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电压教案

初中物理电压教案

《电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电压的概念,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能说出电压的单位和一些基本的电压值,并会进行单位换算。

3.能说出电压表的用途及规范使用电压表的方法。

4.相信自己能设计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的简单电路图,初步学会使用电压表。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总结、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悟物穷理的能力。

3.通过电压概念的建立,使学生领会类比这一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伏特故事,激励学生勤奋学习,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2.通过认识安全电压值,渗透“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电压的单位;2.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难点:1.电流的成因;2.电压表的规范使用。

【教具】多媒体,示教板一块,干电池两节,灯泡一只,开关一个,电压表一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一、实验,提问,引入新课实验:(学生演示)利用干电池、一只灯泡、开关、导线连接简单电路,使灯泡发光,并画出电路图。

问题:小灯泡为什么能发光?(电流)没有了电源电路中还有电流吗?引入新课:为什么电路里必须有电源才会有电流?电流是怎样形成的?二、新课教学(一)认识电压1.水流的形成:(出示课件)思考:(1)水轮机在什么条件下会转动?在什么条件下又停止了转动?学生回答后师生小结:水压是形成水流的原因。

水压消失水流停止,水轮机停止转动。

(2)怎么样才能得到持续的水流?用抽水机提供水压,就能得到持续的水流。

板书:抽水机→水压→水流。

2.电流的形成:(出示课件)类比水流的形成,得到电流的形成原因──电压。

板书:电源→电压→电流。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3.电压的单位:(1)实验探究:怎样才能改变小灯泡的亮度?(通过改变电池的节数,即改变电池两端的电压)电压是有大小的。

(2)单位:(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常用的电压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V=1000V 1v=1000mV 1mV=1000μV。

(3)电源之父:伏特(录音播出)伏特是意大利物理学家。

善于思考、喜欢探求、勇于实践的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了电学实验,他读了很多电学的书,他的实验超出了当时已知的一切电学知识。

1800年3月20日他宣布发明了伏打电堆,这一神奇发明,对电学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伏特被称为“电源之父”。

后人为纪念这位著名的物理学家,把电压的单位规定为伏特。

(4)常见的电压值:(打出幻灯片)一节干电池:1.5V。

一个蓄电池:2V。

家庭电路:220V。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一般不高于36V。

老师特别提示:(学生齐读)国庆佳节到,安全最重要;科学用好电,生命美无限。

(二)电压的测量──电压表1.观察电压表,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学生思考后回答)标示:V。

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三个接线柱:“-”、3、和15。

标“-”的表示是“-”接线柱,另两个就是“+”接线柱。

所标的“3”“15”是表示量程的大小,使用时一定要用“一正一负”的接线柱。

量程和分度值:接“-”和3时量程是0~3V,分度值是0.1V。

接“-”和15时量程是0~15V,分度值是0.5V。

练习从电压表上读数。

老师小结,首先要看清所选用的量程,再看清最小分度值表示多少,然后再看清指针所指的位置,读出正确的读数。

幻灯片打出练习(1)关于如图所示的电表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它是一个电压表B.它的示数是1.7VC.它的示数可能是8.5VD.它有一个负接线柱和两个正接线柱2.电压表的使用问题:电压表应如何使用?电压表在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对比电流表的使用,学生看书思考后回答:(1)校零:检查电压表的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

(2)并联:电压表必须并联在待测电路的两端,应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3)被测电压的大小不能超出电压表量程。

一般先选用大量程进行试触,如电压表的示数在小量程范围内,则改用小量程。

幻灯片打出电压表使用要做到“一不二要三看清”:一不: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二要: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三看清:看清所用的量程;看清分度值;看清指针所指的位置。

(1)如图所示为用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电压的电路图,其中正确的是()A.图AB.图BC.图CD.图D(2)下列各图中电压表分别测量的是哪两端电压?(3)下图是用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电压的电路,其中电压表使用正确是()3.实验探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利用你手边的器材连接电路,进行下面的实验:用电压表测量小灯泡发光时两端的电压。

(2)用电压表测量小灯泡不发光时两端的电压。

把结果记录在表中。

(3)比较(1小灯泡的情况电压表示数(V)发光时不发光时方法学生实验,老师巡视后师生总结:(1)电路中有电流的条件一是有电源,二必须是通路。

(2)用电压表可以和电源两极直接相连,测电源两端电压。

(3)可以用电压表检查电路故障。

4.电压表和电流表在使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总结)相同点:(1)使用前都要较零。

