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全部题库在线测试- 满分:0分时间:0分钟出卷人:I. 单选题(共170题,0分)1. (0分)平滑肌纤维的中间丝起A. 收缩作用E. .骨架作用2. (0分)加入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沉淀后从上到下分为如下三层A. 血清、白细胞、红细胞B. 血清、红细胞、白细胞C. 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D. 血浆、红细胞、白细胞E. 血浆、白细胞和红细胞、血小板3. (0分)关于肺巨噬细胞的描述哪项错误()A. 可见与肺泡隔和肺泡腔内B. 来源于内胚层C. 吞噬尘粒后称尘细胞D. 肺的重要净化装置E. 可因黏液流动和纤毛摆动而咳出4. (0分)在发育过程中肠袢共旋转了A. 90 度B. 180 度C. 270 度D. 360 度E. 450 度5. (0分)人体四大基本组织中分布最广泛的一种是A. 上皮组织B. 结缔组织C. 肌组织D. 神经组织6. (0分)中央乳糜管位于A. 绒毛固有层B. 肠腺之间C. 黏膜下层D. 肌层E. 肠上皮之间7. (0分)造血干细胞最早起源于A. 胚胎羊膜血管B. 胚胎卵黄囊血岛C. .胎儿脾脏D. 胎儿肝脏E. 胎儿淋巴结8. (0分)细胞内具有解毒功能的细胞器是()A. 线粒体B. 高尔基体C. 溶酶体D. 粗面内质网E. 滑面内质网9. (0分)不属于门管区的结构是()A. 小叶间胆管B. 小叶下静脉C. 小叶间动脉D. 小叶间静脉E. 小叶间的结缔组织10. (0分)食管及胃内表面的上皮分为()A. 单层扁平上皮及复层扁平上皮B. 复层扁平上皮及复层柱状上皮C. 复层扁平上皮及单层柱状上皮D. 单层柱状上皮及变移上皮E. 单层扁平上皮及变移上皮11. (0分)关于空肠的结构特点哪项错误()A. 黏膜与黏膜下层形成环状皱襞B. 黏膜向腔面突起形成绒毛C. 黏膜上皮吸收细胞有微绒毛D. 肠底腺部有潘氏细胞E. 黏膜下层内有腺体12. (0分)有关肝血窦的特点,错误的是()A. 内皮细胞为有孔形B. 内皮细胞之间有较大的间隙C. 有完整的基膜D. 形状规则E. 血窦内血液汇入中央静脉13. (0分)形成胆小管管壁的是()A. 肝细胞的细胞膜B. 立方上皮C. 肝巨噬细胞D. 内皮细胞E. 贮脂细胞14. (0分)食管腺属于()A. 黏液腺B. 浆液腺C. 混合腺D. 内分泌腺E. 有半月结构15. (0分)骨小梁的构成A. 数层平行排列的骨板和骨细胞B. 数层平行排列的骨板C. 骨单位和骨细胞D. 环骨板、骨单位和骨细胞E. 环骨板、骨单位、间骨板和骨细胞16. (0分)能够分泌胆汁的是()A. 胆小管B. 肝细胞C. 胆囊D. 小叶间胆管E. 贮脂细胞17. (0分)关于变移上皮的描述哪项正确A. 表层细胞呈扁平状B. 细胞层数和形状可发生变化C. 厚度不变D. 表面细胞常有角化E. 基底面凹凸不平B. 在软骨雏形基础上产生的C. 软骨钙化后形成的D. 软骨钙化后,部分被溶解吸收,在此基础上产生E. 骨钙化后,成骨细胞在其表面形成19. (0分)心管先后出现的膨大从头至尾为A. 心室、心球、心房、静脉窦B. 静脉窦、心球、心房、心室C. 心室、心房、心球、静脉窦D. 心房、心室、心球、静脉窦E. 心球、心室、心房、静脉窦20. (0分)原始生殖细胞来源于A. 卵黄囊壁内胚层细胞B. 尿囊壁内胚层细胞C. 未分化性腺的生殖腺索D. 