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工程管理)防护棚搭设施工方案

(建筑工程管理)防护棚搭设施工方案

(建筑工程管理)防护棚搭设施工方案防护棚搭设施工方案目录l工程简介 (1)2编制依据 (1)3防护棚平面布置 (1)4搭设安全技术要求 (1)4.1构配件质量 (1)4.2构造技术 (1)5防护棚搭设 (4)5.1施工准备 (4)5.2搭设工艺流程 (4)5.3搭设施工 (4)6检查验收 (5)7防护棚的拆除 (5)8安全管理 (5)9验算书 (6)1工程简介本工程为二幢十二层小高层住宅楼及商场会所组成,建筑面积23856㎡,筑物高度为34.4m,施工现场配备壹台QTZ-40塔吊和二台SS200/200施工升降机。

按照规范要求,于塔吊回转半径内各类临设和出入口处必须搭设双层防护棚。

2编制依据2.1JGJ130-200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2.2JGJ80-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2.3现行的作业指导书、安全规范及有关规定3防护棚平面布置(见平面布置图,本处编者略)4搭设安全技术要求4.1构配件质量4.1.1∮8×3.5的焊接钢管,应符合GB700-89中的Q235A的规定,产品须有出厂合格证或检测合格证明。

4.1.2扣件应符合JGJ22-85的规定和相应的技术要求,产品须有出厂合格证或检测合格证明。

4.1.3竹笆应符合相应的质量要求。

4.1.4密目安全网应符合相应的质量要求。

4.2构造技术4.2.1临时设施防护棚4.2.1.1木工房及水泥库:防护棚宽度8m,总高度6m,搭设立杆纵向间距3m。

直接搭设于砼硬地坪上。

上下横向水平杆之间采用桁架形式,斜拉杆间距1m,对称设置。

木工房南侧中间增加壹根立杆。

底部200㎜处设置纵向扫地杆,每隔1.5m设置壹道横向水平杆。

双层棚顶间距600㎜,每层用竹笆满铺。

上部600㎜四周设置壹道水平防护栏杆,下口采用180㎜挡脚板,且张挂绿色安全网,如图所示。

4.2.1.2钢筋棚:防护棚宽度6m,其中悬挑2m。

总高度6m。

搭设立杆间距3m。

直接搭设于砼硬地坪上,上下横向水平杆之间采用桁架形式,斜拉杆间距1m,对称设置。

底部200㎜处设置纵向扫地杆。

双层棚顶间距600㎜,每层用竹笆满铺。

于下层棚下方搭设壹层用石棉瓦满铺棚顶,作为钢筋棚防雨措施。

上部600㎜四周设置壹道水平防护栏杆,下口采用180㎜挡脚板,且张挂绿色安全网。

(搅拌机防护棚参照钢筋棚搭设)。

4.2.1.3宿舍3#楼:防护棚宽度8m,总高度10m。

搭设立杆间距3m,用4根钢管组对成300㎜见方的小方柱作为立柱,柱距3m,直接搭设于砼硬地坪上。

剪刀撑倾角45度直接搭设于砼硬地坪上。

上下横向水平杆之间采用桁架形式,斜拉杆间距lm,对称设置。

南北俩侧中间增加二根立杆。

底部200㎜处设置纵向扫地杆,每隔2m设置壹道横向水平杆。

双层棚顶间距600㎜,每层用竹笆满铺,上部600mm四周设置壹道水平防护栏杆,下口采用180㎜挡脚板,且张挂绿色安全网。

如图所示。

4.2.2人行通道防护栏4.2.2.1道路宽度为5m的,搭设总高度6m。

用4根钢管组对成300mm见方的小方柱作为立柱,柱距3m,直接搭设于砼硬地坪上。

剪刀撑倾角45度,跨距6m,连续设置。

底部200mm 处设置纵向扫地杆,从扫地杆起外围用密目网全封闭,高度2000mm。

双层棚间距800mm,每层用竹笆满铺,上下横向水平杆之间增加斜拉杆。

上部600mm,四周设置壹道防护栏杆,下口采用180mm挡脚板,且张挂绿色安全网。

和吊装区域接口处用俩根12m长的[18a号槽钢,U口水平拼接作为托架。

和木工房南侧路口接口处用壹根6m长的[18a号槽钢,U口水平,作为托架。

如图所示。

4.2.2.2道路宽度为3m及3m以下的,搭设总高度4m。

单立杆间距2m,直接搭设于砼硬地坪上。

底部200mm处设置纵向扫地杆,从扫地杆起外围用密目网全封闭,高度2000mm。

双层棚顶间距800mm,每层用竹笆满铺,上部600mm四周设置壹道防护栏杆,下口采用180mm挡脚板,且张挂绿色安全网.5防护棚搭设5.1施工准备5.1.1防护棚搭设前项目部技术人员应按专项方案中的要求,向搭设的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5.1.2按JGJl30—200l规范的规定和专项施工组织方案的要求对钢管、扣件、脚手板和竹垫笆等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产品不得使用。

