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说课稿
课将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说教材内容,二是说课程标准,三说教法,四说教学过程。
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部分,说教材。
一、说教材
我讲的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蜜蜂》,课文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布尔。
他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
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实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
过程大体是在自家花园蜜蜂窝内捉 20 只蜜蜂,在背上做了记号,叫小女儿守在窝边,“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飞蜜蜂。
然后写“我”途中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的结果。
结果第二天有 18 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先后准确无误的回到了家;最后写结论:“我”尚无法理解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所以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掌握“扔、劣、免、弃、闷、证、阻、环、拥、沿、括”11个生字。
2、阅读课文,知道法布尔是通过怎样的实验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
3、在读课文的同时,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二、说课程标准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初步具有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而课前,我让学生多渠道收集有关蜜蜂的资料,这既为上课做好了准备,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新课标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要求课堂与生活进行有效的整合,因而,在本课的教学中,和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那种认真观察、用心思考、对待科学严肃、实事求是的作风。
3.新课标尤其强调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因而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着力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入
的综合素养。
4.新课程尤其倡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在多维互动的学
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中,我多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如小组讨论: A 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环节? B 你从法布尔身上学到了什么?
三、说教法
教为学服务,这是当前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
所以我将采用以下三种教法:
( 1 )谈话激趣法
在学生交流所搜集信息的基础上,我适时谈话激趣拨动学生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在课堂中,我会利用精炼的语言,或指导,或点拨,或解疑,或释惑,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 2 )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走进课文,体验文中人物的情绪变化,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 3 )读书指导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将通过“初读、精读、赏读、活读”等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上几个来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说教学过程。
这课书的教学过程,我总的分为6大板块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2、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 你是从课文哪里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
2、读了这里,我知道了作者的实验原因是?(指名读)
3、听说?既然是听说,法布尔为什么还要做实验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说明他不盲信,讲究事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小结:是啊,科学来不得半点虚伪,法布尔没有轻信盲从别人的结论,因为他有严谨的科学作风。
要验证听说的事,他决定亲自试验。
三、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那么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一画他所做的事。
2、抽生汇报他所做的事,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吗?再给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板书: 捉做等放)
3、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去掉文中的一个步骤行吗?
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全班汇报。
(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
4、读到这里你想对法布尔说些什么? (考虑周到等)
5、蜜蜂被放出来后,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句子)此时的蜜蜂真的触到地面了吗?作者的用词非常严谨,一个几乎,就把蜜蜂将触未触的在风中飞行的艰难情况描绘出来了。
蜜蜂就要触到地面了,这里你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担心、着急、怜爱)
谁愿意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一读?
6、当作者观察到蜜蜂飞行的困难时,他进行了什么样的思考和推测呢?(课件: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推测呢?(远、闷在袋子里、陌生的景物、起风)放飞蜜蜂后,作者进行了这一连串的思考和推测,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小结:仅仅会观察生活的人,如果不肯动脑筋,那么他永远不会进步。
而只会思考的人,不去从实际出发,那么就只能闭门造车,而我们的作者就是一个懂得把观察和思考相结合的人。
7、还有哪些语句写了作者面对蜜蜂引发的思考?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作者进行了这样的思考?(课件出示)
8、居然小蜜蜂比他回来的还要快,还包括采花粉的时间,真厉害!听到这个消息时,你是什么心情?(高兴、激动、意外。
)
9、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情?(指生读,大家评议。
)
10、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为什么?
11、那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
(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
12、谁来读一读这一句。
并请说一说你这样读的原因。
(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准确无误、确确实实读”的意思。
)
13、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飞回来了,能说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了吗?
三、反复朗读第一段。
1、出示第一段:同学们,读到这里,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的吗?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 (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
此时他的心情多么地激动,他兴奋地对人们说: (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
他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 :(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
四、学习最后一段。
1、除此之外,法布尔还得出了什么结论。
(齐读最后一段)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靠超长的记忆力?
3、蜜蜂不是靠超常的记忆力来辨认方向,那他靠的是什么?法布尔给我们确切答案了吗?
4、什么是无法解释的本能?谁能举个例子说一说?
小结: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本能,蜜蜂辨别方向也是它的本能,法布尔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进一步说明他是一个严肃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人。
五、拓展延伸:
看来,自然界的确有无数解不开的奥秘。
同学们,蜜蜂到底靠什么来辨认方向的?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肯定十分有限,因此,在当时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的进步,科学家们已经把这个奥秘解开了,请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资料:(课件出示)
小结:同学们,自然界还有许多奥秘,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善于思考,你们就会有很多新发现。
因此,老师建议大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做一个留心观察的人。
六、作业布置:
1、把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下来。
2、课外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指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