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12.两极地区
冰穹A是南极内陆距海岸线最遥远的一个冰穹,是 东南极中心,也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高点) ,最高海拔4039米,气候条件极端恶劣,被称为“不可 接近之极”。
北京时间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中国科学考察队 将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南极冰盖之巅。
我国赴南极 科考需克服 的困难为:
①克服南半 球西风带的 狂风巨浪; ②躲避南极 大陆边缘的 冰山与冰川。
陆地分属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瑞典、和 芬兰8个环北极国家。
纬度位置:
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
海陆位置:
周围被亚洲、欧洲和 北美洲所包围
半球位置:
全部位于北半球, 跨东西半球
重要的战略位置:
气候恶劣, 海运困难; 北冰洋上 空是连接 北美北部、 亚洲北部 和欧洲北 部最短的 空中走廊。
长城站 位置:南极半岛附近乔治王岛
上,约620S,590W
建成时间:1985年2月20
中山站
位置:印度洋沿岸,约690S,760E 建成时间:1989年2月26日
昆仑站
位置: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附近 约80°S,77°E,高程4087米
建成时间:2009年1月27日
中国南极科考站
1985年2月20日 西极洲乔治王岛
南 极 臭 氧 空 洞
注意南极臭氧空洞
出现的时间
图从1981年 到1999年间的南 极上空臭氧层变 化图谱(一般每 年的9~11月,空 洞达到最大面 积)。图中,臭 氧密度越高的地 方,颜色越红; 反之,臭氧密度 越低的地方,颜 色越蓝,表示厚 度变薄或有空洞
每年的8月下旬至11月,在南极上空会出现 “臭氧空洞”。导致大量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 面,过量的紫外线对生物有杀伤作用,严重时 会导致人类的皮肤癌。强烈的紫外线对地面生 物的危害,还表现在破坏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 质,如染色体、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等, 严重时会导致生物的遗传病和产生突变体。南 极洲上空的臭氧洞对海洋生物也有很大影响。 强烈的紫外线可以穿透海洋10~30米,使海洋 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降低了3/4,抑制了浮游 动物的生长,从而对南大洋的生态系统产生不 利影响。
长期积累,形成了厚达2000多米的冰层,成为地球上最 大的淡水资源宝库。
风库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的风极,法国迪尔 维尔站观测到100米/秒的风速,是12级 风的3倍。
中山站:下降风
中山站等高线 密集,坡度大, 故其下降风最 为典型。
2、气候—冰原气候: 酷寒 干燥
烈风
南极的暖季(11月到次年3月)
时间:11月到次年的3月
极夜时间 长,可以 进行较长 时间的观 测,空气 稀薄,可 以比较清 晰地进行 天文观测, 这些是其 优势。
中国南极昆仑站
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正式命名为“中国南极昆仑站”。 位置确定为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高 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 公里。这也是中国继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 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目前,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 胜利建成。
可爱的海豹
最大的哺乳动物-蓝鲸
蓝鲸是南极最大 的哺乳动物,也是世 界兽类之最。南大洋 中鲸的数量和捕获量 均占世界各大洋的首 位。现存量100万头 左右。
5.科研宝地 多少年来,南极洲原始的自然环境、奇特的
自然景象,一直吸引着科学家们的目光,成为科 研领域最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南极洲水下考察
中国南极科考站
北极地区各国对于北极的争夺
2007年8月7日,俄罗斯知 名北极专家、国家杜马 (议会下院)副主席奇林 加罗夫在莫斯科展示插在 北冰洋底的俄罗斯国旗的 照片。 奇林加罗夫率领的 科考队于2日乘深海潜水器 从北极点下潜至4000多米 深的北冰洋洋底,并在洋 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制造 的俄罗斯国旗。
北冰洋沿岸国家争夺北极主权,扩大北 冰洋的领海范围,原因是什么?
1、地形 ——冰雪高原 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冰雪覆盖的高原 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2350米,为七大洲中平均 海拔最高的洲。最高峰:文森山)
世界最大的淡水资源库
冰川体积占世界冰总体积的90%,南极洲的冰如果全 部融化,世界海平面将升高50~70米;全州仅2%的 土地无常年冰雪覆盖,被称为南极洲的“绿洲”,是 南极动植物的主要生息之地。
印度洋
洲。
(2)所占经度广,兼 跨东、西两半球。
大
(3)四周被辽阔的三大
南美洲 洋所包围与其他大洲远
隔重洋,是世界上发现 最晚的大陆。
洋 太平洋 洲
重要性: 从地球位置来看,未来南半球大洲横越南极空中交通的
惟一中间基地,是联系南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的空间交通
捷径,战略地位重要。
判断大洲 大洋名称
☆我国南极内陆冰盖队已经到达Dome-A
冰穹A和南极极点、冰点、磁点并称为南极四大必
争之点。在四个点中,极点、冰点、磁点已经被美国、 法国、前苏联抢占。美国占据“极点”,建立了阿蒙 森·斯科特站;法国占据了“磁点”,建立了迪蒙·迪维尔 站;前苏联占据了“冰点”,测到了零下89℃的全球最低
气温,建立了东方站。此前,人类在南极仅剩一个点尚 未开展科学探测,那就是冰穹A。
南极洲目前保存了原始的自然环境未经人类开发, 是地球上惟一没有工业污染的大陆,这里空气清洁、 大气能见高,是一个天然的实验室。
保护世界最后一块净土
我国已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南极条约主要内容规定:
南极的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一 切军事活动和任何核爆炸或处理放射 性废物等
宗旨:保护南极环境,和平利 用南极
架空防飞雪掩埋;环形结构具有 视野开阔、减少风阻的优点。
科学研究的领域:
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几乎涉及 每一个科学领域,在这里可以获得任何其他大陆 所得不到的异常宝贵的科学资料。
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科研价值?
