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电运动控制系统作业答案(选做)

机电运动控制系统作业答案(选做)

机电运动控制系统(习题集)选做作业 参考答案1.答:与直流发电机-电动机组机械特性相比, 不同之处是: (1) 分电流连续与电流断续二个区域;(2) 电流连续区因可控整流器内阻大 (特别有换流重迭压降引入的等效电阻) 而使机械特性软; 电流断续区则因电流不连续致使机械特性更软而无法负载工作。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器供电直流电机机械特性如图所示: 时,整流器工作在整流状态,电机工作在电动状态; 时,整流器工作在逆变状态,电机工作在制动状态。

2. 答:由于可控整流器供电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负载轻时电流断续, 机械特性软, 调速特性差,无静差度可言。

解决办法:串接平波电抗器L ,增大晶闸管导通角以使电流连续。

平波电抗器电感量计算原则是: 能确保轻载下最小电流 时电流仍连续。

一般规律是I dmin 越小,要求平波电抗器电感量越大。

3.答:(1) 电网电压波动:影响整流电压U d ,整流电流I d ,反映到控制信号即u fi ,它从电流环介入,故电流调节器起主要作用。

(2)负载扰动:负载T L 的变化将影响转矩平衡关系,继而影响转速ωr ,n ,反映到控制信号即u fn ,它从速度环介入,故速度调节器起主要作用 4. 答:(1) 根据PI 调节器的特性,稳态时能实现无差调节,使反馈等于给定,即: △u n = 0或00α<00α>dmin (5~10)%20%NNI I I ⎧=⎨⎩△u i = 0 ,两个PI 调节器的输入偏差为零。

(2) 它们的输出电压应对应于第一次进入△u n = 0 或△u i = 0 时的输出状态值(如 u n , u i ,α,U d ,I d ,T )。

这是由于PI 调节器有积分、记忆功能,对过去出现过的误差信号有记忆作用。

当 时, ,调节器输入为零,但由于PI 调节器的积分作用,对过去出现过的误差有记忆,则积分输出不为零,维持第一次出现时 的输出值 ,进而维持 (无差)5.答:两桥反并联且同时整流时, 产生的整流电压 会不经直流电机而顺串短路,因无电阻限流,会形成巨大环流。

限制环流的有效办法(对策)是: (1) 要求直流电压:● 极性互顶:一桥整流、一桥逆变。

如图所示● 大小相等 , 即这样可以消除平均环流, 因为 ① 平均环流 整流平均电压 ,消除了平均环流g fn u u =0n u ∆=0n n ∆=0n u ≠g fn u u =p KE E桥I 桥II I I ()αβII II ()αβII αββα∏∏=⎧⎨=⎩'d d U U ='d d U U 、cos cos I E E αβ∏=I Iαββα∏∏=⎧⎨=⎩'d d U U =但不能消除瞬吋环流, 因为:② 瞬时环流 一桥整流、一桥逆变时整流平均电压相等,但瞬时电压波形不同,瞬时电压差将引起瞬时环流,控制上要求必须同时控制平均及瞬时环流。

因此环流控制策略有: (1)有环流系统● 原则: 无平均环流,限制瞬时环流 ● 做法:● 一桥整流、一桥逆变, ;● 电抗器L 、L ,(非平波电抗器L )限制瞬时环流(2)无环流系统● 原则:一桥工作(整流或逆变),一桥封锁(不工作)● 采用逻辑电路保证两桥切换的安全——逻辑无环流晶闸管直流电机可逆调速系统6.答:可控整流器-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釆用开关速度慢(300Hz)的晶闸管作开关元件, 使换流死区(晶闸管不立即响应触发信号的时间)平均为3.33 – 6.66m S. 而脉宽调制(PWM)型直流调速系统釆用自关断器件(GTR, IGBT, MOSFET 等), 其开关频率在几k Hz – 几百k Hz, 换流死区时间降至几十n S – 几百n S, 快上了几百、上千倍, 致使电机电压、电流、转矩、速度响应时间大大缩短, 即有了更好的动态特性。

7.答:根据电机学原理, 当异步电机端电压变化时, 机械特性发生如图改变, 即:故隨端电压U1下降时, 最大转矩Tm 平方下降, 但发生最大转矩的位置S m 不变, 致使机械特性变软, 与负载特性的交点即运行点的滑差S 增大,速度 n 降低, 实现了调压调速。

实现调压调速的电力电子技术装置是交流固态调压器, 是用双向晶闸管或两只反并联的晶闸管构成。

8.答:由于电机转子侧釆用了不控整流器使转子频率滑差功率P s 变成直流功率, 可以简单釆用有源逆变器的直流电势U β来吸收, 但釆用不控整流器只能使滑差功率P s 从电机向电网方I I αββα∏∏=⎧⎨=⎩21212 m m T U R S x x σσ⎧∞⎪'⎨=⎪'+⎩最大转矩临界转差向传送,即增大转子P s , 增大S , 实现从同步速向下降低 n , 故为亚同步串级调速系统。

9. 答:系统调速控制量为逆变超前角β, 即 β 变化→ 变化变化→ s 变→ n 变。

其调节规律是: (a)当 时, 串级调速系统运行于转子短接的自然特性上→达最高速;(b) 当 时, 速度下降;(c)为防止逆变颠覆,限定 ,即达到了最低速10. 答:特点:(1)同步速 n s 随运行频率变化(2)不同频率下,特性曲线硬度相同(平行线)——恒转矩特性① 控制下,其机械特性适合调速范围不宽、转速不太低的恒转矩负载(T m 不够);特别适合负载转矩随转速下降而减小的负载,如风机/水泵。

