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1、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
但是,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
关于此问题正确的说法是: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的根本原因B.最根本的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C.美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根本原因D.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手段由占领他国领土变为经济控制的结果2、严重削弱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有盛转衰的分水岭的事件是:A.西安事变B.天京事变C.永安建制D.干王理政3、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主要是指: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正式形成B.革命派开始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C.革命派开始发动武装起义D.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权是:(B,P63)A.中华民国武汉临时政府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C.中华民国广州临时政府D.中华民国北京临时政府5、国共两党曾两度实现了合作,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中国共产党三大的召开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中国共产党七大的召开D.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政纲6、“军叫工农革命,旗号斧头镰刀。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引自毛泽东1927年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赞颂的是:A.湘赣边界秋收起义B.南昌起义C.广州起义D.上海工人起义7.20世纪40年代初,周恩来曾为《新华日报》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致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题词的背景主要是A.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B.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C.共产党开展整风运动D.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8、1945年7月26日,美中英三国发表的敦促日本投降的文献是:A.《联合国家共同宣言》B.《开罗宣言》C.《雅尔塔协定》D.《波茨坦公告》9、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A.人民解放军挺进大西南B.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长江C.人民解放军挺进大西北D.人民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10、1921至1949年,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下列关于资产阶级建国方案的评论,错误的是:A.它们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B.它们的基本政治主张,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C.这种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对于地主、买办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治现实是一种批判D.这种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实际上并不具备现实的可行性二、多项选择题11、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创办新式学堂,主要有:A.翻译学堂B.法政学堂C.军事学堂D.工艺学堂12.中国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构成比较复杂。
下列属于民族资产阶级在近代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的努力的有:A.洋务运动B.戊戌维新C.辛亥革命D.清末新政13、1925-1927年大革命规模宏大,内涵丰富,与辛亥革命相比较,其不同的特点在于:B项二者都是武装斗争,故不选该项,P118-119)A.它广泛而深刻地发动工农群众B.它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C.它的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D.它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下进行的14、下列关于八七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有:(B,P125)A.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左倾教条主义错误B.确定土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15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的阻碍主要是A.外国资本的压迫B.官僚资本的排挤C.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D.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16、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
国民党军队组织的大会战有:A.淞沪会战B.忻口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17、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总结反“摩擦”斗争的经验,制定的策略总方针是A.发展进步势力B.清楚宗派势力C.争取中间势力D.孤立顽固势力18、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B.中国国力的空前强大、C.得到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D.中国实现了空前的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1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它规定了新中国的:A.国体和政体B.经济工作方针C.民族政策D.外交政策(ACD,P193)A.统一战线B.实事求是C.武装斗争D.党的建设三、辨析题21、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便开始了普遍的民族意识觉醒。
答,错。
(P36-38)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比如林则徐、魏源、郑观应等,但当时还只是少数人有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
中国人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对中国人的刺激极大;接踵而来的瓜分狂潮,更使中国人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
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严复喊出了“救亡”的口号,孙中山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生的。
总之,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时,中国人才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22、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答:正确。
(P135)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3、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发挥了很大作用,所以说,国民党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答:错误。
(P149,P167)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确实发挥了很大作用。
但不是国民党而是共产党才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是抗日的中流砥柱2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答:正确。
(P199-20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国家统一基本完成,对外获得民族独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建立,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这些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四、论述题25、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答:(P16-17),近代以来,为了使中国在世界上站起来,为了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就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须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26、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答:(P113-115),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新型的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中国人民从来就勤劳勇敢,富于斗争传统。
他们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
而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这种局面就根本改变了。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开始采取全新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五、材料分析题2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迅速兴起,针对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的方针,维新派指出,“体”与“用”是不可分的中学有中学的“体”与“用”,西学有西学的“体”与“用”,把中学之“体”与西学之“用”凑在一起,就如同让“牛体”产生“马用”一样荒谬。
材料2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
“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请回答下列问题(1)维新派与洋务派分歧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评价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展开的激烈论战?(2)在向近代文明转型中,促使中国发生“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答:(1)(P48-50),维新派与洋务派分歧的实质是: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
评价:维新派与洋务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代正面交锋。
论战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进一步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民长期受到的束缚的思想。
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戊戌变法运动的帷幕随之拉开。
(2)(P45;P48;P59;P127-129,P161,P163)指导思想主要有:①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②早期维新思想。
以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为代表,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
③洋务思想。
奕䜣、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主张:“自强、求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主张:维新思想,倡导变法,学习西方社会政治制度。
⑤三民主义(民主共和)思想,以孙中山为代表,主张以暴力推翻帝制,实行共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