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文化产业专题调研实施方案
篇一: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西山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促进文化事业繁荣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战略部署以及《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昆发[20XX]17号),为实现我区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思路及建设目标
(一)基本思路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发展目标,区委、区政府提出建设和谐西山、效益西山的发展模式和思路的同时,明确确立要把文化产业培育成西山区第五大支柱产业。
计划到20XX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国
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逐步成为我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力争经过今明两年的努力,形成一批特色产业、发展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文化品牌,初步建成具有较强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体系;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利用效率迈上一个的新台阶,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果,文化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
使全区文化设施功能增强、布局合理,社区文化事业繁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1
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城乡居民综合素质普遍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全面提升。
(二)建设目标
“西山区具有较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和潜力,通过分析核心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这一总目标,找准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定位:
十一五”期间,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重点全面拓展市场、加快扩大规模,整合区内各类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营造环境,不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区“山、水、商、旅”的文化内涵,走文旅相融、文商互动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子。
二、主要任务
(一)文化事业方面。
1、繁荣城乡群众文化生活。
大力开展文化下乡和进厂
矿、进社区、等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繁荣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全面实施“创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文化扶贫”及有线电视“村村通”等文化工程。
2、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发挥西山区图书馆(室)、文化馆(室)等文化基础设施的作用,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完善乡镇、街道办事处文化站设施及功能,巩固基
2
层宣传文化阵地。
全区城乡基本形成各类文化设施齐全、布局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3、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民族文化的传承。
着力加强
对我区本土文化和原创文化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加大文物古迹和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4、加强人才培养。
加大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力度,积极
引进、合理使用文化产业人才。
培养一批知识型、智慧型、创意型的高端人才,特别要培养熟知文化市场的外向型人才,逐步建立一支懂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精技术的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队伍。
(二)文化产业发展方面。
立足区情、科学定位、发挥优势、努力构建文化西山新亮点。
西山区是云南省昆明市四个主城核心区之一,作为省文化产业建设试点单位,发展文化产业,具有以下优势:
1、文化优势:西山区山川秀丽,文物古迹众多,具有名山———西山和高原明珠———滇池为基础,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底蕴深厚。
(目前,区辖内已公布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30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7项,市级5项,区级17项)以云南最大的道教石窟群龙门、清摩崖石刻“海口石城”等奇观及丰富的佛家文化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名寺古刹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座落于西山;近代3
优秀建筑及曲焕章墓、柏西文墓、义学碑刻等历史名人墓穴、碑刻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历史信息的重要载体。
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反映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发展的状况,还为我们研究、考证提供了的实物依据,同时,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也为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厚实的底蕴。
(一)众多全国和全省的第一,成就了西山区的工业摇篮,成为现代工业文明之星,西山区以其依山傍水,独特秀丽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独具特色的民族旅游
文化资源,成为现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全省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为我们留下了诸如中国第一座水电站、中国第一根电缆、中国第一架望远镜、空军第一飞机制造厂、海内第一长联、云南第一条公路、云南第一个私立测候所“一得测候所”、云南第一个水利设施(海口川字闸)等众多第一。
(二)民间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我区有丰富的民族和民间、民俗文化资源、观音寺和观音山调歌会、彝族花灯歌舞、民族手工艺品、民间绘画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创作。
2、区位优势:西山区作为全市四个主城区之一,是昆明市重要的组成部份,其位于城市核心区,具有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以西山、滇池(草海)、大观楼、民族村连为一线将形成新昆明建设中最具文化内涵的“城市客厅”。
4
3、经济优势:“十五”期间,特别是区划调整以后,我区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地方财政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发展态势强劲,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4、社会环境优势:西山区一直始终坚持一手抓繁荣文化事业,一手抓发展文化产业,做到“两手抓、两加强”的方针,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思想道德的建设;高度重视文化素质教育、民主法制、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和全民健身的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构建“文化西山、和谐西山”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文化产业发展项目:
为实现以上目标,区委、区政府已明确提出:“一三五五”发展布局。
即:一是夯实一个基础,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科学开发相结合,整合全区文化资源,做好文化产业发展布局规划。
二是突出重点打造三个文化产业特试范色区;三
是优先发展五大主导性产业群;四是重点扶持五个文化产业项目。
1、打造三个文化产业特色试范区
——以团结镇乡村生态旅游为重点的影视拍摄基地,融休闲渡假、健身、体验民族民俗文化风情的文化旅游品牌,全面提升文化旅游精品小镇软硬件配套设施,打造生态文化旅游特色功多能区。
5
篇二:文化产业调查工作方案
文化产业调查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全省文化产业调查工作的通知》(赣府厅字〔20XX〕25号)和全省、全市文化产业调查工作会议精神,现就进一步做好我县文化产业调查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目的意义
开展此次文化产业调查工作,主要是真实反映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总量规模和发展水平,为县委、县政府准确及时提供详实文化产业统计资料,对推动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将奠定重要的基础;对全面、系统、及时、准确地监测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程度、进一步繁荣我县文化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切实为建设开放的、生态的、和谐平安小康的新会昌提供有力的决策服务。
二、调查时间
自20XX年12月1日起至20XX年1月10日结束,为期40天。
三、调查对象、内容及方式
1.文化产业的调查对象为全县范围内所有从事文化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及视同法人单位的产业活动单位。
具体包括:文化产品制造业单位(含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工业)、文化产品批发零售单位(含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企业)、文化服务业企业、事业、社团及其他单位。
2.文化产业调查的主要内容是:文化产业活动单位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收入、支出、利润、税收、从业人员等有关指标。
3.文化产业调查采取全面调查的方式,即对全县范围内所有从事文化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及视同法人单位的产业活动单位进行全面调查。
四、调查工作安排
整个文化产业调查工作共分五个阶段进行。
1.调查摸底阶段(20XX年12月10日-18日)。
由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召集统计、文广、新闻出版、旅游等部门负责人,对此次文化产业调查进行研究部署。
并请相关单位对调查对象进行摸底,提出调查对象名单。
2.动员培训阶段(20XX年12月18日-20日)。
组织召
开全县文化产业调查工作会议,对调查对象开展动员培训。
3.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12月21日-25日)。
调查对象根据省、市文化产业调查工作的要求,据实填写调查内容。
统计、文广、新闻出版、旅游部门分别指定一名领导和专职人员,对所属调查对象进行业务指导。
4.资料汇总阶段(20XX年12月26日-31日)。
由县文化产业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县所有调查资料进行汇总,并及时上报省、市有关部门。
5.开发利用阶段(20XX年元月3日-10日)。
根据汇总资料,形成调研报告,对我县文化产业发展进(:文化产业专题调研实施方案)行分析,总结成绩,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今后发展建议。
五、调查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全县文化产业调查工作的统一领导,决定成立全县文化产业调查工作领导小组。
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委宣传部,县统计局、文广局、旅游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统计局、文广局、旅游局等单位指定专人为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具体负责所属单位的调查工作。
2.明确职责分工。
此次文化产业调查按照“全县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认真做好文化产业调查的组织实施工作。
其中统计部门全面负责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