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传说故事文字版三篇中国民间传说故事文字版【篇一】重庆朝天门外,南岸涂山脚下的长江中,有块巨大的呼归石。
相传远古曾有一次大水灾。
那时,天连水、水连天,一片汪洋。
庄稼淹没了,房屋冲塌了。
躲在山顶的人们,日夜呼救,苦苦哀告天帝,祈求斥退洪水,把他们从死亡中拯救出来。
人们终于感动了一位名字叫鲧的天神。
他把天帝珍藏的“息壤”弄到手后,在鸱鸟和神龟的帮助下,赶退了洪水,拯救了人民。
这事天帝知道后,怒气之下,命令侍臣祝融,杀死了鲧。
收回“息壤”,大地又是洪水一片。
鲧虽被残暴的天帝害死了,但他那颗热爱人们、坚持正义的心,却没有冷却,最后变成了他的儿子——大禹。
大禹从天上降临人间,到了江州(即现在的重庆)。
和涂山九尾孤的女奴相遇,二人情投意合,结为夫妇。
这天,正是大禹结婚后的第四天,他来到凤凰山查看水情。
水神兴风作浪,长江浊浪拍天。
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牵着一个女孩,步履艰难,走着走着,那女孩指着一株桃树喊道:“爷爷,我饿了,快给我摘几个桃子吃吧!”老者踉跄上前,刚刚爬上桃树,一个恶浪扑来,冲走了这一老一少……大禹见此景象,思绪万千,心想:如此下去,将有多少人家被洪水吞没啊!于是立志把天下的洪水导入大海。
他忧心忡忡,急速转身回家,对涂山女倾诉了自己的理想:“山女啊,我要到很远的地方去疏通九河,你舍得我走吗?”涂山女恋恋不舍,但还是把大禹送下山去。
从莲花山经现在的觉林寺、玄坛庙,一直送到江边沙滩上。
只见大禹摇身一变,变成一条犀牛,头上长着一支独角,尖似利刃。
然后沿江而下,戳坚石垒山,铲淤泥为土。
大禹走后,涂山女天天站在石坡下,望着大禹远去的方向,哭泣不止……光阴荏苒,大禹治水一去就是三年。
这天已是黄昏,大禹回到涂山脚下,远望家门,只见山洞里射出一道亮光。
啊,山女还在等着我哩!他正上岸启步,耳听得江水拍打山岩的巨响。
回头一看,上游疏通了的地方,流水欢畅;但下游的洪水仍然遮天蔽日。
大禹心中一颤:河未全疏通,我怎么能回家呢?于是,他又变成犀牛,跳入滚滚洪水之中。
大禹刚刚一走,涂山女觉到好生奇怪:怎么,那咆哮的江水竟变得如此平静?她飞步跑出洞口,站在山坡上眺望,只见一头犀牛正在下游戳石。
她明白了:这就是她的丈夫!涂山女站上江边的石头,深情地呼喊:“禹呀!快归来吧!”三年之后,大禹将长江的洪水完全治平。
他也到了现在的浙江绍兴。
然后怀着喜悦的心情,第二次回到涂山脚下,只见穴洞里仍然亮着灯光,还听见思念的歌声。
大禹情不自禁地加快了脚步。
可是,当他走近自己家门口时,一阵阵山风吹来,对大禹说:“大禹呀,你可知道?你治水的事情传到了天庭,天帝指令山精水怪搬来一座巫山,又把长江堵塞了,你快去疏通吧!”大禹此时满腔怒火:“可恶的天帝!任你把千山万岭搬来,也阻挡不了我大禹疏河。
”他折过身来,毫不犹豫地又离家了。
涂山女听见洞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急忙出门探望,怎么?脚步声变成了拱山穿岩的巨响。
涂山女又跑到她前次呼喊大禹的地方。
说也奇怪,那坡石头比原先更高了。
原来涂山女思念大禹的深情感动了龙王,龙王派神龟蹲在那里,好让涂山女登高远望。
这之后的一天,涂山女在田野憩息的时候,象往常一样,站在坡上,手搭凉棚,瞪大眼睛远望江流,思念亲人:禹呀,长江已经畅通,你早该回来了。
突然见远远走过来一人。
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瘦瘦的脸膛,两道浓黑的剑眉下,闪动着一对智慧的眼睛。
啊!这不是别人,正是她的大禹呀!涂山女见丈夫归来,喜出望外。
