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原理

第九章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原理

1
第一节 合并财务报表的意义
•பைடு நூலகம்


1.1 合并财务报表(Consolidated accounting statements)的定义(也称合并会计报表) 由控股企业编制的,综合反映控股企业与被控股企业 组成的企业集团的整体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的 财务报表。 1.2 意义(为什么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股权;B公司拥有C公司20 % 股权。 A公司直接拥有C公司35%股权,间接拥有C公司20% 股权,合计拥有55%的权益性资本,属于合并范围。 3.2.2 虽然未拥有半数以上,但实际上有控制权
⑴ 通过与该企业的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持有该 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⑵ 根据章程或协议,有权控制该被投资企业的财务 经营政策;



8

在合并过程中产生的商誉由全部股东共享; 在合并后的股东权益中既包括多数股权,又包括少数股权。 2.3 所有权理论 企业集团是指以投资公司为基础,连同在经济活动和财务 决策中对另一公司具有重大影响的所有权部分。


其特点是:
接受投资公司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数额,按照投资公司 所占的比例计入合并会计报表; 合并过程中产生的商誉属于投资公司; 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少数股权不予列报,接受投资企业的
21

5.1 购买法的基本原理 • 母公司取得对子公司的控制权视同购买子公司的净资产。 购买方在购买日按所确定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 入账价值。 合并成本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于合并 报表编制日确认为商誉或营业外收入(留存收益);被购 买方净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增加被购买方净 资产账面价值。 购买方付出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 期损益。 • 需抵销的项目 • 债权债务项目、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 权益等。

全部财产不能完整反映。
9
第三节 合并的范围
3.1 基本条件 取得控制权 3.2 具体范围 3.2.1 拥有半数以上的权益性资本 ⑴ 母公司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 ⑵ 母公司间接拥有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 例:A公司拥有B公司90%股权,B公司拥有C公司
54%股权。
10
分析: A公司拥有C公司的资本比例上有90%×54%=48.6 %,但合并范围以母公司是否对另一企业的控制为标准, 由于A公司拥有B公司的90%权益资本,B公司包括对外投
未分配利润项目合并数=未分配利润项目加总数+工作底稿 中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部分各项目抵销分录栏的贷方发生 额合计数-工作底稿中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部分各项目抵 销分录栏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
18

3)计算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合并数
资产类项目合并数=加总数+抵销分录借方发生数-抵销分 录贷方发生数 负债类项目合并数=加总数-抵销分录借方发生数+抵销分 录贷方发生数

正确决策,市场经济才能健康发展。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健 康发展。

1.3 合并财务报表的出发点

提供反映集团会计信息的会计报表,有两种办法可选择:
3
在母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中,对子公司关系是通过长 期投资和投资收益反映的,长期投资和投资收益对应的 具体资产、负债、收益在子公司的会计报表上,为提供 具体的会计信息,可将长期投资放大为子公司的具体情 况。 —— 这是“放大”观。 用集团的新合并财务报表取代原个别会计报表。
资在内的所有活动都处于A公司控制之下,B公司少数股 东持有C公司5.4%(10%×54%)的权益性资本也同样处 于A公司控制之下,因而A公司拥有C公司的54% (48.6%+5.4%)的权益性资本,属于合并范围。
⑶ 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拥有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的 权益性资本。
11
例:A公司拥有B公司70 %股权,又拥有C公司35%
50 000
84 000 107 000
(100%)
未分配利润
商誉 少数股权
13 000
8 800 212 000 50 800
贷:长期股权投资——S公司
• 注意:分录中子公司净资产已调整为可辨认净资产公允 价值254 000,其中的20%即少数股东权益50 800.
28
购买法合并报表抵销规则
• 母公司拥有子公司部分股权时 ,若投资成本大于所 购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
其中:固定资产 100 000 所有者权益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账面 价值的80%为168 000
=430 000-176 000=254 000
•记录对S公司投资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 80%为203 200
•借:长期股权投资——S公司212 000
贷:银行存款 212 000
• • • •
母公司 个别会计报表 不能全面反映 母子公司状况
子公司 个别会计报表
集团
合并报表
2


