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图形的运动教案

二年级图形的运动教案

学生操作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课间展示剪一排4个小人的方法。
教师明确:把长方形纸对折后,只画半个小人,小人的中线应都是折痕的一边,画小人的胳膊要一直延伸到纸的边缘。
(2)展示学生的作品。说说自己在剪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5、谈话:我们刚才剪出了4个小人并排手拉手的图形,你能想办法剪出8个小人并排手拉手的图形吗?
2、移移看。
(1)课件出示例2的房子图。
谈话:这里有几座小房子,哪几座小房子能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再问,小房子是朝哪个方向移动的?(向上平移)移动了多远?(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向上或向左等)
谈话:说得真棒,瞧!(课件出示移动)小房子平移重合在一起。
(2)画一画。
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展示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度进行判断。)
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谈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
师: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学们,用铅笔画出你们所剪图形的对称轴。
出示第2题的数字图,学生寻找。
3、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3题,连一连。
学生读题,说说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学生连线,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
(3)追问:如果在开口的这边画半个小人,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尝试剪。明确:如果在开口这边剪,会出现两个一半的小人。
谈话:看来即使是简单的剪纸也是需要技巧的,我们可以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先画出半个图案,再剪,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还要注意不要在折纸开口处剪。
3、组织学生剪2个小人。
谈话:我们已经会剪一个小人了,你们怎样剪2个拉手的小人呢?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教师出示叶子、蝴蝶和天安门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3、组织学生展示作品。
学生互相评价,并提出自己在剪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4、组织学生观察:这些小人之间的位置变化有什么特点?(旋转)
四、课堂小结
师: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先让学生试着折纸,思考。
明确:对折两次就能剪出2个小人。
学生试着折纸,对折两次,在不开口处画出半个小人,画小人的胳膊时要一直延伸到纸的边缘,最后剪开。
展示学生的作品。
4、自主交流,组织学生学习剪一排小人的方法。
(1)我们已经会剪2个小人了,你们怎样剪4个手拉手的小人呢?
组织学生分组剪一排4个小人,先让学生试着折纸,思考。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单元第1课时总计第3课时主备人:靳娅娅 投放日期2017年3月15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课题: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小结:像钟面的指针、风车、螺旋桨,它们都绕着一个点(一个中心)移动,这样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板书揭示课题:旋转
(2)师: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1圈,右转1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学生活动,互动点评。)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1页“做一做”。
教学难点:
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二、互动新授
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我们的生活中有很 多这样的平移现象,(教师走到窗户旁)你瞧,老师把窗户打开,这个推开窗户的运动是什么现象?(平移)
对了,这是平移,那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吗?举例说说。
让学生先说给同组的同学听,再指名回答。
师: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想)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真棒!请坐。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面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吗?(学生边说边做。)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教材第121页的学具照样子做陀螺。
小组合作,共同制作,将制作好的陀螺试着玩一玩。(一开始玩起立不太顺利,教师可先和一个学生示范。)
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4题。
课件出示小鱼图。
谈话:哪些鱼通过平移与红色的小鱼重合,把它们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学生交流汇报: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重合?是怎样进行平移的?(学生一边表述一边在投影仪上操作)哪些通过平移后是不能重合的?为什么?
学生思考,指名上台演示,试着说说剪的方法。
学生分小组剪出8个小人并排手拉手的图形。
6、提问:这些小人之间的位置变化有什么特点?(平移)
教师小结:这些小人不管是4人并列的还是8人并列的,都是通过1个小人平移所得。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七”第12题。
课件出示:4个小人手拉手地站一圈。
1、同学们请看,这4个小人不是并排站着了,而是手拉手地站一圈呢,你能剪出这样的图形吗?小组合作试一试。
3、完成教材“练习七”第5题。
谈话:春天来了,草地上热闹起来了,小动物们在草地上聚会呢,(课件出示图形)草地上有哪些小动物?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连一连。
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再连一连。思考: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白兔、蜗牛可以通过平移重合,蝴蝶、乌龟它们在不同的方向,平移后,不能重合。)
学生自主交流。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可以纠正。)
2、教学“对称”
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
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5、同桌之间互相找找剪出来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找,互相说。
6、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你能找出轴对称图形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做一做”。
说说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将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
2、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2题。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同桌交流,将剪出的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说说同桌剪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
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师:一些图形通过向不同方向的平移可以使图形互相重合。
四、课堂小结
谈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单元第3课时总计第3课时主备人:靳娅娅 投放日期2017年3月15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课题:实践活动:剪一剪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剪出有规律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组织学生观察剪一个小人。
(1)猜一猜。
谈话:一下子剪四个小人有点难,我们可以先试着剪出一个小人。那怎样能又快又好地剪出一个小人呢?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学生猜测,验证,尝试剪一个小人,教师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投影仪下。
(2)为什么只要剪半个小人,就能剪出一个完整的小人呢?
(学生有了学习对称图形的基础,因此剪一个小人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去剪。)
先让学生董脑筋想想应采取哪种方法,想好了,再动手实践。
教师提示:剪这样的图形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纸张?(正方形纸)怎样折才能剪出来?(先将正方形纸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剪一圈小人的方法。
学生看课件演示,学习剪一圈小人的方法。(重点明确正方形纸的方法。)
2、组织学生分组剪一圈小人。
学生操作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游乐场中认识轴对称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游乐场,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2、这些玩具的运动方法相同吗?你们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试着将它们分类吗?(学生汇报的结果可能分成两类。一类是缆车、滑滑梯;另一类是旋转飞机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