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生理重点简答题

植物生理重点简答题

1、植物细胞的水势有哪些基本组成?它们对水进出细胞有何影响?渗透势:细胞溶液中溶质颗粒的存在而使水势降低,促进水进入细胞,抑制水出细胞压力势:外界(如细胞壁)对细胞的压力而使水势增加,促进水出细胞,抑制水进细胞重力势:由于高度的存在而使水势增加,规定海平面上的重力势为0,10米高的水其水势为ρgh=0.1MPa,从实验室角度出发,重力势比较小因而认为可以忽略。

衬质势:细胞胶体物质对自由水束缚而引起水势降低,促进水进入细胞,抑制水出细胞2、说明植物细胞成为一个渗透系统的证据植物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可以证明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因为植物细胞满足渗透系统成立的两个条件,其一,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合称原生质层,而完整的有生理功能的膜结构是选择透过性的,因此原生质层就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其二,植物细胞液泡中有细胞液,植物细胞外是环境溶液,它们之间被原生层这个半透膜隔开,且这两种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

3、水如何通过植物根进入植物体?植物根借助根压和蒸腾作用拉力作为动力,通过质外体途径、跨膜途径和共质途径吸收水分使水分有植物根到植物体4、高大树木导管中的水柱为何连续不断?假如某部分导管水柱中断了,顶部叶片还能否得到水分?为什么?蒸腾作用产生的强大拉力把导管中的水往上拉,而导管中柱可以克服重力的影响而不中断,水分子的内聚力大于张力,从而能保证水分在植物体内的向上运输。

会,导管水溶液中有溶解的气体,当水柱张力增大时,溶解的气体会从水中逸出形成气泡。

在张力的作用下,气泡还会不断扩大,产生气穴现象。

然而,植物可通过某些方式消除气穴造成的影响。

例如气泡在某一些导管中形成后会被导管分子相连处的纹孔阻挡,而被局限在一条管道中。

当水分移动遇到了气泡的阻隔时,可以横向进入相邻的导管分子而绕过气泡,形成一条旁路,从而保持水柱的连续性。

且夜晚蒸腾减弱,木质部的负压会消失,导管或管饱内的气泡会缩小或消失;另外,在导管内大水柱中断的情况下,水流仍可通过微孔以小水柱的形式上升。

同时,水分上升也不需要全部木质部参与作用,只需部分木质部的输导组织畅通即可。

5、蒸腾作用的方式及意义。

方式:全表面蒸腾、皮孔蒸腾角质蒸腾、气孔蒸腾.意义:1)是植物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

2)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无机物、有机物的主要动力。

3) 降低叶片温度,保护叶片。

6、植物叶片气孔在光下张开,暗中关闭,为什么?在光照下,蓝光使保卫细胞质膜上得质子泵ATP酶活化,分解由3氧化磷酸化或光和磷酸化产生的ATP,质子泵排出质子到保卫细胞外,使内部PH升高。

同时保卫细胞的质膜超极化,质膜内侧的电势变得更负,驱动钾离子从表皮细胞经保卫细胞质膜上得钾离子通道进入保卫细胞,再进入液泡,同时伴有小量氯离子进入,保持保卫细胞的电中性。

致使保卫细胞内水势降低,水分进入保卫细胞,气孔张开。

在黑暗环境中,关闭细胞信号刺激钙离子进入到胞质溶胶,使膜去极化,打开阴离子通道,释放氯离子和苹果酸等,而阴离子的丧失进一步去极化,打开钾离子通道,钾离子被动的渗出到临近副卫细胞和表皮细胞,气孔关闭。

7、影响蒸腾作用的内部因素和外界因素。

外界因素:空气相对湿度、温度、风、光照内部因素:气孔频度、气孔开度气孔下腔的大小、叶片内部面积8、解释“午不浇园”的原因。

在炎热的夏日中午向植物浇以冷水会降低根系生理活性,增加水分移动的阻力,严重抑制根对水分的吸收,同时又因地上部分蒸腾强烈,使植物吸水速度低于水分散失速度造成地上部分亏缺,叶片萎蔫。

