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资料
(2)供电企业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从 事配电和售电业务的企业。这类企业数量众多 ,类型和层次也较为复杂。目前,全国地(市 )、县两级供电企业共计3171家,其中地(市 )级供电企业431家、县级供电企业2740家。
企业经营形态多样,按所有制划分涵括中 央国有、地方国有、私营、股份制等多种类型 ;按经营管理形式可划分为直管、代管、独立 经营等类型,同时还存在“自发自供”以及“ 转供电”等特殊业务类型。
2、织机构和职责——对安全生产委 员会、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安全生产监 督体系、安全生产责任制在组成、工作 机制等方面提出要求。
3、安全生产投入——规定企业应制定 安全生产费用计划,按规定提取并落实 安全生产费。
4、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提出 获取法律法规,以及将国家有关法律法 规、标准规程贯彻到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和规程中等要求。
安全生产标准化主要内容
总体内容: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2011年5月 30日召开的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专题)视频会议提出要重点做好六 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部门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等“三个责任” ,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 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安全生产标 准化基本规范》要求,完善实施方案和细则, 抓好组织实施,特别是对不具备达标或未达标 企业,要督促加强整改,限期达标;对在规定 时间内经整改仍不具备最低安全生产标准化等 级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整改,直至提请 地方政府依法关闭。要加强对当地企业包括中 央、省属企业实行严格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的监督检查和工作指导。
装机容量在1000-2000万千瓦之间的有浙 能集团、国投电力公司和京能集团,三个集团 装机容量合计4666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的 4.83%。
企业名称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中国神华国华 华润电力 长江电力
广东粤电集团 浙江省能源集团
作为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基 础性工业,电力工业发展的根本宗 旨是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 生活水平提高提供充足、安全、可 靠、优质、经济的电能。电力工业 的安全可靠发展是电力工业健康有 序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
“十一五”时期,我国电力事业发展取 得了巨大成就。
发电能力不断增强——2010年全国发电 装机容量达9.66亿千瓦,比2005年增长86.8% ,总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二;年发电量4.22 万亿千瓦时,比2005年增长69.3%。
党和国家领导高度重视
张德江副总理在2011年全国 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要求 :“推进安全达标,强化安全 基层基础”。
国家明确要求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 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全面开展安全达标。深入开展以岗位 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 生产标准化建设,凡在规定时间内未实现 达标的企业要依法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 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 期未达标的,地方政府要依法予以关闭。
输变电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全国220千 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总长度达44.6万公里,变 电容量达19.9亿千伏安,分别是“十五”末 的1.8倍和2.4倍,已形成500千伏网架为主干 的六大区域电网,电网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 。
展望“十二五”,更是我国电力事 业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时期 。
据中电联预测,到2015年,我国发 电装机容量将突破14亿千瓦,全社会用 电量将达到6万亿千瓦时以上,110千伏 以上输电线路将超过133万公里,变电容 量将超过56亿千伏安。
二要加强分类指导,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 化建设为契机,以推动达标升级为引领,强化 安全生产源头治理,做到与深入开展执法行动 、安全专项整治、推进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 责任、促进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加强职业 健康工作、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相结合 ,推动达标升级。
三要加快配套建设,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 政策法规体系,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纳入法 制范畴作为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完善安全生 产标准化评定标准体系,实现评定标准的全面 覆盖;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体系;建立安 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信息化管理体系,及时掌握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动态信息,提高考 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四要严格规范管理,对在规定期限内仍达 不到最低标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 国家产业政策,以及发生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 营建设行为的企业,要依法关闭取缔一批;对 在规定时间内未实现达标的,要依法暂扣其生 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一 批;对具备基本达标条件,但安全技术装备相 对落后的,要促进达标升级,改造提升一批; 对在本行业(领域)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企业 ,要加大支持力度,巩固发展一批。
