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产第一人钟秀勇知识产权法讲义

知产第一人钟秀勇知识产权法讲义

2013年新起点知识产权法讲义钟秀勇第八编知识产权法第一章著作权法本章考核概况统计表(2006-2012)【复习提要】《著作权法》每年约考7分。

①著作权的内容最重要。

一定要掌握《著作权法》第10条。

特别是其中的发表权、出租权、表演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发表权、复制权。

②邻接权也是每年必考内容。

必须掌握表演者权(《著作权法》第38条);录音、录像制品制作者权(《著作权法》第42条);广播组织者权(《著作权法》第45条)。

③合理使用(《著作权法》第22条)常常考到。

应特别注意《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12条对合理使用制度的修改。

④法定许可(《著作权法》第23、32、39、42、43、45条)十有八九会被考到。

特别要注意的是:网站对于已经发表的作品不享有法定许可权利。

⑤最近两年爱考(a)著作权的客体和(b)外国人的作品在中国获得著作权保护的条件。

⑥2013年可能修订《著作权法》,其中对著作权制度的补充与修改的地方最有可能成为2013年考试内容。

复习时关注以下。

一、著作权的客体(★★)(一)著作权的客体(★★)1.著作权的客体是作品(work)。

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

2.作品的特征:①须为创造性智力成果。

“劳动本身”不受著作权法保护,仅以作品形式表现的人的创造性智力成果才是著作权保护的客体。

②能够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

换言之,必须是能够被他人客观感知的外在表达。

③须具有独创性。

3.独创性。

所谓独创性,指作品系独立构思创作而成,不是抄袭、剽窃或篡改他人的作品而来。

独创性有两个要求:(1)独。

指“独立创作,源于本人”(见【例1】)。

包括两种情形:①从无到有独立创作;②以他人已有作品为基础再创作,且产生的作品与原作品存在可以被客观识别、并非太过细微的差异(见【例2】)。

(2)创。

指作品达到了一定水准的智力创造高度。

理解上应注意:①没有留下智力创造空间的活动不符合“创”的要求。

例如:(a)将汉字作品“改成”盲文(由于汉字与盲文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不是创作;(b)电视节目表、(按姓氏笔画顺序排列的)客户电话号码簿不是作品(见【例3】);(c)对画作的精确临摹所产生的复制品也不是作品(见【例4】)。

②独创性中的“创”不要求达到专利法中的“创造性”要求。

③独创性中的“创”并不要求具备高度文学和美学价值,但要求智力创造性不能过于微不足道,需要体现出创作者富有个性的判断和选择。

因此“大头贴”不属于摄影作品,不享有著作权。

【例1】诗人甲、乙参加中国房地产协会组织的游览庐山活动,晚上回到宾馆进餐洗浴后,回到各自的房间。

令人惊叹的是,他们各自作出的一首诗居然不差分毫。

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①两个作品一模一样。

②源于诗人甲、乙的独立创作。

甲、乙均对各自创作的诗歌享有著作权。

③独呀独!【例2】诗人甲很久无作品问世,一日,灵感突降,将一首古诗改成下面的模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

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①虽然只是把别人的诗重加标点,但新作品就这样诞生了,甲对自己创作的“新诗”享有著作权。

②创啊创!【例3】甲为某公司业务员,推销一种高级营养品。

作为一个有心人,甲历经千辛万苦,收集了数百名客户的电话号码与住址等信息,按照姓氏笔画顺序排列成册。

乙公司生产类似功能的营养品,得到甲编制的电话号码簿,复印200册,交给公司推销员在业务中使用。

①甲编制顾客电话号码簿,“浑身冒汗”,呕心沥血,但该电话号码簿无独创性,不是作品,不享有著作权。

②结论:乙公司未侵犯甲的著作权。

【例4】甲创作一副国画“冰冰出浴图”。

乙见到后临摹了一张,惟妙惟肖,外人莫辩彼此。

后来,丙药厂未经任何人同意,擅自使用乙临摹的“冰冰出浴图”给自己的减肥药做广告。

①乙的行为是临摹,未产生出具有独创性的作品。

故乙对临摹的“冰冰出浴图”不享有著作权。

但对画的载体享有所有权。

②丙药厂侵犯的甲的著作权中的展览权。

③丙未侵犯乙的著作权。

4.思想与表达二分法(The Idea-Expression Dichotomy)。

《著作权法》最基本的原理是思想与表达的二分。

著作权的客体是作品。

作品是对思想观念的独创性表达。

著作权法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只保护对于思想观念的表达,而不保护思想观念本身。

因为著作权自动产生,保护期限很长,独创性标准较低,如果著作权法也保护思想,就会形成对思想的长期垄断,不利文化、科学的进步。

思想观念若符合授权标准,可以申请专利权。

“思想观念”(Idea)采广义理解,不仅包括概念、原则、客观事实、发现,还包括创意、发明、程序、工艺和方法等。

Trips协议第9条第二款规定:“版权保护应延及表达,而不延及思想、工艺、操作方法或数学概念之类。

”即在明揭此旨(见【例5】、【例6】和【例7】)。

【例5】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钟某,皓首穷经,历三十年苦心孤诣之研究,确认了一段历史事实:“安史之乱时,杨贵妃被赐死之际,为一个和尚拯救,二人携手渡海抵达日本,定居北海道,颐养天命凡45载。

