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所在地著名人物,著名事迹,著名事件调查报告摘要: 在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市人民的艰苦创业,沧州市国民经济已具相当基础,整体实力大大加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环渤海经济开放城市。
沧州正在逐步成为河北乃至环渤海地区具有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沧州名人植物园,狮城公园和新体育馆游泳馆的建成更是为沧州增添了亮丽的风景线。
武术节,省运会的举办更是为沧州画上浓重的一笔文化色彩。
祝愿家乡建设的越来越美丽!沧州市,是河北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河北省的东部,北依天津,南依山东,与北京、石家庄两大都市等距相望。
是国务院确定的经济开放区,辖3区、4市,10县。
京津一小时交通圈内区域城市。
我的家乡就在沧州市沧县。
沧县是中国的“金丝小枣之乡”、“武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曲艺之乡”,是河北省目前唯一一个国字头曲艺之乡。
身为土生土长的沧州人,好多年轻人都不清楚家乡的历史名人和著名事迹。
2014年的暑假,我以走访的方式调查了几位熟知沧州历史的老人,对家乡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沧州名人走访中,我们首先来到了张维玉爷爷家,面对“您知道哪些沧州名人事迹”的问题,老爷爷给我们讲了许多沧州有名人物的故事。
1·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观弈道人。
又因其北京虎坊桥寓所有一巨大太湖石,故又称孤石老人。
清直隶献县(今河北省沧州市沧县崔尔庄)人。
其高祖纪坤,字厚斋,系明末人。
能文,著有《花王阁剩稿》。
其父纪容舒,字迟叟,清康熙五十二年思科进士,曾供职刑部和户部,做过云南姚安知府,和故称姚安公。
鞒有《唐韵考》、《杜律疏》、《玉台新咏考异》等。
晓岚二十四岁时,考中顺天乡试第一名举人,三十一岁中进士。
他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勤奋好学。
博古通今。
正如自谓的“抽黄对白、恒彻夜构思,以文章与天下相驰骋。
”他襟怀夷旷,机智诙谐,常常出语惊人,妙趣横生,盛名当世。
很得清高宗乾隆皇帝的赏识。
他终身功名事业,充满艰难曲折,在居官五十多载中,曾任山西乡试正考官、公试同考官视学福建,主持闽省院试。
又迁任侍读学士、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兵部尚书直至协办大学士,加入太子少保,管国子监事。
乾隆三十七年开四库全书馆,纪晓岚受命为总纂官。
此项工作先后历时十九年,终于总纂完成了巨著《四库全书》。
此书被称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在总纂该书过程中,他还用了八年时间,为该书所括的一万余部书籍,精心撰写了二百卷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被我国著名文艺评论家孙犁赞为“这是一部非常伟大的学术著。
”除此这外还撰写了《阅微草堂笔记》、《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三十二卷《纪文达公遗集》(上十六卷文章,十十六卷诗赋)、十卷《评文心雕龙》、六十三卷《历代职官表》、四卷《史通削繁》三十六卷《河源纪略》、《镜烟堂十种》《畿辅通志》、《沈氏四声考》二郑、《唐人诗律说》一册、《才调集》、《瀛奎律髓》评、《李义山诗》、《陈后山集钞》二十一卷、《张为主客图》《史氏风雅遗音》、《庚辰集》五卷,《景成纪氏家谱》等。
他还参与编选、评点其它一些书籍,也参与了另外一些官书的纂修。
纪晓岚不仅在清代被公认为文坛泰斗,学界领袖,一代文学宗师,就是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一位少见的文化巨人。
2·扁鹊,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鄚州(今沧州任丘)人。
