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大学生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公共管理学院
王少飞
学号:1044013061
从大学生医疗保险的概念诞生到现在,大学生医疗保险在我国已经推行了快
4
年时间。2008年的10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
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
被正式纳入全民医保的范畴。
一、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环境、现状及问题
(一)高等学校及大学生概况
大学生公费医疗制度是从1953年开始实施的,大学生公费医疗经费是由国家
和各级财政部门预算拨付,标准是1994年确定的每生每年60元。但是随着高校
的扩招、医疗技术的发展、贫困大学生的增加及大病发生年龄年轻化,加上财政
拨款的不到位,导致了高校大学生的医疗保障受到了影响。
从我国的高校情况来说,我国有将近2000所普通高等学校,其中民办机制(包
括民办高等学校和独立学院)约占四分之一,大部分公办高校都享有公费医疗政
策,民办高校很少有公费医疗待遇,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公
费医疗体制越来越受到限制,很多高校选择了和社会医疗保险公司合作,签订适
合自己办学特点的医疗保险合同,但由于没有政策的强行参与和高校不了解医疗
保险行业,所以从体制、程序、照顾政策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此外,高
等学校必须在校内设有校医室,对于办学层次高的院校(如国家重点大学)来说
他们的学校设施都很完善,有单独的校医院大楼,几乎可以和社区门诊相比。但
也有为数不少的省级以下高校和部分民办高校校医院的普遍情况是设备简陋,医
务人员业务水平较差,药品价位高,医疗质量难以保证的,导致学生一旦生病就
会转向校外医院。
从学生的自身来看,大学生在校的生活费用支出同所在省份城市的平均消费
水平息息相关。就相对而言,绝大部分大学生的月生活费支出在800元以下,其
中学生月生活费在500元以下的也屡见不鲜。大学生生活费主要来源于父母或亲
戚,家庭收入水平对他们的保险意愿及选取保险的种类也有一定的影响和限制。
另外,绝大部分的大学生身体状况很好,很少生病,这是大学生不同于其他人群
的一个显著特点,他们精力旺盛,身体健康。与此相对应,他们去校医院就诊和
去校外医院就诊意外伤害和疾病住院的比例相近,住院的学生集中在诸如外伤骨
折,肺炎症等病因,重大疾病的所占的比率不大。
正是由于学生的这些情况,所以学校和学生面对大学医疗保险的态度则有所
变化。目前一些高校的态度是学生自愿参加学校提供的医疗保险,一般入学后大
部分学生都参加投保。部分学生未参加但认为有必要参加,他们大多是入学前参
加了社会商业保险或者是家庭贫困(以农村的学生居多);少数学生未参加并认为
没必要参加。由于大学生健康状况良好,很少生病,所以大部分大学生医疗保险
意识比较淡漠。
(二)大学生医保现状及问题
“全民医保”下大学生医疗保险实施的概况分主要地区予以举例说明。在浙
江,《在杭高校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试行)》从2009年9
月1日起实施,其具体措施为:每年只需缴纳30元,同级财政补贴90元,住院
生大病的医疗费用就可以报销,报销比例在70%~80%,而且没有设定最高支付额
度。这意味着杭州真正实现了全民医保。北京和沈阳两地也对大学生医保作出了
比较具体和量化的通知:北京地区把北京市各类全日制普通高校中,接受普通高
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在职非本市户籍地大学生,纳入到北京市医疗保险制度中,
标准与北京籍学生相同。沈阳地区规定2009级大学新生要100%参保,2008年级
以前的在校大学生参保率不能低于40%。参保标准为:每人每年筹资80元,其
中政府财政补贴40元,个人缴纳40元,医保基金对每位大学生的年最高支付限
额为10万元,且该地区的参保学生在放假和实习期间都能享受保险。经济相对之
后的西北一带,以陕西为例,根据当地经济情况,规定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当连续
参保缴费。毕业后参加的,应当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大学生在校期间参
加城镇居民医保的年限,可与其就业后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年限合并计算。同时
指出,大学生在假期、实习、休假期间,可选择居住地或者实习地定点医疗机构
就医,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部分,由统筹基金给予报销。
大学生在校期间异地就医和转诊治疗,按照高校所在市(区)城镇居民医保的有
