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高考物理考前冲刺卷(四)

浙江高考物理考前冲刺卷(四)

考前冲刺卷(四)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Ⅰ(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于2018年11月通过决议,正式更新了千克、安培、开尔文和摩尔四个基本单位的定义,国际测量界的百年夙愿终于实现——国际测量体系将全部建立在基本物理常数上,大大提高了计量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比如,最受关注的“千克”,不再以具体实物的质量来定义,而将以量子力学中的普朗克常数h为基准,经过一系列物理换算,算出质量。

已知普朗克常数与频率的乘积可以表示能量,下列属于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来表示普朗克常数h单位的是()A.J/sB.kg·m2/sC.kg·m2/s3D.N·m·s解析根据公式E=hν,因能量E的单位为J,频率ν的单位为s-1,那么普朗克常数h单位:J·s=N·m·s=kg·ms2·m·s=kg·m2s,故B正确,A、C、D错误。

答案 B2.如图1所示是子弹从枪筒射出瞬间的画面。

当子弹在水平放置的枪筒中匀加速运动时,子弹的()图1A.加速度增大B.惯性增大C.动能增大D.机械能不变解析匀加速运动的基本特征是加速度不变,所以子弹做匀加速运动时,加速度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

子弹沿水平方向运动,重力势能不变,动能增大,机械能也增大。

子弹质量不变,惯性不变,选项C正确。

答案 C3.如图2所示为学员驾驶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绕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俯视示意图。

已知学员在A点位置,教练员在B点位置,学员和教练员(均可视为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大小相同的是()图2A.向心力B.加速度C.线速度D.角速度解析A、B两点绕同一点运动,角速度相同。

由于运动半径不同,因此线速度大小不同,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同,由于学员和教练员质量大小未知,因此向心力大小无法比较,选项D正确。

答案 D4.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80 kW,它以额定功率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最大速度为20 m/s,那么汽车在以最大速度匀速行驶时所受的阻力是()A.8 000 NB.4 000 NC.2 500 ND.1 600 N解析由P=F v知汽车沿水平公路匀速行驶时,牵引力大小等于阻力,因此阻力大小为f=Pv=80 00020N=4 000 N,选项B正确。

答案 B5.传送带靠静摩擦力把货物从低处匀速送往高处,则()图3A.货物所受静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上B.货物越重则越不容易相对传送带滑动C.货物越轻则越不容易相对传送带滑动D.若使传送带反转,将货物从高处匀速送往低处,则静摩擦力的方向沿传送带向下解析由于匀速,根据受力平衡,所以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选项A正确;货物是否容易相对传送带滑动主要看动摩擦因数和斜面倾角,与货物质量无关,选项B、C错误;传送带反转,但只要还是匀速运动,根据受力平衡,静摩擦力仍沿斜面向上,选项D错误。

答案 A6.中国“快递小哥”天舟一号于4月20日成功发射,进入高度约380公里的运行轨道(如图4所示)。

已知天宫二号空间站运行于393公里的轨道上,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绕地球均做匀速圆周运动。

根据上述信息,两飞行器运行时无法比较的是()图4A.周期大小B.线速度大小C.加速度大小D.受到的地球引力大小解析天舟一号运行轨道高度低于天宫二号运行轨道高度,因此,天舟一号运行速度比天宫二号大,运行周期比天宫二号小,加速度比天宫二号大。

由于两飞行器质量未知,因此与地球之间的引力大小无法比较,选项D正确。

答案 D7.如图5所示,天花板上有一可自由转动光滑小环Q,一轻绳穿过Q,两端分别连接质量为m1、m2的A、B小球。

两小球分别在各自的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它们周期相等。

则A、B小球到Q的距离l1、l2的比值l1l2为()图5 A.m 21m 22B.m 22m 21C.m 1m 2D.m 2m 1解析 设悬挂A 、B 两球的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θ1、θ2,绳子拉力为T ,对A 小球水平方向:T sin θ1=m 1ω2l 1sin θ1;对B 小球水平方向:T sin θ2=m 2ω2l 2sinθ2,联立得l 1l 2=m 2m 1,故D 正确,A 、B 、C 错误。

答案 D8.如图6为某一电场的电场线,P 、Q 为电场线上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6A.P 点电势一定高于Q 点B.P 点场强一定大于Q 点C.正电荷在P 点由静止释放后沿电场线向左运动D.负电荷在P 点的电势能大于在Q 点的电势能解析 根据题目信息,无法判断电场线的疏密程度,P 、Q 两点场强大小无法比较。

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P 点电势高于Q 点。

正电荷受到的电场力方向与场强方向相同,静止释放后沿电场线向右运动。

负电荷受到的电场力方向向左,当负电荷从P 移动到Q 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因此负电荷在P 点的电势能小于在Q 点的电势能,选项A 正确。

答案 A9.下图所示的甲、乙、丙、丁表示α、β、γ三种射线在磁场中的偏转情况,根据学过的知识选择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α射线带正电,根据左手定则可知向左偏转,γ射线不带电,不受洛伦兹力作用,做直线运动,β射线带负电,根据左手定则可知向右偏转,由R=m vqB知,Rα>Rβ可知C正确,A、B、D错误。

