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学语文毕业模拟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班级姓名学号一、书写习惯(3分)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答题,要求书写端正、美观、行款整齐。
二、积累运用(32分)1. 看拼音,写词语。
(6分)2019年4月,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盛大开幕。
(màn bù)园区,只见流水(chán chán),(huā tuán jǐn cù),绿树成阴……这里人与自然(hé xié)相处,展现出(bó bó shēn g jī),是我国生态(lǐn g yù)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
2.选择。
(3+3+3+3=12分)(1)下列四组词语中,带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敦.厚(dūn)驳倒.(dào)匣.子(jiá)轻于鸿.毛(hón g)B. 榛.子(zhēn)掀.起(xīn)企.盼(qí)罪魁.祸首(kuí)C. 勤勉.(miǎn)瘦削.(xuē)抽噎.(yē)饶.有趣味(ráo)D. 沏.茶(qì)舵.手(duò)撇.嘴(piē)养尊处.优(chǔ)(2)下列四组词语中,搭配不合适的一组是()A. 清幽的月光幽静的山谷B. 调节气氛调整角度C. 令人惊羡的动作意想不到的失误D. 接连不断地苦战夜以继日地咳嗽(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尽管困难重重,爸爸还是接受了这项任务。
B. 为了完成这项作业,我花了整整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C. 通过每天半小时的体育锻炼,使大部分同学增强了体质。
D. 回想过去的往事,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班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4)下列表述中,与原著不符的一项是()A. 《狼王梦》中,母狼紫岚为把后代培养成狼王竭尽全力。
B. 《绿山墙的安妮》中,安妮凭着努力考取了大学,并出色完成了学业。
C. 《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经过多次失败,终于制作了陶器。
D. “三清观大圣留名车迟国猴王显法”这一故事情节出自《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
3. 填空(4+4+6=14分)(1)传统佳节,诗歌相伴。
新年伊始,总会想起王安石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每逢七夕,总会吟诵林杰的“七夕今宵看碧霄,”;中秋必望月赏桂,“,殿前拾得露华新”;重阳必佩茱萸,“,遍插茱萸少一人”。
(2)名言警句,引领方向。
“,一寸光阴不可轻”告诉我们须珍惜时间;“,观千剑而后识器”告诉我们应勤于实践;“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教会我们要勇于挑战;“路曼曼其修远兮,”提醒我们要不断努力。
(3)经典美文,珍藏心间。
“过去的日子如,被了,如,被了;我留着些什么呢?”这句话出自写的《匆匆》。
三、阅读理解(11+24=35分)(一)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的。
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经受无数次地震动、风雨侵蚀以及炮火攻击而安然无恙,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4. 客家民居是“营垒式住宅”,这段话介绍了营垒式住宅的、、和。
(4分)5.画线句子用了和的说明方法,形象地写出了。
(4分)6.画线句子中“大多”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二)在急流中①贝江,从迷蒙的深山中流出来。
湍急的江水,在曲折的河道中卷着浪花,打着旋涡,一路翻腾着奔向远方。
②轮船顺流而下,江水拍击船舷,溅起一排排水花。
我站在船头,悠闲地欣赏周围的风景。
江两岸是绿荫蓊郁的青山,山坡上覆盖着翠竹和杉树,还有杜鹃。
我想,若是在春天,漫山遍野的杜鹃盛开时,一定会很美。
③我向前方望去,只觉得眼前一亮——急流汹涌的江面上,远远地出现了一只小筏子,就像一只小小蜻蜓........,落在水里拼命地挣扎着逆流而上。
划竹筏的好像是一个女人,因为远,看不清她的面容,只见她双手不停地划桨,驾驭(yù)着筏子,灵巧地避开险滩和礁石,在湍急多变的江水中曲折前行。
她背着一个红色的包裹,远远看去,像一..朵随波漂流的红杜鹃.........。
④很快,小筏子就到了大船的跟前。
划竹筏的,竟是一个年轻的母亲,她神色镇定,平静的目光注视着前方。
她身后的红包裹,原来是一个襁褓(qiǎn g bǎo),她是背着自己的孩子在江上赶路。
我向她挥手,她朝我微笑了一下,脸上泛起一片红晕,马上又将目光投向江面,双手奋力划桨,继续在急流中探寻安全的通道。
我发现,襁褓中的孩子将脑袋靠在母亲的肩膀上,正在酣(hān)睡,筏子上的颠簸和江上的惊险,他居然一无所知。
⑤小筏子和大船擦肩而过,我们的相逢只在一瞬间。
⑥回头看,那小筏子很快便消逝在远方,只有那耀眼的红色,在水烟迷蒙的江面上一闪一闪,像一簇不...……....息.的火苗⑦在贝江上见到的这一幕,我很难忘记。
急流中那位驾筏的年轻母亲镇定的神态,坚定的眼神,奋力划桨的动作,还有她那在襁褓中安睡的孩子,这一切,组合成一幅感人的图画,留存在我的记忆中,再也不会消失。
在喧嚣的人世里,有几个人能像她那样勇敢沉着地面对生活的急流呢?7.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分)(1)襁褓:。
(2)酣睡:。