卵黄囊壁胚外中胚层细胞E. 生殖腺嵴的表面上皮21. (0分)下列哪种上皮的游离面可见纤毛精品资料A.远曲小管上皮27.(0分)舌苔的变化主要与以下哪 C.盲肠的始基B.肠上皮种结构有关() D.卵黄蒂C.支气管上皮 A.轮廓乳头 E.脐带的始基D.胆囊上皮 B.丝状乳头E.输尿管上皮 C.菌状乳头33.(0分)尿生殖窦是泄殖腔的D.舌黏膜固有层毛细血管 A.头侧份22. (0分)造血干细胞最早起源于 E.以上都是 B.背侧份A.羊膜上的胚外中胚层 C.腹侧份B.卵黄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层28(0分)第3周末人胚,原始心血 D.尾侧份C.体蒂的胚外中胚层管系统的组成 E.中部D.绒毛膜的胚外中胚层 A.1条心管,1条背主动脉,前、后主静E.胚内中胚层脉各1条34.(0分)电镜下观察,骨骼肌纤维B.1条心管,1条背主动脉,前、后主静中只有粗肌丝而无细肌丝的带是23. (0分)与肝巨噬细胞无关的选项脉各1对 A.I带是() C.1条心管,1对背主动脉,前、后主静 B.H带A.属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脉各1对 C.A带和H带B.可随血液在肝内移动 D.1对心管,1对背主动脉,前、后主静 D.A带C.胞质内有发达的溶酶体脉各1条 E.以上都不是D.表面有大量微皱褶、微绒毛和小球状E.1对心管,1对背主动脉,前、后主静突起脉各1对35.(0分)胰岛中,数量最多的细胞E.来自于单核细胞是()29(0分)参与房间隔形成过程有 A.A细胞24. (0分)关于呼吸道净化空气的描 A.第一房间隔与第二房间隔 B.B细胞述哪项错误() B.第一房间隔、第二房间隔与心内膜垫 C.D细胞A.纤毛摆动将尘粒推向咽部 C.第一房间隔、第二房间隔与球嵴 D.A细胞和B细胞B.腺体分泌物可粘附灰尘和细菌 D.第二房间隔与心内膜垫 E.B细胞和D细胞C.鼻毛可阻挡空气中的大的尘粒 E.第二房间隔与球嵴D.浆细胞产生分泌性IgA能杀灭细菌36.(0分)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发生原E.固有层中的淋巴组织参与免疫反应30..(0 分)下列哪项不属于肝小叶()因是A.中央静脉 A.肺泡隔毛细血管发育不良25. (0分)原始消化管的形成受下列 B.肝细胞 B.I型肺泡上皮细胞发育不良哪种因素的影响 C.肝血窦 C.H型肺泡细胞发育不良致表面活性物A.脊索的诱导 D.肝管质分泌不足B.侧中胚层裂开的影响 E.胆小管 D.I型和H型肺泡上皮细胞发生透明变性C.体节分化的影响 E.肺泡腔表面覆盖一导粘液所致D.胚盘周边向腹侧卷折所致31.(0分)关于潘氏细胞的描述哪项E.脊索的诱导和侧中胚层裂开的影响错误()37.(0分)关于单层柱状上皮的描述A.为小肠特征性细胞哪项正确26. (0分)骨骼肌纤维的肌膜向内凹 B.位于腺底部,常三五成群 A.由一层棱柱状细胞组成陷形成 C.细胞呈柱形(椎体) B.胞核长圆形,位于细胞中央A.小凹 D.胞质顶部充满粗大嗜酸性颗粒 C.常分布于消化道,呼吸管道B.肌浆网 E.颗粒内含溶菌酶,具有灭菌作用 D.以吸收,保护功能为主C.终池 E.游离面常见微绒毛和纤毛D.横小管32(0分)与中肠袢顶部相连的是E.纵小管 A.肠系膜上动脉38.(0分)小肠各段绒毛最发达的部B.肠系膜下动脉位是精品资料A.十二指肠B.空肠44.(0分)破骨细胞的主要特点是50.(0分)三联体是指C.十二指肠和空肠头段 A.