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杭州下城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九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

浙江杭州下城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九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卷九年级语文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填涂学校、班级、姓名和考生号。

3.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答题位置上答题,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答题方式详见答题纸上的说明。

4.考试结束后,试题卷和答题纸一并上交。

一、(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哲学是从仰望天穹开始的。

每个人在童年时期必定会有一个时刻,也许是夏夜抬头仰望,突然发现了广阔无际的星空,他的心中会剑 a 生出神秘的敬畏感,一个巨大而朦胧的问题开始叩击他的头脑:世界是什么?这是哲学悟性在心中 b 的时刻,可是并非每个人都能够保持,生活越来越(fán)忙,世界越来越(xuān)闹,而哲学家越来越稀少了。

①有一点我敢断言:对于大自然的神秘无动于衷的人,是不可能真正领悟哲学的。

②不过,如果你真的对哲学感兴趣,那你就最好把闲暇时看电视和玩游戏机的时间省出一些来。

③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不得已的,也是无可指责的。

④多到野外或至少是户外去,静静地看一会儿天,看一会儿云,看一会儿繁星闪烁的夜空。

有一回,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在路上抬头仰望天空,(jìng)然不小心掉进了路旁的一口井里。

别人便嘲笑他只顾看天而忘了地上的事情,但泰勒斯说,在无限的宇宙中,人类的活动范围是如此 c ,忙于地上的_(suǒ)事而忘了看天是一种更可笑的无知。

(摘自周国平《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1.根据拼音,选择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3分)______(fán)忙______(xuān)闹_____(jìng)然_____(suǒ)事A.繁暄竟锁B.烦暄竟琐C.繁喧竟琐D.烦喧竞锁2.根据上下文,依次填入方框中的词语最合适的一项()(3分)A.顿然觉悟狭隘B.油然觉醒狭小C.油然觉悟狭小D.顿然觉醒狭隘3.给文中第二段中的句子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2分)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福娃之父”韩美林向杭州市政府捐赠的500件书法绘画等作品都凝结了他辛勤创作的心血,展示了西湖文化的底蕴。

B.2020全国乡村春晚集中展示活动将通过线下年俗展演、线上互联网科技互动形式拉开“百县万村”区域联动闹春晚。

C.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有利于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有利于促进珠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推进三地互利合作。

D.国产芯片正在从“不可用”、“好用”向“基本可用”转变,并将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和未来5G中大展拳脚。

5.古诗文名句填空。

(6分)“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人们常常在国家危难时抒发怀古伤今的感慨和报效祖国的豪情,如:许浑《咸阳城东楼》中“行人莫问当年事,_____________”饱含了愁绪;苏轼在密州出猎时,则用“_____________,西北望,_____________”表达了强烈的报国之志。

同样,人生际遇的浮沉也往往会让人产生强烈的愤和无限的哀痛,如: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物象征归途渺渺,前路茫茫;张岱在国破家亡后梦回“_____________,上下一白”的西湖雪景,痛忆前朝往事。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尔基的《海燕》写在法国革命前夕最黑暗的时期,用“暴风雨的预言家”海燕象征英勇的革命先驱。

B.明清小说《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等都是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

C.古代对尊长和朋辈的敬称有君、公、足下、先生等,《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寡人”,是对国君的敬称。

D.《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的“庆历”和《桃花源记》“晋太元中”的“太元”都是封建王朝的年号。

二、(35分)7.阅读下面《水浒传》中鲁达的相关节选内容,完成各小题。

(7分)【甲】“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

”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

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乙】那大王却待挣扎,鲁智深把右手捏起拳头,骂一声:“直娘贼!”连耳根带脖子只一拳,那大王叫一声:“做甚么便打老公?”鲁智深喝道:“教你认的老婆!”拖倒在床边,拳头脚尖一齐上,打得大王叫救人。

【丙】那和尚卖个破绽,跳出圈子外来,喝一声:“且歇!”两个都住了手。

那僧人叫道:“那青面汉子,你是甚么人?……可是在东京卖刀杀了破落户牛二的那个?”“你不见俺脸上金印?”那和尚笑道:“却原来在这里相见。

”(1)三个选段中的“你”各是谁?请填写序号。

(3分)①青面兽杨志②镇关西郑屠③九纹龙史进④生铁佛崔道成⑤小霸王周通【甲】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2)“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

”鲁达如是说,鲁达如是做。

请结合书中具体事例,谈谈鲁达的行为是如何体现这一说法的。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5题。

(一)一课叶圣陶上课的钟声叫他随着许多同学走进教室里,这个他是习惯了,不用思虑,纯由两条腿做主宰。

他是个活动的孩子,两颗乌黑的眼珠流转不停,表示他在那里不绝地想他爱想的念头。

他手里拿着一个盛烟卷的小匣子,里面有几张嫩绿的桑叶,有许多细小而灰白色的蚕附着在上面呢。

他不将匣子摆在书桌上,两个膝盖便是他的第二张桌子。

他开了匣盖,眼睛极自然地俯视,心魂便随着眼睛加入小蚕的群里,仿佛他也是一条小蚕:他踏在光洁鲜绿的地毯上,尝那甘美香嫩的食品,何等的快乐啊!那些同伴极和气的样子,穿了灰白色的舞衣,做各种婉娈优美的舞蹈,何等的可亲啊!许多同学,也有和他同一情形,看匣子里的小生命的;也有彼此笑语,忘形而发出大声的;也有离了座位,起来徘徊眺望的。

