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领导学

领导学

当前位置:网络教学综合平台 > 法学院 > <<领导学>>《领导学》《领导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总学时:32学时周学时数:2学时学分:2学分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开课(系)院:法学院执笔人:杜玉奎审核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的领导学是研究领导行为或领导活动的规律、原则和方法的科学。

它综合了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相关内容,具有鲜明的理论性、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特征。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科学的讲授中外领导学的产生、形成、发展过程和基本理论;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领导活动的现象、矛盾、特点、规律;掌握领导学的理论、艺术与方法,使学生加强知识厚度,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为成为成功的、有效的领导者,打下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2.教学要求领导学是一门研究范围很广泛的应用性学科,课程教学时,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一章导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掌握领导学的基本知识,它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具体主要要求:理解领导的概念;了解领导学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原因;准确把握领导学产生的经过;了解领导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理解领导学研究的两个方面——科学与艺术[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领导的概念和领导学诞生的标志教学难点:如何理解领导学研究的两个方面——科学与艺术[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观看教学视频、组织课堂讨论、答疑、布置课外思考题。

[主要内容]第一节领导活动的存在1、领导活动无处不在;2、人们对领导的关注第二节领导学产生1、领导思想的历史记录;2、领导学的产生:领导与管理的分离第三节领导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意义1、领导学的研究对象;2、领导学的研究内容;3、研究和学习领导学的意义第四节领导学研究的两个层面—科学与艺术1、领导学的双重特定决定了领导学研究的两个层面;2、领导活动的双重特性决定了领导学研究的两个层面[参考书目][1] 李成言:《现代行政领导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2] 刘建军:《领导学原理——科学与艺术》(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3] 王乐夫:《领导学:理论、实践与方法》(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4] 奚洁人:《中国领导学研究20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领导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2、领导活动的科学性是如何体现的?第二章领导的含义与本质[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掌握有关领导含义与本质的基本知识,具体要求:了解有关领导的四种学说;准确理解领导的含义与本质;掌握领导活动的特性;理解管理与领导的区别与联系。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有关领导的各种学说以及领导活动的特性教学难点:领导和管理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观看教学视频、组织课堂讨论、答疑、布置课外思考题。

[主要内容]第一节领导的含义1、领导素质说;2、领导权力说(结构说);3、领导艺术说;4、过程说(又称行为说、互动说、关系说);5、领导的定义第二节领导活动的特性1、权威性;2、综合性;3、全局性;4、战略性;5、服务性第三节领导与管理的区别1、领导与管理的关系综述;2、领导和管理的区别;3、领导和管理的联系[参考书目][1] 刘建军:《领导学原理——科学与艺术》(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2](美)安弗莎妮·纳哈雯蒂:《领导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3] 王乐夫:《领导学:理论、实践与方法》(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4] 邱霈恩:《领导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简述领导的含义。

2、领导和管理在决策和用人方面各有什么不同之处?第三章领导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掌握领导理论的基本知识,具体要求:了解领导理论的发展历程;掌握特质论阶段的主要理论学派;掌握行为论阶段的主要理论学派;掌握权变论阶段的主要理论学派[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领导理论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阶段的主要理论学派教学难点:不同阶段领导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以及主要思想[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比较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观看教学视频、组织课堂讨论、答疑、布置课外思考题。

[主要内容]第一节领导理论的历史发展1、特质论阶段;2、行为论阶段;3、权变论阶段第二节领导理论的主要理论流派1、特质论阶段的主要理论流派;2、行为论阶段的主要理论流派;3、权变论阶段的主要理论流派[参考书目][1] 李成言:《现代行政领导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2](美)安弗莎妮·纳哈雯蒂:《领导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3] 邱霈恩:《领导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4] 奚洁人:《中国领导学研究20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请解释权变理论中“权变”的含义。

2、通过权变领导理论的学习,在提高领导艺术方面你得到哪些启示?第四章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掌握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基本知识,具体要求:掌握领导者、被领导者的含义和特点;了解领导者的类型;掌握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区别;掌握领导者职位的含义和特点;掌握权力的含义、类型以及获取权力的途径;区分权力和权威;理解领导者素质的含义和特点;掌握领导者个人的素质构成以及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优化;理解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领导者的个人素质构成、领导者的职位、权力、责任以及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互动关系教学难点: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区别[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比较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观看教学视频、组织课堂讨论、答疑、布置课外思考题。

