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讲红楼梦林黛玉葬花

第九讲红楼梦林黛玉葬花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姑苏阊门外有个葫芦庙,乡宦甄士隐(谐音“真事隐”)居住庙旁 ,可怜寄居庙内的穷儒贾雨村(谐音“假语存”),与他成为志同道 合的朋友,赠银让他赶考。元宵之夜灯会,甄士隐的幼女甄英莲(谐 音“真应怜”)被拐走,不久因葫芦庙失火,甄家又被烧毁。甄带妻 子投奔岳父,遭白眼,其岳父是个卑鄙贪财的人,又把他仅剩的一点 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甄士隐“急忿悲痛”“贫病交攻” ,真正走投无路了。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见一个跛足道 人走过来,嘴里叨念着一些词句。士隐听了便问道人,知道是《好了 歌》之后,便将《好了歌》解注作答。经道人指点后,甄士隐彻底醒 悟,便随跛足道人出家了。
“木石前盟”通过甄士隐的一个梦境,一僧一道讲述贾宝玉前生神瑛侍者与林黛 玉前生绛珠仙草的关系。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赤霞宫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 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并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顽石下世之时,为酬报灌溉之 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便是林黛玉。因为这段缘分,林 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像在那里见过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曾见 过的。至于“还泪”之说,正与 “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而后又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的版本
主要有两大版本系统
1、 “脂本”系统 :这是流行于约乾隆十九年( 1754)到五十六年(1791)间的八十回抄本,附有“脂 砚斋”(作者的一位隐名的亲友)等的评语,故名。现 存这一系统的本子有十几种。
2 、“程本”系统:全书一百二十回,后四十回为 高鹗所续。由程伟元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初次以活 字排印(称“程甲本”),又于次年重经修订再次以活 字排印(“程乙本”),后世至今的各种一百二十回本 大抵以以上二本为底本。
《红楼梦》的成书
从《红楼梦》的第一回来看,曹雪芹对这部小说似乎考虑过好几 个书名,书中提及的有《石头记》《红楼梦》《情僧录》《风月宝鉴》 《金陵十二钗》等。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 为《红楼梦》,此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而成为通行的书名 。
《红楼梦》第一回记述道:“曹雪芹于悼红轩中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
撰此《石头记》一书也。……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 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 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 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绔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 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 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 一并使其泯灭也。
曹雪芹
回京后,曹雪芹曾在一所宗族学堂,里当过掌
管文墨的杂差,地位卑下,境遇潦倒,常常要 靠卖画才能维持生活。他的一生的最后十几年, 流落到北京西郊的一个小山村,生活更加困顿, 到了“举家食粥酒常赊” 的地步。乾隆二十六 年(1762)秋,爱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 和悲痛,卧床不起。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4 年2月12日),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享年约 四十岁。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 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 横,善谈吐。
——《红楼梦》第一回
《红楼梦》本名《石头记》,是曹雪芹假托一块无才补天的顽石在 人世间的传记。这块顽石幻化为贾宝玉,他经历了“木石前盟”和“ 金玉良缘”的爱情婚姻悲剧,目睹了“金陵十二钗”等女儿的悲惨人 生,《红楼梦》起于言情而终于言情,但不止于言情,其中更有对现 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 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 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 想和主张。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 高远的思想底蕴,容百家之长,汇集百科之粹,在我国古代民俗,封 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 到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
《红楼梦》的读法
要读懂红楼梦,必须从前五回入手, 记住两张图表,一个是贾府的地图, 看的过程中可以按图索骥;一个是人 物关系图;前五回里包含的信息相当 丰富,包括人物的性情、命运,写书 的缘起,贾府的政治经济学等等。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用“补天遗石”“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以“补天遗石”的故事假托 小说的来历。女娲炼石补天,所炼之石剩一无用之材,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 。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一日,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经过此地,经顽石苦 求再三,二位仙人便将它“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答应将其携到那“昌明隆盛 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锦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去安身乐业”,这便是随贾宝 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不知几世几劫以后,空空道人经过这 里,见石上刻着它那番经历,是为《石头记》便从头到尾抄下,更名《情僧录》, 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 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 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
春流到夏!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约1715--约1764),祖籍辽阳。先祖原是汉 人,明末入满洲籍,属正白旗。高祖曹振彦随 清兵入关,立有军功。曾祖曹玺之妻为康熙乳 母、子曹寅为康熙伴读,与皇室关系密切。自 曹玺起三代世袭江宁织造一职达六十年之久, 备受康熙帝恩宠。曹雪芹在繁盛荣华的家境中 度过了少年,过着贵公子生活。雍正五年 (1727),其父曹頫以多项罪名被革职,家产 也被抄没,全家迁回北京。曹家自此衰败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