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小学生》
山东人民出版社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我上学了
第三课:我是一名小学生
课时建议:2课时
单元概述:本单元设计了许多操作性强、趣味浓厚的活动,学生能在活动中自主探究、自主体验、获得认识、养成习惯。
在“认识新朋友”主题中,自然学会了礼貌用语,认识了同学和老师,并愿意与他们交往。
在“美丽的校园”的主题中,熟悉了学校环境,进一步适应了学校生活。
在第三课“我是一名小学生”主题中,教科书通过学生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展示,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生活常识,学会生活。
本单元同时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指导,有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学校生活体验,对同学、老师也日渐熟悉,刚入校时的新鲜感、紧张感慢慢消失了,学习、活动内容越来越多了。
几个月的学校生活使学生既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又品尝过失败的滋味,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积极乐观的面对学校生活,同时要求学生必须初步认识规则、纪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在各项活动中要懂得与他人合作。
教科书正是基于这一点而设计的本主题活动。
1、“天天不迟到”主要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起床、离家、上学路上等情景,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感悟怎样做才能保证天天不迟到。
2、“上学真高兴”选取了学生学习生活中几个常见的事例,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发现自己的优点,正确的认识评价自己,树立乐观、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更加主动的参与学校生活。
3、“平平安安回家去”引导学生明确放学路上应注意的问题,做到平安的,按时回家,同时渗透了一些生活常识,提升学生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学生体验做一名小学生的自豪与快乐,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并享受愉快的学校生活。
2、学生初步认识学校规则、纪律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与纪律观念。
3、培养学生责任心和安全意识。
教师准备:
1、《上学歌》的视频
2、教材中呈现的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与实施方法:
1、从教说儿歌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入学以来的自身体验,说说学校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要求。
2、结合学生实际,根据学生上学时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做法。
第一课时
一、儿歌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上学歌》,咱一起欣赏一下吧。
(会唱的同学跟着老师一起唱吧,不会唱的同学跟着学习一下)
(播放《上学歌》)
(视频显示或者用小黑板展示)歌词: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要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设计意图:播放儿歌,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引出本课的第一个主题“天天不迟到”。
2、同学们,你们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对于上学不迟到这一点,要想做到还真需要有点毅力,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吗?你曾经碰到过哪些困难?
学生交流:早睡早起,定闹钟按时起床,让爸爸妈妈叫起床……
同学们,老师要求你天天不迟到,按时上学校,我们每天开开心心的去学校,离开家去学校时你是怎样做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起床后洗脸刷牙,吃早饭……)好孩子都是讲卫生,不挑食的,有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好地学习。
教师引导:咱一起看下面的这些小朋友都做了什么呢?思考你做到了吗?
按时起床给家长说“再见”
准备好文具,去上学上学路上结伴行,遵守交通规则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
见到老师主动问好
二、合作交流在学校感受
同学们,我们每天来上学,在学校里有什么高兴地事吗?想不想把它说出来给大家听听,也可以把你高兴的事表演出来,大家一起高兴高兴。
(小组内合作交流,找表演比较逼真的一组上台展示)
师小结:同学们表演的真不错,看你了他们的表演,你认为以后在上学的时候应该怎样做?并仔细看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学校里的表现,你做到了吗?
上课积极发言努力后获奖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和小朋友一起玩耍
帮助别人
老师发现,同学们真的长大了,特别懂事,是啊,好好学习,团结同学,尊敬老师,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的确会让我们感到特别愉快,不仅是你快乐,你也会给别人带来快乐的。
三、创设情景,活动体验
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每天也感到高兴,让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么?
(选几个学生,和老师共同玩丢手绢的游戏,其他同学监督,老师故意违反
游戏规则,引起学生的不满,游戏后交流)
同学们,说说你们游戏中的感受好吗?(学生不高兴,纷纷指责老师违反规则)
同学们,平时在游戏中你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你们是怎么处理的?你觉得玩游戏时,怎样才能玩得高兴啊?
(生观察图片并交流,自由发言)
师小结:希望大家都能遵守规则,愉快的相处,让大家都快乐!
第二课时
一、交流探究
1、在学校里,同学们是遵守纪律的好孩子,能说一说自己每天放学后都做些什么吗?
(生说说放学后的做法,教师引导,在放学路上你都做什么了?)
给老师再见
放学后,自觉排队,按时回家
教师引导:遇到雨天,不要着急,可在合适的地方等家长,不要在大树下避雨,以免发生意外。
2、回家后,爸爸妈妈对你们有什么要求吗?
(学生交流:认真写作业,好好吃饭,早睡早起……)
师生一起评价:大家说说放学后,哪些同学做的比较好,哪些同学做的不够好?
教师根据情况适时引导,放学路上还要注意什么?
二、玩游戏,学知识
1、老师这里有一幅游戏图(课本第23页图),请同学们试一试,怎样走才能安全到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试着用铅笔画一画,合作完成。
本环节也可以在课下完成)
2、老师这里有一张“家校联系卡”,请同学们带回家去让父母每天如实做好记录,咱们看看哪位同学在家里的表现最好,不仅在学校好好学习,在家里也要听父母的话,这样才是一名真正优秀的小学生。
附:
家校联系卡
板书设计:
3、我是一名小学生
去上学:按时到校
在学校:高高兴兴
放学后:按时回家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播放儿歌的形式引入新课,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
2、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学情分析还不够充分,导致课堂上个别问题不能及时引导,这是教师在备课时没预设到的情况。
使用说明:
1、本教案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做成课件使用,对于达不到条件的小学,
教师可以借助图书室、阅览室、电脑打印机等途径,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2、本教案教师最好能事先设计好前置性调查表,以便让学生目标明确
的开展好课前调查活动。
但在本校,由于学生家长大部分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较多,没安排前置性调查表。
并且最后附的家校联系卡的填写,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完成这个任务的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