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保险意识分析

大学生保险意识分析

大学生保险意识分析大学生保险意识分析作者:财政金融学院08级保险一班黎少燕2008023127指导老师:余涛【摘要】保险保障人的生存需要,提升人的生活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本文从保险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检验以及大学生的保险意识重要性出发,分析现状和问题,指出其背景原因和问题的深刻所在,进而针对性提出各大高校应加强宣传教育保险知识,政府要完善医疗体制的同时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共同提高大学生的保险意识等建议。

【关键词】保险保险意识理财大学教育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保险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突出体现在保险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险意识越来越强,保险已经不单纯是风险保障的需要,更是高品质生活的体现,可以帮助人们理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无论从作为国家发展的一支主力军这方面来说还是从如今大学生自身的安全问题越来越严峻来说,都应该加强保险意识。

虽然最近几年我国新医改方案规定大学生不能再享受公费医疗,但是在此之前大学生长期享受着国家的公费医疗,其保险意识的培养问题一直没有引起教育界的重视,这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教育漏洞,教育界必须坦然面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困难和问题。

一、大学生保险意识现状及原因分析虽然我国的保险越来越发展,人们对保险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保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大学生因为社会实践少,年纪小风险相对小,理财意识不强等原因,对保险一无所知甚至存在偏见,如今认为保险和传销一样是骗人的这种观点仍然普遍存在,一提及保险就厌恶或者嗤之以鼻,对保险业务员的地位不尊重等现象也很普遍。

当然这可能跟某些保险公司的销售手段不当和业务员本身的素质不合格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很大部分原因还是大学生亲身接触保险和学习保险的机会很少,不能切身体会保险本身强大的意义和功用。

1.大学生保险意识现状大学生普遍不了解医疗保险与公费医疗、医疗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联系与差异。

在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推出前,高校的医疗保险基本是公费医疗与商业保险相结合的模式。

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已经参加了医疗保险,少数学生未参加但认为有必要参加,但是有50%以上学生未参加并认为没必要参加。

而在公费医疗体制下,一旦出现大、重病的学生,有限的投入很难解决问题,使学校和学生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对公费医疗保障制度而言,只有5%的同学对这一制度如何实施非常清楚。

为了解决大病风险,各高校都以强制或自愿的方式为大学生办理了商业健康保险。

在调查中发现对商业健康保险非常了解的人只占9.0%,在参加了商业健康医疗保险的同学中,认为商业健康医疗保险作用非常大的只占6.0%。

下面是一份大学生保险意识调查问卷中显示的结果在“在校期间是否发生过意外事故(包括重病、意外伤害等)”这一项中,有过(包括经常有)的就达60%左右,而当不幸发生意外时,只有16.6%的学生会选择向社会或保险渠道求助。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个问题:(1).大学生对保险本身不了解。

大部分学生对保险只是了解一点,还有相当一大部分的人对保险一点也不了解,比较清楚保险的大学生还不到10%。

也只有大约20%的学生知道保险还具有投资储蓄功能。

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保险的认识相当浅薄,可能还有很大一部分对保险的印象只停留在简单的“听说”,不构成对保险的内在价值的了解和认可。

(2).不会利用保险分担风险,提高理财能力。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自身的安全风险是越来越高的,而当发生意外时,几乎都只想到父母,而不会想到利用保险来分担风险,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大部分大学生恐怕不清楚保险责任和功用,那就更别提会有购买保险作为其防范风险途径的意识了,而对保险投资储蓄功能的认识如此空白,又怎么能想到利用保险理财呢。

大部分大学生的理财意识越来越强,但因为对保险不了解,对保险本身的理财功能不了解,所以往往会忽视了保险在理财中的重要角色。

2.大学生保险意识存在的问题分析大学生保险意识薄弱存在其根本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各界关注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本身全面发展不够,自身素质要求不够高。

(1).政府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

由于政府在保险医疗体系建设中忽视保险意识教育,导致保险教育的脱节。

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报销程序复杂,理赔难度大,这些虽不与大学生保险意识有直接的联系,但是都会间接地影响大学生保险意识的形成和提高。

(2).学校忽视大学生的保险意识教育有关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在小学或者高中基本没有受到有关保险意识的教育,对保险的了解甚少。

从这里看出大学生保险意识的薄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据了解,在美国的许多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是很多非保险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之所以如此安排, 是因为他们非常重视学生的基本技能与素质的培养。

在他们看来, 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反观我国, 虽然目前社会上保险盛行, 甚至人们在公园里散步也会遇到保险推销员。

但是, 对于在校的大学生来说, 能在课堂上系统地学习保险知识的几率却非常低。

本来商业院校乃至经济、管理学院都应该开设保险课程, 而事实上在我国保险课只针对保险专业和少数经济类专业的学生。

至于别的类属院校, 有关保险意识教育方面的课程基本不开设, 至多也只是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组织学生简单学习一些风险管理和保险方面的常识。