”钟某还针对这一史实连发数篇论文,石破天惊。

上海作家韩某闻知后,以该史实为基础,连续创作两部长篇小说《贵妃夜奔》和《空也色》,一时洛阳纸贵,销量数千万册。

不曾想,此事居然成讼,钟某将韩某起诉至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要求韩某承担侵权著作权的责任。

①呕心沥血获得的客观事实,属于广义的思想观念(Idea),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故钟某的诉讼请求应判决驳回。

②若韩某抄袭了钟某的论文,那就构成著作权侵权了。

因为论文是对史实的表达(Expression)若具独创性,就是作品,享有著作权。

③《著作权法》是不是很有意思?【例6】清华大学讲师钟某发明了“人造鸡蛋”,并获得产品专利。

社会闲杂人员王某在网上阅读该专利说明书后,大肆制造人造鸡蛋出售,年获利5000万元。

①“人造鸡蛋”产品专利,是一种技术方案(Scheme),属于思想观念。

可为专利权的客体,但不能为著作权客体。

②若钟某状告王某侵犯自己的专利权,可获胜诉判决。

③若钟某状告王某侵犯自己的著作权,应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例7】清华大学讲师钟某发明了“人造鸡蛋”,并获得产品专利。

社会闲杂人员王某在网上阅读该专利说明书后,大肆制造人造鸡蛋出售,年获利5000万元。

第二年,王某欲扩大生产规模,招聘员工200名。

王某将该专利说明书复印200份,发给员工,人手一册,誓以“20000%的增长率”制造人造鸡蛋。

越明年,荣登“胡润中国富豪榜”第十一位(前十位均为房地产商)。

①“专利说明书”是对思想(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表达,具有独创性的,为作品,其作者享有著作权。

②Now!钟某若起诉王某侵犯自己的著作权,若法官没有受贿,应获胜诉判决。

【真题研习】某杂志社的期刊名称设计新颖,具有独特的含义,并且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社会声誉,特咨询某律师其名称可以获得哪些法律保护。

就该问题,该律师的下列哪种回答既符合法律规定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的利益?①(06年·卷三·15题)A.著作权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B.著作权法、商标法C.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D.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解析】①著作权保护的客体是作品。

《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规定:“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据此,该期刊的名称只要符合“独创性”的要求,就是作品,可以获得著作权法的保护。

②商标权保护的客体是区分商品与服务的标记。

作为商标的标记,必须具有“显著性”,能将商标使用者提供的商品(服务)与其他人提供的相同或者类似商品(服务)区分开。

若该期刊具有“显著性”,可申请为注册商标获得保护。

也可以不注册,通过使用成为未注册驰名商标而获得保护。

③《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本题中,该期刊名称属于“知名商品的特有名称”,可获得《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

综上,本题惟一正确答案为A选项。

(二)无著作权的作品和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1.《著作权法》第5条规定,下列或不属于作品或属于无著作权的作品:①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私人译文可享有著作权)。

②时事新闻(指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

③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2.违法作品(如:木子美性爱笔记、饭岛爱之AV遗作、中宣部确定的禁书、Playboy 杂志),是否享有著作权?①2010年以前,《著作权法》第4条规定:“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护。

”照此规定,违法作品不享有著作权。

②但是,法律规则变了。

③2010年以后,《著作权法》第4条规定:“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国家对作品的出版、传播依法进行监督管理。

”新规则的意思是:违法作品,仍受保护,若有人侵犯其著作权,国家应予保护。

只是国家可以采取措施,禁止其出版、传播。

【真题研习】我国《著作权法》不适用于下列哪些选项?②(11年·卷三·61题)A.法院判决书B.《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官方中文译文C.《伯尔尼公约》成员国国民的未发表且未经我国有关部门审批的境外影视作品D.奥运会开幕式火炬点燃仪式的创意【解析】①根据《著作权法》第5条,法院判决属于具有司法性质的文件,不能成为著作权的客体,故A选项当选。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属于法规,其官方中文译文不能成为著作权的客体,故B选项当选。

②《著作权法》第2条第二款规定:“外国人、无国籍①A(2006年试卷三第15题)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

”据此,《伯尔尼公约》成员国的国民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在中国获得自动保护,无须履行任何手续,均自其创造完成之日起在中国获得保护。

需指出:《电影管理条例》第24条第二款规定:“未经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审查机构审查通过的影片,不得发行、放映、进口、出口。

”根据《著作权法》第4条,未经我国有关部门审批的境外影视作品,应受中国著作权法保护。

只是国家可以采取措施,禁止其放映、发行。

故C选项不当选。

③根据思想与表达二分法,奥运会开幕式点火仪式的创意,属于思想观念,不能享有著作权法的保护。

故D选项当选。

需强调:点火创意虽为思想观念,不享有著作权;但对该创意的表达(舞蹈、戏曲)符合独创性要求的则为作品,可以享有著作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