关规定执行。以上是从三个地区说明当前大学生医保制度的实施概况,不一定能
够说明全部情况,但是可以看出大学生医保制度的区域化特点,发展的不均衡性。
在详细了解各地的执行情况及学生们对其的反应之后,从中概括出几点问题。
第一,大学生对医保认识不足。大学生医保作为一个刚刚诞生不久的新事物,
学生连基本信息都不了解就直接购买,很多学生是看到别人买然后自己就买,也
有学生是“花钱买平安”的心态。同时学校也没有向同学们公开医保的具体信息,
导致学生陷入不知情和盲目的状态。因此在学生对医保条款不明确的情况下,推
行医保的作用就会打折扣了。
第二,投保的医疗保险被闲置。在公立学校,大部分同学都会参加医疗保险,
但是看病的人很多,凭单报销的人却很少。其中原因之一可能是怕程序复杂,不
愿花时间办理手续,同时金额较少自己可以承受的话也就不会去报销。原因之二
可能是出于保护隐私的目的。尤其是有慢性疾病或者是传染病的同学,怕办理过
程中间自己的信息被公开以后影响到和同学的关系,于是一切费用自己硬扛着。
这两点原因也许就导致了学生参保的资源被闲置了,没有对学生起到保护的作用。
第三,学校医院条件较差。许多大学一般都设有内部的校医院,但是因为资
金问题,很多医护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卫生技术人员配备不齐,医疗水平有限,
医疗器械陈旧,这些让大学生都不敢轻易尝试医治。大学生医疗服务的基础环节
有待加强。
第四,医院资源受限制。许多地方都对大学生医疗保险作出了特殊规定,而
许多学生并不知道学校所在地那些医院是医保定点医院,所以学生就医就出现了
不确定性,这就给医保费用的报销增加了难度,使许多学生因不符合政策规定而
报销不了相应费用,对医保制度产生怀疑心理,这种心理的传播很快,给医保的
发展带来困难。
此外,大学生医保还存在一些不足。大学生医保政策不仅对医院和转院程序
作出了特别规定,还分门别类对不同疾病类型和药品类别做了规定。有些是因为
没有在定点医院医治而报销不了费用,有些是药品类别问题而只能报销极少部分,
有些因为重大疾病自己承担部分太重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有些在发生重大疾
病时又后悔自己没购买保险,有些是因为实习或者假期而发生的费用不能充分报
销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大学生医保问题的建议
(一)发挥学校的中间作用
学校作为大学生医保政策落实和发挥作用的中间机构,其关键性地位不言自
明。学校一方面要按照政策要求做好大学生医保费用的征缴工作;向大学生宣传
国家施行此保险的意图,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政策法规,参加保险;落实医保
费用的报销环节,让同学们行使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学校医疗服务中
心的投入,做好基础性服务建设工作,切实保障学生的基本医疗需求。
(二)适度的政策调整
针对某些同学后悔的情况可以将保险分为强制部分和自愿部分,那么强制部
分就可以分担这类同学的后顾之忧。
(三)建立大学生医疗救助体制
可以建立大学生医疗救助基金,重症医疗救助基金,针对贫困大学生或者身
患重大疾病导致家庭因病返贫的情况等进行帮助。
(四)扩大参保范围
对某些特殊情况,如上述提到的种种,都可以逐步纳入报销范围之内,这样
既是对医保制度的完善,又体现了人道精神和促社会和谐。
(五)鼓励多元化医保模式的介入
多元化可以是医疗救助、社会保险、商业保险相结合的模式,虽然政府会对
大学生医保进行政策倾斜,但是大学生数量庞大,分摊下来每个人享受到的资源
很有限,都不富足,因此光靠政府是不行的,还要鼓励多元化的模式进入。对于
贫困大学生可以进行医疗救助,对于比较富裕的同学可以鼓励其参加商业保险,
在遭受医疗风险时可以更有保障。
此外还可以适当增加定点医疗机构的数量,建立健全的法规,妥善管理医保
基金的运作使之保值增值等措施来帮助解决大学生医保问题。
结论:大学生医疗保险是体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也是关
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部分,但是由于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在医保施行过
程中应该区别对待,吸收国外的有益经验,认真宣传医保政策,让他们能有深入
的了解,并且积极参保。同时要注重医保的效率和公平,确保此项制度真正有利
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
参考文献
(1)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刘嘉湖《浅析大学生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0
(2)
山东经济学院—《大学生医疗保险的解决措施》
(3)
吉林大学—张洁《新医改背景下大学生医疗保险问题的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