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每天学一味中药

每天学一味中药

每天学一味中药每天学一味中药在贴敷基础上的运用——天花粉【天花粉的基本介绍】天花粉,中药名。

《本草正义》:药肆之所谓天花粉者,即以萎根切片用之,有粉之名,无粉之实。

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蒌的根,是一种中药,为清热泻火类药物,其具体功效是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排脓消肿。

主治:治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痈肿、痔痿。

对于治疗糖尿病,常用它与滋阴药配合使用,以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天花粉的相关配伍】1、热病烦渴。

本品甘寒,既能清肺胃二经实热,又能生津止渴,故常用治热病烦渴,可配芦根、麦门冬等用或配生地黄、五味子用,如天花散(《仁斋直指方》);取本品生津止渴之功,配沙参、麦门冬、玉竹等用,可治燥伤肺胃,咽干口渴,如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2、肺热燥咳。

本品既能泻火以清肺热,又能生津以润肺燥,用治燥热伤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等肺热燥咳证,可配天门冬、麦门冬、生地黄等药用,如滋燥饮(《杂病源流犀烛》);取本品生津润燥之功,配人参用治燥热伤肺,气阴两伤之咳喘咯血,如参花散(《万病回春》)。

3、内热消渴。

本品善清肺胃热、生津止渴,可用治积热内蕴,化燥伤津之消渴证,常配麦门冬、芦根、白茅根等药用(《千金方》);若配人参,则治内热消渴,气阴两伤者,如玉壶丸(《仁斋直指方》)。

4、疮疡肿毒。

本品既能清热泻火而解毒,又能消肿排脓以疗疮,用治疮疡初起,热毒炽盛,未成脓者可使消散,脓已成者可溃疮排脓,常与金银花、白芷、穿山甲等同用,如仙方活命饮(《妇人大全良方》);取本品清热、消肿作用,配薄荷等分为末,西瓜汁送服,可治风热上攻,咽喉肿痛,如银锁匙(《外科百效全书》)。

——麦芽【麦芽的基本介绍】麦芽,中药名。

多生长在北方区域,为禾本科植物大麦Hordeurn vulgare 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

将麦粒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温、湿度,待幼芽长至约5mm时,晒干或低温干燥。

本品呈梭形,长8~12mm,直径3~4mm。

表面淡黄色,背面为外稃包围,具5脉;腹面为内稃包围。

除去内外稃后,腹面有1条纵沟;基部胚根处生出幼芽和须根,幼芽长披针状条形,长约5mm。

须根数条,纤细而弯曲。

质硬,断面白色,粉性。

气微,味微甘。

麦芽的相关配伍】1、《药性论》:消化宿食,破冷气,去心腹胀满。

2、《日华子本草》:温中,下气,开胃,止霍乱,除烦,消痰,破症结,能催生落胎。

3、《医学启源》:补脾胃虚,宽肠胃,捣细炒黄色,取面用之。

4、《滇南本草》:宽中,下气,止呕吐,消宿食,止吞酸吐酸,止泻,消胃宽膈,并治妇人奶乳不收,乳汁不止。

5、《本草纲目》:麦糵、谷芽、粟糵,皆能消导米面诸果食积。

观造饧者用之,可以类推。

但有积者能消化,无积而久服,则消人元气也,不可不知。

若久服者,须同白术诸药兼用,则无害。

黄芩【黄芩的基本介绍】黄芩,中药名。

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花冠紫、紫红至蓝色,花丝扁平,花柱细长,花盘环状,子房褐色,小坚果卵球形,花果期7~9月。

黄芩生于向阳草坡地上,海拔60~1300(1700~2000)米。

产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地,中国北方多数省区都可种植。

其以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

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

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黄芩的相关配伍】1、小儿秃疮:黄蜀葵花、大黄、黄芩等分,为末。

米泔净洗,香油调搽。

(《普济方》)2、血痢不止:地肤子五两,地榆、黄芩各一两,为末。

每服方寸匕,温水调下。

(《圣惠方》)3、吐血衄血,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者,泻心汤主之: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水三升,煮一升,热服取利。

(张仲景《金匮玉函》)车前子【车前子的基本介绍】车前子,中药名。

为车前科植物车前Plantagoasiatica L.或平车前Plantagodepressa Willd.的干燥成熟种子。

夏、秋二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果穗,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

本品呈椭圆形、不规则长圆形或三角状长圆形,略扁,长约2mm,宽约1mm。

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有细皱纹,一面有灰白色凹点状种脐。

质硬。

气微,味淡。

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用于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暑湿泄泻,目赤肿痛,痰热咳嗽。

【车前子的相关配伍】1、与木通、滑石、瞿麦等同用,可用于湿热下注于膀胱而致小便淋沥涩痛者。

2、与香薷、茯苓、猪苓等同用,可用于暑湿泄泻。

3、与菊花、决明子等同用,可用于目赤涩痛。

黄芩【黄芩的基本介绍】黄芩,中药名。

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花冠紫、紫红至蓝色,花丝扁平,花柱细长,花盘环状,子房褐色,小坚果卵球形,花果期7~9月。

黄芩生于向阳草坡地上,海拔60~1300(1700~2000)米。

产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地,中国北方多数省区都可种植。

其以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

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

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黄芩的相关配伍】1、小儿秃疮:黄蜀葵花、大黄、黄芩等分,为末。

米泔净洗,香油调搽。

(《普济方》)2、血痢不止:地肤子五两,地榆、黄芩各一两,为末。

每服方寸匕,温水调下。

(《圣惠方》)3、吐血衄血,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者,泻心汤主之: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水三升,煮一升,热服取利。

