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面向东南亚的国际传播思考——以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为例

面向东南亚的国际传播思考——以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为例

面向东南亚的国际传播思考
——以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为例
2020年05月26日
东南亚国家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邻交国,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随着国际传播环境以及国家安全与外交形势的变化,加强我国面向东南亚国家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近与东南亚国家的相互了解,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媒体与周边国家存在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先天优势,容易发挥“友好大使”的作用,通过国际合作传播、人文交流等多种方式服务周边外交,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秉承主动服务国家开放大局的政策方针,很早就迈开了与国际媒体合作,传播中国云南声音的第一步。

截至2019年,《云南日报》海外新闻专版已经发行24年。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一直走在地方主流媒体国际传播的前沿,重点拓展与东南亚国家媒体合作传播的新型模式,探索对东南亚国家国际传播的新路径。

打造多语联动平台
报纸开路,打造基础。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重视报刊的作用,以报刊为基础,以报纸为载体,旗下新闻专刊《中国·云南》,是由早期期刊《美丽云南》更名而来,重点报道云南建设发展的新举措、新成就,介绍云南旅游文化、云南投资经商等相关资讯,如今则定位为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丰富传播内容,提升报刊层次,扩大传播影响,塑造中国形象。

自2013年
至2017年年末,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先后与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缅甸《金凤凰报》、孟加拉国《独立报》、柬埔寨《柬埔寨之光》、泰国《民族报》、老挝《万象时报》、印度《先锋报》、尼泊尔《安娜普纳邮报》等国家主流媒体合作推
出12组《中国·云南》新闻专刊,基本形成了对南亚东南亚主要国家的全覆盖,有效地促进了中国云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合作,并为建设与东南亚相适应的新闻信息辐射中心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刊物升级,全面覆盖。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实施“外宣四刊口岸及本土化覆盖项目”,以双语外宣刊物为基础,实行面向东南亚国家对外传播的全覆盖杂志联动。

所谓外宣“四刊”是指缅文的《吉祥》、泰文的《湄公河》、老挝文的《占芭》和柬埔寨文的《高棉》四本中国面向东南亚国家的外宣刊物。

四本刊物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管、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承办,是面向东南亚的重要外宣平台,已成为对象国读者喜爱的读物。

“四刊”在划转为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承办后,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立即着手对“四刊”读物进行升级改造,在不改动原先内容的基础上,采取采编和国际传播资源整合的方式,对杂志的内容采编和版面设计下足了功夫,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与改造,使杂志更加符合对象国读者的需求。

同时进一步扩大“四刊”的发行渠道,保障“四刊”在对象国的覆盖。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不仅对进出口口岸大规模覆盖,航班覆盖,并提高“四刊”的发行量,将沿边城市、口岸作为发行重点区域,进行精准投放,现已基本实现云南口岸全覆盖。

“外宣四刊口岸及本土化覆盖项目”能为四国当地政要和商业精英提供权威有效了解中国和云南的资讯平台,以此强化云南与对象国媒体的对话和合作,在增强国际合作传播能力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拓展国际传播渠道
云桥网。

新媒体传播的受众广、速度快、效应强,传统媒体无法比拟,新媒体已经成为国际传播重要平台。

2012年1月,“云桥网”正式开通。

该网站是由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多语种门户网站,经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承办。

至2019年,网站语言已经包括缅语、越语、老挝语、泰语、柬埔寨语等10种语言文字,同时网站包含了“外宣四刊”的电子版以及国内和周边国家的新闻资讯,介绍云南及周边国家的文化、风俗旅游和发展成就。

“云桥网”还开通了手机版和网络电视版,已成为目前我国运用语言版本最多的网站之一。

云快报。

截至2019年1月,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首个英文网站“云快报”上线已经五年。

云快报网站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反应迅速快和跟进及时的特点,以网络媒体为扩充,对云桥网和云快报进行升级改造,使其与面向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要求相适应,大大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搭建国际合作桥梁
采访活动推进媒体外交。

自20世纪90年代起,媒体外交就受到国际学界的重视。

媒体外交已不单单定义为一国的出行外交,伴随国际传播布局的优化,区域性媒体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在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构建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地方媒体要与中央媒体合作,国内媒体要与国外媒体合作,从而实现地方媒体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战略转换。

至2019年,云南日报报业集团连续11年派出多路记者到周边国家采访,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专题报道。

这些报道为云南媒体的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和启示,同时也彰显了地方性主流媒体的开放性。

近年来,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在对外传播合作与交流中,重视组织活动等媒体外交,既改变了外国媒体过去对中国及云南的片面及负面认识,又收获了真实感和认同感,同时高效推动了云南区域性媒体“走出去”的方针落实,搭建了国与国之间交流的桥梁。

产业合作促进国际传播。

在“走出去”开展区域性国际传播的合作建设中,传媒实体产业的项目开发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国际传播与相关文化产业相互支撑,与国际经贸往来、政治外交、交流合作等活动紧密结合,越来越成为国际传播的发展趋势。

有了产业作为支撑,国际传播的合作更加持久,且对外传播的影响力、辐射范围也能得到更大的拓展。

因此,要依托东南亚国家丰富的市场资源拓展合作领域,拓宽业务领域,将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的优势产业在其他国家“走进去”,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5年1月12日,云南报业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缅甸新闻网络有限公司在仰光签署协议,共建缅云出版印刷公司。

该合作项目旨在承接缅甸仰光报纸、书刊等印刷,这也是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在海外投资的首个实体项目。

除此之外,云南日报报业集团还与柬埔寨高棉国际传媒集团洽谈,拟采取股权合作的方式启动传媒产业的深度合作。

可见,只有将传媒实体产业在海外“扎下根”,才能确保对外传播的影响力和持久性。

培养国际传播人才
短期研修培训机制。

自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一直是我国国力兴盛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云南媒体通过不断与东南亚各国广泛的交流合作,对这些国家的媒体传播策略、运作方式及受众分析有较深的了解,并集结了一批国家级、省级、高校与小语种翻译的优秀人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威胁论”开始在国际上引起了种种不适,尤其是周边国家反应尤为敏感。

为了从根本上消除这种负面的中国形象舆论,除了媒体积极主动发声,强调“命运共同体”理念外,还应建立完善的面向东南亚及周边国家媒体从业人员培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往,实现正面传播。

基于以上原因,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已经组织参与4次为期10至12天的缅甸记者研修班,它代表了云南媒体与缅甸媒体未来的交流合作之路将会越来越顺畅。

长期专业培训机制。

2018年,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与云南师范大学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合作共建了“国际新闻传播学院”及“南亚东南亚媒体人才培训基地”,主要面向南亚东南亚开展短期在职培训和长期学历教育,旨在培养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文化传播专业人才。

先期已经开展了东南亚国家媒体工作人员短期非学历新闻专业培训,2018在国内招收了面向东南亚国际新闻传播专业的本科生,2019年春季学期已经开设越南语等小语种的课程,未来还将接受留学生、开设小语种新闻本科专业、培训南亚东南亚小语种编辑和翻译等。

专业人才培训可以有效提高东南亚媒体及相关人员对中国形象及云南形象的认知度和友善度,提高云南媒体对其舆论的引导能力。

更能让云南媒体为中国形象发声,讲好中国故事,致力于打
造“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

作者刘健系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讲师、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智库研究员、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

郭丽梅系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讲师团主任科员。

方汉系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作者:刘健郭丽梅方汉来源:《传媒》2019年第7期
责任编辑:俞江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