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说课稿第11课北伐战争一、学生分析经过《辛亥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学习,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有所认识,但对北伐这段历史了解不多;基于初二学生在智力方面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可以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如展示大量历史图片等,进行新课的学习;另外学生的认识分析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时会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二、教材分析课标内容:了解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本课内容的中心主题:本课主要介绍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的失败以及南京政府的成立。

而本课的重点介绍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及其原因。

本课内容在历史发展进展中的地位:本课是新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第二节,它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从国共两党合作到分裂,从北伐胜利到国民革命失败,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重点: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难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的原因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黄埔军校创建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

2.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及重要战役。

3.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能力目标(1)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阅读北伐战争的资料,培养学生阅读和归纳历史材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北伐战争形式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方法。

(2)通过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讲述当年黄埔军校、北伐等故事,感历史事件发生的氛围,并掌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方法。

(3)通过展示有关本课内容的歌谣,加深学生的印象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人大无畏、视死如归的表现的描述,培养学生“国家危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了解北伐战争胜利和国民革命的失败史实,学生能对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为理想奋斗的坚强意志。

四、教学策略1、《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倡:“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因此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复习提问法,历史假设法,图文结合法,分析归纳法,情景教学法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运用挂图、图片、地图等,增加直观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本节课将它设计为旅游形式,命名为“国民革命之旅”。

它一共有四站,分别为:国民党一大站、黄埔军校站、北伐战争站、四一二站。

每到达一站请这一站的同学协助我们完成这次旅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积极性。

教学内容设计意图五、教学过程师:今天这节课有点特别。

我们将会乘坐着地铁回到20世纪年代的中国,在那里我们会看到在一批又一批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失败后,国民党和共产党人又进行了哪些尝试,他们是否获得成功。

在出发前,老师先来介绍一下这次旅程的情况。

我们把这次旅程命名为“国民革命之旅”。

它一共有四站,分别为:国民党一大站、黄埔军校站、北伐战争站、四一二站。

每到达一站我们将请这一站的同学协助我们完成这次旅程。

现在,先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阅读第11课的内容,了解这一阶段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历史大事。

(学生看书)板书第11课北伐战争(国民革命之旅)(新课导入)师:好!看书的时间到这里。

经过前几单元的学习,我们都知道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

那外患指什么?生:列强侵略。

师:对了就是各国列强的侵略,那内忧又是什么呢?国内军阀有列强撑腰,经常怎么样?生:答打战。

师:就是在这种不断割地赔款,长年战乱的情况下,中国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因此要解救中国老百姓必须要消灭列强和军阀。

为了对付他们,国民党和共产党人进行了第一次合作。

此后国民革命运动的浪潮席卷中国大地。

所谓国民革命是指1924年至1927年一场以打倒列强和军阀为目标的革命运动。

那么走出国民革命第一步的是哪个历史事件?生: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板书) 师:好,现在我已经到达了“北伐之旅”第一站——国民党一大会场(展示国民党一大会场图片),也就是现今的广州市东山区文明路125号,位于中山图书馆和广东省博物馆中间。

迎面走来的是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

不如我们邀请他来介绍一大的情况。

(李大钊先生简短的介绍) 李大钊(同学甲):经过一番的努力,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4年在广州召开。

大会同意中国共产党一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接受了反封反帝的主张。

国共两党终于实现了合作。

这使革命的力量大大加强。

中国国又有希望了。

师:从李大钊先生简短的介绍中,我们知道,国民党一大拉开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序幕,国民革命的车轮在国共的领道下开始运转。

接着让我们想下一个目的地——黄埔军校站出发。

(板书) 师: 听说同学们初一时都去过黄埔军校军训,相信大家对它的历史一定不会陌生。

那老师要考考大家。

1924年5月国民党在谁的帮助下,在广州黄埔创办黄埔军校?生:苏联和共产党师:军校成立时定名为“什么”学校?生: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师:当时军校的校长是谁?生:蒋介石师:那么大家熟悉的周恩来又当任了什么职务?生:政治部主任师:看来大家对军校历史还是熟悉。

那么大家知不知道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的原因。

生:不。

师:没关系,我们现在已经回到1924。

6。

16黄埔军校的开学典礼上,同学们可以从孙中山有关军校创办目的的演讲中寻找答案。

现在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同学乙):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能长话短说。

诸君么知道中国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之号,无民国之实。

我们今天要开办这个学校就是要从今天起,把革命事业重新创造,成立革命军。

如果没有革命军,中国革命永远还是要失败。

所以,在这开办这个军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建立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革命军应该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最后我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张开学典礼的图片。