②低频时( )适当提高端电压U 1 ,以补偿定子电阻压降,可增大T m ,以适当提高带负载能力f f 2() 2.34cos 3s U E U E I ββ==→变化2s 222M 33f P I R E I sP '→=+=f f 90()0U E β=︒→==f f s M ()cos U E P sP s n ββ↓→=∞↑→=↑→↑→↓min 30ββ≥=︒11/C U f =15Hz f <11. 答: 特点是:①恒最大转矩运行——最大转矩 T m 不变, 与ω1无关。

②仍为恒转矩特性(不同ω1 下 Δn 相同),但线性段范围更宽。

③低频时起动转矩 T Q 比额定频率起动转矩 T QN 大。

● 低频起动时,11()f ω小→ 2ψ'小→转子电流有功分量(22cos I ψ'')大→产生起动转矩 Q T 大;● 额定频率起动时,11()N N f ω大→ 2ψ' 大→转子电流有功分量(22cos I ψ'')小→产生起动转矩Q N T 小。

要实现恒最大转矩运行,必须确保气隙磁通m C φ=(恒定),即 11/C E f = (恒定)。

而外部控制量为1U ,必须全频范围内恰如其分地补偿定子电阻压降。

12.答:低频时如将电压作进一步补偿,除补偿掉定子漏阻抗压降外,再补偿掉转子漏阻抗压降,最后保持转子电势E r 线性变化,实现 E r /f 1 = C 控制.这样, 在确定频率 下, 机械特性 为一直线; 不同频率 下,为一族平行线 —— 并激直流电机特性()T f s =1ω1ω13.答:这主要是变流器(变频器)非正弦电源中含有丰富的谐波电压(电流), 引起转子参数变化之故。

即对谐波而言, 谐波滑差S k = 1 ,转子频率f2 = S k f1 = f1变成了高频,转子集肤效应严重, 致转子电阻R2k增大;转子电流挤向槽口,分布不均,槽漏抗减小;槽漏抗原是限制转子电流的主要因素, 它的減小致使转子中谐波电流I2k剧增, 结果是转子谐波铜耗P2k = (I2k)2R2k远大于基波铜耗, 转子发热剧烈, 成为变频调速电机主要问题之一。

必须注意与调压调速时异步电机转子发热是由基波损耗(滑差功率)引起, 而变流器(变频器)非正弦供电电机转子容易发热是谐波效应所致, 不是基波造成的结果。

14.答:变频器非正弦供电时,谐波电流增加了损耗、降低了效率。

但变化趋势与变频器型有关:①电压源型逆变器供电时: 谐波电压大小取决于变频器输出电压波形,确定;谐波含量固定,与电机负载大小无关。

故谐波电流大小及产生的谐波损耗Δp不随负载Ρ2变化而恒定。

这样:●轻载时,Р2小,大小固定的Δp影响大,η↓多。

●满载时,Ρ2大,大小固定的Δp影响小,η↓少(2%)②电流源型逆变器供电时: 电流波形确定,即电流中各次谐波含量比例确定,而其大小随负载变。

这样:●满载时,电机电流谐波增大,损耗增大,η、cosФ↓多;●轻载时,电机电流谐波量小,损耗较小,η、cosФ↓少。

15.答:有两种形态的谐波转矩, 它们的成因及性质(特点)是:(1) 恒定谐波转矩, 其成因是:→相互作用产生的谐波转矩其性质是: ①异步转矩,转矩恒定(大小、方向确定),②其值很小(1% T N)→影响可忽略。

(2) 脉动转矩, 其成因是:不同次数谐波磁场(主要是幅值最大的5、7次)与基波磁场的相互作用产生.其性质是: ①脉振转矩, 平均值为零, 但低频运行时单方向幅值很大,②六倍基波频谐波转矩。

16.答:电流源型逆变器釆用大电感滤波,直流母线电压U d极性允许改变, 而两桥开关元件单向导电性决定直流电流I d 流向不能变, 功率流向改变全靠改变直流母线电压极性,这是通过调节两桥变流器触发角大小来实现, 如图所示。

这样可得如表所示的两桥控制规律:17.答:(1)电压源型逆变器(VSI )因电源内阻小,拖动多台电机工作时小值电源内阻压降不会影响端电压,适合多机群控; 但因无制动功能,不能实用要求快速加、减速的场合。

(2)电流源型逆变器(CSI )因电源内阻大,多机运行将通过大内阻压降相互影响,只适合单机运行; 但有四象限运行能力,适合于有动态快速性要求的场合。

18. 答:(1) 异步调制:调制波频率变化时,保持载波频率恒定不变的协调控制方式。

特点:① 控制方便;② 变频运行时调制波频率变,不能确保载波比3TRf N k f载波频率 应调制波频率致使半周期脉冲数变,甚至正、负半周中的脉冲数也不相同,分解出的基波相位也变,将造成电机运行不稳定。

③ 高频运行时N 小,半周期脉少,谐波多,输出特性差。

(2) 同步调制:载波频率与调制波频率正比变化的协调控制方式。

特点:① 任何频率下,半周内脉冲数相同,输出电压波形稳定② 低频时由于必须低压,造成脉冲稀疏,谐波成分大,输出特性差。

(3) 分段同步调制:将运行频率范围分段,每段段内N 不变 (同步调制)的协调控制方式。

特点:① 低频段N 大,以增加脉冲数,减少谐波。

② 基频以上为方波(不再作PWM 调制),以充分利用直流母线电压。

19.答:异步电机运行(恒速或变频)时, 均希望其运行性能(力能指标 cos Ф、η)保持在设计点上,其中关键是保证电机磁路工作点不变或按要求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