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8 9目录1 编制依据2 工程概况和特点3 监理工作的流程4 监理工作目标值5 工程质量检验标准6 监理工作的要点7 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7.1 事前控制的方法及措施7.2 事中控制的方法及措施7.3 事后控制的方法及措施8 执行规范和标准4.1 4.2 4.3 4.4 质量控制目标 ........安全文明施工控制目标 进度控制目标 .......... 投资控制目标 ........1...1.1 编制依据本监理实施细则的编制依据如下:1. 本工程监理规划;2. 本工程设计图纸及其设计文件;3.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4. 本工程的监理合同及相关施工合同文件;5. 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现行规范、标准。
2 工程概况和特点3 监理工作的流程沥青路面监理工作流程如下原材料试验、检查与报验配合设计、试验与审批SMA混合料试验路段的试铺与监理一-下承层的准备(清理与修整、浇透层沥青或作下封层、面层放样等)SMA 混合料拌制运输摊铺一-碾压成型一-分项完工验收。
4 监理工作目标值4.1 质量控制目标按《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 》的标准进行检查控制,严格控制沥青路面铺筑的质量,必须全部达到该标准的合格验收标准要求,一次验收合格。
做好质量预控和过程控制,施工过程中不出现重大质量问题和重大返工。
4.2 安全文明施工控制目标做到文明施工,安全施工,施工期间不出重大安全事故,保障车行安全、行人安全和施工人员自身安全。
4.3 进度控制目标按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时间在05 年4 月30 日内完成各条匝道沥青路面的施工。
4.4 投资控制目标严格执行施工招投标文件和施工合同,严格控制沥青路路铺筑的范围和合同外新增项目,尽量节省路面工程的费用。
5 工程质量检验标准6 监理工作的要点根据本工程立交桥及道路等级较高,车流量很大的实际情况,在桥SMA 新技术面及道路面层定位上采取用目前国际上新型的沥青混合料是非常必须的,这对推动重庆市道桥工程的发展无疑是一种非常有远见的举措。
现就SMA 路面的施工监理分述如下:1. SMA 路面具有高温抗车辙性、低温抗裂性、抗疲劳性、水稳定性及较高的路面耐久性等多种优良的路面使用性能,是高等级路面发展的必然方向。
作为道路监理单位应不断接受新技术,并使之推广应用,以获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 SMA 路面施工特点及其监理工作对策在改性沥青的预生产或现场制作中需增加沥青设备;矿粉用量多、增加添加剂和纤维等材料,也需相应增加加料设备。
因此,其混合料拌制难度比普通沥青混凝土大。
监理在工程质量控制时,应同时对混合料拌制进行相应监测。
1) SMA 混合料应随拌随用,不应过夜。
因此监理对现场工程量计算和施工过程控制必须切实做到工完料 (基本上) 尽,加强计划管理。
2) SMA 混合料在运输和摊铺过程中容易出现沥青析漏造成压实后沥青路面上有油斑现象。
这需监理会同施工单位在试验路段上认真研究,使之最大限度地减少。
3) SMA 混合料压缩小,其压实温度和压实方法的确定,监理必须配合施工单位通过试验路段上收集的相关数据和施工经验,编制出有效的工艺方法,指导大面积施工。
4) 随着SMA 混合料组成材料的增加后,监理对原材料的质量监理应加大管理力度,重点是对材料试验指标的认定上,应作详细的核对。
尤其是要掌握采用马歇尔试验对SMA 混合料确定指标的特点,如高温稳定性的判定方法,应由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表征来确定,这一点是不同于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的。
5) SMA 路面施工准备阶段监理,除了按常规监理程序外,重点是对原材料质量和试验指标把关、配合比试验认定、试验路段的小结及施工工艺的确定等。
3. 施工阶段的监理1) 几道主要工序的重点控制的监理1) SMA 混合料拌制。
包括改性沥青设备;拌和料均匀性;拌和料不得过夜储存;拌和料温度控制在175C〜185C,但不得超过200C。
2) SMA 混合料的运输与摊铺。
包括运料车多刷油水混合剂防粘及用苫布遮盖;选用履带式摊铺机可防打滑;缓慢( 3m/min~4m/min )、匀速、连续不断摊铺;应有3~4 台料车等候在现场供应料,保证连续作业;松铺系数控制在1.05 以内;作好临时接头处理;摊铺中精确抄平检查。
3) SMA 碾压成型。
包括用钢轮压路机碾压;用高频率低振幅振动碾压;防止过压(初压1~2遍;静压3~4遍;动压2~3 遍;终压1 遍);紧跟、慢压(4km/h~5km/h)、高频、低振。
4) SMA ;路面接缝。
包括尽量防止冷缝;纵向冷缝边设挡板处理;施工缝应在冷却前切除冲洗刷油后再施工。
2) SMA 路面施工质量监理1 ) 改性沥青设质量抽检。
包括针入度、软化点,显微镜观察等项均为1~2 次/日,其它低温延度、弹性恢复等项,必要时可作抽查。
2) SMA混合料质量检查。
包括:a、拌和温度(改性沥青的原材料和成品温度;集料烘干加热温度;混合料拌和温度;出厂温度等)符合规范规定。
b 、矿料级配,在施工阶段随机抽样计算出矿料级配与标准配合比进行对照。
c、沥青用量(油石比),要求每天每一台拌和机取混合料进行“抽提试验及筛分试验”不少于一次。
d 、抽样进行马歇尔试验,检测混合料试件密度和空隙率;VMA ;VCA ;VFA 等四大体积指标。