[主要内容]第一节领导素质1、领导者的定义;2、领导者必备的素质第二节领导者类型1、按照法定权力的集中和分散程度划分;2、按照领导工作侧重点不同;3、按照领导者诞生的渠道的不同;4、根据领导者获取支持的方式、特点和领导者扮演的角色的不同(霍金森跨时代的哲学化分类)第三节领导者的权威基础1、权力的内涵与构成;2、权威的概念和领导权威基础;3、获取权力的途径第四节女性领导者1、性别对成为领导者的影响;2、阻碍我国女性领导者产生的环境因素三、女性成为领导者的途径第五节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第六节追随者1、追随者的类型;2、领导者和追随者的关系[参考书目][1] 李成言:《现代行政领导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2](美)安弗莎妮·纳哈雯蒂:《领导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3] 邱霈恩:《领导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4] 奚洁人:《中国领导学研究20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什么是领导素质,请说明其特点。

2、简述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第五章领导决策[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理解决策的概念;区别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熟悉科学决策程序中的基本环节;了解比较常用的科学决策方法;了解领导者在决策过程中的角色以及领导者与智囊团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科学决策的程序、方法和现代决策体制教学难点:如何体现决策的科学性[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观看教学视频、组织课堂讨论、答疑、布置课外思考题。

[主要内容]第一节决策的概述1、决策的概念;2、决策的原则;3、决策类型第二节科学决策的程序1、发现问题;2、确定目标;3、拟制方案;4、评估和选优方案;5、实施方案;6、反馈调节第三节科学决策的方法1、发现问题的方法:特尔菲法(Delphi);2、拟制方案的方法:头脑风暴法;3、评估方案的方法——可行性分析论证法;4、优选方案的方法——决策树法第四节现代决策体制1、信息系统;2、咨询系统;3、决策系统[参考书目][1] 王乐夫:《领导学:理论、实践与方法》(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邱霈恩:《领导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3]彭向刚:《领导科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什么是领导决策,从三个层面解释之。

2、阐述科学决策和科学的决策的区别。

第六章领导用人与用权[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用人的理论基础;熟悉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正激励与负激励的含义以及结合运用;了解领导用人的原则;掌握领导用人最高境界的衡量标准;了解授权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中、西方用人用权的理论和实例。

教学难点:理解领导用人、用权活动的艺术性[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案例分析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观看教学视频、组织课堂讨论、答疑。

[主要内容]第一节用人的理论基础1、人是一种能发展的资源;2、人是有需要的第二节领导激励1、由人的两大需要衍生的激励方式;2、由人的本性的双重特性衍生的激励方式第三节领导用人的原则1、人才的评价标准;2、用人的原则第四节领导用人的境界1、对领导者自身的要求;2、领导用人最高境界的衡量标准第五节授权的艺术1、授权的含义;2、授权的原因;3、授权的类型;4、授权的原则;5、授权的注意事项[参考书目][1] 王乐夫:《领导学:理论、实践与方法》(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邱霈恩:《领导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3]彭向刚:《领导科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简述领导用人的原则。

2、简述领导用人的最高境界。

3、领导为什么需要授权?第七章领导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领导方法的概念和特征;掌握提高会议效能的途径;了解领导者处理危机应当采取的策略或方法;了解成功实施目标领导法的途径。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会议领导法、危机领导法、目标领导法等常用领导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施具体领导方法时体现领导活动的艺术性。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

[主要内容]第一节领导方法概述1、领导方法的含义及其作用;2、领导方法的特征第二节会议领导方法1、会议领导方法的必要性;2、常见的会议类型;3、如何提高会议效能第三节危机领导法1、什么是危机领导法;2、领导者如何处理危机第四节目标法领导方法1、保持最高目标的导引功能;2、目标的分解要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3、有效选择“挑战性目标”;4、使组织目标成为下属自己的目标[参考书目][1] 王乐夫:《领导学:理论、实践与方法》(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邱霈恩:《领导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3]彭向刚:《领导科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简述领导方法的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