答案 C10.电动自行车是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某品牌电动自行车的铭牌如下:当蓄电池充满电后,根据此铭牌中相关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车型电池规格20寸(车轮直径:508 mm)36 V12 A·h(蓄电池) 整车质量:40 kg额定转速:210 r/min(转/分) 外形尺寸:L1 800 mm×W650 mm×H 1 100 mm充电时间:2 h~8 h 电机:后轮驱动、直流永磁式电机额定工作电压/电流:36 V/5 AB.该车的额定功率约为4.32×102 WC.该车约能行驶2.4 hD.该车一次充满电所储存的电能约为1.56×106 J解析汽车的额定时速等于车轮的线速度,则电动车的时速为v=Rω=0.508 2×2π×21060m/s≈5.58 m/s=20 km/h,故A正确;由P=UI可得,电动车的额定功率P=UI=36×5 W=180 W,故B错误;根据电荷量Q=It,有t=125h=2.4 h,故C正确;该车一次充满电所储存的电能为E=UIt=36×12×3 600 J=1.56×106 J,故D正确。

答案 B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1.如图7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小球以大小相等的初速度分别自两竖直墙中的某点P水平向左、向右抛出。

甲球抛出后击中左墙的A点,速度方向与竖直墙面夹角为α;乙球抛出后击中右墙的B点,速度方向与竖直墙面夹角为β。

已知A 点高于B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7A.P点在两墙水平连线的中点B.两球在空中的运动时间相等C.甲球在A点的动能大于乙球在B点的动能D.击中墙时,两角度一定满足关系α>β解析抛出后的甲、乙两球做平抛运动,由于乙球下落高度大于甲球,因此乙球运动时间大于甲球。

两球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相等,所以乙球的水平位移大于甲球,抛出点P不在两墙水平连线的中点。

甲球下落高度小于乙球,因此甲球受到的重力做功小于乙球,两球初动能相等,所以击中墙面时甲球的动能小于乙球的动能。

两球击中墙面时速度分解如图所示,tan α=v0v y,根据题目信息,由于甲球下落时间短,击中墙面时竖直分速度v y小,因此tan α>tan β,所以α>β,选项D正确。

答案 D12.关于原子、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很好地解释了α粒子散射实验B.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束缚后形成的C.某放射性元素的4个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不一定还剩下2个没有发生衰变D.利用γ射线可以消除静电解析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他的原子结构模型很好地解释了α粒子散射实验,选项A正确;β衰变的实质在于核内的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并放出一个电子,选项B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描述的是数学的统计规律,单个原子的衰变是不可预测的,故4个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不一定还剩下2个没有衰变,选项C正确;利用γ射线无法消除静电,选项D错误。

答案AC13.如图8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和4m的小球A、B,两球均带正电。

现让A球以速度v向静止的B球运动,设两球的运动轨迹始终在一条直线上,则从A球开始运动到两球相距最近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图8A.两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B.A球的最小速度为0.25vC.电场力对B球的冲量大小为0.8m vD.两小球组成系统的电势能增加了0.4 m v2解析由于两小球在靠近过程中电场力要做功,故系统机械能不守恒,但两小球组成的系统受到的合力为零,故系统动量守恒,选项A错误;由题意可知,当两小球之间的距离最近时,A小球的速度达到最小,设其最小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 v=(m+4m)v′,解得v′=0.2v,选项B错误;由动量定理可知,电场力对B球的冲量大小等于其动量的变化量,故由动量定理可得I=4m v′=0.8m v,选项C正确;由能量守恒可知,两小球组成系统的电势能的增加量等于两小球组成系统的机械能的减少量,故有ΔE p=12m v2-12(m+4m)v′2,可得ΔE p=0.4m v2,故选项D正确。

答案CD14.如图9所示,一束由两种色光混合的复色光沿PO方向射向一上下表面平行的厚玻璃砖的上表面,得到三束光线Ⅰ、Ⅱ、Ⅲ,若玻璃砖的上下表面足够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9A.光束Ⅰ仍为复色光,光束Ⅱ、Ⅲ为单色光B.玻璃对光束Ⅲ的折射率大于对光束Ⅱ的折射率C.改变α角,光束Ⅰ、Ⅱ、Ⅲ仍保持平行D.通过相同的双缝干涉装置,光束Ⅱ产生的条纹宽度大于光束Ⅲ的宽度解析A项两种色光都在玻璃砖的上表面发生了反射,入射角相同,由反射定律知,它们的反射角相同,可知光束Ⅰ是复色光。

而光束Ⅱ、Ⅲ由于折射率的不同导致偏折分离,所以光束Ⅱ、Ⅲ为单色光,选项A正确;B项由图知:光束Ⅱ的偏折程度大于光束Ⅲ的偏折程度,根据折射定律可知玻璃对光束Ⅱ的折射率大于对光束Ⅲ的折射率,选项B错误;C项一束由两种色光混合的复色光沿PO方向射出,经过反射、再折射后,光线仍是平行,因为光反射时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