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修第四章

思修第四章


奴隶社会的道德
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绝 对屈从和人身依附。 鄙视劳动和劳动者。 强调对奴隶主国家的绝 对忠诚。 信奉男尊女卑、男主女 从。
封建社会道德
• 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 是封建社会道德最突出的特征。
• 三纲五常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 关系,是封建社会道德是中国 封建社会最基本的规范。
• 道德的政治化、宗教化、规范 化、理论化是封建地主阶级道 德的重要特征。
义利之辨:“义以为上”、“先义 后利”、“见利思义”;反对“重利轻 义”、“见利忘义”。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仁“其““对 民亲为孝克自 而亲仁悌己己 爱而之者复: 物仁本也礼 。民与,为 ”,。 仁
””
己“勿“““对 欲己施己推仁他 达欲于所己者人 而立人不及爱: 达而”欲人人 人立 ,”” 。人 ”,
统的内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公民 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 难点:
将道德知识转变为道德行为,也就是 如何实践社会的道德规范,培养自己的道 德品质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道德及其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 第三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重点 第四节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1.道德的认识功能
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 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是人们认识和反映社会状况以及人与人 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
2.道德的调节功能
是指道德通过评价 等方式,指导和纠正 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 动,协调人们之间关 系的功效与能力。 这是道德最突出也 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3.道德的其他功能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 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 必然要求 。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 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 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
利益。
像蚂蚁一样生活
邓小平指出:“没 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 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 建设社会主义?党和政 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 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 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干 部,就愈要高度重视、 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 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第三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 制度的客观要求。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 展的要求 3、为人民服务体现着先进要求和广泛性要 求的统一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 信为重点
1、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成事之基
2、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 基石
3、诚实守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 基础
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
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既是对中华民族传 统美德的弘扬,又是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实 践的正确反映。
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 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 能力。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 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 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认识功能 调节功能 导向功能 激励功能 辩护功能 沟通功能
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观
其一,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 史前提;
其二,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 的客观条件;
其三,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二)道德的本质
道德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意识 形态,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 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个人内 心信念和价值观念来维持的,以善恶评 价为标准的,评价人们的行为,调节人 与自然、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 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道德也 是人们发展自己的一种特殊力量和方式。
导向功能 激励功能 辩护功能 沟通功能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 和发展;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 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是影响社会 生产力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通过 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 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 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
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人的成长离不开道德环境。中华民族的优 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每个中国人的 根。他像是一块永不会磨蚀的“胎记”,是 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优良的传统 道德内化为个人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准则, 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完善我们的人格 和道德品质,成为我们成才的重要推进力量。
2.道德发展的规律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人类生产方 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 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
3.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
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 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个人完善发 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 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
2、荣辱观与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 和基本观点,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 范的重要体现,是一定社会经济的反映。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社会中, 对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问题的根本看法 和基本观点。可以引导人们明辨是非、善恶、 美丑,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树立正确的行 为导向,产生正确的价值激励,推进人的全 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慎 思 之 ,
审 问 之 ,
博 学 之 ,

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 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理想的人格需要在现实中展现,先秦诸子都 认为塑造理想人格的过程就是道德践履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修身养性的思想。在 儒家看来理想的人格就是达到“仁”。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 记
也 。 ”
为 人 者 , 礼 仪
凡 人 之 所 以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 诚是真实无妄、表里如一的品格。 • 信是诚实不欺、遵守诺言的品格。
“ ——
—— ——
——
言“ 而与 有朋 论信友 语。交 学”, 而
“ 不“
民 知人
无 其而
论 语 颜 渊
信 不 立 。 ”
论 语 为 政

可 也 。 ”
“三纲” “五常”的含义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 为妻纲”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 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 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 的《春秋繁露》一书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道德原则。 自由、平等、博爱是基本的道德规范。 惟利是图是占主导地位的道德规范。
一、荣辱观与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荣辱观与社会主义荣辱观
1、“荣”与“辱” 的含义 “荣”,是指光荣、荣誉,是指社会对 个人履行社会义务之后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 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肯定的心理体验。 “辱”,即耻辱,是指社会对个人不履 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贬斥与谴责,以及个人 所产生的自我否定的心理体验。
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 程度的重要尺度 。
思考
既然经济决定道德, 为什么延安时期经济落 后,人们的道德水平反 而高;今天经济发展了, 人们的道德水平反而下 降了?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相适应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法 律规范相协调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 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 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道德的 历史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封建社会的道德
奴隶社会的道德 原始社会的道德
原始社会的道德
道德原则:维护氏族 和部落的共同利益。 道德规范:热爱劳动、 团结互助、平等民主 , 勇敢刚毅。 道德缺陷:氏族复仇、 血缘群婚和食人之风。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中华传统美 德相承接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与社会主义基本经 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 适应
2、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发 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 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对道德建设的双重效应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 德进步的正面效应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 德进步的负面影响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法律 规范相协调
1、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相互联系、 相互补充
2、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治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3、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在内容上相 互衔接、相互协调,在作用上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中华传统 美德相承接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中华传统美 德相承接
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实践说明:现代化 的模式多种多样,但无一能脱离本民族的 民族性而发展。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
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民族 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使社会主义道德 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具有更能为广大人 民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能够使人际关系 更加和谐,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能够 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 深入人心,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 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