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8 遗传的基本规律一、选择题1.(2010·广东高考·T5)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菌产生的可致癌毒素,其生物合成受多个基因控制,也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环境因子不影响生物体的表现型B.不产生黄曲霉毒素菌株的基因型都相同C.黄曲霉毒素致癌是表现型D.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是表现型【命题立意】本题以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为材料,主要考查对表现型、基因型的概念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解。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表现型的含义以及表现型与基因型、环境间的关系。
它们的关系如下:表现型 = 基因型 + 环境因子。
【规范解答】选D 。
性状指生物表现出来的外部特征及生理特性,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属黄曲霉的特性,是黄曲霉菌表现出来的性状,故D正确;从题中“其生物合成……也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可判定环境因子影响生物体的表现型,所以A错误;基因型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由于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这一性状“受多个基因控制”,且表现型还受环境的影响,故不产生黄曲霉毒素菌株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故B错误;黄曲霉毒素致癌不是黄曲霉菌表现出来性质,故不符合表现型的定义,所以C错误。
2.(2010·安徽高考·T4)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和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
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aaBB和AabbB.aaBb和AabbC.AAbb和aaBBD.AABB和aab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思路点拨】F2中,双显性个体A B出现的几率最大,双隐性个体aabb出现的几率最小,基因型A bb或aaB 表现为圆形。
【规范解答】选C。
根据题意可知,F2扁盘形南瓜基因型为A B ,圆形南瓜基因型为A bb或aaB ,长圆形南瓜基因型为aabb,各表现型比例约为9︰6︰1,此性状分离比是由AaBb自交后代的9︰3︰3︰1分离比衍生而来的,故F1基因型为AaBb,所以亲代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
【类题拓展】独立遗传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获得的F2性状分离比(1) 9︰3︰3︰1︰9代表双显性个体A B出现的比例,3代表基因型A bb或aaB 出现的比例,1代表双隐性个体aabb出现的比例。
(2) 9︰7︰9代表双显性个体A B出现的比例,7代表 A bb、aaB 和aabb出现的比例。
(3) 9︰6︰1:9代表双显性个体A B出现的比例,6代表基因型A bb和aaB 出现的比例,1代表双隐性个体aabb出现的比例。
(4) 15︰1:15代表 A B、A bb和aaB 出现的比例,1代表双隐性个体aabb出现的比例。
(5) 9︰3︰4:9代表双显性个体A B出现的比例,3代表基因型A bb(或aaB )出现的比例,4代表 aaB (或A bb)和双隐性个体aabb出现的比例。
3.(2010·北京高考·T4)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A.1/16B.3/16C.7/16D.9/16【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等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概率计算。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思路如下:【规范解答】选B。
小鼠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小鼠毛色黑色(B)相对于褐色(b)为显性,双亲基因型都为Bb,后代出现黑色(显性)的概率为3/4;小鼠无白斑(S)对有白斑(s)为显性,双亲基因型都为Ss,后代有白斑(ss)的概率为1/4;所以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为3/4×1/4=3/16。
【类题拓展】将自由组合转化为分离定律的方法—拆分法(1)拆分的缘由: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或等位基因)在遗传时,各对性状(或基因)是独立的、互不干扰的。
因此,人为地使一种性状增加或减少不会影响与其自由组合的另一种性状的数量或分离比。
(2)拆分方法:先只把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状分别相加,再把另一对相对性状按同样方法相加,得到每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这样就可以容易地求出每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及各种概率问题。
(3)重新组合:根据上述方法求出各性状的基因型和相应概率后,如有必要(这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将相关基因组合或利用概率的乘法、加法原理就能非常方便地求出所要求解的基因型及其概率。
4.(2010·天津高考·T6)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 S表示短食指基因,T L表示长食指基因。
)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 S在男性为显性,T L在女性为显性。
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A.14 B. 13C. 12D.34【命题立意】本题通过较新颖的形式考查遗传基本规律以及灵活运用遗传规律推断亲本的基因型和计算子代概率。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以及对双亲基因型的判断,思路如下:【规范解答】选A。
