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史ppt

中国古代史ppt


二、关于中国古代史高考复习策略
1.重视抓主干知识的复习
同时, 同时 , 对主干知识中的非传统重点内容的小知识点 和其它知识, 我们也要培养学生树立重新解读的理念 。 和其它知识 , 我们也要培养学生树立重新解读的理念。 比如书法、 绘画、 音乐等艺术史内容, 如果纯粹从艺 比如书法、 绘画 、 音乐等艺术史内容 , 术史的角度去看, 枯燥乏味、 了无新意, 术史的角度去看 , 枯燥乏味 、 了无新意 , 但如果以区 域文化等新的视角切入, 那么, 域文化等新的视角切入 , 那么 , 艺术史就不仅仅是艺 术史了——2009年全国卷一关于 唐朝南方文化特征” 术史了——2009年全国卷一关于“唐朝南方文化特征” ——2009年全国卷一关于“ 的第14题 就是此类题。 的第14题‘就是此类题。 14
二、关于中国古代史高考复习策略
3.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整合能力 的培养
这个知识整合指的是将古代史教材中的文字知识内容和 示意图内容结合,达到重新整合知识的目的, 示意图内容结合,达到重新整合知识的目的,其中教材的 文字知识内容包括整本古代史教材中涉此问题的内容。 文字知识内容包括整本古代史教材中涉此问题的内容。这 种要求在近几年全国卷的试题中出现得较为频繁。 种要求在近几年全国卷的试题中出现得较为频繁。比如 2007年全国卷一第40题即 绍兴和议及金朝迁都燕京” 年全国卷一第40题即“ 2007年全国卷一第40题即“绍兴和议及金朝迁都燕京”题, 就是典型。第一小题学生只要对绍兴和议内容有印象, 就是典型。第一小题学生只要对绍兴和议内容有印象,结 合题目给出的也是教材上有的“宋金对峙形势” 合题目给出的也是教材上有的“宋金对峙形势”图,即可 得出正确答案: 宋金分界线为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 得出正确答案:“宋金分界线为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 而第二小题金迁都燕京的原因,其答案第一、第二、 而第二小题金迁都燕京的原因,其答案第一、第二、第三 三个要点均来源于示意图与题目文字材料, 三个要点均来源于示意图与题目文字材料,第四要点则来 自于教材不同地方涉及北京地区的文字知识和题目文字提 示。
非选择题 题量 2 0 5 2 1 3 分值 20 0 36 24 14 20
合计 题量 5 6 6 3 6 6 分值 32 24 40 28 34 32
一、近三年全国高考中国古 代史试题的分析与说明
1.2007—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I、卷II中中国 2007—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I 年高考全国文综卷 II中中国 古代史试题题量和分值统计表: 古代史试题题量和分值统计表:
从上表来看, 从上表来看,近三年高考全国文综卷二中中国古代史 部分的试题分值较少,但呈逐年上升趋势; 部分的试题分值较少,但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我省采用 的全国卷一, 的全国卷一,近三年中国古代史部分的分值呈现相对稳 定状态,且三年平均分值达35.3分 定状态,且三年平均分值达35.3分,这与我国近年来重 35.3 视、回归和发掘传统文化的努力是相适应的。根据这一 回归和发掘传统文化的努力是相适应的。 情况,可以大胆猜想,在2010年高考中,中国古代史分 情况,可以大胆猜想, 2010年高考中, 年高考中 值所占历史学科总分值比重不会低于30%; 值所占历史学科总分值比重不会低于30%;且据历年试 30% 卷结构来看, 卷结构来看,其题型应该依然会是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并 举。
一、近三年全国高考中国古 代史试题的分析与说明
2.考点分布情况
