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发学生潜能 创新语文教法

开发学生潜能 创新语文教法

开发学生潜能创新语文教法
摘要: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师生没有交流互动过程,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潜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失去学习语文兴趣,根据新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创新教法,激发学生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质疑、辩论、表演、活用、品乐等教学方法,来开发学生的语文潜能。

关键词:创新语文教法激发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始终改不了教师讲,学生被动消极学习的局面,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思维处于静止状态,学生潜能没有得到开发,长此以往,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以人为本,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建立高效的语文课堂。

通过长期摸索,通过质疑、辩论、表演、活用、品乐等教学方法,来开发学生语文潜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谈谈具体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运用比较教学法全方位提高学生兴趣
一是把比赛的过程引入教学中。

运用竞争的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一种教学手段,可以把教学中的重难点或各单元教学中的要点写出来,然后按组与组或男生和女生进行对抗赛,看谁打得又对又快,并在黑板上记下各组的得分,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二是把比较的方法引入到教学中。

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说明文中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议论文中论证方法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较。

如“祥林嫂”和“水生嫂”两位女性的比较,葛朗台太太的死与葛朗台的死的比较,葛朗台与严监生临终的比较,学生都能畅所欲言,比得饶有兴味。

二、巧设疑问,激发学生思考
可以模仿电视里的一分钟问答形式,让学生每节课轮回提出几个知识性的小问,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并记录结果,半个学期统计一次,进行表扬,可以是教师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鼓励学生提问,一周之内评出最佳问题奖、最多问题奖,由又单纯启发解决问题转换到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最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兴趣。

三、辩论催化学生思维
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是多样的,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善于确定论题,激发学生辩论欲望。

在学习小说单元时,可以设计一些论题:如“害死祥林嫂的凶手究竟是谁?”、“我看别里科夫”、“周朴园并非如作者所说的“坏得连自己都不认为是坏人的程度”等,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在交流中、辩论中学会思考。

四、表演深入角色,开发学生情感
“学习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

对于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学生改变自己总是“坐”这一形式,台上站着的不总是老师,就会自然产生一种新鲜感,兴趣也就随之而来,如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先让几位学生表演不善于劝谏的劝谏情形,再请几位学生扮演邹忌与齐王,在邹忌高超的语言中,品味起劝谏艺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角色表演,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对语文的兴趣,激活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

五、促想
教师选好“触发点”充分让学生驰骋想象力,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利用
课文的空白,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飞跃神思。

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让学
生想象别里科夫和华连卡结婚后的生活,学生经过深入思考,纷纷做出精彩的回答。

在想象中,学生能够把自己已有的知识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象,或幻想出
前所未有的新形象。

六、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媒体,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在课堂上,
教师拘泥于三尺讲台,三寸粉笔,纵然口若悬河、眉飞色舞,不少学生仍是无法
集中精力,时间久了,也就索然寡味。

有时利用一块小黑板,配上录音机,有时,生动具体的实物展示;有时走进多媒体教室,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生动、
有趣了。

特别是走进多媒体教室,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
的曲线、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其不意的拓展延伸,都能激起学生极大的
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和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七、学有所获,学中求乐
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巩固。

则莫过于见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体验学习
成功的快乐。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条件,使每位学生都能
体味成功的滋味。

如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基本问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解决一
定难度的问题。

对所有学生学习的点滴成绩,适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使每位学
生都能体味成功的喜悦,那他们就能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增强学好的的信心和勇气。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不断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极多的参与机
会和参与行为,彻底改变教师越殂代庖的状况,改变注重过于周到而反复指导的
现状。

使他们不断明确学习目标,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对学习进行自我调控,
而且能运用自己的脑髓,拿出眼光,打开心灵,自主体验、自主感悟、自主质疑
问难,自主发表意见。

能在教师帮助指导下,独立地感知、学习、理解、提高,
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能通过主观努力,实现主体对外界事物和自我
超越,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