呈梭形,细胞质嗜酸性 A.横小管和一侧的终池和纵小管D.空肠和回肠交界处 B.不断分裂面为多核细胞 B.纵小管和两侧的终池E.回肠头段 C.降钙素能增强其活动 C.纵小管和两侧的横小管D.胞质内可见被吸收的骨质 D.•终池和两侧的横小管39.(0分)•对肌原纤维的描述哪项 E.溶解和吸收骨质 E.横小管和两侧的终池错误A.是骨骼肌纤维内纵行排列的结构45. (0分)在肝小叶内相通的结构是51.(0分)出生后,卵圆孔逐渐封闭B.表面有单位膜() 是由于C.由肌丝组成 A.胆小管与窦周隙 A.第1房间隔与第2房间隔融合D.肌丝规则排列构成肌节 B.中央静脉与肝血窦 B.第1房间隔与心内膜垫融合E.肌节连续排列形成横纹 C.中央静脉与胆小管 C.第1房间孔与第2房间孔闭锁D.肝血窦与胆小管 D.第2房间隔与心内膜垫融合40.(0分)关于软骨组织结构的叙述, E.窦周隙与中央静脉 E.第2房间孔闭锁哪项是错误的?A.周边是幼稚的软骨细胞46. (0分)关于胃底腺主细胞的描述52.(0分)泄殖腔是B.软骨细胞所在的基质小腔,称软骨陷哪项错误() A.后肠末端的膨大部分窝 A.主要位于腺的颈部 B.尿囊末端的膨大部分C.中央部分软骨细胞成群存在 B.细胞呈柱状,细胞核位基底部 C.尿生殖窦下段的扩大部分D.纤维埋于基质中 C.有大量粗面内质网聚集在细胞基部 D.原始直肠末端的膨大部分E.血管少 D.胞质嗜碱性 E.尿生殖窦上段的扩大部分E.分泌胃蛋白酶原被盐酸激活41.(0分)相邻骨细胞突起间有53.(0分)肌纤维横纹的形成原因之A.紧密连接47. (0分)细胞内与胆汁合成有关的一-B.中间连接细胞器是() A.明带和暗带内的肌丝配布不同C.缝隙连接 A.粗面内质网 B.明带和暗带内的肌红蛋白含量不同D.桥粒连接 B.核糖体 C.明带和暗带内的线粒体数量不同E.紧密连接和中间连接 C.微体 D.明带和暗带内糖原含量不同D.滑面内质网E.明带和暗带内的肌浆网含量不同42.(0分)骨组织坚硬的主要原因是 E.线粒体A.骨盐与胶原原纤维紧密结合54.(0分)关于组织的说法,正确的B.胶原纤维粗大且平行排列48. (0分)第4对咽囊参与形成的器是C.骨组织呈板层状官是 A.组织就是一群细胞的集合D.骨组织含大量骨盐 A.胸腺 B.人体就是一种细胞组织构成的生物体E.骨细胞不断分泌骨质 B.腭扁桃体 C.组织包括细胞和细胞间质C.上对甲状旁腺D.人体的细胞和组织就是构成器官的基43.(0分)临床报道中性粒细胞核左 D.下对甲状旁腺本单位移是指 E.甲状腺A.正常情况下1〜2叶的细胞百分率增多55.(0分)血涂片用煌焦油体外活体B.正常情况下4〜5叶的细胞百分率增多49. (0分)原始生殖细胞来自染色,可显示网织红细胞中的C.病理情况下2〜3叶的细胞百分率增 A.尿生殖嵴上皮 A.残留的核染色质多 B.尿囊内胚层 B.残留的核糖体D.病理情况下1〜2叶的细胞百分率增多 C.卵黄囊内胚层 C.残留的溶酶体E.•病理情况下4〜5叶的细胞百分率增 D.胚外中胚层 D.残留的内质网多 E.胚内中胚层 E.残留的微体E.细胞表面较光滑 E.•两个Z膜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56. (0分)原始消化管头、尾两端的封闭膜(口咽膜、泄殖腔膜)破裂是在62.(0分)胚胎原始心血管系统形成,68.(0分)泌尿系统与生殖系统的主A.胎儿出生后并开始血液循环的时间是要器官起源于B.第3周至8周 A.第2周末 A.脊索C.第3周和第8周 B.第3周末 B.体节D.第4周至8周 C.第4周末 C.