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防控知识培训
17
伤口处理目的
最大限度清除污染在伤口上的病毒
1. 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2. 预防伤口发生继发细菌感染
规范处理可大大降低伤口内病毒残留量
伤口处理
伤口处理时间越早越好 处置内容
伤口冲洗 伤口消毒 外科处置
预防伤口感染
➢ 狗、猫咬伤后发生感染概率分别为3%~18%,3%~ 80%。猫咬伤是深的刺伤而狗咬伤多为开放性撕裂 伤
总的来说,和其它很多传染病相比,狂犬病的潜伏期相对 较长,长可达数月,但也可短为数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2018年4月的有关报告,狂犬病潜伏期通常为1-3个月, 罕有超过1年。
5
狂犬病致病机理
通过神经进入分泌腺体: 在唾液中排出病毒
进入大脑细胞引起全脑炎
在神经系统中向心性移动 通过肌肉周围神经末梢进入神经系统
3
感染动物来源
狂犬病病毒宿主范围广,可感染鼠,家兔、豚鼠、马、牛、 羊、犬、猫、蝙蝠等,侵犯中枢神经细胞(主要是大脑海 马回锥体细胞)中增殖,于细胞浆中可形成嗜酸性包涵体。 在人二倍体细胞、地鼠肾细胞、鸡胚、鸭胚细胞中增养增 殖,借此可用于制备组织培养疫苗。
4
狂犬病潜伏期
人从被带毒动物咬伤而感染狂犬病病毒到发病的时间被称 为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伤口的 严重程度及其距头面部的远近、感染病毒的数量和病毒的 毒力等。
病毒在伤口周围肌肉细胞中复制 被动物咬伤而感染病毒*
*伤口、粘膜被病毒污染;器官移植
6
狂犬病毒侵入和体内移行扩散
中枢神经系统
病毒的侵入;病毒停 留在伤口附近横纹肌 细胞内缓慢繁殖1-2 周或更长
狂犬病毒从伤 口神经肌肉结 合处的神经元
进入神经
病毒由外周神经进入 中枢神经;每天以5 -100mm速度转运, 到达中枢就不可逆转
病毒从中枢神经向各 器官扩散至靶器官
狂犬病毒通过伤口进入体内
7
狂犬病的传播
动物狂犬病 1- 野生动物 2- 畜养动物
人类狂犬病
野生食肉 动物
狐狸 臭鼬
獾 狼
家畜型 食肉动物
狗 猫
翼手目动物
吸血蝙蝠 食果类 C.S.食虫类
家畜型 食草动物 奇蹄动物
牛 绵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山羊
人人类 人类类
8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
从暴露到发病期,无任何症状
前驱期
不适、厌食、疲劳、头痛发热等不典型症状,部分患者原暴露部 位出现感觉异常(痒、蚁行感等)
急性神经症状期
狂躁型与麻痹型两种表现
麻痹期
狂犬病病程一般不超过5日
通常死于咽肌痉挛而窒息或呼吸循环衰竭
9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
狂躁型约2/3,犬传播
意识模糊、恐惧痉挛,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瞳孔散大 和唾液腺分泌过多
伤口处理
接种疫苗
III级暴露
伤口处理
注射被动 免疫制剂
接种疫苗*
*疫苗注射应当在伤口处理和注射完被动免疫制剂后进行
暴露后处置三步骤
在第一时间处理,越早越好
伤口处理 被动免疫
III级暴露(II级暴露免疫功能低下或被可疑疯动物伤及 头面部),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血清
主动免疫
四针法或五针法,按疫苗说明书
15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2009年版)
接触或喂养动物 完好的皮肤被舔
I级暴露
如能确认皮肤完好且无感染危险 如不能确认
裸露的皮肤被轻咬
无出血的轻微 抓伤或擦伤
单处或多处贯穿性 皮肤咬伤或抓伤
破损皮肤被舔 开放性伤口、 粘膜被污染
II级暴露
一般人群
免疫功能低下或 暴露位于头面部 且致伤动物 不能确定健康时
麻痹型,吸血蝙蝠传播
意识清楚与吉兰-巴雷氏综合征GBS相似,伴高热、叩诊 肌群水肿和尿失禁,但不伴感觉功能受损
10
狂犬病的防控策略
做好犬类的管理 易感人群的保护
• 高危人群暴露前免疫 • 暴露后规范处置伤口和主被动免疫 • 疑似狂犬事件的及时报告与处置
健康教育
11
主要内容
狂犬病概述与防控策略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 WHO于2010年8月在《疫情周刊》上公布新的狂犬病疫苗立场文件 • 2016年1月中国疾控中心《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中
疾控传发[2016]10号)
13
狂犬病暴露定义
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不能确定健康 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破损皮肤处, 或者开放性伤口或粘膜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 唾液或组织。
受伤了但没有出血
注:肉眼仔细观察暴露处皮肤有无破损,在难以用肉眼判断时,可 用酒精 擦拭暴露处,如有疼痛感为II级. 无疼痛为I级.
暴露分级释义
II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 2.破损皮肤被舔。 3.粘膜被动物体液污染。
出血的损伤或者粘膜接触
➢ 规范的清创术是预防感染的基础 ➢ 合理选择抗生素
暴露分级释义
WHO和我国均按照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狂犬病暴 露分为三级:
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接触或喂养动物 2.完好的皮肤被舔 有接触未受伤,不需处理
暴露分级释义
I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 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狂犬病防控知识培训
1
主要内容
狂犬病概述与防控策略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狂犬病
狂犬病(Rabies)又称疯狗病,是由弹状病毒科 的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急性传染病。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为乙类传染病。 人一旦发病,几乎100%死亡。 暴露后处置是暴露后预防狂犬病的唯一有效手段。
相关工作规范和指南
• 2006年10月,卫生部下发了《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试行)》 (卫办疾控发[2006]176号)
• 2007年12月,为了配合卫生部规范的具体实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组织相关专家编写了《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操作指南(2007)》
• 2009年12月,卫生部下发了《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 版)》(卫疾控发[2009]118号),2006年发规范废止
14
暴露前预防
对象
所有持续、频繁暴露于狂犬病病毒危险环境下的个体均 推荐进行暴露前预防性狂犬病疫苗接种
如接触狂犬病病毒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可能涉及狂犬病 病人管理的医护人员、狂犬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兽 医、动物驯养师以及经常接触动物的农学院学生等
建议到高危地区旅游的游客、居住在狂犬病流行地区的 儿童或到狂犬病高发地区旅游的儿童进行暴露前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