据题,T S在男性为显性,男性为短食指的基因型可能为T S T S 或T S T L,T L在女性为显性,女性为短食指的基因型为T S T S。
由于该夫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可确定该夫妇的基因型为:丈夫T S T L,妻子T S T S。
该夫妇再生的孩子中只有女儿可能为长食指(基因型为T S T L),生女儿概率为1/2,基因型为T S T L的概率为1/2,故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女儿)的概率为1/4。
5.(2010·江苏高考·T20)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 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
G对g、g—是显性,g对g—是显性,如:Gg是雄株,g g—是两性植株,g—g—是雌株。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Gg和Gg—能杂交并产生雄株B.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三种配子C.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D.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知识以及灵活运用基因分离定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路点拨】解答此题应注意以下关键点:(1)注意各种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的书写方法;(2)排除性别决定对本题的影响;(3)灵活运用公式计算纯合子、杂合子的概率。
【规范解答】选D。
A项,Gg和Gg—都是雄株,两者不能杂交,由此判断A项错误;B项,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的基因型可能是g g或g g—,最多产生g和g—两种配子,由此判断B项错误;C项,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的基因型可能是g g 或g g—,g g—自交后可能产生雌株(g—g—),由此判断C项错误;D项,两性植株的喷瓜的基因型可能是g g或g g—,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故由此判断D项正确。
6.(2010·海南高考·T15)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子结婚,生出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A.1/2 B.1/4 C.1/6 D.1/8【命题立意】本题以色盲家系为载体,考查了色盲的遗传规律和子代个体概率的计算,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意推测亲本及子代的基因型和概率,然后计算所求个体的概率。
【思路点拨】【规范解答】选D。
假设色盲由b基因控制,由于夫妇表现正常,其不完整的基因型是X B X—、X B Y,又由于后代中有色盲的儿子,所以亲本的基因型是X B X b、X B Y。
他们所生女儿的基因型是1/2X B X B、1/2X B X b,当女儿为1/2X B X b时与正常男子(X B Y)能够生出红绿色盲的携带者,且概率是1/2×1/4=1/8。
二、非选择题7.(2010·广东卷·T28)克氏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疾病。
现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克氏综合征并伴有色盲的男孩,该男孩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
请回答:(1)画出该家庭的系谱图并注明每个成员的基因型(色盲等位基因以B 和b 表示)。
(2)导致上述男孩患克氏综合征的原因是:他的(填“父亲”或“母亲”)的生殖细胞在进行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不分离现象。
(3)假设上述夫妇的染色体不分离只是发生在体细胞中,①他们的孩子中是否会出现克氏综合征患者?②他们的孩子患色盲的可能性是多大?(4)基因组信息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人类基因组计划至少应测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
【命题立意】本题以克氏综合征为素材,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要求,主要考查学生的图示表达能力以及对减数分裂、遗传规律和基因组计划的相关知识的理解。
【思路点拨】(1)根据题中“现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克氏综合征并伴有色盲的男孩,该男孩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信息,可判定双亲及子代的基因型,然后画出遗传图谱。
(2)分析该男孩的染色体组成,再结合配子形成过程确定性染色体的来源,即可确定答案。
(3)思考哪些变异不遗传,哪些变异遗传。
则可确定(3)中①的答案。
确定②的答案可借助遗传图解。
(4)回忆人类基因组计划中所需测序的染色体的条数。
【规范解答】(1)色盲症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双亲表现型正常而儿子色盲说明其母亲是携带者,可判定其父亲的基因型为X B Y,其母亲基因型为X B X b,儿子由于X b染色体未分开,故基因型为X b X b Y。
用“”和“”分别表示男正常和女正常,用“”和“”分别表示男患者和女患者,可以用遗传图解表示出该家庭的系谱图。
(2)儿子X染色体来自于其母亲,且儿子的基因型为X b X b Y,可推知,其母亲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是:X b X b,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B、b等位基因正常分离,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b与b分裂异常。
(3)可遗传变异通常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故假设上述夫妇的染色体不分离只是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他们的孩子中不会出现克氏综合征患者。
他们的孩子患色盲的可能性的计算过程如下:P:X B Y ×X B X b→ F1:X B X B、X B X b、X B Y、X b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