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山市高二下学期语文开学测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2017·溧水模拟)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一旦“人民”、“祖国”当起政治权力的令箭而不再作为理性和文化语汇来使用,独裁和斗争的霍乱即,“人民”、“祖国”这些硕大的词即沦为的刀俎和砧板。
大革命时期的法兰西,现代的德意志、俄罗斯及中国,都流行过这种不分的“唯人民论”、“唯国家论”、“唯领袖论”。
A . 接踵而至嗜血青红皂白B . 纷至沓来嗜血是非黑白C . 接踵而至喋血是非黑白D . 纷至沓来喋血青红皂白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0分)2. (6分) (2019高二上·连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丑中之美庄子及其后学以“道”的自然无为为美,其根本表现是在个体人格的自由上。
因而,在庄子及其后学看来,人的外形的丑丝毫也不妨碍他具有精神的美,得到人们的爱慕。
庄子一方面赞赏他理想中的“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的“神人”,另一方面又丝毫不歧视形体残缺丑陋,却具有精神人格美的人。
在中国美学史上,也是庄子第一个明确地谈到了丑的问题,指出了在丑的外形之中完全可以包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
《德充符》中通过许多寓言说明了这个道理。
卫国的哀骀(tái)它是一个奇丑的人,“以恶(丑)骇天下”,然而“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
鲁哀公和他相处不过数月就想请他当宰相。
庄子以文学的夸张笔法,描写了这个奇丑者得到了包括妇女在内的许多人的爱慕,同时又借孔丘之口说明了他之所以得到爱慕的原因:“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
”而所谓“使其形者”就是精神。
人们之所以爱这个奇丑的人物,就是爱他的“全德”,爱他的精神美。
“闉(yīn)趾支离无脤(shèn)”“瓮盎大瘿(yǐng)”都是一些腰弯及于脚趾、形体残缺没有嘴唇、身上长着像盆瓮一样大的瘤子的奇丑人物,然而前者说卫灵公,后者说齐桓公,都得到了赏识和喜爱,以至卫灵公、齐桓公看起那些形体齐全的人来,反而觉得“其脰(dòu)肩肩(瘦小样子)”,矮小可怜了。
庄子认为,这是“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的缘故。
这些奇丑人物,由于他们有人格精神上的美,所以人们就忘掉了他们形体的丑陋,看上去反而比形体健全的人更加高大了。
庄子看到了人的内在精神美能够压倒和克服外在形体的丑,“形骸之外”的美高于“形骸之内”的美。
在追求着个体人格自由的庄子眼里,就连汲汲于仁义、不懂得自然无为之道的孔子,虽然形体健全,但较之于被砍掉了一只脚,却懂得自然无为之道的“兀者叔山”,在精神上是遭受了无可解救的“天刑”的。
在庄子看来,这种精神上的刑残比肉体上的刑残更加可悲。
庄子一点也不忽视形体的美,但更加重视精神的美。
这种对于人的精神美的高度重视和追求,后来在魏晋时期的美学中得到了发展。
从艺术史上看,庄子认为在丑怪的形相中可以包含强烈的精神美的思想,曾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
五代人物画家禅月大师贯休的人物画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
贯休是禅宗的信奉者,曾被皇家授予师号。
而禅宗的思想,是同道家的思想密切联系着的。
