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修第四章2018版

思修第四章2018版

(知和行的实践统一)
道德的本质
马克思:“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 一定会使自己出丑。-----《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第2卷,第103页。
第一、利益决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 第二、道德的性质由经济关系决定。 第三、道德的变化随经济关系变化而变化。 第四、道德带有阶级性。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这是 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 会功能。
(二) 道德的社会作用 以人品创造产

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 际效果,表现为: 一、道德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意识对物质能动反作用) 二、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如文学艺术等) 的存在与发展有重大影响。 三、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 神力量。(劳动者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道德对 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四、道德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无意识
外在要求


有意识
内在需要
二、道德的内涵和本质
道德的语义学解析
• “道”即道路,引申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 或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的准则、规范。
• “德”即“得”,是指人们将道“内得于 己,外施于人”。
二、道德的内涵和本质
道德是由社会经 济基础所决定的一 种社会意识形态, 它通过社会舆论、 传统习俗和人们的 内心信念来维系, 是对人们的行为进 行善恶评价的心理 意识、原则规范和 行为活动的总和。
四、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一) 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功能,是指道德对社会发展所
具有的功效。道德功能集中表现为一种 重要精神力量,具有认识和调节两大功 能。
• 道德的认识功能
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 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现状, 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 系。
道德的调节功能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
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 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
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几十年后,哲 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发现哲 学家在书的最后补上了这样一章:“要想除掉 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 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 办法康,德就:是“让世美界德上占有据两心件灵东。西”,我们思考越 深入持久就越敬畏不已,那就是头上众星的天 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在我之上的星空与在 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代表了康德哲学的两大 主题,这就是自然与自由、感觉世界与理智世 界,它们都与我们的生存意识息息相关。
评论:一个好的记者首先是有良知的人。虽然 作为记者的工作任务是采访,但在危难关头,当然 是先救人,这是毫无疑问的。一个好人不一定能成 为一个优秀的记者,但一个优秀的记者首先应该是 一个好人。记者的职业再神圣,也没有权利见危不 救,绝不能以职业的理由袖手旁观,不能为了抢新 闻而见死不救。那些就新闻而新闻,不注重新闻的 社会效果的人,应该以曹爱文为榜样,既要注重新 闻的宣传效果,又要注重新闻的社会效果,真正把 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漫画
• 道德意识丧失
道德责任推诿
随着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逐渐衰落以及西方文
化的日益渗透,中国人的思维与行为模式发生了剧烈的变 迁,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仔细观察一些中国人的行为,我 们惊奇地发现中国人变了!陌生了!
怵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
怵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
“小悦悦”事件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 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 而在这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对此不闻不问。
道德的萌芽——原始禁忌
原始人的生活处境是怎样的?
“他生活在一个经常被现实的敌人袭击的危险环境中, 或生活在他头脑所能想象出来的敌人对他袭击的恐怖之中; 他也生活在一个几乎完全无法隐蔽的环境中,在这样的环 境里,他的每一个行动都可能是暴露的;他还生活在一个 比较小的紧紧结合在一起的群体中,这样的群体常常比扩 大的家庭大不了多少,在这里,任何一种不履行义务的行 动都会立刻引人注目,立刻被人抓住”,这就决定了原始 人必然形成一些维系群体生存和发展的风俗习惯,如果没 有这些习俗惯例,如果不严格遵循这些习俗惯例,原始人 的共同体就会土崩瓦解。
(三)仁爱原则的普遍性
孔子是最早推行和强调“仁”的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孟子说 “仁者爱人”。 韩愈说:“博爱之谓仁。” 朱熹说,仁是“爱之理,心之德”。
崇尚人和,主张和谐、和气、和善、和睦、祥和 生活的幸福需要“家和万事兴” 事业的成功依靠“和衷共济” 国家的繁荣富强必须 “政通人和” 国家间讲“和平共处” 人与自然关系讲天人和谐
一、道德起源
讨论三:什么使人与人类社会得以存在?
人与人的劳动关系、交往关系、社会关系
劳动
个人直立行走、思维、语言、自我意识
道德
结论:劳动创造了社会和改造了人自身,劳动是人类道 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劳动之于道德起源的意义
▪ 1)劳动创造了道德主体 ▪ 2)劳动创造道德需要 ▪ 3)劳动提供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学生 答:“我们坐在旷野里。”问:“这旷野里长 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弟子们感到很惊奇,他们都没想到,一直在探 讨人生奥秘的老师,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 单的一个问题。一个弟子先开口了:“老师, 只要有把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另一 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一种很好的办 法。”
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第三个 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第四个弟子说:“斩草要除根,要把根挖出来 才行。”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 “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以后,按照各自 的办法,除去一片杂草,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 已经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 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子坐了下来,等待老 师的到来。
道德由谁决定
道德是 一种特殊的社会
意识
道德由谁支撑 道德由谁评价
道德由谁表现
道德含义的理解
本质规定:经济基础决定的特殊社会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决定意识。
作用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
(社会因素) (历史因素) (自我因素)
评价方式:善恶评价 表现形式:道德意识、道德规范、行为活动。
图 一
一、道德起源
认识:只有形成了人 与人、人与社会之 间的相互关系,才 会产生道德。 结论:道德起源于 社会关系的存在。 (客观)
狼孩生活在狼群中, 有没有道德关系 ?
印度狼孩
一、道德起源
讨论二:智障人士有正确 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 发生吗? 认识:当人们意识到自 己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意识到自己与他人利益 的不同,为调解利益冲 突避免社会崩溃时,道 德这种意识呼之欲出。 结论:道德起源于人类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主观)
道德的形成
自然界的逐渐人化,人本身逐渐的社会化以及社会关系 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原始人开始在自己的生命活动中逐渐学 会识别“有利”和“有害”,并把这种利害关系予以扩展, 形成了“善”和“恶”概念的雏形,由此推演出正义与非正 义、勇敢和懦弱、祸与福、荣与辱等道德概念。
禁忌 氏族禁令
共同制定道德规范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不能脱离自 身的民族性。世界各国现代化无不遵循这样一个基本 的规律。
现代化建设
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生态文明
(二)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是继承了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又结合了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形成的。
(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 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整体主义精神。
天:自然之天,义理之天,主宰 之天等意义。
合:通过人的主观自省,感知天 的道理与规律,实现与天的和合 统一,以此来作为人的安身立命 之所。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贾谊《治安策》
- 返回 -
为什么要弘扬道德 ?
我们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 们都对这样的事情熟视无睹、习以为 常,为了自己的一些私利也可以这样 的不择手段,那我们这个国家、这个 社会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
道德起源
道德内涵本质 道德功能作用 道德历史发展
▪ 道德是天生就有的吗?请看两组图片后回答。
案例: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 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很多的国家,拜 访了很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 是饱学之士,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 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对学生说: “十年游历学习,你们现在有了很多学问,长 了不少见识。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 最后一课吧!”弟子们便围绕着哲学家坐了下 来。哲学家问: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第四章 主 要 内 容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第三节 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邮箱;mqfeng888@
是生计重要还是道德重要?
《青年报》2006年6月22日B13版报道 ,邹云翔2004年被评为“中华食雕九大赚 钱名刀”,并先后被评为“中国烹饪雕刻
1、道德的历史发展

种 历
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封建社会的道德

奴隶社会的道德

原始社会的道德
曲 折 上 升 的 过 程
邮箱;mqfeng888@
道德发展的规律是: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 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 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 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 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 向上的、前进的,是沿 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 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