体壁中胚层E.第4周和第8周 D.第5周末 D.脏壁中胚层E.第6周末 E.间介中胚层57. (0分)左右中肾旁管的下段未愈合所致的畸形63.(0分)正常成年男性周围血液中69.(0分)第几对咽囊上皮细胞增殖A.双输尿管红细胞的平均值为迁移形成胸腺原基B.双子宫 A.3.5 〜5.0 X1012 / L A.第一对C.双尿道 B.4.0 〜5.5 X1012 / L B.第二对D.双阴道 C.4.0 〜10.0 X109 / L C.第三对E.以上均不是 D.100 〜300 X109 / L D.第四对E.120 〜150g/L E.第五对58. (0分)当代组织学技术最具特色的是64.(0分)支气管哮喘时,呼吸道平70.(0分)以下哪种蛋白质不参与组A.免疫组织化学术滑肌痉挛性收缩主要发生在()成肌丝B.原位杂交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A.支气管和叶支气管 A.•肌球蛋白C.放射自显技术(同位素示踪法 B.叶支气管和段支气管 B.原肌球蛋白D.图像分析术(形态计量术) C.段支气管和小支气管 C.肌红蛋白E.细胞培养术和组织工程 D.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 D.肌原蛋白E.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 E.肌动蛋白59. (0分)下列哪项结构中无微绒毛A.巨噬细胞表面65.(0分)关于上皮组织的特点以下71.(0分)在胃内能分泌内因子,以B.相邻肝细胞胆小管面哪项不正确促进维生素B12吸收的细胞是()C.小肠上皮细胞表面 A.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A.主细胞D.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表面 B.细胞排列和结构有极性 B.壁细胞E.杯状细胞表面 C.所有细胞附着于基膜上 C.颈黏液细胞D.A . 细胞游离面有不同的特殊结构 D.内分泌细胞60. (0分)与扩大小肠表面积无关的是E.无血管,有神经末梢 E.胃上皮细胞是A.肠绒毛66.(0分)尿直肠隔的发生是在72.(0分)骨骼肌纤维收缩时,与肌B.皱襞 A.尿囊与直肠之间球蛋白分子头结合的蛋白质是C.纹状缘 B.尿囊与后肠之间 A.原肌球蛋白D.肠腺 C.尿生殖窦与后肠之间 B.肌动蛋白E.微绒毛 D.尿生殖窦与后肠之间 C.ATPE.尿生殖窦与泄殖腔之间 D.Ca2+61. (0分)关于I型肺泡细胞的描述哪 E.肌钙蛋白项错误()67.(0分)所谓肌节就是A. I型肺泡细胞较U型肺泡细胞少 A. A带+ 1带73.(0分)胰岛B细胞的特征,错误B.细胞宽大而扁薄 B.肌纤维的横纹的是()C.细胞器相当丰富 C.肌细胞之间的连接处 A.分泌胰岛素D.吞引小泡甚多 D.两个M膜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 B.其数量仅次于A细胞E.第2房间隔下缘与心内膜垫之间 E.骺板软骨细胞不断增殖骨化C. 电镜下有大小不等的分泌颗粒D. 分布于胰岛中央E.细胞体积较小79. (0分)成骨细胞释放的基质小泡85. (0分)透明软骨组织在HE染色切的作用是片中难分辨纤维的主要原因是74. (0分)抑制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 A.