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1.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1)教师职业劳动任务的二重性;(2)教师职业劳动过程的艺术创造性;(3)教师职业劳动作用的特殊性;(4)教师职业劳动的实质是爱心奉献。
2.教师职业劳动具有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
3.教师的职业劳动过程是艺术和创造相结合的过程。
4.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创造能力主要表现在板书和语言、教学设计、心灵关照的艺术能力三个方面。
5.教师职业劳动过程的创造性是教学内容的特点决定的:首先表现在知识的吸收和转化过程;其次表现在知识的传授过程;最后还表现在育人的机智方面。
6.教师的职业劳动不仅直接创造社会精神财富,而且也间接创造着社会物质财富。
7.教师职业的社会值,从宏观上看,与经济发展、国家兴衰及人类文明进步有着极大的关系;从微观上看,对个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8.教师职业社会价值的四个表现:(1)教师的职业劳动是继承和发展人类科学文化的桥梁;(2)教师的职业劳动可以为社会造就人才;(3)教师的职业劳动实现了科学的再生产;(4)教师的职业劳动促进了人类的自我完善。
9.时代呼唤教师的高尚的职业道德表现在:(1)社会进步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2)教育改革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3)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4)生产力发展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5)新技术革命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6)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7)社会转型需要教师具有高尚和职业道德;(8)社会民众需要教师具有高尚和职业道德。
10.素质教育提出的两个口号是“创新”、“实践”。
11.转型期的价值观发生了两个变化:(1)个体价值受到关注,强调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2)价值取向趋向功利化。
经济转型期的价值观趋于多元化。
12.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关系时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或行为品质。
13.影响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因素:(1)教师职业道德是受社会经济关系制约的;(2)社会精神文化因素对教师职业道德具有重大影响。
14.教师职业道德是受社会经济关系制约的,首先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教育利益,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客观物质基础;其次社会经济关系决定了学校教育的目的和人才培养的标准,制约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5.社会精神文化因素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表现在:(1)政治思想状况的影响;(2)科学文化的影响:(3)传统道德的影响;(4)文化艺术的影响;(5)社会风气的影响。
16.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共道德所具有的共性表现在:(1)相对的独立性;(2)本质的阶级性;(3)历史的继承性;(4)现象的一致性。
17.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共道德间的区别表现在:(1)二者产生的时间和发展的状况不同;(2)二者适用的范围有所不同。
18.所谓教师职业道德的共同性,是指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教师职业道德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似的规范和要求。
19.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教师职业道德适用的针对性;(2)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教书和育人);(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5)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6)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
20.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1)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2)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3)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4)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
21.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有:(1)动力功能;(2)调节功能;(3)评价功能。
22.教师职业道德以人格化、形象化的方式对社会文明起到示范作用,成为社会各行各业人员学习和效仿的楷模。
2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教师道德的最高准则):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24.为什么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1)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教师必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决定了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
)(3)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决定了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5.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构成要素:(1)教书育人;(2)为人师表;(3)献身教育。
26.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地位与作用:(1)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不同社会教师职业道德相区别的根本标志;(2)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和核心;(3)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贯穿教师职业道德的一根红线。
27.教师职业道德的几个重要范畴:(1)教师的义务。
教师的义务是教师在一定的内心信念和道德责任感的支配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履行的对学生、他人和社会应尽的职责和任务。
(道德义务不以获得某种权力为前提,而是以奉献和牺牲精神为前提,是从内心信念发出的。
)(2)教师的良心。
所谓教师的良心,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履行能他人、对社会的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
(教师的良心的作用表现为:在选择教育行为前,起“司令官”的作用;在教育行为实施的过程中,起“检察官”的作用。
)(3)教师的公正。
所谓教师的公正,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正直无私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公平合理地解决各种矛盾。
(教师的公正具体是平等待人、坚持正义和坚持正值理。
)(4)教师的幸福。
所谓教师的幸福,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由于感受到或意识到自己教育理想和目标的实现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是教师幸福的最高境界。
28.教师首先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廉洁从教、团结协作和尊重家长。
还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有: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和锐意创新。
29.依法执教的含义:依法执教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必须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种权力,承担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30.依法执教规范确立的依据:1)依法执教是教师坚持正确职业行为方向的保证;(2)依法执教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对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3)依法执教是教师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
31.依法执教的基本道德要求:(1)教师要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教师要坚决拥护和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3)教师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4)教师要知法、懂法、守法,自学增强法律意识。
32.当前与教师职业行为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与«教育法»、«教师法»配套实施的«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职务条例»、«教师聘任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33.廉洁从教的涵义:廉洁从教是指教师在从教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事业与利益的关系,不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牟取私利,做到清正廉洁,无私奉献。
34.廉洁从教规范确立的依据:(1)廉洁从教是由教师职业的特点和我国教育事业的性质决定的;(2)廉洁从教是教师奉献精神的具体体现;(3)廉洁从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35.廉洁从教的基本道德要求:(1)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2)发扬奉献精神;(3)不利用职业之便牟取私利;(4)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36.团结协作的涵义:所谓团结协作,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与其他教师、学校领导以及有关人员之间的关系,做到相互尊重、团结一致、密切配合,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37.团结协作规范确立的依据:(1)团结协作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上的具体体现;(2)团结协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3)团结协作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客观条件;(4)团结协作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38.团结协作的基本道德要求:(1)关心集体,服从领导;(2)谦虚谨慎,尊重同志;(3)相互学习,相互帮助;(4)积极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39.尊重家长的涵义:尊重家长是教师在处理与学生家长之间关系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
它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经常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40.尊重家长规范确立的依据:(1)这是由教师与家长之间关系的特点所决定的;(2)尊重家长是为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成长环境的需要;(3)尊重家长是化解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矛盾,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重要途径。
41.尊重家长的基本道德要求:(1)主动加强与家长的联系;(2)尊重家长,不挫伤家长的感情;(3)加强沟通,密切配合;(4)保持与家长在教育要求和教育方法上的一致;(5)教师要教育学生尊重自己的家长;(6)教师要防止与家长交往的庸俗化。
42.爱岗敬业的涵义:爱岗敬业是指教师要忠诚和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43.爱岗敬业规范确立的依据:(1)爱岗敬业是祖国和人民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2)爱岗敬业是教师履行职责的自觉性和承担使命的责任感的集中体现;(3)爱岗敬业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4)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其他道德规范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
44.爱岗敬业的基本道德要求:(1)热爱教育、热爱学校;(2)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3)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4)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和言论。
45.热爱学生的涵义:热爱学生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46.热爱学生规范确立的依据:(1)热爱学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前提;(2)热爱学生是教师忠诚于教育事业的重要表现;(3)热爱学生是推动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的力量源泉。
47.热爱学生的基本道德要求:(1)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搞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2)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指导;(3)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48.严谨治学的涵义:严谨治学是指教师在学习、钻研业务过程中,要严肃谨慎,一丝不苟。
49.严谨治学规范确立的依据:(1)严谨治学是教师职业内在的客观要求;(2)严谨治学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50.严谨治学的基本道德要求:(1)树立优良的学风,不断学习新知识;(2)刻苦钻研业务;(3)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