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ppt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ppt


五、说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发现问题:理想与现实中气压带分布形状不同
理论铺垫: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解决问题:北半球大陆和海洋冬、夏不同气压中心 案例升华:季风——概念、成因、对天气气候影响 课堂小结、练习反馈
复习导入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西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东 盛
南 行
信 西
风 风
二、说学情
高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初中进入到高中,初高中知识 学习方法差异较大,比如初中可能只要求学生记忆图,写 出某些地理事物的名称,而高中阶段的学习更需要理解、 分析图,学会从图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面对学习方法 的转变,学生可能会有一定的不适应。但高一学生身心发 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 和自学能力,为其达到更高层次的要求,完成初高中学习 方法的转变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气压带和风 带的分布,离现实还差最后一个假设条件——地表性质单 一均匀。究竟回归现实后气压带风带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兴趣。因此本节教学以复习导入的方 式,用最后一个假设条件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和探索欲望,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探究。
原 因
海 洋 低

上升
副极 高 地低 海陆 热力 气压 带上 性质 差异 低
解决问题
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局部)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局部)
印度低压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案例升华
夏 季
A
冬 季
A
三、季风
季风的概念
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东亚季风最典型——位于最大大陆,面向最大大洋
学生小结
教师小结
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 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 冬夏气压中 心发生变化 夏季 概念 季风 主要成因 东亚季风最典型 冬季
陆地高压
海洋低压 陆地低压
海洋高压
冬季:西北风 夏季:东南风
练习反馈:
1.七月份,被亚洲低压切断的气压带是( ) A.副热带高压带 B.赤道低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 2.以下气压中心中,对我国冬季天气影响比较大的是( A.印度低压 B.夏威夷高压 C.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D.冰岛低压 3.关于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季风是因为三圈环流形成的 B.东亚季风在冬季盛行偏南风 C.东亚夏季风从蒙古西伯利亚吹来 D.东亚夏季风给影响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蒙古—西伯利亚
东 亚 太 平 洋
印南 度亚 洋
东 亚
南 亚
太 平 洋
印 度 洋
撒哈拉沙漠
长江中下游平原
蒙古—西伯利亚
东 亚 太 平 洋
南 亚
东 亚 太 平 洋
南 亚
印 度 洋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 西北风还是东南风 ,都是我的歌。”
“ 北风 那个吹,雪花那个飘。”
课堂小结
情感目标:(1)鼓励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在人类历史上留 下自 己的光辉足迹 (2)理解我国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 用于实际,激发学生探索自然
2、教学重点:1、7月份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成因以及 形成的高低气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 3、教学难点:季风的形成,东亚冬、夏季风的区别 要突破以上重难点,就要用醒目的图片进行演示,鲜 明的案例进行探究,引导学生认真解读课文图示,回忆生 活中的各种感受,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复杂的知识简洁 化,零乱的概念系统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会用 地理语言去解释生活。
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 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中的第二章第二节
一、说教材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出1、7月份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以及形成的高低气压 中心名称 (2)了解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力目标:(1)读1、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2)读“亚洲季风图”,会分析季风的形成,掌握东亚冬、 夏 季风的区别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 地 东 风
极地高压带
1 2 月份北半球气压带的分布形状与理想状态下的条 月份相近纬度的陆地和海洋的气压状况各有何不 3 .1、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上亚欧大陆的气压状况 发现问题 带状有何不同? 同? 有什么不同?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局部)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局部)
火眼金睛大比拼:
冬季:1、主要盛行什么方向的风?形成原因是什么? 2、冬季风在冷暖、干湿性质上具备何种特点?判断理由是什么?对季风能够影 响到的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影响? 夏季:1、主要盛行什么方向的风?形成原因是什么? 2、夏季风在冷暖、干湿性质上具备何种特点?判断理由是什么?对季风能够影 响到的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影响?
在考虑海陆分布后:
1. 北半球呈条带状分布的气压带变成团块状 2 .同一季节相近纬度陆地和海洋的气压状况不同 3 .同一大陆不同季节的气压状况不同
Hale Waihona Puke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局部)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局部)
知识铺垫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差异
夏季
冬季 气 空气 压 柱位 置 位于
气 空气垂直 气 空气 气 空气垂直 温 运动方向 压 柱位 温 运动方向 置 位于 陆 地 高 副热 低 带高 低 气压 带上 下沉 高
三、说教法
读图分析法 合作讨论法 启发式教育法 案例探究法 同时辅以多媒体手段
四、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在 教学中,我大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首先,充分利用课文图片资料,让学生用自己的 眼光去发现,用自己的语言去总结,提高学生的 分析和归纳能力。 其次,启发学生在分组合作中积极与同伴交 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第三,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地理 现象,并尝试加以解释,增强学生观察力,训练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用知识解释生活的 能力。
4.如图所示,这幅图代表的月份是( A .1 月 B .4 月 C .7 月 ) D.10月

5.深化探究: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气候也深受季风的影响。但日本的夏
季降水和冬季降水比我国同纬度多、夏季气温比我国同纬度地区低、 冬季气温比我国同纬度地区高,这是为什么呢?
六、说板书设计
二、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差异 2.海陆分布对全球性大气环流的影响 三、季风 1.概念 2.成因 3.东亚季风最典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