9、确定植物必需元素的标准。

a.不可缺少性:缺乏该元素时不能完成生活史。

b.不可替代性:有专一缺乏症,加入其它元素不能恢复。

c.直接功能性:缺素症状是由元素直接作用,并不是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等的间接作用。

10、植物细胞通过哪些方式吸收溶质?A.简单扩散B通道运输C载体运输D泵运输E胞饮作用11、植物细胞吸收的NO3-如何同化为Glu、Gln 、Asp的?NO3-→NO2-反应部位:根、叶的细胞质;催化酶:硝酸还原酶(NR);电子供体:NADH或NADPHNO2-→NH4+反应部位:根的前质体或叶绿体。

催化酶:亚硝酸还原酶(NiR);电子供体:Fd red1)谷氨酰胺合成酶途径:定位:细胞质、根细胞质体、叶绿体NH4++Glu→Gln +H2O2)谷氨酸合酶途径:定位:根细胞质体、叶绿体、发育叶片的维管束Gln+α-酮戊二酸→2Glu3)谷氨酸脱氢酶途径:定位:线粒体和叶绿体NH4++ α-酮戊二酸→Glu+H2O4)氨基交换作用定位:细胞质、叶绿体、线粒体、过氧化物体等Glu+草酰乙酸→Asp+ α-酮戊二酸Gln+Asp→Asn+Glu12、植物细胞吸收的SO42-如何同化为Cys?1) SO4 2 –的活化SO4 2 -+A TP→PPi+APS(腺苷酰硫酸) APS+ATP→ADP+PAPS(3’-磷酸腺苷-5’-磷酰硫酸) 2)SO42 -还原成S2 –APS+2GSH→GSSG+ SO3 2 -+AMP SO3 2 -+6Fd red→S2 –+6Fd ox 3) S2 –加入到Ser中:ser+乙酰CoA→O-乙酰ser S2 –+ O-乙酰ser→Cys+乙酸13、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有什么关系?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对水分的吸收是相对的,它们既相互联系,有相互独立。

所谓相互联系,是指矿质元素要溶于水中才能被根系吸收,而且活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导致细胞水势的降低,从而又促进了植物细胞吸收水分。

所谓相互独立,是指两者的吸收量并不一定成比例,而且吸收机制也不同。

吸水是以蒸腾拉力引起的被动吸水为主,而矿质元素的吸收则以消耗代谢能量的主动吸收为主。

14、简述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

通过交换吸附等方式把离子吸附在根细胞表面;离子通过主动吸收、被动吸收进入根细胞;离子通过质外体、共质体等途径而达到皮层内部;通过共质体进入内皮层;离子通过导管周围薄壁细胞通过被动扩散或主动运输而进入根导管15、简述离子通道与载体的区别。

离子通道运输可控制(电位门控、受体门控),无饱和效应、而载体运输具有竞争性和饱和效应16、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硝酸还原酶(NR),二聚体,每个单体含有 3 个辅基。

属诱导酶,其合成受NO3- 、光的诱导。

亚硝酸还原酶(NiR),单体,含有1个Fe4S4簇和1个西罗血红素,诱导酶,受NO3-和NO2-的诱导。

17、固氮酶有何特点?氧敏感性:空气氧浓度下:铁蛋白半寿期30~45s,钼铁蛋白半寿期10min18、植物细胞质子泵的种类、功能。

(1)质膜上的H+-ATPase(P型)——水解A TP的活性位点在质膜的胞质一侧,将质子从质膜内转运到膜外,其活性可被钒酸盐抑制。

(2)液泡膜上的H+-ATPase(V型) ——水解ATP的活性位点在液泡膜的胞质一侧,将质子泵进液泡,其活性可被硝酸盐抑制。

3)线粒体与叶绿体膜上的的H+-ATPase(F型)——主要用于A TP的合成,其活性受叠氮化钠的抑制。

19、通常所说的“根深叶茂”“固本枝荣”有何生理学解释?地下部与地上部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根)之间存在糖类、生长激素、维生素、水分、矿质以及信息流等的相互交换。