同时做好钢管和扣件的防锈及防腐处理。

5.1.3经检查合格的构配件应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平稳、堆放场地不得有积水。

5.1.4应清除搭设场地内的杂物,平整搭设场地,且使排水畅通。

5.2搭设工艺流程搭设工艺流程:立杆壹纵向水平杆壹横向水平杆(临)壹扫地杆壹斜撑壹桁架壹校正壹搁栅杆壹铺竹笆壹棚顶部周边围挡。

5.3搭设施工.5.3.1立杆搭设5.3.1.1相邻立杆的对接扣件不得于同壹高度内,错开布置,错开的距离不得小于500mm。

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得大于步距的l/3。

5.3.1.2开始搭立杆时,应每隔6~9m设置壹根临时抛撑,于搭设完该处的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后,可根据情况拆除。

5.3.1.3立杆应准确地放于定位线上。

步距、纵距等应按立面图布置。

5.3.2纵向水平杆的搭设5.3.2.1纵向水平杆应设置于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得小于3跨。

纵向水平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俩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得于同步或于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俩个相邻接头于水平方面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

5.3.2.2纵向水平杆应贯通交圈,用直角扣件和内外角部立杆固定。

5.3.3横向水平杆搭设主节点处必须设置壹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主节点处俩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

5.3.4校正于搭设过程中,应随时按规定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

5.3.5纵向扫地杆防护棚脚手架必须设置纵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于地坪之上200㎜处的立杆上。

当立杆基础不于同壹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俩面跨和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得大于lm,高处的立杆轴线及边坡的距离不得小于500㎜。

5.3.6斜撑搭设5.3.6.1搭设纵向斜撑,呈八字形,水平间距6~9m。

高大防护棚搭成剪刀撑。

5.3.6.2搭接接长,搭接长度≮lm。

5.3.7扣件安装5.3.7.1扣件规格必须和钢管外径∮48相同。

5.3.7.2扣件扭力矩40-50N·m。

5.3.8桁架安装(详见实例1、2,本处编者略)5.3.9竹笆的铺设和围档5.3.9.1壹次搭设完成,于上下层上铺好竹垫笆,四角固定,竹垫笆四角用18号镀锌铅丝双股扎牢。

5.3.9.2最上口处设置防护栏杆,扎牢踢脚板,且张设绿色围网。

5.3.9.3挡脚板高度不得小于l80mm。

6检查验收6.1防护棚搭设完毕后,施工班组应做好自检;6.2自检合格后报请项目部安全、施工、技术等部门进行验收。

经验收合格批准挂牌后方可使用。

6.3验收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l30—2001)和本专项方案。

7防护棚的拆除7.1拆除前,全面检查防护棚的扣件连接、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构造要求,凡有不稳定和松动的必须先处理完毕后再进行。

7.2由项目部的技术员或安全员进行拆除安全技术交底。

7.3清除防护棚上的杂物及地面障碍物,且拉好警戒线,派专人监护。

7.4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层同时作业。

7.5当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俩端临时设置斜撑加固。

7.6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拆除的构件应及时运至规定的地方,进行整修和保养,且按品种、规格随时码堆存放。

8安全管理8.1防护棚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及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

上岗人员应体检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8.2搭设脚手架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靴。

8.3防护棚脚手架的构配件质量和搭设质量,应按规定进行验收,合格挂牌后方准使用,且做好验收记录。

8.4遇有六级及六级之上大风和雾、雨、雪天气时应停止搭设和拆除作业。

8.5搭设完毕后应做好防雷接地保护装置(防雷保护区内可免)。

8.6各类设施的防护棚严禁和脚手架相连。

8.7人行通道应按平面图贯通,且做好指示标志牌。

8.8搭设防护棚脚手架前,应搭设临时性满堂脚手架。

搭设过程中应有防倾覆和防止坠物伤人的措施。

8.9工地Il缶时用电线路的架设不得架设于防护棚脚手架上。

8.10防护棚脚手架应设置壹组保护接地,(每组为二根)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8.1l防护棚搭拆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且派专人监护,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8.12脚手架的安全检查和维护8.12.1安全检查:每周壹次。

节假日及特殊天气前先后各壹次。

且做好安全检查记录。

8.12.2维护:每月二次。

分别于每月15日和30日。

且做好维护保养记录。

8.13于使用期间,不得随意拆除脚手架杆件。

如遇特殊情况,应预先申请,办好手续,采取加固措施后,方可临时拆除,当工作完成后,应立即恢复原样。

8.14不得于脚手架基础及其邻近处进行挖掘作业,否则应采取安全措施,且报有关部门批准。

9验算书(编者略)。

相关主题