青年时曾替贵族管理客馆,结拜了名医长桑君,得其真传,开始行医生涯。
他天资聪颖,善于汲取前代、民间经验,逐步掌握了多种治疗方法,后来医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随之巡诊列国。
据人考证,扁鹊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年)。
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这是他的绰号。
绰号的由来可能与《禽经》中“灵鹊兆喜”的说法有关。
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喜讯。
因此,古人习惯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扁鹊。
秦越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刻苦钻研,努力总结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医术高明的医生。
他走南闯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获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欢迎。
于是,人们也尊敬地把他称为扁鹊。
3·张之洞(1837-1909)清末洋务派首领,直隶省南皮县双庙村人,同治进士,曾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职。
1884年中法战争时,由山西巡抚升两广总督。
1889年调任湖广总督,开办汉阳铁厂和湖北枪炮厂,设立纺纱、织布、缫丝、制麻四局,创办两湖书院,筹办芦汉铁路。
1894年为两江总督。
1907年任军机大臣。
著有《张文襄公全集》。
4·冯国璋(1857-1919)河间西诗经村人,系明代开国勋臣冯胜的后代。
1903年任北京清政府练兵处军学司司长,培养了一批北洋派系军官,对北洋军阀集团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1916年任副总统,1917任代总统,1918年10月下野。
后在天津经商。
5·马本斋(1903-1944)回族,献县东辛庄人,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1938年,在家乡组织回民义勇军,抗击日本侵略者,同年与进驻河间的中共河北游击军取得联系,组织回民教导总队,马本斋担任总队长。
1939年7月,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三纵队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
1938年初组织抗日队伍到1944年,六年多的时间里,率部驰骋在冀中平原和鲁西北地区,身经大小战斗五六百次,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
6·霍元甲(1868—1910),字俊卿,祖籍沧州东光安乐屯,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
霍元甲融合各家之长,自创“迷踪拳”,使祖传拳艺达到了新的高峰。
霍元甲在报上刊登广告,高举爱国主义的大旗,并在比武中不战而胜,后霍元甲及其弟子大胜日本武士。
1910年6月,霍元甲在上海成立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体育团体——精武体操会(精武体育会前身)。
7·大刀王五(1844—1900),真名王正谊,沧县人,与燕子李三、霍元甲、黄飞鸿等著名武术大师齐名。
王侠义心肠,非常爱国。
他护送过因为直谏被革职的御史安维峻,还与谭嗣同兄弟相称,传授谭武艺。
“戊戌变法”失败后,谭被捕,王得知后广泛联络武林志士,密谋救谭,后被谭拒绝。
后“戊戌六君子”被斩,王冒着生命危险为谭收尸。
1900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兴起。
王率众积极参加,后清军围剿义和团,王因寡不敌众被捕,不久被八国联军枪杀。
8·冯道(882-954)五代大臣。
字可道,自号长乐老。
河北沧县景城人。
后唐时,历任集贤殿弘文馆大学士、司空等职。
