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陶瓷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作者:田雪冬
摘要:近年来,我国陶瓷产生取得了快速发展。
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陶瓷产业的整体发展在体制、工艺技术、品牌创造和维护及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鉴于此。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陶瓷产业发展的基础和现状,指出了陶瓷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并在政策扶持、产业结构优化、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陶瓷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一定的借鉴。
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经济的全球化步伐加快,我国陶瓷企业深化改革,积极进入国际市场,取得了快速发展。
比起日本、韩国和欧美的陶瓷,中国陶瓷无论在器型的设计、造型、画面、花样还是烧制方面都落伍了,必需寻求对策加以解决。
鉴于此,文章在分析当前我国陶瓷产业发展的基础和现状的前提下,指出了陶瓷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并在政策扶持、产业结构优化、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1、我国陶瓷产业发展的基础与现状我国陶瓷产业发展的基础和现状主要表现在:
1.1门类齐全的陶瓷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以建筑瓷、卫生瓷、日用瓷、工艺美术瓷以及工业特种瓷为主的产业体系,其中传统的工艺技
术瓷独具特色,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例如唐山陶瓷“三绝”:喷彩、雕金和曜变釉。
中国陶瓷已经从五大古代名窑发展到十大产区,而且这十大产区都各自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象山东淄博的滑石瓷、鲁光瓷、鲁青瓷、新古瓷、精石器、高石英瓷。
另外,与陶瓷产业配套的产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如陶瓷机械、耐火材料及花纸等配套产业在众多高校中都有与之相关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项目,为陶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1.2具备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陶瓷生产企业
通过股份制改革,陶瓷行业内企业所有制结构得以重组,优胜劣汰。
出现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局面,尤其外商投资和民营经济的注入,为陶瓷企业的发展添加了新的活力,形成了许多具有竞争实力的陶瓷企业集团。
1.3培育了一批知名品牌
品牌战略在陶瓷行业得到了有效实施,一批著名的陶瓷品牌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例如,“海格雷”、“红玫瑰”、“隆达”等品牌属于中国陶瓷十强品牌,“皇冠”“耿瓷”等品牌属于全国驰名商标,其中“红玫瑰”骨质瓷先后被香港和澳门选为官邸用瓷,五十周年国庆中南海用瓷。
随着陶瓷产品质量和档次的不断提升,著名品牌陶瓷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具有较高知名度,而且在欧美、东亚、东南亚等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产品远销55多个国家和地区。
1.4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技术是陶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各陶瓷企业均意识到这一点,不断加强对技术研究的投资力度,建立与生产相配套的研发中心,强化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
目前,已经有众多陶瓷企业获得了ISO9000族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2、我国陶瓷产业发展仍存在的问题
2.1部分陶瓷企业大而不强,竞争优势不明显
目前,我国陶瓷行业仍存在一些大而不强的企业,其中一部分是国有或者国有控股的陶瓷企业,这些企业经营机制不灵活,让然延续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难以跟得上当前市场激烈竞争的步伐;另一部分是竞争优势定位不明确的企业,这些企业的产品往往质量不精且附加值低。
因此,经营机制僵化和竞争优势定位不明确是导致部分陶瓷企业大而不强的主要原因,也是陶瓷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2.2技术创新的力度不够,落后产能仍然存在
虽然很多陶瓷企业将自主技术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但是技术创新的力度仍然有所欠缺,部分需要淘汰的落后产能仍在企业中存在。
具体来讲,一是技术装备落后。
二是利用新技术的能力不够。
原料标准化欠缺,导致产品参差不齐;没普遍采用天然气、液化气、电烧,导致工
艺水平差。
由于缺乏合适的人才,一些新技术难以在生产中得有充分有效的利用;三是产品缺乏创意,个性陶瓷发展不快,在日用陶瓷如厨卫等大众化用品上。
和国外相比还普遍存在样式落后等问题。
创意在陶瓷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构成产品核心竞争能力的要素之一,然而国内大多陶瓷企业在这点远远落后于世界著名的陶瓷生产企业。