(3).保险公司未能让保险真正地走进大学生的心中。

保险公司作为为大学生提供保险服务的具体承办者,在提供保险咨询和理赔服务上做的不足。

第一,保险公司在为大学生提供服务不到位。

当今,由于大学高校代办保险的情况比较普遍,然而学校并不是保险专业人士,保险公司在大学生购买时也并没有提供一些咨询服务,更不用说售后的一系列服务了。

第二,保险赔付手续复杂。

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是抵御风险的一种手段,患病后索赔医药费是真正目的。

但在实践中,大学生发生医疗行为,进行保险费用索赔时,手续繁杂、索赔困难等诸多原因导致保险公司和大学生之间利益发生冲突而互相扯皮,产生纠纷。

(4).大学生对自身保险意识的培养缺乏主观能动性。

大学生作为保险的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或者其他关系人,在保险购买的过程中,许多学生一方面对大学生医保的权益保障意识不强,另一方面缺少对大学生保险认识和了解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这是政府、学校的事,自己只是医保政策的适用者。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医保实施的对象,最重要的是莫过于要对大学生医疗保险有所了解,可许多学生即使自己不了解大学生医保,也不愿主动去了解,抱着一种“自己平时用不上,等用上了再说”的心态,完全不注重自己的风险和保险意识的培养,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保险意识的提高。

二、大学生加强保险意识的重要性大学生保险意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大学生是否全面认真学习社会建设理论的标准之一。

加强大学生保险意识教育对于促进全民保险意识的提高,对于防范大学生风险和建设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1.提高大学生保险意识是大学生风险防范和转移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大学生遭受严重疾病和意外伤害的事件屡屡发生,这些事件成为了和谐校园建设的主要障碍。

对于大学生面临的各种不可预测的风险,时至今日,我国一直实行着公费医疗的制度,每位学生根据情况可享受一定优惠幅度的医疗费用。

有的时候,社会各界也会伸出援助之手。

但是,学生一旦患大病,仅仅依赖公费医疗和社会道义的援助显得杯水车薪,学校也往往陷于学生救助和事故处理中不可自拔。

2.提高自身理财能力随着保险的发展,保险的理财功能越来越完善,其红利和利息机制可以很好地抵制通货膨胀,使人们的财产可以安全地保值增值,因此保险越来越多地能够得到专业理财家的青睐。

大学生是将步入社会,开始独立管理个人财务的特殊群体,调研发现,大学生群体蕴藏着超乎想象的财商潜力和潜在理财需求。

数据显示,超过90%的大学生受访者已认识到理财的重要性,94%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愿意参加公益理财知识推广活动。

这种对于理财知识和财富智慧的渴求,正蕴含着中国财富成长的希望,而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存在严重的财商失衡状态,在尝试将节余投资金融理财产品的大学生中,有一半以上投资了股票。

而基金、保险、债券等相对来说更适合非专业投资者的金融产品却乏人问津,由此看出在校大学生理财意愿强烈,但是理财意识缺失。

所以大学生应该在增强理财意识的前提下,多读、多看、多学理财知识,尤其多学习保险这个新型的理财工具,为今后的个人理财打下理论基础。

3.提高大学生保险意识是形成全民保险意识的基础全民保险意识直接影响保险业的持续发展,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

要提高全民保险意识,一个重要突破口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保险意识。

因为,大学生思想活跃,具有“开风气之先”的优良传统,容易接受保险这个对于我国居民来说的新生事物;大学生来自千家万户,联系着社会各界,大学生的保险意识直接影响居民的保险意识;大学生是知识群体,具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大学生的保险意识对于全民保险意识的形成具有示范作用;大学生是社会群体的预备人员,提高大学生保险意识是从源头上确保居民保险意识的整体提高。

4.有利于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一系列重大的保险理论创新为保险业实践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引, 推进了保险业的改革发展。

越来越多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高级人才加入保险业,不仅为保险业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更带来了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保险业日益成为一个蓬勃向上的朝阳产业。

保险业的繁荣也为大学生保险意识教育的普及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促进了保险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 拓宽了保险人才的培养渠道,为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

三、大学生加强保险意识的途径我国大学生教育存在如此大的漏洞,大学生对保险这个金融行业的了解如此空白,保险意识如此薄弱,这是我国大学教育必须坦然面对的问题,不能让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成为一句空谈的口号。

政府、教育界、保险公司、大学生自身都应该要注重提高大学生的保险意识。

1.各大高校要充分发挥宣传作用,加强大学生的保险意识教育高校是加强大学生保险意识教育的主阵地。

各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理论资源优势,结合业界丰富的实践资源,培养大学生的保险意识,做好大学生保险意识教育的工作。

(1).开设保险类课程及相关讲座,加强大学生保险知识的教育。

提高大学生保险知识水平,为大学生保险意识的形成提供知识基础。

高校要发挥人才和学科优势,以开设相关课程、讲座等多种方式,引导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保险知识、增强保险意识、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要加强保险学科和保险教材建设,有条件的高校要在相关专业开设保险类必修课和选修课,拓宽保险教育人才培养渠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