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创)谈西欧中世纪早期社会文化特点

(原创)谈西欧中世纪早期社会文化特点

期中论文by ***-********
谈西欧中世纪早期社会文化特点
公元三世纪后,古罗马帝国衰败,东西分治,从戴克里先开始的东方化政策一直延续下来,罗马帝国实际上被东方的拜占庭帝国继承;而与此同时,在欧罗巴的西面,由入侵蛮族初步建立起来的西欧早期国家正在古罗马文明的废墟上酝酿着崛起。

概述:
整个中世纪早期(公元600-1050年),西欧与它的邻邦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相比,都是无比的落后,以至于十世纪的一位阿拉伯地理学家将其描述为“身材高大,性格粗暴,举止粗俗,智力低下”。

建立在光辉灿烂的罗马文明废墟上的西欧文明,因其蛮族身份显得尤其野蛮,但这个时期并不是很多人所认识的那样是一个黑暗的空隙期,而是新兴的西欧民族在新的土地上为未来的繁荣发展所做的准备时期
1、主要成就:
1)形成第一个大帝国法兰克王国,并在短期内基本统一了西欧
2)格列高利宗教改革,使得西方基督教独立于讲希腊语的东方基督教,西欧在西方基督教和拉丁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了统一的文化意识
3)王国与教会联盟,“丕平献土”,丕平、查理曼加冕,西欧在政治和宗教上都获得独立
4)十世纪,未来的欧洲王国和城邦开始了融合过程,西欧文明展示出自己的独特之处
2、几点遗憾:
1)蛮族遗留的继承制度(分封诸子),使得法兰克王国时常四分五裂,难以长期生存
2)农业方面,曾经的游牧民族没有掌握先进的耕作方式,导致虽有肥沃的土地,却不能有好的收成
3)以维京人为代表的北欧蛮族(比日耳曼人更彻底的蛮族),在880-911年劫掠欧洲,猖獗一时,导致西欧不能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生活。

4)文学艺术方面成就匮乏,仅有少量的史书、传记和福音书(考虑到时常的扩张和蛮族入侵,这一点并不奇怪)
几大特点论述:
1、政治统一
西欧,曾经是罗马皇帝戴克里先的弃子,贫瘠的蛮荒之地,在罗马分裂后,再也难以听从遥远的君士坦丁皇帝的发号施令,近水楼台的日耳曼人轻易夺取了这一地区的统治权,并逐渐建立了一个统一的王国。

作为经历了东罗马帝国和阿拉伯人双重打击而最终生存下来的日耳曼国家:法兰克王国,注定要成为重要的历史力量。

早在公元500年,法兰克的奠基者克洛维就将现代法国和比利时的大半领土纳入版图,更具历史意义的是,他聪明地皈依了基督教,这一举动不仅为他赢得了当地人的支持,还将影响到日后法兰克与教会的重要联盟。

又过三百年,到了公元800年,查理曼王朝已经几乎统治了整个西欧,西欧,这个几百年前还很不起眼的地理名词如今已经真真切切地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统一的、不容忽视的政治实体2、宗教独立与自信
与政治上的统一相对应的是宗教上的独立。

早在四世纪,许多日耳曼部落就已经皈依了基督教,而于五世纪兴起的本笃教会则是大大促进了西方宗教相对于东方的独立,本笃教士的热心传道“不仅有利于传播基督教思想,也有利于创造一个西欧文化统一体”。

更加有力的证据是教皇格里高利的宗教改革,他将罗马教皇制与西方的本笃教会修道制相结合,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罗马教会对蜗居东方的拜占庭帝国的疏远和对西方新兴基督教国家的好感。

格里高利试图通过与西方本笃教会的“联姻”摆脱君士坦丁皇帝的辖制,而创建一个“具有高度自治权的、西方化的拉丁教会”,格里高利神学所强调的苦行和炼狱后来成为东西方教会的主要区别之一。

如果说本笃教会让西欧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宗教,那么格里高利改革则使西欧的宗教得到教皇认可而更加独立与“合法”。

这一宗教上的独立必然促进了西欧文化上的独立与自信。

3、政治与宗教的联盟----对东方的挑战与超越
作为西罗马的继承者(至少从地理上说是这样),西欧(日耳曼人)是作为一个外来者的身份来到这片土地上的,在东方,还有一个名义上的罗马统治者,在中部,还有一个神圣的教皇统治着精神与思想。

西欧对这两者的辖制的摆脱也是在中世纪早期开始的。

提出挑战的是“锤子”查理马特(688-741),他与本笃教会结盟率领英格兰人越过英吉利海峡,到德意志中部宣讲福音,本笃教会在法兰克王国内部实质取代了传统的东方基督教。