2.3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企业品牌意识不足
大多数中小陶瓷生产企业产品同质化问题较重,消费者往往在几个品牌陶瓷之间都能看到几乎相同的产品。
在山东淄博,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建陶业诞生了一个怪胎——贴牌现象,殊不知其正处于产业价值链的最低端。
同一规格的淄博瓷砖,广东的利润就比淄博的高30%左右。
如果企业不进行自己品牌的创造,那么其将来的发展道路就会变得愈加狭窄。
2.4能源消费较高,节能减排压力大
众所周知,陶瓷企业组织生产离不开天然气、煤、电等能源。
在当前环境下,陶瓷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一方面。
随着能源价格的不断上升,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如果产品质量得不到改善,那么企业利润将会被削掉一大部分;另一方面,一些高消耗、低效益、低附加值陶瓷生产企业可能不再符合国家行业发展的要求,需要进行淘汰,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一致。
2.5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了世界各国经济的不景气,我国陶瓷产业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以下不利影响:首先,金融危机导致各国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市场开拓困难;其次,国际能源价格上升,导致陶瓷生产成本上升,如骨质瓷生产所需的骨炭价格已由2007年的3000元/吨上升到目前的7800元/吨,上升幅度非常大;再次,出口退税下降和人民币升值,造成企业利润的进一步降低。
3、发展我国陶瓷产业的对策建议
3.1强化政府的政策支持
由上文分析可知,当前我国陶瓷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国内许多主要的陶瓷产区均是在优惠性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例如,广东佛山市遵循“赶走污染,做强陶都”的原则,制定了《佛山市陶瓷产业扶优扶强若干政策措施》、《佛山市陶瓷产业结构调整评价指导方案》和《佛山市陶瓷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三个政策性指导文件,推进了当地陶瓷产业由低端产业链向高端产业链的跃进,实现了由“加工、生产、制造”向“研发、设计、会展、营销”的过渡,政策支持效果良好;广西北流市制定和实施了《陶瓷产业发展奖励办法》、《陶瓷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市财政每年拨付2000万专项资金支持陶瓷企业的
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可见,政府政策的扶持能够有效地引导陶瓷产业的健康发展,能够推动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和技术创新,最终实现本地区陶瓷产业的不断发展。
3.2推动陶瓷产业结构的优化
当国有陶瓷企业遭遇困难的时候,国外陶瓷企业却风景这边独好。
对比让人清醒。
实现陶瓷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及改革力度,可以通过招商引资、校企合作等方式引进最新生产技术,实现产业内资源的有
3.3推动陶瓷产业内的技术创新
针对目前部分陶瓷企业资源利用率低、产品质量差的问题,应该不断推动陶瓷产业内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首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来装备陶瓷企业,争取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的注入,在技术改造的过程中增强企业的经营活力和竞争优势;其次设立各种奖励,鼓励技术创新。
再次,可采取设立风险基金的形式为技术创新提供保障,鼓励高端人才以技术形式入股陶瓷生产企业,将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竞争优势突出、技术先进的陶瓷企业。
创新,是一条突围的道路。
中国陶瓷最让人感到神秘,或者说吸引人的地方,是“名窑”“名瓷”“名家”“名作”,有了这些内涵,就等于赋予陶瓷产品以极丰富的文化艺术品味和
极高的价值。
这些年我国也创造了不少新的科技含量很高的陶瓷产品,如抗菌陶瓷、水果磨器、新古瓷、贝瓷、小模花纸瓷、釉中彩等,它们为中国陶瓷开创出升级换代的道路。
3.4构建健全的陶瓷产业服务体系
健全的陶瓷产业服务体系是推进陶瓷产业有效发展的有力保障。
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规划建设陶瓷产业的物流中心。
二是推动陶瓷物流企业的发展。
以现有主要物流企业为基础,以股份制的形式推进一批专业陶瓷物流企业的建立和运营,针对陶瓷产品易碎、易磨损的特点,创新流通业态;三是加强陶瓷行业协会建设。
行业协会在陶瓷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自律作用,有助于陶瓷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有助于规范陶瓷企业的行为,实现企业之间的公平、合理竞争。
综上所述,我国陶瓷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总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仍然体制、工艺技术、品牌创造和维护及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该强化政策扶持,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目标定位,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健全陶瓷产业服务体系,努力开拓我国陶瓷产品的国际市场,推进陶瓷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