2007年全国卷一中考生的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有: 2007年全国卷一中考生的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有:“文 年全国卷一中考生的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有 史常识·谥号” 史常识·谥号”(第12题)、“武则天的统治”(第13 12题)、“武则天的统治” 题)、“八旗制度”(第14题)、“绍兴和议及金朝迁 )、“八旗制度” 14题)、“ 都燕京” 都燕京”(第40题)等。 40题 2007年全国卷二中考查的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有: 2007年全国卷二中考查的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有: 年全国卷二中考查的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有 “孔子的思想”(第12题)、“西汉对西域的管辖” 孔子的思想” 12题)、“西汉对西域的管辖” (第13题)、“唐初三省制度”(第14题)、宋明理学 13题)、“唐初三省制度” 14题)、宋明理学 (第15题)、“元朝的宣政院”(第16题)、“金瓶掣 15题)、“元朝的宣政院” 16题)、“ 签制度” 签制度”(第17题)。 17题
二、关于中国古代史高考复习策略
1.重视抓主干知识的复习
抓主干知识就是要把教材上的基本史实、 抓主干知识就是要把教材上的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弄清弄 力求做到“面全、线通、点透” 面全, 透,力求做到“面全、线通、点透”。面全,就是对某一历 史阶段社会各方面的特征力求宏观把握;线通, 史阶段社会各方面的特征力求宏观把握;线通,就是对历史 线索有全面而准确的把握;点透, 线索有全面而准确的把握;点透,即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各种 要素作透彻的分析、把握其本质。作为学生, 要素作透彻的分析、把握其本质。作为学生,高考需要一定 的教材记忆作基础,但并不是对主干知识死背书、背死书, 的教材记忆作基础,但并不是对主干知识死背书、背死书, 因为现在的高考试题基本上是对教材主干知识的深化。 因为现在的高考试题基本上是对教材主干知识的深化。 正鉴于此,作为老师,上课以教材主干知识为线索, 正鉴于此,作为老师,上课以教材主干知识为线索, 作适当挖掘分析和发挥延伸,是很有必要的。 作适当挖掘分析和发挥延伸,是很有必要的。
一、近三年全国高考中国古 代史试题的分析与说明
2.考点分布情况
2009年全国卷一中考查的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有: 2009年全国卷一中考查的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有: 年全国卷一中考查的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有 文史常识·姓氏起源” 12题)、“楚汉之争· “文史常识·姓氏起源”(第12题)、“楚汉之争·楚 13题)、“唐朝南方文化特征” 歌”(第13题)、“唐朝南方文化特征”(第14 )、“汉代至宋代南北人口对比与经济格局关系” 题)、“汉代至宋代南北人口对比与经济格局关系” 15题)、“辽与西夏” 16题)、“ (第15题)、“辽与西夏”(第16题)、“唐朝的 两税法” 37题 两税法”(第37题)。 2009年全国卷二中考查的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有 年全国卷二中考查的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有: 2009年全国卷二中考查的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有: 文史常识·姓氏起源” 12题)、“ “文史常识·姓氏起源”(第12题)、“隋唐的商品 经济” 13题)、“清朝康熙年间乌兰布通战役” 经济”(第13题)、“清朝康熙年间乌兰布通战役” 14题)、“东汉末年曹、 (第14题)、“东汉末年曹、孙、刘之争中荆州的
二、关于中国古代史高考复习策略
2.渗透学科内小专题复习,帮助 渗透学科内小专题复习, 学生更快更早地构建完整的知识网 络
在第一轮单元复习过程中, 在第一轮单元复习过程中,将一些学科内的小专题复习渗 透其中,是我校高三历史备课组的传统做法,在中国古代史 透其中,是我校高三历史备课组的传统做法, 的复习中表现得更突出。比如在复习“明朝初年封建君主专 的复习中表现得更突出。比如在复习“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内容时,插入“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内容时,插入“中国封建君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这一小专题。当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这一小专题。当然,有些小 专题的内容还不限于中国古代史的范围, 专题的内容还不限于中国古代史的范围,会涉及中国近现代 史的内容。比如复习明清蒙古族时,我们会作一个“ 史的内容。比如复习明清蒙古族时,我们会作一个“蒙古族 史”的小专题,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时的大青山游击队和解 的小专题, 放战争时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等中国近现代史内容。 放战争时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等中国近现代史内容。
