陷或者达不到出口合同标准,无法复出口的制品(包括完成品和未完成品)。
例如:装配制成品检测不合格、不符合客户要求或无法使用而报废;装配、裁切行业,产品生产至某一工序时不符合标准要求而报废的未完成品。
副产品,是指加工贸易企业从事加工复出口业务,在加工生产出口合同规定的制成品(即主产品)过程中同时产生的,并且出口合同未规定应当复出口的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其他产品。
例如:化工行业中,进口原油冶炼出口汽油,同时产生柴油、煤油、沥青等其他化工产品。
受灾保税货物,是指加工贸易企业从事加工出口业务中,由于不可抗力原因或者其他经海关审核认可的正当理由造成灭失、短少、损毁等导致无法复出口的保税进口料件和制品。
例如:地震、水灾、台风造成损失的保税货物。
企业注意事项:①企业应注意重点区分边角料和残次品,应分类存放和分开管理,不得混放和混报。
②边角料处理方式有“边角料复出”、“边角料内销”两种贸易方式。
③残次品处理方式有折原材料内销、增备成品项以成品形式出口两种处理方式。
企业对残次品的管理需保存详细的单耗数据。
④企业存在副产品的,需如实申报,内销按照报验状态申报;⑤受灾保税货物可能由不可抗力因素造成,也可能由海关审核认可的正当理由造成,二者处理方式存在差异。
⑥这五类货物属海关监管货物,未经海关许可,任何企业、单位、个人不得擅自销售或者移作他用。
二、企业申请边角料内销应注意事项:①企业可以直接报主管海关核准并办理内销手续,免商务主管部门审批。
②企业按边角料报验状态申报归类,海关予以计征税款,免征缓税利息,免交许可证件。
三、企业申请内销剩余料件或者内销用剩余料件生产的制成品以及残次品应注意的事项:①(剩余料件金额/实际进口金额)≤3%,且(剩余料件金额)≤1万元人民币,免商务主管部门审批,内销征税及缓息,免交许可证件;②(剩余料件金额/实际进口金额)>3%,或(剩余料件金额)>1万元人民币,需商务主管部门审批,属于进口许可证件管理范围的需交证;③剩余料件制成品及残次品都需折料件内销,并参照上两条规定办理。
四、企业需明确实行关税配额管理以及属于加征特别关税的相关规定。
1、关税配额管理相关规定:①企业生产产生的边角料和因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受灾保税货物属于关税配额管理商品的,企业按关税配额税率缴税;②副产品、剩余料件、残次品和其他经海关审核认可的正当理由造成的受灾保税货物,属于关税配额管理商品的,企业可提交有关进口配额许可证件的,享受关税配额税率;无法提交许可证件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2、特别关税相关规定:①企业生产产生的边角料和因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受灾保税货物(失去原使用价值)属于加征特别关税的,免缴特别关税;②副产品、剩余料件、残次品和其他经海关审核认可的正当理由造成的受灾保税货物,属于加征特别关税的,需缴纳特别关税。
附件:修订后的111号令原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加工贸易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的管理办法(海关总署令第111号,已被海关总署令第218号修改)第一条为了规范对加工贸易保税进口料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的内销审批和海关监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下简称《海关法》)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边角料,是指加工贸易企业从事加工复出口业务,在海关核定的单位耗料量内(以下简称单耗)、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无法再用于加工该合同项下出口制成品的数量合理的废、碎料及下脚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