(张仲景《金匮玉函》)桔梗【桔梗的基本介绍】桔梗,中药名。

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Jacq.)A.Dc.的干燥根。

春、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趁鲜剥去外皮或不去外皮,干燥。

生于山地草坡、林缘或有栽培。

分布于全国各地区。

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的功效。

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

【桔梗的相关配伍】1、妊娠中恶,心腹疼痛:桔梗一两(锉)。

水一钟,生姜三片,煎六分,温服。

(《圣惠方》)2、治肺痈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金匮要略》桔梗汤)3、治痰嗽喘急不定:桔梗一两半。

捣罗为散,用童子小便半升,煎取四合,去滓温服。

(《简要济众方》)—莱菔子【莱菔子的基本介绍】莱菔子又名萝卜子、萝白子、菜头子等,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成熟种子。

全国各地普遍栽培。

入脾、胃、肺经,能消食除胀,功效显著,有“冲墙倒壁”之称。

可用于用于治疗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等。

本品辛散耗气,故气虚无食积、痰滞者慎用。

不宜与人参同用。

【莱菔子的相关配伍】1、治痢疾有积,后重不通:莱菔子五钱,白芍药三钱,大黄一钱,木香五分。

水煎服。

(《方脉正宗》)2、治跌打损伤,瘀血胀痛:莱菔子二两,生研烂,热酒调敷。

(《方脉正宗》)3、痰嗽:杏仁(去皮、尖)莱菔子各半两。

为末,粥丸服。

(《丹溪心法》)连翘[ l【连翘的基本介绍】连翘又名黄花条、连壳、青翘、落翘、黄奇丹等,果实入药。

连翘是清热解毒的中药,主治热病初起,风热感冒,发热,心烦,咽喉肿痛,急性肾炎等。

连翘早春先叶开花,花开香气淡艳,满枝金黄,艳丽可爱,是早春优良观花灌木。

中药味苦,性微寒。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蒙药味苦,性凉。

清“协日”,止泻。

主治:中药治热病初起,风热感冒,发热,心烦,咽喉肿痛,斑疹,丹毒,瘰疬,痈疮肿毒,急性肾炎,热淋。

蒙药治黄疸,肠刺痛,“协日”病,肠热。

【连翘的相关方剂】①治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连翘一两,金银花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

上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

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温病条辨》银翘散)②治小儿一切热:连翘、防风、甘草(炙)、山栀子各等分。

上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七分,去滓温服。

(《类证活人书》连翘饮)③治赤游癍毒:连翘一味,煎汤饮之。

(《玉樵医令》)④治乳痈,乳核:连翘、雄鼠屎、蒲公英、川贝母各二钱。

水煎服。

(《玉樵医令》)⑤治瘰疬结核不消:连翘、鬼箭羽、瞿麦、甘草(炙)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临卧米泔水调下。

(《杨氏家藏方》连翘散)⑥治舌破生疮:连翘五钱,黄柏三钱,甘草二钱。

水煎含漱。

(《玉樵医令》)牛蒡子【牛蒡子的基本介绍】牛蒡子,中药名。

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呈长倒卵形,略扁,微弯曲,长5~7mm,宽2~3mm。

表面灰褐色,带紫黑色斑点,有数条纵棱,通常中间1~2条较明显。

顶端钝圆,稍宽,顶面有圆环,中间具点状花柱残迹;基部略窄,着生面色较淡。

果皮较硬,子叶2,淡黄白色,富油性。

无臭,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

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

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之功效。

属于解表药中发散风热药。

现代研究,牛蒡子还可用于防治糖尿病肾病,牛蒡果实含牛蒡甙经水解生成的牛蒡甙元具有抗癌活性。

【牛蒡子的相关论述】1《本草经疏》:“恶实,为散风除热解毒之要药。

辛能散结,苦能泄热,热结散则脏气清明,故明目而补中。

风之所伤,卫气必壅,壅则发热,辛凉解散则表气和,风无所留矣。

藏器主风毒肿诸痿;元素主润肺、散结气、利咽膈、去皮肤风、通十二经络者,悉此意耳。

故用以治瘾疹、痘疮,尤获奇验。

”2《药性论》:“除诸风,去丹毒,主明目,利腰脚,又散诸结节、筋骨烦热毒。

”3《本草拾遗》:“主风毒肿,诸痿。

”4《本草求真》:“牛蒡子,今人止言解毒,凡遇疮疡痈肿、痘疹等症,无不用此投治,然犹未绎其义。

凡人毒气之结,多缘外感风寒,营气不从,逆于肉里,故生痈毒。

牛蒡味辛且苦,既能降气下行,复能散风除热,是以感受风邪热毒而见面目浮肿,咳嗽痰壅,咽间肿痛,疮疡斑疹,及一切臭毒、痧闭、痘疮紫黑、便闭等症,无不借此表解里清。

但性冷滑利,多服则中气有损,且更令表益虚矣。

至于脾虚泄泻为尤忌焉。

”5《本草乘雅半偈》:“此秉风大动摇之用,故抽水土之力独胜。

味辛气平,为风木乃制为用矣。

则凡病从风生,或因风寒薄郁乃成痤者,取之捷如影响,设属形层之外与上部者,功力尤胜。

此以承制之品,宣助肝木,便无太过之失,厥受和平之益矣僵蚕”【僵蚕的基本介绍】僵蚕,中药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