贯休所画的人物,其形相十分怪异甚至丑陋,却又使人感到有一种内在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
“其名作十六帧水墨罗汉,骨相奇特古怪,为前代所找不出的。
例如有庞眉大目者,孕颐隆鼻者,倚松石者,坐山水者。
以之与阎立本的帝王图相对照,虽则坚实劲拔的笔致,略有相似,而人物的形态完全不同。
阎氏的人物庄严肃穆,是一种士大夫社会的正型。
而贯休的人物怪骇突兀,宛如战斗时神经紧张的一种变型”。
完全可以说,在中国美学史上,对丑怪之美的肯定,为庄子美学所特有。
这也是一般浪漫主义美学所共有的特色。
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则是排斥丑怪之美的。
(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庄子及其后学认为人的外形的丑并不妨碍他得到人们的爱慕,是因为他们尊崇以“道”的自然无为为美,追求个体人格的自由。
B . 在《德充符》中,列举一批现实中形貌奇丑无比的人物,他们不但得到了妇女的爱慕,而且也得到了国君的赏识和喜爱。
C . 在庄子看来,形貌奇丑的人物,由于他们有人格精神上的美,所以人们就忘掉了他们形体的丑陋,看上去反而比形体健全的人更加高大了。
D . 庄子虽然认为“形骸之外”的美高于“形骸之内”的美,但并不排斥形体与精神双美兼得的现象的存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庄子借孔子之口说出哀骀它之所以得到爱慕是为了更有力地反驳以孔子为代表的排斥丑怪之美的儒家美学。
B . 阎立本笔下的人物庄严肃穆,体现的是形体美与精神美相统一的儒家的美学标准,而贯休笔下的人物怪异甚至丑陋,与儒家美学的追求迥乎不同。
C . 庄子寓美于丑的美学思想对后代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禅宗的思想,是同道家的思想密切联系着的。
D . 贯休笔下庞眉大目、孕颐隆鼻的罗汉形象与庄子笔下的“闉趾支离无脹”“瓮盎大瘿”一脉相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在庄子看来,孔子所遭受的“天刑”指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排斥丑怪之美。
B . 《巴黎圣母院》中雨果笔下的卡西莫多与庄子笔下的“闉趾支离无脹”“瓮盎大瘿”在形体的丑及人格精神的美上都有相近之处。
C . 在中国美学史上,庄子第一个明确地谈到了丑的问题,并对丑怪之美予以肯定,这大大拓展了中国美学的领域。
D . 庄子指出在丑的外形之中完全可以包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这种美学思想后来在魏晋时期的美学中得到了发展。
3. (2分) (2020高一上·新丰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屋檐水,滴旧窝张丽母亲会说理,不怕事,喜欢打抱不平,早年是老家出了名的“铁嘴判官”。
按说,母亲在乡间“狠”了几十年,现居乐至县城,远离乡亲十来年,该两耳不闻乡间事了吧!可她想清静,别人不让。
这不,大雨淅沥的,我的表姨——母亲的表弟媳找上门来。
还没开言,泪水汪汪,受了千般委屈一般哭喊:“嫂子啊,你可要为我主持公道哇!”母亲并不是像对别的亲人那样与她手拉手,而是闷闷的,泡上两杯茶。
透过氤氲的茶雾,看窗玻璃上歪歪扭扭的雨线。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不喜欢这个弟媳的,她们之间几乎也没有来往。
表姨突然上门,想必是情非得已,有事相求。
果然,她是来请母亲做判官的。
原因是儿媳嫌弃她,逼着儿子要赶她走。
母亲见不得那些违背乡村伦理道德的行为,曾经教训过几个行为不端的侄子,说“人在做,天在看”,骂他们“丧良心,会得报应”,还带他们到慈恩寺受教化,好说歹说,让他们老老实实做好人。
我以为,这次她又会大动干戈,去历数表姨儿媳的不是。