国投电力公司 北京能源投资(集团)
可控装机容量 (万千瓦)
11343 10588 9532 8817 7073 3427 2173 2129 2119 1941 1724 1000
同比增长 占全国比重
(%)
(%)
8.67
11.74
5.70
10.96
16.20
9.86
16.77
9.12
20.23
7.32
加强安全监督管理 有序推进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二零一二年二月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
内容提要
一 安全生产标准化概念及主要内容
二
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背景
三
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四
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安全生产标准化概念 安全生产标准化
标准化 标准
标准
基本解释:衡量事物的准则
定义: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 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 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 性文件。
1、数量多。 2、投资主体多。 3、安全管理方法不一样。 4、安全生产基础参差不齐。 需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促进 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
电网企业: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内蒙古 电力
(1)目前,全国从事省级及以上输电业务 的企业共计39家,其中省级输电企业32家。
按照现行管理体制:国家电网公司为跨区 域超大型输电企业,业务范围涉及26个省(自 治区、直辖市),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输电企 业;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为跨省的区域 性输电企业,业务范围覆盖5个省(自治区);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地方国有输电 企业,主要负责内蒙古西部地域输电业务。
8、隐患排查和治理——提出隐患管理 、隐患排查和隐患治理规定。
9、重大危险源监控——包括危险源辨 识和评估、重大危险源建档和备案,重 大危险源监控与管理。
10、职业健康——包括职业健康管理和 提示、职业危害因素的申报和监督,以 及易产生职业健康危害的环境和设施应 采取的防护。
11、应急救援——明确了应急救援管理 、投入,机构和队伍的建立,预案的编 制、培训和演练,以及应急物资的储备 、应急预警、响应等。
供电企业 国家电网公司 南方电网公司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地方水电 内蒙古电力公司 陕西地方电力集团公司 山西国际电力集团公司 广西水利电力集团
其他
地市级 316 63 — — 10 1 2 — 39
县级 1924 338
30 231 73 66 12 43 23
合计 2240 401
30 231 83 67 14 43 62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新设备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得到广泛应 用,风电、太阳能、循环流化床等清洁 发电技术和超超临界发电机组装机容量 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还认识 不深、了解不透彻,设备技术性能掌握 不全面,需要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工作进一步规范。
发电企业:
五大发电集团(华能、大唐、华电、国电 、中电投)。2010年,装机容量合计47353万 千瓦,同比增长12.50%,占全国总装机的 49.00%。
装机容量超过2000万千瓦的还有神华国华 、华润电力、长江电力和粤电集团,四个集团 装机容量合计9847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的 10.19%。
《标准化工作指南》(GB/T20000.1-2002)
标准化
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或 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即制定、发 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安全生产标准化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 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 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风险分析 和预控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 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 规范要求,人、设备、环境、管理处于 良好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 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五要加强协调配合,保证联动机制、规划 措施、激励政策和监督实施到位。对重大问题 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将安全生产标准 化建设纳入“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要将达 标结果向国资部门及银行、证券、保险、担保 等金融部门通报,作为企业绩效考核、信用评 级、投融资和示范创建、评先推优等的重要参 考依据;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 方案制定、组织实施、现场落实及评审和咨询 等各个阶段环节工作的监督,提高工作水平。
5、教育培训——包括建立教育培训管 理体系,提出管理人员和岗位人员培训 要求和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等内容。
6、生产设备设施——包括设备设施管 理、设备设施安全保卫、设备设施本质 安全、设备设施防灾,以及设备设施风 险控制。
7、作业安全——提出生产现场管理、 作业人员和相关方安全管理、标示和变 更管理等要求。
六要结合“安全生产月”、“安全万里 行”等系列活动的开展,抓好宣传贯彻,广 泛掀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开展安全生产 标准化建设的热潮,为开展达标建设创造良 好的舆论氛围。
具体内容: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AQ/T9006-2010)规定了安全生产标 准化十三个方面的内容。
1、安全生产目标——包括目标的制定 、目标的控制与落实、目标的监督与考 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