与类骨质形成有关 A..纤维平行排列相互作用的是 B.与类骨质钙化有关 B..纤维少A.肌球蛋白 C.与骨细胞形成有关 C.纤维与基质的折光率接近B.原肌球蛋白 D.与骨基质吸收有关 D.纤维在HE染色中不着色C.肌动蛋白 E.与骨基质脱钙有关 E.纤维短小D.肌钙蛋白E.肌红蛋白80. (0分)细胞质中含有溶酶体最多86. (0分)胰岛素()的细胞是 A.由甲细胞(a —CEII )分泌75. (0分)血涂片用煌焦油体外活体 A.肥大细胞 B.由乙细胞(B —CEII )分泌染色,可显示网织红细胞中的() B.浆细胞 C.使血糖升高A.残留的核染色质 C.间充质细胞 D.可促进糖原分解B.残留的核糖体 D.成纤维细胞 E. D细胞分泌C.残留的溶酶体 E.巨噬细胞D.残留的内质网87. (0分)胚胎时期能分泌抗中肾旁E.残留的微体81. (0分)卵圆孔结构性闭锁的时间管激素的细胞是大约是 A.睾丸的精原细胞76. (0分)鼻嗅部的黏膜上皮为() A.胎儿娩出时 B.睾丸的支持细胞A.假复层柱状,由支持细胞、基细胞和B.出生后3个月C.睾丸的间质细胞嗅细胞组成 C.出生后6个月 D.卵巢的卵原细胞B.假复层柱状,由支持细胞、基细胞和 D.出生后1年 E.卵巢的卵泡细胞纤毛细胞组成 E.岀生后2年C.假复层柱状,由杯状细胞、纤毛细胞88. (0分)尿生殖窦的窦结节是和嗅细胞组成82.(0分)肝小叶的窦周间隙位于() A.输尿管的开口处D.假复层立方,由支持细胞、基细胞和 A.肝细胞之间 B.尿囊的开口处嗅细胞组成 B.胆小管与肝细胞之间 C.中肾管的开口处E.假复层立方,由刷细胞、基细胞和嗅 C.肝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 D.尿生殖膜处细胞组成 D.肝血窦之间 E.中肾旁管下端突入处E.胆小管之间77. (0分)骨领是包绕软骨雏形中段89. (0分)具有极性的细胞有的83. (0分)下列哪种细胞具有趋化性 A.血细胞A.软骨膜 A.巨噬细胞B.上皮细胞B.骨外膜 B.浆细胞C.骨细胞C.透明软骨 C.肥大细胞D.成纤维细胞D.骨组织 D.脂肪细胞E.肥大细胞E.类骨质 E.未分化间充质细胞90. (0分)后肠尾部的膨大部分称78. (0分)心房内部分隔时,卵圆孔84. (0分)发育中的长骨增长主要是 A.尿生殖窦位于由于 B.直肠的壶腹部A.第1隔游离缘与心内膜垫之间 A.初级骨化中心的出现 C.原始直肠B.第2房间隔上部中央 B.软骨周骨化 D.泄殖腔C.第2房间孔头侧 C.次级骨化中心的形成 E.尿囊D.第1房间隔上部中央 D.骨膜内成骨细•胞造骨91. (0 分)关于心肌纤维横小管的描述哪项错误A. 由肌膜凹陷形成B. 与终池贴近,组成二联体C. 同一水平的横小管吻合成网D. 位于A 带和I 带交界水平E. 可传导肌膜兴奋92. (0 分)复层扁平上皮的特点是A. 细胞层数多,表层为扁平细胞B. 最表面的细胞有的已衰老死亡C. 修复能力强D. 基底层细胞有较强分裂增殖能力E. 以上都对93. (0 分)胎血循环中含氧量最低的血管A. 静脉导管B. 脐动脉C. 下腔静脉D. 肺静脉E. 脐静脉94. (0 分)胰腺腺泡细胞的分泌物是()A. 胰淀粉酶原B. 胰脂肪酶C. 胰蛋白酶原D. 胰糜蛋白酶E. 以上都不是95. (0 分)关于Haversian system 的叙述,哪项的错误的?A. 由同心圆排列的骨板围成B. 哈弗管内有血管和神经C. 骨小管穿越骨板相互连接相通D. 哈弗骨板之间有骨细胞E. 