没有想到,母亲推开窗户,指着成线的雨滴问:“弟妹,还记得我对你说的那句话吗?嗨,还真的应验了啊——‘屋檐水,屋子里一下子安静下来,表姨的脸僵了,嘴巴张着,一双呆滞的眼睛显出惶恐。
母亲看了表姨一眼,缓缓地说:“你说你儿媳让你吃过夜的饭菜,可二十年前,作为儿媳,你那饿了几天的公婆,吃了你喂狗的饭团子,你都骂她说,养狗能看门,养个老不死的只会害人。
”表姨嘴巴嘟囔着,没有吐出一个字。
母亲继续说:“你说儿媳嫌弃你不会带孙女。
我怎么听说,你儿子儿媳结婚几年后,儿媳怀不上,你逼着儿子与她离婚。
他们俩是同学,好多年的感情舍不得分开,才去做试管婴儿。
这个孙伢,就是吧?”表姨点头,马上辩白道:“手术后,本来是龙凤胎,就是她,非要逞能上班,导致流产,偏偏男伢流产了,生下个女伢,是她让我家绝了后。
”母亲有些生气,语气也高了:“哪个人不想舒服啊?你儿媳挺着肚子上班,还不是为了家,你怎么能怪她?好吧,那我问你,为什么儿媳不要你住,而要公公?”表姨抢白:“还不是老头子有退休金!那小女子贼得很,把我儿子哄得牵着鼻子走,又把公爹骗倒。
哼!嫌我是多余的,没门,我要告她!”母亲摇摇头:“弟妹呀,不是什么都能用钱来衡量的。
俗话说‘打断骨头连着筋’肉烂在锅里’你才五十出头,老家有房子有田地,又不是无路可走,闹起来不怕外人笑话吗?”表姨愤愤不平:“她都不怕,我怕啥?搞烦了我到她单位去闹,让她好看。
”母亲叹了一口气:“唉!二十年前,你把公婆赶到牛圈屋住,可怜的老人冻得钻进稻草里,挨着牛取暖,你还骂她贱骨头,老不死的。
一湾人说你不对,想为老人主持公道,可你的婆婆一个劲地为你说好话,给你脸上贴金。
以至于我们想帮她都不能啊!”“她、她…”表姨的身子委顿了,脸色煞白。
“她太要强,宁愿死,也不愿让儿子为难哪!”母亲的眼里溢出泪水。
“是,是我过分,可她也不该想不开,去走那条路姨垂下头,没有底气说完。
窗外的雨“滴答”“滴答”,滴滴惊心。
母亲声音哽咽:“要不是你骂她,她怎会走绝路?大冬夜的,老人家跳塘,到早上才发现,多惨啊!唉…她守寡十七年,辛辛苦苦养大儿子,原指望有个家,可你——你呀你,你也有今天!真是,屋檐水,滴旧窝;屋檐水,“别说了,嫂子,我错了,我不是人。
这些年,想起她我的妈,我睡不着,是我作孽啊!”表姨突然捂住脸痛哭。
哭声和着窗外的风雨。
雨水“滴答”“滴答”,一滴滴落下来,落在旧水窝,溅起一朵朵水花。
水花溢出旧窝,缓缓流淌。
“算啦,算啦!一代管一代,一码归一码。
过去的不提了。
水往下流,家风代代传,咱们乐至,上慈下孝才会福乐将至啊。
走,去你家!母亲站起来,挽住表姨的手。
(选自《北京文学》2018年7期)(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小说开篇写母亲在乡间“狠”了几十年,现居乐至县城,远离乡亲十来年,她想清静别人还不让,从侧面突出了母亲在乡亲们心中的位置。
B . “表姨的脸僵了,嘴巴张着,一双呆滞的眼睛显出惶恐”一句,运用神态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了表姨因母亲毫不留情的指责而尴尬惶惑的心理。
C . “人在做,天在看”“屋檐水,滴旧窝”“打断骨头连着筋”等俗语的灵活运用,表现了文化水平不高的母亲善于用传统文化调解民间纠纷的特点。
D . 小说中母亲劝说表姨时,一边提及表姨当下的“冤屈”,一边列数表姨当年的劣迹,通过今昔对照,突出表现了俗语“屋檐水,滴旧窝”的内涵。
(2)小说中母亲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倒数第二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 (12分) (2019高三上·定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影青瓷韦延才纪项是铜城有名的收藏家,闲了没事就爱往乡下转悠转悠,几年下来,还真淘了不少宝贝。
这天,纪项来到凤庄,无意中看到一户人家里有一只宋代的影青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