原因:
南极洲地区资源丰富,资源的经济价值高, 且这些资源多为其它大洲日益短缺或缺乏的资源, 意义重大。
地区。但由于降水以固体形式为主,升华少,空气中
水汽含量很少,所以非常干燥。
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风速17米/秒~18 米 /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
烈风
冷气流从高原内部向四周扩散(极地东风),冰
雪表面摩擦力小形成狂风。
寒极
南极大陆是世 界上的寒极,1983 年7月31日,俄罗 斯东方站观测到 -89.2℃。在这样 的温度下,钢板都 会摔裂,一杯刚烧 开的热水泼出后, 落到地面就变成冰 了。
2. 气候—冰原气候:寒极和风库
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5°C以下, 极端气温达-88°C以下;
酷寒
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冰雪覆盖,反射强烈;
海拔高气温更低;周围海洋的西风带阻隔了低纬热量
向高纬的传递。 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5mm以
下,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mm;
干燥
极地高压控制,降水少,但蒸发量更少,为湿润
62°13′S 58°58′W
2009年1月27日 南极内陆 80°25′S 77°06′E
1989年2月26日 东南极洲拉斯曼丘陵
69°22′S 76°22′E
最佳考察时间? 每年11月~次年3月,极昼、暖季
天文观察的条件:
1、人文条件:光污染小;空气污染低,大 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 2、气象条件:没有云层遮挡,即多晴天; 晴朗的夜晚多(极夜更好);风速小,大气 湍动少; 3、地理条件:视野开阔;地质稳定;
( 1989年建立
3. 资源
矿产:
煤、铁储量丰富煤 (维多利亚地)、 铁(印度洋沿岸) 储量最丰富
南极大陆分布的煤炭可作为大陆飘移学说的有 力证据,为什么?
煤炭为地质时期森林转化而成,南极大陆现在 的位置不能生长森林,所以南极大陆是由较低 纬度漂移到现在位置的。
3. 资源
矿产:煤铁等资源丰富
淡水:地球上的90%的冰雪集中在南极, 72%的淡水储存在南极。 海洋生物:磷虾、鲸、海豹、企鹅等
干燥——白色沙漠
南极大陆是白色的沙漠。年平均 降水为30—50毫米,低于撒哈拉沙漠。
思考题:
南极洲降水少,为什么会形成巨厚的冰层?
(南极洲平均海拔2350米,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
(1)南极洲的纬度高,气候寒冷; (2)地势高、强化了气候的寒冷程度; (3)南极洲气候虽然干燥,但是由于气温低,蒸发量少,
南极周围冰山较多的季节应是什么季节呢?
是夏季(南半球)。原因是在夏季气温较高,南极大陆 冰川消融崩裂,部分冰川滑入海中形成漂浮的冰山,另 一方面,夏季南极周围海域不会结冰,冰山自由漂浮, 给海上航行和科学考察带来危险。
南极冰山
科考队员在南极地区考察期间,面临哪 些恶劣的自然现象?并说明成因。
☆北冰洋虽然海运困难,但其上空是重要空 中要道和捷径
北冰洋周围由亚洲、欧洲和北美三大洲环 绕,北冰洋上空是亚洲北部(日本、中国, 韩国、俄罗斯远东部分)、北美北部(美国 、加拿大)、欧洲北部(北欧、东欧、西欧 )三个地区之间来往的重要空中走廊和最短 的航线。如:从日本东京一北极一丹麦的哥 本哈根的航空线,由15600千米缩短了2700千 米。
目前南极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怎样产生的?带来什么危害?
臭氧层空洞。
大量使用制冷设备,排放出大量氟氯烃破 坏臭氧所造成。
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危害人体健康; 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日本关于捕鲸的报道”
面对最后一块净土,我们应该采取什么 措施?
1、签定条约,进行国际间合作, 和平利用,共同保护生态环境
低温、大风、缺氧。 该地纬度高,地势高,造成气温低, 氧气含量低;由于该地纬度高,地 势高,气温低,形成强大的冷高压, 造成气压差大,风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