(展示图片)师:这幅照片是孙中山与军校及其领道人在开学典礼上的合照。

那么听了演讲后,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生:略。

师:在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孙中山认识利用军阀军队进行革命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革命才能成功。

因此,他在在广州黄埔创办了这所军校。

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黄埔军校迅速发展壮大,培养了大批的政治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人才有了,军队有了,再加上武器、粮食等方面的准备,北伐战争的枪声终于打响了。

这场战争将国民革命推向高潮。

在走进战场前请同学们先仔细阅读课本中有关北伐胜利进军的内容。

阅读时请注意北伐的目的、时间、讨伐对象、进军路线和北伐取得的成就。

(板书、阅读) 师:阅读时间到这里。

1926年7月9日,为了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课本54页有一幅誓师图片,当时的情形可谓激动人心。

蒋介石担任北伐战争的总司令。

那同学们又知不知道要讨伐的军阀有哪些?生: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师:但我们仅仅知道他们的名字是不够的。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现在我们要从这一站挑一位同学担任侦察兵,为我们找出三大军阀的势力范围。

(请一位学生出来贴三大军阀的势力范围)师:这位侦察兵提供的情报很准确。

从地图上来看,三大军阀的地盘比广东国民政府大得多。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张双方力量对比图。

从图中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展示双方力量对比图)生:军阀力量很强大。

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北伐军采取了什么作战方针?当时军阀之间矛盾重重,北伐军利用他们这一弱点,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

那应该先打哪个?强的还是弱的?生:弱的。

师:所以首先进攻力量最为薄弱的吴佩孚主力;取胜后,再向东进攻孙传芳;最后进攻实力最强的张作霖。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这一战略,结合课本内容和地图找出北伐的三条进攻路线,在寻找的过程中要注意路线经过了哪些省份、重要城市和主要战役。

(请一位学生出来讲解伐的三条进攻路线)师:非常感激这位同学。

这三条路线都是从广东出发。

第一条路线经过湖南、湖北,在湖北打了汀泗桥和贺胜桥战役,沉重打击了敌军。

在武昌消灭了吴佩孚主力。

接着向东进攻,在江西消灭了孙传芳主力,继续攻打到南京。

另一路北伐军由福建打进浙江,一直打到上海。

1927年4月,挥师北上攻打张作霖的军队。

在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不怕牺牲。

独立团一营的官兵在接受攻打武昌的任务时,抱着视死如归的精神,纷纷留下遗书遗物,为国家为人民奋勇杀敌。

正是这种出色的表现,为他们所在的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叶挺被公认为当时的北伐名将。

虽然现在处于和平年代,但是他们这种爱国和为理想奋斗的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上面所讲的都是北伐军的情况。

北伐的胜利进军只是依靠北伐军自身的力量吗?生:不。

师:他们还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数据来了解工农群众对北伐的作用。

(展示材料:到1927年1月,湖南省的农民协会会员激增到200万人,能直接领导的群众达到1000万左右。

……直接支援和配合了北伐战争。

)师:从资料中可以看到农会和工会组织发展迅速。

农民在战争中救护伤员、送情报等;工人罢工甚至武装起义。

他们这些行动有利地支持了北伐的进军。

同学们对北伐战争已经有所了解,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所讲的内容来思考“为什么北伐军在短短的半年间就取得巨大成功?”。

(思考后请学生回答。

)师:现在让老师来小结,北伐战争是一场正义地战争,它是打到列强和军阀为目标,有利于中国老百姓,因此得到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其次,北伐军利用军阀之间的矛盾,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再加上国共两党齐心协力一致对敌,将士浴血奋战,使革命力量大大增强。

因此,北伐军在短短的半年间就取得巨大成功。

在这一站我们看到北伐进军非常顺利,但是国民革命的发展是否就一帆风顺,他最终能否取得胜利?这就要进入今天最后一站——四一二站。

(板书。

)师:其实在北伐胜利进军的同时,国民党内部分裂趋势不断增加。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先后发生叛变,对共产党、国民党左派、工人等进行血腥大屠杀。

同学们,可以从课本55页的两幅图了解当时的情形。

在这一站我们将会看到青红帮的头目杜月笙。

作为蒋介石叛变的帮凶,我们听一下他对这段历史的看法。

杜月笙(同学丙):哈哈!!1927年,我这个上海老大可是出尽了风头。

“四一二”震惊中外,谁不知道我的大名啊!老蒋靠的就是我们青红帮,由我们出面组织“中华共进会”和“上海界联合会”,打击上海总工会。

那个上海总工会的委员长汪寿华不就是我叫人干掉的吗?呵呵!最狡猾的还是老蒋,除掉工人纠察队前还派人把一面“共同奋斗”的锦旗送给他们,杀个措手不及!哈哈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