总之,全室的儿童没有一个不动,没有一个不专注心灵在某一件事。

倘若有大绘画家、大音乐家、大文学家,或用彩色,或用声音,或用文字,把他们此刻的心灵表现出来,没有不成绝妙的艺术,而且可以通用一个题目,叫做“动的生命”。

然而他哪里觉察环绕他的是这么一种现象,而自己也是动的生命的一个呢?他自己是变更了,不是他平日的自己,只是一条小蚕。

沉重的脚步声,一阵历乱的脚声,触着桌椅声,身躯轻轻地移动声——忽然全归于寂静,这使他由小蚕回复到自己。

他看见那位方先生来了,才极随便地从抽屉中取出一本完整洁白的理科教科书,摊在书桌上。

他连绵的思虑却开始了:“明天必得去采,同王复一块儿去采。

”一种又重又高的语音振动着室内的空气,传散开来,“天空的星,分做两种:位置固定,并且能够发光的,叫做恒星;旋转不定,又不能发光的,叫做行星……”这语音送到他的耳朵里便断断续续的几个声音“星……恒星……光……行星……”他也不想听明白那些,只继续他的沉思,“我明天一早采了桑,畅畅地游玩一会,然后到校,但是哪里去采呢?乱砖墙旁桑树上的叶小而薄,不好。

还是眠羊泾旁的桑叶好,我们一准到那里去!”“……热的泉源……动植物生活……没有它……试想……怎样?”方先生讲得非常得意,那“怎样”两字说得何等地摇曳尽致。

停了一会,有几个学生发出不经意的游戏的回答,“死了!“活不成了!”“它是我们的大火炉!”他才四顾室内,知道先生发问,就跟着他人随便说句“活不成了!”他的心仍在眠羊泾。

“那天可巧逢到一条小船停着,我们跳上去,撑动篙子,碧绿的两岸就摇摇地向后移动,我们都拍手欢呼。

船舷旁一群小鱼钻来钻去,我便伸手下去,却捉住了水草,鱼儿不知道哪里去了。

王复也伸下手去,落水重了些,溅得我满脸的水,这引得大家都笑起来。

最不幸的是在这个当儿看见级任先生在岸上匆匆地走来。

他勉强露出笑容,叫我们好好儿上岸吧。

我们全身的,从头发以至脚趾的兴致都消散了,就移船近岸,一个一个跨上去。

不好了!我们一跨上岸他的面容就变了。

他责备我们不懂危险,竟和危险去亲近。

我们……”“……北极……南极……轴……”梦幻似的声音,有时他约略听见。

忽然有繁杂的细语声打断了他的沉思,他着许多同学都望着右面的窗,轻轻地指点。

他跟着望去,见一只白蝴蝶似乎要飞进来,两翅鼓动得极快,但是和玻璃碰着,落了些翅上的白鳞粉。

他就想,“倘若放许多蝴蝶进来,白的,黄的,斑斓的都有,飞满一屋,坐在这里才有趣。

”他这么想,嘴里不觉说出“开窗!”两个字来。

就有几个同学和他唱同调也极自然地吐露出“开窗!”两个字。

方先生梦幻似的声音忽然全灭,严厉的面容对着全室的学生,斥责道,“一只蝴蝶,有什么好看!让它在那里飞就是了。

我们且讲那经度……距离……”他俯首假装看书,却偷眼看窗外,哪知那蝴蝶早已退出了他眼光以外,他立时起了深密的相思,“那蝴蝶不知哪里去了?它倘若沿着眠羊泾再往前飞,临溪的杨树下正开着一丛野蔷薇,在那里可以得到甘甜的蜜。

不知道它还回到这里来望我么?”忽然一种怀疑侵入他的心里,“空气传声音,先生讲过了,但声音是什么?空气传了声音来,我的耳朵又何以能听见?”他便想到一个大玻璃球,里面有一只可爱的小钟。

“陈列室里那个东西,先生说是试验空气传声的。

用抽气机把里面的空气抽去,即使将球摇动,使钟杆动荡,也不会听见小钟的声音,但是不曾见它怎样抽空气。

先生总对我们说,一切仪器不要将手去触着,只许用眼睛看!眼睛怎能代替耳朵,看出声音的道理来?”他凝神听窗外自然的音乐,那醉心的快感决不是平时听到人为的风琴发出滞重的声音所能感到的。

室内动的生命重又表现出外显的活动来,快活的歌声告诉他已退了课。

他急急开抽屉,取出那小匣子来,看他的伴侣。

小蚕也是自然啊!所以他仍然和自然牢固地纠结着。

1921年4月30日(选自叶圣陶《教育小说》,有删改)上课钟声响起先生开始上课先生课堂发问(3)下课歌声响起心魂仿佛加入蚕群(1)(2)偷看窗外思念(4)9.根据上下文,分析下列一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的不同。

(4分)a.就有几个同学和他唱同调也极自然..地吐露出“开窗!”两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小蚕也是自然..啊!所以他仍然和自然牢固地纠结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