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检验

高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检验

1,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检验⑴氧气制取原理——含氧化合物自身分解制取方程式——23 23O2↑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检验——带火星木条,复燃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⑵氢气制取原理——活泼金属与弱氧化性酸的置换制取方程式——24 H242↑装置——启普发生器检验——点燃,淡蓝色火焰,在容器壁上有水珠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⑶氯气制取原理——强氧化剂氧化含氧化合物制取方程式——2+4(浓)22↑+2H2O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检验——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除杂质——先通入饱和食盐水(除),再通入浓H24(除水蒸气)收集——排饱和食盐水法或向上排气法尾气回收——2+2 2O⑷硫化氢①制取原理——强酸与强碱的复分解反应②制取方程式——2 22S↑③装置——启普发生器④检验——能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⑤除杂质——先通入饱和溶液(除),再通入固体2(或P2O5)(除水蒸气)⑥收集——向上排气法⑦尾气回收——H22 22O或H2 2O⑸二氧化硫①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②制取方程式——2324 242↑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④检验——先通入品红试液,褪色,后加热又恢复原红色;⑤除杂质——通入浓H24(除水蒸气)⑥收集——向上排气法⑦尾气回收——2+2 232O⑹二氧化碳①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②制取方程式——3+222↑2O③装置——启普发生器④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⑤除杂质——通入饱和3溶液(除),再通入浓H24(除水蒸气)⑥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⑺氨气①制取原理——固体铵盐与固体强碱的复分解②制取方程式——()2+2423↑+2H2O③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④检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⑤除杂质——通入碱石灰(除水蒸气)收集——向下排气法⑻氯化氢①制取原理——高沸点酸与金属氯化物的复分解②制取方程式——2424+2↑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④检验——通入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3沉淀不溶⑤除杂质——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⑥收集——向上排气法⑼二氧化氮①制取原理——不活泼金属与浓硝酸的氧化—还原;②制取方程式——43(3)2+22↑+2H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④检验——红棕色气体,通入3溶液颜色变浅,但无沉淀生成⑤收集——向上排气法⑥尾气处理——322232+2222O⑩一氧化氮①制取原理——不活泼金属与稀硝酸的氧化—还原;②制取方程式——83(稀)3(3)2+2↑+4H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④检验——无色气体,暴露于空气中立即变红棕色⑤收集——排水法⑾一氧化碳①制取原理——浓硫酸对有机物的脱水作用②制取方程式——↑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④检验——燃烧,蓝色火焰,无水珠,产生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⑤除杂质——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⑥收集——排水法⑿甲烷①制取方程式——3 4↑23②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③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⒀乙烯①制取原理——浓硫酸对有机物的脱水作用②制取方程式——32 22↑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④除杂质——通入溶液(除22),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收集——排水法⒁乙炔①制取原理——电石强烈吸水作用②制取方程式——2+2H2()2 ↑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④检验——无色气体,能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并冒出浓的黑烟⑤除杂质——通入硫酸铜溶液(除H23),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15。

硝酸实验室制法:2324→243↑工业制法:一氧化氮与水反应。

检验硝酸根:棕色环[()(H2O)5]2+16。

三氧化硫。

制取:五氧化二磷夺取浓硫酸中的水分。

使三氧化硫逸出。

再根据三氧化硫的熔点低。

进行冷凝。

得到固体。

高中化学中各种离子或物质的检验方法:焰色反应紫色 :焰色反应黄色2+:加入42-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2+:焰色反应砖红色,加入23后产生白色沉淀3+:加入后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3+:加入变为血红色或加苯酚变为紫色。

2+:先检验原溶解液无3+,先加强氧化剂(K22O7、 3、H2O2酸性4、……)然后检验有没有3+。

2+:一般为蓝色溶液,加入产生蓝色沉淀。

:加入产生不溶于稀3的白色沉淀。

4+:加入,加热产生无色气体,可使紫色石蕊试纸变蓝。

3-:加入、产生红棕色气体,或无色气体与O2反应后显红棕色。

:加入产生不溶于稀3的白色沉淀。

:加入产生不溶于稀3的浅黄色沉淀。

:加入产生不溶于稀3的黄色沉淀。

42-:加入2+产生不溶于稀3的白色沉淀。

32-:加入2+产生白色沉淀,加入产生气体,能使品红褪色。

3-:加入2+产生白色沉淀,加入产生气体,能使品红褪色。

32-:加入2+产生白色沉淀,加入产生气体,不能使品红褪色。

1,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检验⑴氧气制取原理——含氧化合物自身分解制取方程式——23 23O2↑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检验——带火星木条,复燃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⑵氢气制取原理——活泼金属与弱氧化性酸的置换制取方程式——24 H242↑装置——启普发生器检验——点燃,淡蓝色火焰,在容器壁上有水珠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⑶氯气制取原理——强氧化剂氧化含氧化合物制取方程式——2+4(浓)22↑+2H2O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检验——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除杂质——先通入饱和食盐水(除),再通入浓H24(除水蒸气)收集——排饱和食盐水法或向上排气法尾气回收——2+2 2O⑷硫化氢①制取原理——强酸与强碱的复分解反应②制取方程式——2 22S↑③装置——启普发生器④检验——能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⑤除杂质——先通入饱和溶液(除),再通入固体2(或P2O5)(除水蒸气)⑥收集——向上排气法⑦尾气回收——H22 22O或H2 2O⑸二氧化硫①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②制取方程式——2324 242↑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④检验——先通入品红试液,褪色,后加热又恢复原红色;⑤除杂质——通入浓H24(除水蒸气)⑥收集——向上排气法⑦尾气回收——2+2 232O⑹二氧化碳①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②制取方程式——3+222↑2O③装置——启普发生器④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⑤除杂质——通入饱和3溶液(除),再通入浓H24(除水蒸气)⑥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⑺氨气①制取原理——固体铵盐与固体强碱的复分解②制取方程式——()2+2423↑+2H2O③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④检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⑤除杂质——通入碱石灰(除水蒸气)收集——向下排气法⑻氯化氢①制取原理——高沸点酸与金属氯化物的复分解②制取方程式——2424+2↑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④检验——通入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3沉淀不溶⑤除杂质——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⑥收集——向上排气法⑼二氧化氮①制取原理——不活泼金属与浓硝酸的氧化—还原;②制取方程式——43(3)2+22↑+2H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④检验——红棕色气体,通入3溶液颜色变浅,但无沉淀生成⑤收集——向上排气法⑥尾气处理——322232+2222O⑩一氧化氮①制取原理——不活泼金属与稀硝酸的氧化—还原;②制取方程式——83(稀)3(3)2+2↑+4H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④检验——无色气体,暴露于空气中立即变红棕色⑤收集——排水法⑾一氧化碳①制取原理——浓硫酸对有机物的脱水作用②制取方程式——↑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④检验——燃烧,蓝色火焰,无水珠,产生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⑤除杂质——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⑥收集——排水法⑿甲烷①制取方程式——3 4↑23②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③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⒀乙烯①制取原理——浓硫酸对有机物的脱水作用②制取方程式——32 22↑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④除杂质——通入溶液(除22),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收集——排水法⒁乙炔①制取原理——电石强烈吸水作用②制取方程式——2+2H2()2 ↑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④检验——无色气体,能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并冒出浓的黑烟⑤除杂质——通入硫酸铜溶液(除H23),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 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