同时检查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
3) 施工现场检查内容包括:压实度、厚度、平整度、宽度、面层构造深度和摩擦系数等数据,符合设计文件及规范要求。
7 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7.1 事前控制的方法及措施1. 原材料审核即对进场的原材料,主要是沥青材料及各种规格矿料的物理性质及级配进行试验及报验审核。
应经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方可使用。
2.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审批开工前按进场材料,经监理见证员会同承包商相关人员,共同对材料进行取样,作配合比试配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批认定,方可在工程施工中使用。
3. 施工机械、设备的检查开工前监理工程师要求承包商对配备的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数量及运行情况检查落实后,进行报验认定。
4. 施工放样及下承层检查监理工程师应对承包商报验的施工放样资料(标高及坐标)进行复核审批。
同时,亦应对下承层的表面清洁、坚实、平整及喷洒透油层沥青进行报验检查验收,合格后批准进行下道工序。
5. 铺筑试验路段本工程为高等级道路的标准,监理工程师应按规定要求承包商铺筑试验路段长100m~200m,审查其试验段施工方案,并旁站监督试验路段的施工、检测,通过验收及总结后,再大面积施工。
7.2 事中控制的方法及措施在这个阶段,重点是对工序和分项工程质量形式过程的质量监理。
工序质量管理是基础,只有保证了工序质量监理达到规定标准才能保证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质量。
1. 沥青混合料的拌制质量检查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质量宜在拌和厂取样进行以下三项试验:马歇尔试验、抽提试验及抽提后沥青混合料的筛分试验,以检查其稳定度、流值、密度、孔隙率及沥青用量、矿料级配等是否满足“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的规定和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要求。
2. 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包括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摊铺温度和碾压温度。
特别是施工时的沥青混合料为粘、塑、弹性材料,温度太高使沥青混合料老化;温度太低,使沥青混合料不能压实成型。
因此,应严格将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控制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3.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质量碾压是沥青混合料质量形成的关键工序。
碾压成型后沥青层的压实度是否达到了沥青路面规定的压实标准、沥青层的压实厚度是否满足设计对路面厚度要求,这两个指标直接影响着沥青混合料的压实质量,同时也是衡量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好坏的关键性技术指标。
4. 沥青路面平整度与抗滑系数1)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和抗滑系数是直接体现沥青路面行车安全和舒适性的一个主要指标。
施工中影响沥青路面平整度的主要因素有,沥青路面下承层的平整度、沥青混合料摊铺时的平整度自动控制精度、沥青摊铺层的松铺厚度和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成形等。
只有在施工中严格控制影响平整度的各个施工环节(或工序),才能保证铺筑完成的路面具有良好的平整度。
2)沥青路面的抗滑系数是直接体现沥青路面行车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影响沥青面层抗滑系数的因素有矿料的品质与级配、沥青层的空隙率及宏观构造深度以及外界环境对沥青表面层的滑溜污染程度。
7.3 事后控制的方法及措施完工验收阶段监理工作重点是完工程序控制:1. 对每一项完工的分项工程,承包人应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或业主提出的专用验收标准中所规定的检测项目与检测频率,逐项进行检测。
2. 承包人将检测成果填入“X完工质量交验单”报监理工程师抽检与审核。
3. 监理工程师收到承包人的质量交验单后,按监理单位自行规定的抽检频率进行抽检与质量认定。
1 )监理工程师未抽检的检测项目,应审核承包人所报检的合格率与实得分。
2)当监理工程师的抽检频率小于承包人的自检频率时,该检测项目的合格率=(承包人自检合格率+监理抽检合格率)X1/2。
3)当监理工程师抽检频率大于承包人的自检频率时,以监理抽检的合格率计分。
4. 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由监理工程师对完工校验的分项工程,进行质量等级评定。
8 执行规范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