一、近三年全国高考中国古 代史试题的分析与说明
2.考点分布情况
从上述分布的情况可知, 从上述分布的情况可知,近三年高考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综六 套试卷考查的中国古代史部分的知识点只有约23个 套试卷考查的中国古代史部分的知识点只有约23个,覆盖 23 面非常低。而另一个现象即有的知识点命题频率相对较高, 面非常低。而另一个现象即有的知识点命题频率相对较高, 也同时存在, 也同时存在,如“唐朝的政治制度”,2007年和2008年连 唐朝的政治制度” 2007年和2008年连 年和2008 续考查了“三省制” 续考查了“三省制”和“科举制”;2008年与2009年全国 科举制” 2008年与2009年全国 年与2009 文综卷各两套, 文综卷各两套,同一年的两套试卷考查的文史知识都是同 一个问题。 一个问题。
二、关于中国古代史高考复习策略
1.重视抓主干知识的复习
通过近三年高考全国文综六套试卷考查的中国古代史 知识点分析,我对2009—2010学年的中国古代史高考一 知识点分析,我对2009—2010学年的中国古代史高考一 2009 轮复习有以下六点想法: 轮复习有以下六点想法: 1.重视抓主干知识的复习 教材主干知识是高考的主要考查对象。 教材主干知识是高考的主要考查对象。主干知识 的把握程度好坏,将直接关系到考试成绩的好差。 的把握程度好坏,将直接关系到考试成绩的好差。
高考第一轮复习策略
江西省信丰中学 陈孙生
一、近三年全国高考中国古 代史试题的分析与说明
1.2007—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I、卷II中中国 2007—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I 年高考全国文综卷 II中中国 古代史试题题量和分值统计表: 古代史试题题量和分值统计表:
选择题 试卷名称 题量 07文综I 07文综I 文综 07文综II 07文综II 文综 08文综I 08文综I 文综 08文综II 08文综II 文综 09文综I 09文综I 文综 09文综II 09文综II 文综 3 6 1 1 5 3 分值 12 24 4 4 20 12
一、近三年全国高考中国古 代史试题的分析与说明
2.考点分布情况
从上述分布情况看,主干知识依然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但是, 从上述分布情况看,主干知识依然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但是,我们也要 注意其它几个情况: 注意其它几个情况: 高考考查的虽然属于主干知识, 一、高考考查的虽然属于主干知识,但有时未必是教材传统的重 点知识。 金朝迁都燕京” 唐朝南方文化的特征” 点知识。如“金朝迁都燕京”、“唐朝南方文化的特征”等。 非主干知识较频繁地进入试题。 金瓶掣签制度” 二、非主干知识较频繁地进入试题。如“金瓶掣签制度”、“楚 汉之争·楚歌” 均非主干知识。 汉之争·楚歌”等,均非主干知识。 大量新材料、新情境的试题涌现。 2007年全国卷二第13题 年全国卷二第13 三、大量新材料、新情境的试题涌现。如2007年全国卷二第13题 西汉对西域的管辖”知识点考查上用了新材料“汉归义羌长” “西汉对西域的管辖”知识点考查上用了新材料“汉归义羌长”印、第15 宋明理学”的考查也用了新材料,此类考题自2007年进入高考试卷, 2007年进入高考试卷 题“宋明理学”的考查也用了新材料,此类考题自2007年进入高考试卷, 已成为高考题的主流。 已成为高考题的主流。 文化常识几乎不间断地进入高考试卷。 四、文化常识几乎不间断地进入高考试卷。三年来全国卷一都有 一道文化常识题,2007年考查皇帝 谥号” 2008年考查 年考查皇帝“ 年考查“ 方位, 一道文化常识题,2007年考查皇帝“谥号”,2008年考查“阴”方位, 2009年考查 姓氏起源” 年考查“ 2009年考查“姓氏起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