根的良好生长可为地上部供应更多的水分、矿质等而促进地上部的生长,地上部的良好生长可为根供应更多的糖类、生长激素、维生素等而促进根的生长,即“根深叶茂”“本固枝荣”。

20、高山植物为何生长矮小?温度的差异:随山势的上升,不仅温度降低,而且昼夜温差也很大,白天由于光照强烈,因而升温较高,但到了夜晚,气温通常下降很大,甚至在0℃以下。

过低的夜温会抑制植物的生长。

湿度的差异:随着海拔的升高,湿度也跟着增大,空气湿度的增大,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正常进行,从而影响根系对水分的吸收,使矿物营养不能及时得到供应,影响植物的生长,也影响植物的分布。

风力的变化:由于山顶风多风大,植物产生了适应性变化,以防止被风折断。

光照的差异:高山顶上,由于大气稀薄,云雾少,阳光特别容易透过大气到达这里,而且高山阳光所含的紫外光比低山地区要多。

低山地区或山腰,由于大气层和云层的反射和折射,紫外光成分要少。

因为紫外线能抑制植物体内某些生长激素的形成,所以能抑制茎的伸长。

21、果树生产上经常疏花疏果,已达到丰产目的,原因何在?果树早春开花,势必要消耗大量的贮藏营养,当开花和结果的数量过多,超过树体负担能力时,加剧、花、果与枝叶间、果实与果实之间的营养竞争,导致大量落果;过多幼果,树体的赤霉素水平增高,严重抑制花芽形成,以致造成大小年结果现象。

果多叶少,光合产物供不应求,影响果实正常发育,降低果实品质,而且会削弱树势,降低果树的抗逆能力,如冬季对低温抵抗能力差,易发生冻害,树势衰弱,容易感染根腐病和腐烂病等。

疏花一般是为了保界,疏果可以克服大小年,因此及时疏除果树过量的花、果,是保持树势,争取稳产、高产、优质的一项技术措施.22、植物向光性和向重力性的机制。

向光性机理:最传统的观点,是认为光引起器官两侧IAA分布的不均。

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光引起向光侧抑制剂分布的增多,在向日葵中是黄质醛、萝卜下胚轴是萝卜宁、萝卜酰胺。

向重力性:根横放时,平衡石沉降到细胞下侧的内质网上,产生压力,诱发内质网释放Ca2+到细胞质内,Ca2+和钙调素结合激活细胞下侧的钙泵和生长素泵,于是细胞下侧积累较多的Ca2+和生长素,影响该侧细胞的生长,导致上侧生长快于下侧,根就向重力方向弯曲生长。

23、简述植物细胞分化的过程。

①诱导细胞分化信号的产生和感受;②分生细胞特征基因关闭,分化细胞特征基因表达;③形成分化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因表达;④前述基因表达导致的细胞结构和功能上的分化成熟。

24、植物对逆境的适应方式有哪几种?植物的抗性有避逆性、御逆性和耐逆性三种方式。

(1) 避逆性指植物通过对生育周期的调整来避开逆境的干扰,在相对适宜的环境中完成其生活史,这种方式在植物进化上是十分重要的。

(2) 御逆性指植物处于逆境时,其生理过程不受或少受逆境的影响,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的特性,这主要是植物体营造了适宜生活的内部环境,免除外部不利条件对其的危害,这类植物通常具有根系发达,吸水、吸肥能力强,物质运输阻力小,角质层较厚,还原性物质含量高,有机物质的合成快等特点。

避逆性和御逆性总称为逆境逃避。

(3) 耐逆性又称为逆境忍耐,是指植物处于不利环境时,通过代谢反应来阻止、降低或修复由逆境造成的损伤,使其仍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25、简述渗透调节作用。

通过加入或去除细胞内的溶质,从而使细胞内外的渗透势相平衡的现象,称渗透调节(1)吸收和积累无机盐(2)合成有机物:无机渗透调节剂:主要有Na+、K+、Ca2+、Mg2+、Cl-、SO42-和NO3-等,而且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是一个主动过程,与ATP酶活性有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