(2)使用时必须让电流从“+”接线柱流进去,从“-”接线柱流出来。

(3)被测电流或电压的大小都不能超出电表的量程。

不同点:~0.6A0~3A ~3V0~15V如图所示为一个正确的电路图,其中a、b是电表,则()A.a、b均为电流表B.a、b均为电压表C.a是电流表,b是电压表D.a是电压表,b是电流表三、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四、布置作业《电流电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正电荷和负电荷,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知道电流的形成及电流方向的规定;2、理解电流的慨念、记住电流单位及单位间换算关系、掌握电流计算公式I=Q/t;3、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4、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5、会正确使用电压表测电压;6、记住干电池电压、安全电压和家庭电路的电压。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类比、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类比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2、培养学生学科知识联系实际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对电流、电压的理解,电流的计算公式和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是本节的重点。

电流的形成和电压的作用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器材】多媒体、电流表、电压表、电池、开关、导线、灯泡等【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内容包括电荷、电流和电源、电压两个方面。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学生生活经验和观察、想象为基础,通过分析,建立起电流和电压的慨念。

尽管这两个名词学生比较熟悉,但这两个慨念又很抽象,因此本节重点是通过类比过程来说明电流的形成和电压的作用,并让学生体会类比这种科学方法。

【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情景1:打开教室电灯开关,电灯亮了,断开开关,电灯熄了。

为什么?学生:没有电流通过电灯。

为什么断开开关时就没有电流呢?电流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必须学好本节内容。

(板书课题:电流电压)一、电荷电流1、电荷通过科学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那么物体为什么会带电呢?观察活动1:观察原子结构图,分析原子是电中性的。

由于摩擦或发生化学变化等原因,物体中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物体失去电子有了多余的正电荷而带正电,而得到电子的物体有多余的负电荷而带负电。

物体所带电荷有多有少,物理学中把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用Q表示,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

电荷的基本单元是电子,6.25×1018个电子所带电量为1库仑。

情景2:放影街道人群拥挤场面,引导学生分析,当人们向同一方向走动时,便形成人流。

2、电流(1)电流的形成与方向我们知道金属和电解液导体内有大量自由电荷,金属中叫自由电子,电解液中叫自由离子。

在导体未接入电源之前,这些自由电荷的运动是乱七八糟的,向各个方向的都有。

就象拥挤的街道,人群熙熙攘攘,人们如果向同一方向走动,就形成人流一样,一旦把导体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这些自由电荷就会定向移动而形成了电流。

水流形成也是这样,当水管中水向同一方向运动时就形成了水流。

人流、水流都是有方向的,电流也是有方向的,规定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通过导体流向负极。

按照这一规定可知,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恰好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2)电流的概念、公式和单位水流有大有小,我们常用每秒流过某截面水量(体积)来表示。

电流也是如此,物理学中用每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来描述,叫电流,符号为I,I=Q/t,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用符号A表示。

1A=1C/s,电流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μA),1mA==10-3A,1μA=10-6A。

查表:不同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3、电流的测量认识电流表:测量电流的仪器是电流表,用符号表示。

观察电流表有几个接线柱,几个量程,量程的大小(0~0.6A和0~3A),不同量程内每一大格和每一小格表示的安培数,刻度的单位。

正确使用电流表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选择量程,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如不能估算待测电流大小应试触,电流如在较小量程范围内应选小量程测量;第二电流表应串联接入电路,且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从负接线柱流出电流表;第三读数时要看清量程和相应的每一格表示的电流值;第四不能把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两端。

学生活动1:分组实验测小灯泡的电流,先画出电路图,并在图中标出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符号,然后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测电流。

二、电源电压观察活动2:如图,观察、分析:把阀门K打开有没有水流形成?能持续吗?怎样才能获得持续的水流?学生思考后回答。

要有持续水流形成,可使用一台水泵,不断把B中的水抽入到A中,使A中水位高与B中水位,从而AB中总存在水位差即水压,水压是使水管中水定向流动的原因。

1、电源与水流形成类比说明电源作用,图中水泵是用来提供水压的装置,而电源是用来提供电压的装置。

导体两端的电压是导体中自由电荷定向运动的原因。

你知道的电源有那些?(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2、电压(1)电压水管两端有水压存在,水管中就有水流形成;与此类似,导体两端有电压存在,导体中就有电流形成。

所以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压的符号为U,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

其他常用单位还有千伏(kV)和毫伏(mV)。

1kV=1000V,1mV=0.001V. (2)常用的电压值查表:不同情况下电压大小的比较,记住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人体安全电压为24V,家庭照明电路电压为220V。

注意安全用电,介绍电鳐可以产生电压用来自卫的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