后晋灭唐,归晋,任司徒、中书令。
契丹灭后晋,又附契丹,任太傅;后汉时,任太师;后周时,又任太师、中书令。
他一四朝十君,一生三入中书,居相位二十余年,亡国丧君,未尝在意。
长兴三年(932),在他倡议下,由田敏等人在国子监内校定《九经》文字,镂版印行,是为官府记得印书籍之始。
后世称为“五代蓝本”。
孙悦(1985----)男,汉族,河北省沧县汪家铺乡七里淀人。
1995年开始打篮球,2004年,孙悦代表奥神队征战CBA联赛,年轻的孙悦场均得到3.6分、1.8个篮板和1.3次助攻,凭借后卫中少有的高大身材被国青队选中,由于奥神俱乐部未能与篮协达成协议,孙悦没能到国青队报道,奥神队也因此遭到了篮协的处罚。
6月23日,几经波折后,孙悦终于在广州与中国男篮汇合。
曲艺名人:马玉林(1856-1943),艺名“活要命”,沧县张官屯乡舍女寺人。
工哈哈腔彩旦,并兼演所有行当。
马玉林原籍官厅乡北枣林村,20岁左右学会唱哈哈腔,开始了他的梨生涯。
后来全家移居山呼庄,此时他试演的彩旦已很娴熟,因彩旦让观众捧腹不迭,故有“活活笑死人”简言为“活要命”之称。
马玉林晚年(70岁左右)多工丑旦。
1943年冬马玉林廖别梨园。
他为哈哈腔剧种的流传和发展讴心沥血,至今为人传诵缅怀。
于世海(1868-1939),乳名于桂,艺名“青菊花”。
沧县于庄子人,著名河北梆子老艺人。
他从艺三十多年,演出的戏目不下百出,代表剧目有《余唐关》《樊梨花》《穆桂英》《烈女传》《双官诰》《汾河湾》《对银杯》《走雪山》《南天门》等。
1919年秋,应邀云彭店工。
他要求严格,一丝不苟。
两年多先后教了《黑风洞》《打鱼街》《牧羊圈》《女起解》《赤桑镇》等十余出戏。
郭凤娟,河北沧县人,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书法艺术家。
张福来,河北交河城人(现沧州市沧县高川乡马连坦村),早年入曹锟部当兵,历任营长、团长、第三师第六旅旅长、第二十四师师长、与吴佩孚是结拜兄弟。
冯玉祥被迫赴京后,张福来接任河南省督军。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任直军援军司令。
直军兵败后去职。
1925年在汉口病逝。
沧州历史文化名人 (以年代为序)郑愔冯道纪昀吴珍贾墨桥李奉璋马玉林刘连升姜苹于世海朱佩兰徐海云马少山冯金秀孙楷弟梁达子韩茂春筱翠云张治友刘仁和伦金兰冀桂云李桂云赵春亭侯若一董兴龙李兰舫张恩城赵心水毛苌二·沧州武术沧州辖境古属燕齐,民风以醇厚勤劳、尚义任侠著称。
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武建泱泱”之誉。
历代薪火相传,武风沿袭不衰,到清末民初,达于鼎盛,有“小梁山”之称。
据志书记载,仅明、清两代沧州就出过武进士、武举人1937名,丁发祥、窦尔敦即为清初武功盖世的武术名师。
近代,列强侵凌,为驱寇报国,维护主权,沧州传艺习武风靡城乡:众多武林精英传德授艺。
张之江任馆长的南京国术馆,曾有52位沧州拳师先后在馆任教。
霍元甲、霍殿阁、王子平、佟忠义、王正谊(大刀王五)李凤山(燕子李三)等名师豪杰,为沧州在南北镖行赢得“镖不喊沧州”的威名,又为御辱镇邪、弘扬国威、光大中华武术作出突出贡献,被誉为武林师表和民族的骄傲。
精武会创始人“霍元甲”武术大师“王子平”武术大师“佟忠义”新中国成立以后,沧州武术如古树逢春,老将宝刀不老,新秀层出不穷,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沧州武术拳种流派众多,特色鲜明,源起或流传于沧州的有八极、劈挂、六合、燕青(迷踪)、明堂、太祖、功力、螳螂、等52种,占全国拳种的40%。
沧州武术既有大开大合的勇猛气势,又有推拨擒拿的绝技巧招,讲究实战,具有钢猛骠悍、力度丰满、长短兼备、朴中寓鲜的风格特点。
于是我们来到了自小练习武术的张培杰老人家里,张爷爷在大大小小的武术比赛中获得了几十次奖,张爷爷有一间专门放置奖杯,证书,锦旗和武术器材的屋子,在这里我们开始了这次关于沧州武术名人的谈话。
“国术馆之父”张之江张之江(1882—1966),字子姜,盐山县留老人庄(今属黄骅市)人。
张参加北京政变,配合了北伐胜利进军。
张重视武术,规定凡西北军均须通过练拳、劈刀、刺枪、体操四项主要科目。
1928年,张之江创办中央国术馆。
1933年,由中央国术馆主办国术国考。
1933年和1936年,两次率团分赴东南亚等地做武术表演,对武术的宣传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