具体意义:
为股东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为债权人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为政府机关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只有提供了准确有用的会计信息,才能使各方面作出
26
• 所以,调整抵销分录为: • A 将取得子公司的净资产调整为可辨认净资产公
允价值
• 本例假设无不可辨认资产。 • 借:固定资产 应付债券折价 贷:存货 资本公积 50 000 4 000 10 000 44 000
(100%)
27
• B 抵销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重复项目
• 借:普通股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这是“取代”观。
中国采用前者
4
合并报表
个别报表 以单个企业为会 计主体 各个企业编制
反映对象不同
编制主体不同 编制基础不同 编制方法不同
以企业集团为会 计主体 母公司编制
以各单独报表为 基础
采用工作底稿
以各个企业的会 计记录为基础
根据账薄直接或
间接填列
5
第二节 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理论
首先看这样的问题:
甲公司 控制( 60% ) 乙公司 资产共100万 对乙长期投资60万 对 应 所有者权益 100万 合并报表 资产100万? 权益100万? 比60万多40万 是什么? 所有者权益60万
(甲无其他资产)
6

当在一个企业集团中母公司拥有子公司的股权虽在50%以 上但不足100%时,在该企业集团内就会出现多数股权(取 得控制权的母公司股权)和少数股权(子公司的少数股 权)。 随着少数股权在许多国家的普遍存在,相继带来在合并会 计报表中对少数股权的处理问题,从而引起对合并范围及 相关问题的不同理解,进而形成以下三种合并理论。
收入、利润项目合并数=加总数+抵销分录贷方发生数-抵 成本、费用项目合并数=加总数+抵销分录借方发生数-抵 销分录贷方发生数
净利润合并数=合并收入-合并(成本、费用)数
17

2)计算权益变动表之利润分配部分各项目合并数
期初未分配利润合并数=加总数-抵销分录借方发生数+抵
销分录贷方发生数
利润分配各项目合并数=加总数+抵销分录借方发生数-抵 销分录贷方发生数

23
【例9-1】(参见教材P235例10-1)假设2007年1月1日P公 司以212 000元银行存款购买了S公司的80%股权。其他相 关资料见教材。S公司各项资产与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公允 价值不相等 ,其中:
项 目 存 货(高估)
账面价值 130 000
公允价值 120 000
固定资产(低估)
应付债券(高估)
⑶ 有权任免董事会等类似的权力机构多数成员; ⑷ 在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会议上有半数以上投票权。
12

3.3 有些企业表面上看是子公司,但不应纳入合并的范围 本质是控制权受到限制,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不 作为合并范围。包括:

关、停、并、转的子公司; 清理整顿或已破产的子公司;


虽然持有半数以上的股票,但为短期投资;


2.1 母公司理论

站在母公司股东的立场上,将子公司权益中不属于母公司 的部分视为集团负债,子公司利润中不属于母公司的部分 视为集团的费用。把合并会计报表看作是母公司会计报表 的延伸和扩展。
7

其特点是: 在合并会计报表中,按照公允价值改记的子公司净资产, 仅限于归属买方的部分,少数股权只能以账面价值反映; 合并过程中产生的商誉属于母公司; 合并后的股东权益中删除了少数股权,仅包括母公司股东 的权益。 2.2 实体理论 将集团视为新的实体,母子公司的原所有者权益、利润仍 旧是集团的所有者权益和利润。在企业集团内把所有的股 东同等看待。 其特点是: 所有资产和负债均按市价反映,任何资产重新估价应针对 整个企业集团,包括被控股公司中的少数股权;
(1)编制合并工作底稿,作为合并报表编制的基础;
15
项目 利润表
母公司 子公司
合计数
抵销分录 借方 贷方
合并数
权益变动表 之利润分配 部分
资产负债表
16
(2)将母子公司个别会计报表的数据过入“底稿”,并计
算加总数;
(3)编制抵销分录; (4)计算合并会计报表各项目合并数;

1)计算利润表各项目合并数 销分录借方发生数
第九章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原理
学习目的:
1.了解合并财务报表的意义和目的; 2.理解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理论; 3.理解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4.了解合并会计报表编制原则与程序 5.掌握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 参考准则: 1.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2.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