她拉着大禹说:“我终于把你等回来了,快回家吧!”“不行啊,还有泺河、汾河、渭河、淮河没有疏通,人们还在受苦啊!”“你看,岩石把你手都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你太劳累了。
”“我的身体不是很结实吗?”“你的衣服破了也该补一补;你的草鞋烂了,也该换一双了。
”“唉,时间宝贵啊!”大禹抚摸着涂山女的肩膀,接着又说:“天下洪水不平,我绝不回家。
”大禹安慰妻子几句,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涂山女追赶着大禹,渐渐地看不见大禹的影子了。
她伫立在江边,又见江心闪现出一头破浪前进的犀牛。
涂山女高声呼喊:“禹呀,我就站在这里等你一辈子!”真的,涂山女等呀等呀,等了九百九十九天,天天呼喊着:“禹啊,你归来呀!”日久天长,涂山女化为一块石头。
石头上至今还留下斑斑花纹,好象山女长长的头发,飘洒在江中,浪花冲洗着她的身躯。
那奔腾不息的江水日夜替涂山女呼喊着:“禹——归——来!”中国民间传说故事文字版【篇二】从福建向东航行琉球国,在当时是非常困难的事,因为台湾海峡的季风有其固定的风向,冬春刮东北风,夏秋刮西南风,所以,在台湾海峡一带,最有利的是南北向航行。
若要作东西航行,一年四季多数时间内,船只的航向都与风向呈90度角,航行如此危险。
唐宋时期大陆已经与琉球国开始了交往,但这主要是商业往来。
明初,应琉球国王的要求,明王朝派出使者,航行数千海里去封赠琉球国王。
到明成祖时,由于南海海盗陈祖义猖獗,胡商已经不敢再来中国贸易了,于是朝廷又决定向南打通去西洋的海上通道。
据《明成祖实录》记载:“永乐元年(1403年)五月辛巳,命福建都司造海船百三十七艘”。
“永乐二年正月癸亥,将遣使西洋诸国,命福建造海船五艘”。
朝廷为太监郑和下西洋开始作充分的准备工作。
明朝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七次远渡重洋。
他曾多次宣称在海上屡得“天妃神显灵应,默伽佑相”。
于是明成祖朱棣命令在湄洲、长乐、太仓、南京以及京都建天妃(元朝忽必烈已经册封林默--妈祖为天妃)庙宇。
朱棣亲自写了《南京弘仁普济天妃宫碑》碑文,盛赞天妃功德。
其实,郑和也并非妄造天妃显灵的神话。
有关郑和在海上的冒险经历,明代就有罗懋登的着名神魔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多种版本面世,书中虽然情节离奇古怪,但却说明了明代那时的海上贸易的艰险。
一日,观世音菩萨亲自召如来龙女,并对她说:“龙女呀!你还记得有一年我们路过湄洲湾时,有一个妖怪正在吃那些渔民,当时,我并没有去救他们,因为那是天机,事隔多年了,也该解秘了!”龙女一听,以为菩萨又要派她下凡,本想说,却被菩萨制止了。
“龙女啊!那些渔民前世本是无恶不作的海盗,所以应该受到那种报应,是谁也改变不了的!”龙女静静地听着。
“当然,那妖怪也应该得到惩罚!所以,你下凡去杀了那鳄鱼精!”听到这里龙女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虽然杀了那妖怪,却得罪了东海龙王的小女儿,她再看看胸前这柄小金剑--这不过是女娲娲娘娘假赵公明的手,送她的一份礼物,可这赵公明还是多年前在这普陀山见过一面,直到如今连他的影子都见不到,更使她奇怪的是,赵公明本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大罗神仙,就连那上界的第一公主都得在他面前服服帖帖的,唯唯若若的,为什么一到凡间就变成了一个懦夫,软弱得还不如一个女子?“但是,那妖怪又从地狱里逃了出来,第一个遭到危害的就是下西洋的郑和。
”此时,龙女从菲菲之想中回过神来,抑或又明白了许多,抑或更加湖涂了,师傅找她,原来真的要她再次下凡去,她虽然心里很不乐意,但师命难违。