接着发出强音的是“矮子”丕平(714-768),在罗马教皇就破坏圣像问题与拜占庭尖锐对立之时,丕平应教皇的请求,出兵征服了伦巴德人,并把从伦巴德人手中夺回的土地划归教皇管辖,这便是教会史上称谓的“丕平献土”。

也是教皇国的起始。

作为回报,教皇派遣圣卜尼法斯为丕平举行了涂油仪式,并为其加冕,丕平成为西欧历史上第一个神授权力的皇帝
完成超越的是卓越的查理曼大帝(768-814),除了“极大地扩大了王国领土”外,其在800年的罗马加冕意味着法兰克实际上控制了教皇国,乃至整个基督教会。

这一划时代的事件不仅标志着西欧对罗马教会的胜利,也是对东方拜占庭帝国的伟大超越。

“挟教皇以令诸侯”的法兰克人再也不是那个“举止粗俗,智力低下”的蛮族了。

4、战争与动乱
总体看来,中世纪早期的西欧是一个混乱的社会,频繁的战争使得拥有大批肥沃土地的农民没有时机去集中精力发展农业经济,使得当时的生产力处于相当低下的水平。

战争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法兰克与外族争夺领土的扩张战争,例如在查理曼大帝时期,除了英格兰人,西欧几乎每一个发对他的民族都与其发生过战争;二是帝王死后的继承者战争,法兰克王国初期,包括克洛维在内的君主们沿袭了蛮族将土地分割给多个儿子的继承方法,这直接导致了死后王国的混乱局面;三是来自北方的维京人的劫掠,尤其是在九、十世纪,维京人的频繁骚扰使得西欧不得安宁,没有空隙去发展经济。

这些战争都给西欧社会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

5、文化的黑暗期
也是由于上述的原因,频繁的战乱下,人民尚且没有精力去发展经济,改进耕作方式,又何来的精力去学习文化呢?
被称为黑暗间隙期的中世纪早期最大的黑暗是在文化的遗失上,古罗马的土地被法兰克人继承,文化却尘封在无人问津的古代典籍中。

广大群众缺乏正式教育,甚至大多数世俗贵族也都是文盲。

偏重实用的查理大帝学术“复兴”也只是为教会服务。

仅有的一些文学成果是几本传记史书,如查理大帝传记、传说“贝奥武甫”,艺术方面值得一提的是爱尔兰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和“使人目瞪口呆的《凯尔斯书》”,至于其他民族的各自独立的艺术风格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这毫无疑问是一个文化的黑暗期。

6、酝酿,积蓄
尽管西欧取得了政治上、宗教上的巨大胜利,然而文化上的倾颓、无休止的战乱、落后的耕作方式和地下的生产力似乎抵消了这些胜利所带来的喜悦。

但是这绝不是原地踏步,在这一时期,西欧积累了政治管理上的经验,宗教上的优越感和对教会的控制,并形成了统一的欧洲意识,手中握有大量沃土的西欧人一旦摆脱了战争的纠缠,实现农业生产上的突破,就将一跃成为左右历史的重要力量,与拜占庭、阿拉伯帝国相抗衡。

统一、独立、荣誉、
自信……西欧在中世纪早期所完成的这些积累,必将为日后西欧的崛起奠定基石。

邻近文明的影响
与西欧相比,其他的几个文明都有着怎样的特点,这对我们理解西欧发展历程也有一定作用。

当时,与西欧邻近的主要文明有:东方的拜占庭帝国、中东伊斯兰世界的阿拉伯帝国和北欧的维京强盗。

其中,拜占庭与阿拉伯处于时不时的交战状态,通过高效的官僚体制和繁荣的贸易,君士坦丁堡维持了千年的独立,抵挡住了阿拉伯人的无数次进攻(尤其是717年的解围战),这给西欧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一方面,有了拜占庭这个壁垒,西欧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与强大好战的阿拉伯人的兵戎相见,从而得以保持相对的宁静与独立;另一方面,虽然少了和阿拉伯的战争(并不是没有,中世纪初期的西哥特王国就被阿拉伯消灭),但是远东的中国和印度的科技,却能够通过阿拉伯--拜占庭这条战争通道传向西欧。

而维京人给西欧带来的更多是灾难,野蛮的入侵始终是文明的阴影。

但是,在混乱中积蓄力量的西欧,一旦维京人的抢劫停止,欧洲即可最终把它的潜力释放出来,建立强大的农业国家。

总述:
中世纪早期,四百年风云,西欧从愚昧蛮荒的寒冷大陆,逐步走向欧洲乃至罗马世界的中心。

虽然这一进程并没有在这时完成,但在这四百年中,西欧人所获得的统一的文化意识和因军事征服、宗教胜利而来的自信,深刻地影响到了日后西欧的发展,在罗马衰亡后的西方世界史上写下了重要一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