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与科普
因为无论医疗技术、治疗水平怎样先进, 都不可能存在治疗所有疾病的“特效 药”、“万能刀” 一篇优秀的医学科普文章所受益的将远 不止一人,而是百人、千人,甚至更多 由此可见,科普文章本身就是一剂“良 药”。
人类疾病取决于生活方式,而医疗条件仅 占极少数 通过医学科普知识的宣传,使得大众对疾 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清晰的了解 积极主动地进行早期预防,自觉克服不良 生活习惯 正确的生活方式,能从根本上减少疾病的 发生率
多读 多想 多写
谢 谢
有战斗性:
科普文章要代表先进生产力,对封建迷信,歪理邪说 进行批驳
医学科普目的
医学科普就是在提高生活质量、生命质量、 医学科普就是在提高生活质量、生命质量、 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文化素质上作文章 医学科普就是把疾病向健康转变 医学科普就是防治结合 医学科普就是医患沟通与人文医学 医学科普就是将新技术和成果通俗化
医生是医学科普宣传的主力军
全国每年有许多病人,还有更多渴望健康的民 众,医护人员的科普文章,都可能让他们终身 受益 医生工作在临床一线,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 知识 熟知疾病的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了解病人疾 苦 了解病人对疾病防治知识的渴望,也更有权威 发言权
医学科普文章的要求
主题突出:
最好只有一个主题,文章应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 开, 在展开之前,列出展开提纲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 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 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 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 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 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 行为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就是将与健康息息相关的各种知识(而不 仅仅只是疾病知识),传播给大众。 现在,有一个常识性的误区——一提健康教育,就把 它与医学科普教育完全等同起来。 健康教育,它包含着医学教育、医学科普、养生保健、 休闲娱乐、修身养性、情志调节、道德励志等等与人 们健康生活方式有关的各种知识、文化和艺术。 医学教育——针对专业学生及从业技术人员;发行量 不多,阅读人群受限。
医学科普
它的主要读者是针对性的疾病患者 它的主要内容是医学科学的科普化 内容的科学性较强,而且,大多数内容都是有关疾病 的医学知识,所以内容比较简单,表达接近于专业知 识 对于患者而言,一个是不容易看懂,第二个是没有阅 读兴趣,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些必备的医学知 识,与去医院看病时医生的医嘱基本大同小异,没什 么新信息——医学的疾病知识与医嘱本来就是标准化 的
健康科普宣传潜力很大 专家一句话,百姓记住一辈子 科普宣传形式急待多样化 一读就懂,一懂就学,一学就会,一用 就灵
医务人员的职责
治病是医生的职责,防病更是医生的职责 “只治不防越治越忙,只治不防花钱心慌, 只治不防痛苦非常” 健康管理重在治未病,若能在未病之时对 于健康精心维护,其作用远胜于病后治疗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意味着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 生命价值观,要有坚定的健康信念,有一个良好的道 德修养,有平衡的心理协调能力,有丰富的人际关系 处理经验,有非常适合自己而有健康的生活习惯,还 要有一些自己喜欢的养生保健方法-----无论是吃的、 玩的、可以运动的、还是调节心理的,我们都需要 健康教育的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了你要告诉我的有关 打针吃药的知识----虽然我们也需要,但它不是我们的 唯一选择!健康教育的实质,是健康文化传播产业!
21世纪的医学模式转变:从疾病医学逐渐 向健康医学发展 慢性非传染疾病已成为当今我国城乡居民 死亡的重要原因 医学科普教育工作无疑是提高早期健康管 理水平的一条捷径 医务工作者理当成为医学科普的主要先锋 力量
科普的内涵
科普知识是一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 释种种科学现象和理论的知识文字,用以 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 医生将专业知识用通俗的语言写成雅俗共 赏的科普文章,是为大众送去了一剂“良 药” 医生不仅治疗疾病,钻研尖端医疗技术, 并用积累的经验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疾病 防治知识,这是健康理念的最高原则
概念准确:
科普文章概念很重要,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不能出错
内容新颖:
科普文章要“与时俱进”,有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概 念、新知识、新说法,应把普及新的科学知识为己任
具有深度:
科普文章应有深度,对新概念、新知识的叙述不能仅 停留在表面上,要适比喻,幽默诙谐 的语言
医学科普文章的要求
文章紧凑:
文章层次要清楚,逻辑性强,前后呼应,避免重复
语言简练:
能用简单的句子讲清楚的就不用复杂的句子,能用字 数少的词汇说清楚的就不用字数多的词汇
篇幅不长:
文章最好要在1000—2000字左右,最多不要超过5000 字
通俗易懂:
科普文章是面向广大群众的,要把群众听不懂的“行 话”变为群众懂的“大众话”,用恰当的语言形象化
健康教育与医学科普创作
湖南省儿童医院 祝益民教授 院长
概述
健康是人类追求和探索的永恒主题,是人类最大的财 富,也是21世纪医学领域的追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健康观也 随之发生了变化。 过去,人们由于受传统世俗的影响,把健康单纯地理 解为“无病,无残,无伤”。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下了一个科学的 定义,明确地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1、医学科普的健康意识 、
医学科普就是为了了解疾病、去除疾病 医学科普就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生命质 量 医学科普就是将医疗新技术和成果通俗化 医学科普就是将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 中心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 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有 完善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 能力
健康指没有疾病还须良好个性 能与他人融洽相处 在生活上有顽强的适应能力 在工作学习上能发挥高效率
根据1988年第13届世界健康大会提出的新概念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以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 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的科学。 重点研究知识传播和行为改变的理论、规律和方法, 以及社区教育的组织、规划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通过传播和教育手段,向社会、家庭和个人传授卫生 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养成健康行为,纠正 不良习惯,消除危险因素,防止疾病发生,促进人类 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的心理需以健康身体为基础 心理健康又可反作用于身体健康 同时又可促进智能的健康发育
2、医学科普的防治意识 、
传染性疾病―疫苗 感染―增强抵抗力 控制婴儿死亡率―围产保健 先天畸形―优生优育 儿科疾病―儿童保健
3、医学科普的沟通意识: 、医学科普的沟通意识: 医患关系 人文精神
4、医务人员的科普意识 、
健康教育是提高人群对健康的认识,使他们懂 得一些基础的卫生保健知识(基本的内容和实 施方法),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既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学习,如家庭护 理、婴儿养护、紧急救护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也要开展较纯粹的自我提升、养生修性式的学 习活动,如健身操、书法绘画、花卉培植、读 书学习等。许多时候,通过学习来获取快乐, 也是促使人们愿意进行学习的目的。
健康教育的目的
1、增强人们的健康,使个人和群体实现健康的 目的; 2、提高和维护健康; 3、预防非正常死亡、疾病和残疾的发生; 4、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 使其破除迷信,摒弃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 惯,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主要内容
1.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发展的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2.做好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 3.广泛开展农村健康教育。 4.深入开展城市社区的健康教育。 5.以学校、医院、工矿企业和公共场所为重点,开展 各类场所的健康教育工作。 6.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 7.控制烟草危害与成瘾行为。
健康教育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 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 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 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 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 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 动与过程。即是使教育对象知识、观念、行为 改变的统一。 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其目的是消 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 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