她为了争取主动,于是说:“师傅,是不是又要我下凡去?”“不!此次不是下凡,而是派你去保护郑和安全到达西洋!”龙女听后立即在心里高兴起来,就凭她现在的功法,要对付一个妖怪应该是绰绰有余,如果是下凡,一个凡人要对付妖怪,可不容易啊!“龙女,你别高兴得太早了!”龙女听后一怔。
“那鳄鱼精在地狱里经过这多年的煎熬,可不是当年东海龙王的附马,那么容易杀它了!”龙女看看她颈项上的小金剑--这柄赵公明送她的“无影神剑”。
“你过来,取下你的小剑!”龙女依命,把小金剑捧在手中。
观世音菩萨提起杨柳枝,在那小金剑上滴了几滴甘露,然后,说:“你重新佩好罢!”龙女不好直接问师傅。
“这样你就可以制服它,把它重新捉回地狱!”龙女只身一人离开了普陀山,连她的侍女兰兰,以及四大金刚都不知道她的去向。
为郑和造船的地点在闽江下游的长乐太平港,这里港阔水深,而闽江上游便是造船的木材产地,造船所用的杉、樟、松、梨等各种木材取之不尽,在这里造船极为方便。
里人何求写的《闽都别记》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永乐帝)即令太监郑和(又名三宝)同太监王景宏、侯显三人,往福州东南诸番国赏赐,宣谕采取宝贝,令拨各省库银,官军护送,由福州长乐登舟。
诏书既下,有司官先在长乐十洋地方造舟。
工匠数千,该处便有人搭寮开店贸易,人如云集,竟成大市。
……至舟已赶造完竣,三宝太监等皆至长乐,并随从驾官座海船,其余赏赐之物并口粮、军兵、甲仗、诸色工匠,分配海船五百余号,俱在太平港,即吴航头登舟”。
永乐十一年,夏秋之际,郑和登上了他下西洋的宝舰。
郑和率领的这支庞大舰队,他这支舰队中有二百多艘战舰,载有27000名官兵护航,因此,威振东南亚各番国。
因为他们要航行印度洋,将会遭遇到不可想象的风暴,所以,这些宝舰造得极大、极坚固。
郑和乘坐的这艘皇帝册封的宝舰:长带虚梢一十五丈,阔带橹部二丈九尺七寸,深一丈四尺,分为二十四舱。
各舱通用樟木贴梁,大抵舱狭梁多,尤见硬固。
那八丈高的杉木桅杆,海风鼓起白帆,更见其雄伟。
郑和的舰队已经进入了中国的南海,在这里正是海盗陈祖义最猖獗的海域。
元末中原大乱,早已无暇来顾及海上的海盗了,明初也只能消极的实行海禁,使海盗没有抢动的对象。
海盗的猖獗终于使唐宋以来的海上贸易--丝绸之路突然中断了。
郑和下西洋其目的就是要重新打通海上走廊。
所以,郑和是有备而来的,舰队中除了商船外,便是一支护航的装备有火枪的精良队伍,其目的就是要对海盗陈祖义大动干戈,为诸番国解除海盗的威胁。
海盗头子陈祖义雄霸南海,已经在南海上横行了数十年,胡商再也不敢到中国来贸易了,沿海诸番国也不得不向他进贡。
没有胡商贸易实际上也就断了海盗的财源。
如今大明舰队把金银珠宝送上了门,岂有不要之理。
海盗头子陈祖义动员了他所有的海盗船只,排在了南海的主航道上,拦劫郑和的舰队。
郑和正在舱中休息,听了他的手下的报告,前面有黑压压一片船只拦住了航道。
他听后,立即传令:护军做好战斗准备!郑和站在甲板上,手握望远镜观察。
海盗船见郑和的舰队直冲而来,不得不把主航道让出来,却向郑和的舰队的两翼包抄过去,目标直指郑和座舰。
郑和有两艘护卫舰,立即便与海盗船接上火。
海盗的火铳枪专门向郑和的座舰集中射击,而郑和的护卫舰同样用火铳枪进行了猛烈的还击。
当时的火铳只能放一次,然后必须再往里填火药。
这时,其他护军也围将过来,其实商船上也有重兵保护,这样便与海盗陈祖义展开了一场大海战。
明军本是从福建水师里挑选出来的,个个都是骁勇善战之精兵,而海盗也是亡命之徒。
好一场海战,真是杀得昏天黑地。
明军的宝船既高大又坚固,海盗船只是经不起宝船的碰撞的,不过是以卵击石而已。
海盗船被撞翻了,海盗纷纷落水,被明军的乱箭射死。
明军轻而易举地打败了海盗,只有海盗头子陈祖义带着两艘船逃跑了,因为明军不能远离舰队,所以,便放弃了追击。
此时,正是夜幕降临最黑暗的时候,郑和等属下报告完后,传令继续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