骨小管内有毛细血管96. (0 分)早期心管先后出现四个膨大部,从尾侧向头侧依次是A. 静脉窦、心房、心室、心球B. 心球、心房、心室、静脉窦C. 心房、心室、心球、静脉窦D. 心球、心室、心房、静脉窦E. 静脉窦、心房、心球、心室97. (0 分)与呼吸性细支气管结构比较,肺泡管的主要特征为()A. 平滑肌薄B. 管腔较大C. 管壁结构少、呈结节状膨大D. 覆以单层立方或单层扁平上皮E. 存在少量的软骨组织98. (0 分)患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病人,血液中何种白细胞增多A. 中性粒细胞B. 嗜酸性粒细胞C. 嗜碱性粒细胞D. 单核细胞E. 淋巴细胞99. (0 分)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两种细胞是A. 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B. 中性粒细胞和浆细胞C. 嗜碱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D. 浆细胞和巨噬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100. (0 分)关于肺泡的结构特征哪项错误()A. 是多面形有开口的囊泡B. 肺泡上皮由I型和H型两种细胞组成C. 相邻肺泡之间的组织称肺泡隔D. 肺泡隔中有平滑肌和毛细血管网E. 相邻的肺泡之间经肺泡孔相通101. (0 分)关于骨骼肌纤维细胞核的描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A. 一个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B. 多个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C. 一个细胞核、位于肌膜下D. 多个细胞核、位于肌膜下E. 以上都不对102. (0 分)骨骼肌纤维收缩时,肌节的变化A. A 带和H 带缩短B. A 带缩短C. I 带和H 带缩短D. A带、I带和H带均缩短E. I 带和A 带缩短103. (0 分)肺的结构单位是()A. 肺泡B. 肺小叶C. 肺的呼吸部D. 肺叶E. 以上都不正确104. (0 分)关于杯状细胞的描述哪项错误A. 多见于气管和肠的黏膜上皮中B. 是一种腺细胞,也称单细胞腺C. 膨大的细胞顶部胞质中充满酶原颗粒D. 胞核呈三角形E. 分泌物有润滑和保护上皮的作用105. (0 分)结肠的结构不同于小肠在于A. 有环行皱襞和绒毛,杯状细胞多,固有层内肠腺发达,有结肠带B. 有环行皱襞,无绒毛,杯状细胞多,固有层内肠腺较少,有结肠带C. 有半环行皱襞和绒毛,杯状细胞多,固有层内肠腺发达,有结肠带D. 有半环行皱襞,无绒毛,杯状细胞较少,固有层内肠腺发达,有结肠带E. 有半环行皱襞,无绒毛,杯状细胞较多,固有层内肠腺发达,有结肠带106. (0 分)哪一项不是成纤维细胞特点八、、A. 细胞呈多突扁平状B. 细胞核较大,呈卵圆形,染色浅C. 细胞质均匀一致,微嗜酸性D. 细胞质内含PAS 阳性的反应颗粒E. 处于静止状态时呈梭形,细胞核变小,染色深,此时称纤维细胞107. (0 分)人体中最耐摩擦的上皮是A. 复层扁平上皮B. 变移上皮C. 单层柱状上皮D. 单层扁平上皮E. 单层立方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