8.段中的省略号表示。
(4分)9.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35个字)(4分)10.文中多处使用比喻,如“急流汹涌的江面上,远远地出现了一只小筏子,就像一只小小蜻蜓,落在水里拼命地挣扎着逆流而上”,这句话把比作,写出了;又如把背着红色襁褓的母亲比作“红杜鹃”和“火苗”。
这两个比喻可以互换吗?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理由。
(7分)11.小学阶段,我们从语文书中认识了很多人物,如少年闰土、詹天佑、凡卡、顶碗少年、居里夫人等。
比较一下,文中的母亲与哪一个人物相似?结合相应事例说说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5分)四、能力测试(20分)12.请把下列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6分)①西面、北面整面墙是书架。
②大部分是诗集和文学作品。
③石头并不珍稀,看得出被手抚摸得很光滑。
④书,横的、竖的,密密匝匝。
⑤一张书桌上也堆满了书,还有信札、诗稿什么的。
⑥书架里、书桌上,摆着一些石头。
13.阅读文言文,完成填空。
(4+3=7分)张溥(pǔ)①“七录斋”张溥幼嗜(shì)学,所读书必手抄。
抄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jūn)②,日沃③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④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注释】①张溥:明代文学家。
②皲:皮肤开裂。
③沃:浇灌。
④俄项:片刻。
(1)辨一辨,加点字意思相同的打“√”,不同的打“×”。
①A.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B. 以故名.高一时()②A. 指.掌成茧 B. 孔指.以示儿曰()③A. 日沃汤.数次 B. 及其日中如探汤.()④A. 对客挥毫. B. 有所期诺,纤毫.必偿()(2)“七录”的意思是。
“指掌成茧”“日沃汤数次”让你感受到。
14.下图是一张公交站牌,仔细阅读后回答问题。
(2+2+3=7分)(2)6月18日下午17:48,小明赶到本站台时,一辆7路车刚刚开走,请问小明能等到下一辆7路车吗?为什么?(3)小红在乌山站等公交车,想去玉字地。
这时,7路车和8路车同时到达,你建议她坐路车,理由是。
五、习作表达(30分)15. 题目:一份的礼物提示与要求:礼物,或珍贵,或新奇,或特殊,或令人感到意外……也许是一张小小的卡片,也许是一句温暖的话语,也许是一次艰苦的磨练……选择一份你收到或送出的礼物,写写礼物背后的故事,表达真情实感,把题目补充完整,字数不少于400个,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2020年小学语文毕业测试卷模拟卷参考答案一、略二、1.漫步潺潺花团锦簇和谐勃勃生机领域2.(1)CA项中“驳倒”的“倒”应读dǎo,“匣子”的“匣”应读xiá;B项中“掀起”的“掀”应读xiān,“企盼”的“企”应读qǐ;D项中“沏茶”的“沏”应读qī,“撇嘴”的“撇”应读piě。
(2)DD项中“夜以继日”是“形容日夜不停。
多指工作或学习等。
”不能形容咳嗽。
(3)AB项中“整整”与“左右”语意矛盾;C项中句子缺少主语,应删掉“通过”或“使”;D 项中“过去的”和“往事”语义重复,删掉“过去的”或者“往”。
(4)BB项《绿山墙的安妮》中安妮聪明而勤奋,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大学,但为了照顾玛莉拉,她又放弃了学业。
3.(1)总把新桃换旧符牵牛织女渡河桥玉颗珊珊下月轮遥知兄弟登高处(2)少年易老学难成操千曲而后晓声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吾将上下而求索(3)轻烟微风吹散薄雾初阳蒸融痕迹朱自清三、(一)4. 形成原因建筑材料整体布局悠久历史5. 列数字打比方营垒式建筑的层高和整体布局特点,使土楼更加具体可感,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6. 不能。
大多是表示大部分建筑的层高是三至六层,可能还有一小部分不是这样的,去掉之后,就表示所有的都是三至六层楼,与原意不相符。
“大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7.(1)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指呼呼大睡,睡得很香很熟。
8. 解释说明,用来解释上文中“我”眼前一亮的内容语意含蓄,让读者去想象9. 本文讲述了“我”乘轮船在贝江顺流而下的途中,碰到了一位背着红色襁褓的母亲划着竹筏在湍急的江水中逆流而上的故事。
10. 小竹筏蜻蜓江水汹涌,“我”的担心不能互换。
把背着红色襁褓的母亲比作“红杜鹃”,突出母亲的美,也为下文埋下伏笔。
把背着红色襁褓的母亲比作燃烧的火苗,燃烧的火苗就是燃起的希望,这是作者对这对母子美好的祝福;也是作者对母亲奋力划桨的鼓励,对执着奋进精神的肯定。
因此,不能互换。
11. 略四、12.①②④⑤⑥③13.(1)①×第一个“名”的意思是“动词,命名”,第二个“名”意思是“名词,名声。
”②×第一个“指”的意思是“名词,手指”,第二个“指”意思是“动词,指着。
”③√两个“汤”都指“热水”。
④×第一个“毫”的意思是“指毛笔”,第二个“毫”意思是“极其细微的。
”(2)六七次摘抄张溥学习的刻苦与努力,学习精神可嘉翻译:张溥小的时候就很好学,所读的书必定要手抄下来,抄完了,朗读过一遍,立刻将纸焚烧掉,然后又抄,像这样六、七次才算完。
右手握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老茧。
冬天手的皮肤都冻皱裂了,每天用热水浸泡好几次。
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命名为“七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